学校文化建设需要区域整体推进

来源 :赢未来·学校品牌管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asy80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一个地区无论是城镇,还是乡村的少年儿童都能快乐、自信地成长,我们不就离实现教育
  的终极目标很近了吗?
  古人有独木不成林之说,其实说的是一种“场”,一种共生。
  蔚蔚森林造就了各具生态的动、植生物,其秘诀在于和谐共生与彼此关照。阳光、水分、空气、二氧化碳在这里流转、储存、升华、提取,形成了一个自我配送的储备空间。同时,地衣之润泽、灌木之隐蔽、树木之高崇也为不同的动物群体提供了不同的生存空间,森林便有了鸟语花香之雅致、气象万千之雄伟。
  一个地区的教育又何尝不是如此呢?
  学校需要试点而不是标本
  举全区之财力,举全局之人力,办一两所“高大帅”式的有品味、有内涵的学校,不能代表一个地区的教育内涵发展水平,也偏离了学校文化建设的根本目的。当然,也不能否定这一两所学校在区域推进学校文化建设的试点作用、示范作用和引领作用。
  学校文化建设的根本目的在于不同学校结合自身实际确定自己的办学方向、学校发展愿景和学生培养目标。说到底,就是依据不同的教育资源现状确定有别于他人的办学路径,以实现学校教育的功能和价值,从而促进师生个性、品质和能力的提升,进而成功引发师生对人的生命价值和意义的思考。
  办学条件的均衡是相对的,真正的均衡是对教育价值的一致认同,是以学校文化软实力的多样性、多元性来销抵办学条件重复出现的不均衡。如果一个地区仅停留在打造一两所特色鲜明、文化底蕴浓厚的学校,无异于新时期重点校和优质校的重建,势必引发新一轮择校热、择班热。若如此,便悖离了学校文化建设的初衷。
  师资队伍需要养成文化自觉
  学校文化建设区域推进需要科学的顶层设计和宏观架构,需要纳入地方政府发展规划,需要出台推进文化建设的项目、策略、措施和一系列激励评估,更需要一支对学校文化建设有着深度认同的校长队伍和教师队伍。校长的文化自觉与教师的文化认同构成了学校的文化内核,发展水平各不相同的学校才会拥有发自内心的建设动力和激情。他们会以重生的角度,重新考量自己校园的一砖一瓦、一草一木。校园一角的池塘、校门的一棵老槐树、食堂师傅的胡琴,以及村口的祠堂等,都会走进课堂,成为独特的课程。学校文化便因此而生,特色便因此而生,自信也因此而生。
  教育是什么?教育是长善救失,教育是培养幸福人生。一门手艺、一项技术、一份好工作固然让人衣食无忧,然而这只是生活,而非人生的全部。自信、自尊才是一个人终身幸福的根本。当一个地区无论是城镇,还是乡村的少年儿童都能快乐、自信地成长,我们不就离实现教育的终极目标很近了吗?
  长远目标需要实现三个可选择性
  这里所讲到的“三个可选择性”,一是课程的可选择性,二是教师的可选择性,三是学校的可选择性。选择见诸于宪法,是政治民主的进步,带来的是社会的和谐与繁荣。“选择”见诸于商品流通,是制造行业的进步,带来的是难以估量的商机和营利,流水线、实体店这些大工业时代的产物将逐渐被个性化订单、电商所取代。刚刚过去的2014年“双11”,38分钟破100个亿,快递量起5亿件,这足以说明人民对个性化的强烈认同度。可以确定的是,“选择”在不久的将来一定会见诸于教育。国家把高考招生制度改革,特别是高考改革视为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的关键环节,改革的主要思路在于突出学生的选择性,打破一考定终身的弊端。基础教育如何主动积极对接?这个问题必须摆在每一位有良知的局长、校长面前。如果基础教育实现了课程、教师和学校的可选择性,便为学生高考的成功选择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实现上述的三种选择需要一段时间,需要走很长的路程,需要办学方式、管理方式的变革和转型。现实生活已经给予我们很多成功的典型案例和可以应用的资源,让我们确信这一目标总有一天能够实现。国家三级课程的宏观指导,北京十一学校的走班制,以MOOC为代表的大规模在线学习方式,成都、深圳、广州等开放城市出现的有别于体制内各种私塾、学堂等教育形式,这些都为实现课程、教师、学校的可选择性提供了研学经验。我要强调的是,课程和教师的选择性激发了师生乐于求知、幸福成功的生命状态,是学校文化的原动力,也是学校文化的生命源泉,更是为学校的可选择性提供的坚实基础。我们说的学校的选择性是基于不同个性、爱好的学生对相应办学特色、治校文化学校的选择,而非对当下办学条件优越、升学率超高的学校的选择。
  如果一个地区的每一所学校因文化而特立独行地存在,都能为民众提供一份各有千秋的产品样单,并理性地引导民众选择适合自己孩子的教育,若这不是教育的均衡,又会是什么呢?
  (作者系湖北省襄阳市襄城区教育局局长)
其他文献
校庆日一直是反映学校特色、宣传学校良好形象的重要节日,首都师范大学以“60周年”为主题,重新设计了校庆标识。  原校标  首都师范大学成立于1954年10月,其50周年校庆标识设计本着传统且常规的建构形式,使造型保持了在人们印象中较为习惯的辨识性与认知性。校徽中心部分的CNU大写字母代表首都师范大学的英文缩写,也是简约易记的形象造型,字体造型庄重有力,特点突出且富有变化性,设计充分体现出丰富而且有
期刊
拒绝,从来都是一门学问,更是一门艺术。  虽然学校老师的人际关系不算复杂,但是常会遇到各种各样难以回避的“人情世故”,关于学生家长送礼、学生座位编排、学生违纪劝退、贫困生认定等。若是学生家长提出的诉求合理,我们自然会全力以赴,予以解决。反之,则应该按照原则,有效拒绝。值得我们总结与思考的是,如何既将事情妥善处理,又让对方从心底里接受,并顾及到双方的情面。毕竟老师都不是生活在真空之中,当下一味地拒绝
期刊
创造性地借用运动元素,为体育特色学校打造独一无二的校园文化,且听广州学园公司的建议。在全民崇尚运动的今天,许多学校将优势体育项目作为自己的特色进行打造。从学校长远发展来说,体育特色学校务实有效,可以走得更远。可是,要打造以体育为特色的校园环境文化,使之形神兼备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众所周知,校园文化建设主要体现在学校整体环境、视觉识别的设计上。例如,校门、校徽、围墙、楼体、走廊、架空层、教室、功能室
期刊
山东省淄博市淄川区洪山镇是清代著名文学家蒲松龄的故乡,洪山小学便坐落于此。在校本课程建设方面,该校经历了由被动到主动、由单一到多元的“改造”过程。  特色铺路 百花满园  2002年,洪山小学按照区域教育发展规划,将当地文化资源——“蒲学”引入课堂,受到了大部分师生的欢迎,发展趋势较好。后来,因校本教材的单调乏味而停滞不前。如何让学校师生喜欢校本课程、喜欢校本课堂,成为了一道令人头疼的工作难题。 
期刊
找准学校的特色定位,是实现学校特色创建的第一步。  新洲小学地处海珠区的最东部,是海珠区人数最少、但人均校园面积最大的小学。学校生源以外来工子女为主。它虽然地理位置偏僻,但管理规范,拥有一支专业、积极、进取的教师队伍。  2014月5月16日,《学校品牌管理》专家团队应新洲小学之邀,就学校的特色定位开展首次调研活动。此次调研的目的是基于学校的基本情况,深度挖掘学校可利用的优势资源,因势利导,给学校
期刊
引言  只有当这个区域的所有学校都成群联片地发展起来了,形成了真正的“优质学校群”, 这个区域的学校教育才可能具有促进教育高位优质均衡发展的持久动力。  传统的优质学校建设,通常抱持两个基本的观点:一是认为优质学校是经“问题改进”而来的。依照这种看法,现有的优质学校原先一定是问题累累的,只有通过精心诊治,学校才会逐渐从薄弱走向优质。由此,优质学校建设也就自然而然地成为了一种旨在聚集问题和解决问题的
期刊
2012年9月,祖国大陆最南端的滨海城市徐闻县开始了新一轮课改,并且把全面加强各学段的教学质量监管当作课改的重要内容来抓好抓实。2013年5月,全县各中小学校开展了一场名为 “贵生课堂”的课改大行动。全县课堂面貌一新,并收获一路惊喜。 2013年和2014年,高考成绩连续两年居湛江市第一,被评为湛江市高考先进单位,结束了多年不变的倒数第一二名的历史;中考成绩也连续两年从湛江五县(市)倒数第一二名跃
期刊
为争取流量的“正向增量”制造机会,才是学校办学显现流量思维的“王道”。  流量意味着体量,体量意味着分量。“目光聚集之处,资源必将追随”,流量即资源,流量即入口,流量的价值不必多言。  法则10:免费是为了更好地收费  互联网产品大多用免费策略极力争取、锁定用户。360安全卫士当年用免费策略侵入杀毒市场,而今天,其他收费的杀毒软件几乎没落殆尽,因为对它们而言,“免费是最昂贵的”。  学校(尤其是公
期刊
在总结过去办学经验的基础上,借鉴新型的学校文化战略策划思维,对学校办学行为进行战略规划、系统整合、个性强化和规范运作,有助于实现学校执行力的进一步提升。  学校文化建设以文化战略策划为基本方式,办学行为策划必不可少。它指对学校各种资源进行有效整合而形成的成功实现学校战略,充分体现学校组织程度与社会效益的机制、程序、途径、方法的总和,这大致包括制度、策略、流程三个层面。以下为其中一部分内容。  制度
期刊
广州市荔湾区芳村小学“崇真教育”特色探索  广州市荔湾区芳村小学创办于1905年,前身是至爱小学堂。旅美华侨谢行川先生有感家乡子弟求学困难,便重修了当时的谢氏学堂,改名为“至爱初等小学堂”,并以“至诚、亲爱、勤奋、刻苦”为校训。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小学堂的学生谢聪、谢世康、谢达生参加广州起义,被国民党反动派杀害。“三烈士”对真理的追求彰显了我校坚定的信仰追求,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师生。  学校以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