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欲善其事 必先利其器

来源 :赢未来·学校品牌管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ally2009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找准学校的特色定位,是实现学校特色创建的第一步。
  新洲小学地处海珠区的最东部,是海珠区人数最少、但人均校园面积最大的小学。学校生源以外来工子女为主。它虽然地理位置偏僻,但管理规范,拥有一支专业、积极、进取的教师队伍。
  2014月5月16日,《学校品牌管理》专家团队应新洲小学之邀,就学校的特色定位开展首次调研活动。此次调研的目的是基于学校的基本情况,深度挖掘学校可利用的优势资源,因势利导,给学校在特色创建工作上予以专业的指导。
  搭载着专家团队的汽车沿着新港东路一路缓缓前行,穿过具有现代气息的琶洲会展中心,经过古色古香、弥漫着浓郁的怀旧气息的黄埔古村,见到了道路尽头的新洲小学。走进秩序井然的校园,见到热情有礼的学生,这鲜明的对比让人仿佛从繁华都市的热闹喧嚣刹那间回到了乡村的安静祥和。
  特色定位引争鸣
  《学校品牌管理》总编王永江认为,创建学校特色最重要的是解决顶层定位的问题。顶层定位是一个根本性的问题,它引领着学校的发展方向,是学校创建特色的思想支柱。从学校的实际情况出发,专家团队将新洲小学的特色定位思路归结为四条:
  第一,拓展特色项目,以“篮球文化”作为特色方向。体育学科一直是学校的优势,在校领导班子的重视和推动下,篮球项目在较短的时间内取得了较快的发展和较好的成绩,具有极大的发展潜力。全校学生对篮球运动兴趣浓厚,认可度极高,渴望参与并积极投入到了篮球运动当中。若以“篮球文化”作为特色,学校将以篮球项目为基点,放大篮球文化;把“趣味篮球”和“全员参与”作为特色发展方向,理顺知识与身体、精神与体质、篮球文化与学科教学之间的关系,探索体育与教学相互促进的措施和套路,发挥篮球运动在孩子身心发展中的教育作用,将篮球发展成为全校师生的运动。
  第二,基于生源状况,挖掘校史资源,用“渔舟文化”引领学校的发展。2000年,原新洲小学与渔轮厂子弟学校合并,丰富了学校的历史。因为学校的生源一部分来自于广州唯一的渔村——渔民新村,出海打渔已经成为一部分学生假期必选的社会活动。学校是学生的成长之舟,是孩子遨游知识海洋的启航之舟,搭载着孩子驶向灿烂辉煌的未来。教育的目的是既要传授学生知识,更要传授学生生活和学习的技能,即“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因此,将“渔舟”这个具有诗意化意境空间的词语作为学校的特色发展方向,不仅切合校史和生源情况,也符合教育的规律。
  第三,巧借学校周边的社会资源,配合区位发展趋势,以“生命绿洲”领航学校特色之旅。“生命绿洲”以其巨大的包容性,赋予学校文化的厚重感,为学校的发展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首先,学校临近会展中心,可以利用地缘优势,提高广交会对学校发展的助推作用,并且在学校中注入国际化的元素,丰富校园文化的内涵。其次,若以“生命绿洲”为题,则与学校东部文化休闲区的发展方向相契合,使学校面临着较大的机遇,具有强劲的后发优势。最后,来自于广州底层家庭的家长和学生更渴望突破,获得社会的肯定。“生命绿洲”为学生的生命带来绿色和希望,培养自信和成就未来,符合学生和家长的心理期待。
  第四,基于校名和地理位置,以“水文化”打造学校特色。学校依傍珠江,紧邻黄埔古港。水是人类的生命之源,“洲”为水中陆地,校名揭示了新洲小学与水之间具有天然的血缘关系。另外,“水滴石穿”“上善若水”“海纳百川”等词汇也为学校文化提供了多个维度的诠释空间。
  选择定位促发展
  追求特色并非刻意求新,而是领导班子基于学校发展前景做出的最优选择。特色学校创建要着眼于学校和师生的长远发展,学校特色需要带来办学水平的全面提升,也要为教师提供职业发展的平台,更要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创造新的契机。因此,特色创建应该在学校原有的基础上扬长避短,让自己的优势得到长足的发展,并不断地完善和提高,直至建立起学校自己的品牌。
  选择决定命运,特色引领发展。新洲小学领导班子脚踏实地、务实进取,从学校的现实状况出发,最终将学校的特色定位为“篮球文化”,以“拼搏、合作、自信、健康”作为校园文化的核心构建特色学校。同时,学校决定用篮球运动为全校师生锻造一个健康的体魄、自信的心态,在运动中培养师生们全力以赴的拼搏精神,并以篮球的角色定位实施小组合作的特色课堂模式,在教学中传递责任和协作的精神。
  在国家鼓励学校办出特色、办出水平的号召下,未来广州的教育也将主打特色牌,期望通过学校特色创建不断地提升教育水平,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如何开展学校的特色创建工作?古语有云:“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只有找准学校的特色定位,并周全地设计好定位下的各项抓手,才能带领学校在发展的道路上一往无前。新洲小学新一届领导班子雄心勃勃,借创建广州市特色学校之机华丽转身,将带领学校实现跨越式的发展,成为名副其实的“新”洲小学。
  (作者系学品公司策划部记者)
其他文献
真正为教师提供优质的服务和有效的培训,同时谋求自身的可持续发展,是进修学校的当务之急。  针对教师培训,业内普遍存在“有理念,无策略”“有培训,无实效”现象。通过对教师培训需求的广泛调查,学校发现,教师培训课程单一、培训内容陈旧、培训模式僵化、培训与实际工作脱节等问题,这些都是教师培训工作难以开展的瓶颈,也是教师进修学校发展的主要障碍。为此,创新发展、特色发展成为龙岗区教师进修学校发展的共同愿景,
期刊
编者按:日前,广州大学卫斯理安学院已筹建完毕,并正式挂牌成立,成为了2014年的大学品牌中非常特别的一员。为此,我刊专程采访了广州大学国际交流合作处的处长李毅教授,让我们对广州大学卫斯理安学院成为中国卓越品牌充满期待。  广州大学卫斯理安学院采访手记  6月的最后一周,《学校品牌管理》杂志总编王永江携记者一行三人走进了广州大学大学城校区,见到了广州大学卫斯理安学院的亲手建立者——温文尔雅的李毅教授
期刊
在学校,老师需要创新方法去培养探究型人才,学校更要真正做到以人为本。  说到创新,好多人都有疑问:“为什么教育创新在公办学校难以实现?是要抛头颅洒热血才能创一点点新。为什么呢?”因为体制不允许你创新,所以民办才有自由呼吸的空气,哪怕是一点点。很多学校都讲究以人为本,但真正的“以人为本”是什么?  创新方法培养探究型人才  创新是从无到有,且创新的人才多半是“门外汉”。有时候,受的教育越是系统、完整
期刊
躲在暗地的老鼠似乎对人无大害,实际后患无穷。  自去年以来,有两只小老鼠进驻了我这狭小的办公室。  每当到了晚上,就能听到咯吱咯吱的声音。我知道,那是老鼠们在“发掘”我的书本,或者是什么零碎物品,寻找它们可口的食物。这几个月来,不仅晚上,甚至白天也开始出来活动,让我有些忍无可忍。每当我读书或者写文章的时候,总会听到这种另类的声音,于是就采用跺脚的办法让它们停止。起初还管用,几次下来,似乎失去了效果
期刊
“全国教育看江苏”,这种提法未免有些夸大,毕竟全国各地的教育各有特色,各有所长,很难一分高下。从另一个侧面看,这种提法也反映了一个事实——那就是江苏教育走在全国的前列,这是毋容质疑的,相信各位读者都心中有数。  除此之外,江浙一带山清水秀,学校文化景观建设秉承苏州园林风格,充满了诗情画意。  江苏省南菁高级中学  “百年名校文化传承和校园文化建设的标杆,打造最具中国文化情怀的学校”,这是江苏省南菁
期刊
编辑部的躁动  “李希贵要来广州?是真的吗?”  编辑部的同仁们纷纷打听,那口气仿佛央视财经频道互动求证节目《是真的吗》嘉宾黄西。  这不奇怪,我们《学校品牌管理》杂志不久前还做了一次李希贵和北京十一学校的专题报道,小编们对这位教改“大神”佩服得五体投地呢!  “是真的,并且还要来我们学品,接受了我们学品杂志的邀约安排。7月18日。”总编王永江不紧不慢地在QQ工作群里说。  随即,编辑部乃至整个学
期刊
校庆日一直是反映学校特色、宣传学校良好形象的重要节日,首都师范大学以“60周年”为主题,重新设计了校庆标识。  原校标  首都师范大学成立于1954年10月,其50周年校庆标识设计本着传统且常规的建构形式,使造型保持了在人们印象中较为习惯的辨识性与认知性。校徽中心部分的CNU大写字母代表首都师范大学的英文缩写,也是简约易记的形象造型,字体造型庄重有力,特点突出且富有变化性,设计充分体现出丰富而且有
期刊
拒绝,从来都是一门学问,更是一门艺术。  虽然学校老师的人际关系不算复杂,但是常会遇到各种各样难以回避的“人情世故”,关于学生家长送礼、学生座位编排、学生违纪劝退、贫困生认定等。若是学生家长提出的诉求合理,我们自然会全力以赴,予以解决。反之,则应该按照原则,有效拒绝。值得我们总结与思考的是,如何既将事情妥善处理,又让对方从心底里接受,并顾及到双方的情面。毕竟老师都不是生活在真空之中,当下一味地拒绝
期刊
创造性地借用运动元素,为体育特色学校打造独一无二的校园文化,且听广州学园公司的建议。在全民崇尚运动的今天,许多学校将优势体育项目作为自己的特色进行打造。从学校长远发展来说,体育特色学校务实有效,可以走得更远。可是,要打造以体育为特色的校园环境文化,使之形神兼备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众所周知,校园文化建设主要体现在学校整体环境、视觉识别的设计上。例如,校门、校徽、围墙、楼体、走廊、架空层、教室、功能室
期刊
山东省淄博市淄川区洪山镇是清代著名文学家蒲松龄的故乡,洪山小学便坐落于此。在校本课程建设方面,该校经历了由被动到主动、由单一到多元的“改造”过程。  特色铺路 百花满园  2002年,洪山小学按照区域教育发展规划,将当地文化资源——“蒲学”引入课堂,受到了大部分师生的欢迎,发展趋势较好。后来,因校本教材的单调乏味而停滞不前。如何让学校师生喜欢校本课程、喜欢校本课堂,成为了一道令人头疼的工作难题。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