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计算机的应用如今已经深入到我们的学习、工作及生活的各个领域。在中职学校,计算机是一门十分重要的学科,既可以培养学生的电脑操作技能,又是一门十分重要的学科,既可以培养学生的电脑操作技能,又可以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有效的计算机教学方法对于培养职业型、技能型、应用型计算机人才十分有益。然而,在目前中职学校中的计算机教学效果却不尽人意。一方面是学生的厌学、缺乏学习兴趣,另一方面是教师教学法的陈旧、千篇一律,理论与实践脱离等。认识中职计算机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如何寻找到解决的办法是中职计算机教学者必须认真对待的课题。
关键词:计算机 教学 措施
一、中等职校计算机教学现状分析
1.学生的学习起点不同。由于客观因素,农村职教中心生源层次差别较大。新生的构成主要是以未上重点高中和普高线的毕业生为主,特别是还有一批相当数量的初中未毕业的学生。这几类学生在已学知识内容和学习能力、学习习惯上有明显的区分。比如,有些城市中学毕业生尽管在一些基础文化课程上表现出弱势,但是在一些专业基础文化课程上又具有一定的优势,因为城市中学计算机课程普及相对广和深一点。因此,学生在学习计算机课程所学也不尽相同。由于中职学生在学习计算机课程时接受能力参差不齐。
2.学生学习动力明显不足。一是来自社会上对中职学生存在的一些偏见,这给中职学生造成了巨大的心理压力,使他们感到前途渺茫,学习动力不足;二是来自中职学生自身的自卑感,他们认为在职教中心学习就低人一等,对自己缺乏信心。还有的中职学生有很多人不是为了来学习,而是为了获得一纸文凭,这样的动机很难产生学习动力。
3.教师教学重理论轻实践。计算机课程中有很多重要的理论课,比如:计算机组成原理、数据结构等,教师授课时往往会把教学重点放在学生不感兴趣的概念、原理解释上,以理论课为主,而只把实训课作为验证理论的手段。
4.教学方式方法单一。教师的教育教学方式改革滞后于“90后”学生的心理需求、精神需求、交际需求,甚至知识需求,旧有的以“僵化、生硬、强制”为主要特征的教育教学方式远远不能适应学生发展需要。教师的教学方法要注重“90后”学生的个性化发展,不能抹杀他们的创造力,还要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方法来引导学生。
二、中职学校计算机教学存在的问题
1.优秀教材缺乏,课程考核手段欠缺。市场上计算机方面的教材、书籍很多,但找到一本适合中职生学习的教材却很难。好多学校经常提到“开发适合学生实际的校本教材”,但很难落实到行动上。目前,只有《计算机应用基础》科目有较规范的考核方法,其他科目的考核多为任课教师一张试卷决定学生的学习成果,这沉重地打击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扼杀了其创造力。
2.教学场所局限,理论与实践脱节。当前,大多学校的教学场所主要是教室、机房或实验室,这大大限制了学生的动手实践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结果必然导致理论与实践相脱节,学生毕业后很难达到“零距离就业”。
3.教学设备落后,专业师资水平有限。学校教材更新较慢,专业教学设备的更新速度更无法适应现代专业教学的需要,有些学校的部分设备甚至是企业、网吧的淘汰品。另外,老师深入企业、生产线的机会也很少,所以教师的专业素质亟待提高。
三、中职学校计算机专业教学改进的措施和方法
1.合理运用“项目教学法”,促进学生就业。“项目引领,任务驱动”的教学法主张“大事化小”,它以行动为导向,把专业知识应用于实际。教师授课时把整个教学项目分解为一个个具体的工程或事件,设计出学生力所能及的小方案,让学生获得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的同时,学会学习、学会思考,让寻找方法、完成项目、成果展示和结果评价成为习惯。例如,在讲解《计算机应用基础》中“Word2003”的内容时,我们结合本内容在实际工作岗位中的应用,将整个大项目分为几个小项目:初识Word2003;制作和编辑文档;美化文档页面;插入表格和艺术字;图文表混合排版;应用文的编排和制作;文件的打印和复印;文件的印刷和装订等,每个项目又可分为若干个子任务,将问题分化到学生可掌控的范围内。实践证明,“项目教学法”有助于提高课堂效率、培养学生的技能水平,是学生提升就业水平的有效手段。
2.精选授课内容,改造和研发校本教材。首先,要快速熟悉和掌握教材,翻阅大量的书籍和专业资料,列出教学重点和难点;然后,走进班级,找学生代表座谈,了解学生的学习基础和技能水平;之后联系相关用人单位,分析社会对该部分知识的需求状况;最后,结合学校所提供的实验实习条件,对所配发的教材内容进行大胆的取舍和改造,有条件的话,重新开发学校专用的校本教材。
3.“先做后学”,重视实践操作技能。对中职学校学生基础差,技能水平低,而且参差不齐的现状,教学更应结合实际采用“先做后学”的教学法。例如,在讲《计算机网络》中的“搭建小型局域网”时,教师针对教学内容,结合岗位的实际需求,确定教学任务“为学校机电专业部组建一个局域网,并安装网络打印机”。授课时教师先描述和展示任务要求及完成的效果,并对任务要点进行提示和引领,接下来让学生分组尝试,最后由教师结合学生的“做”和“学”的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有选择性地进行讲解和指导。教学实践表明,“先做后学”的教学法有助于提高学生实践操作的积极性,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关键词:计算机 教学 措施
一、中等职校计算机教学现状分析
1.学生的学习起点不同。由于客观因素,农村职教中心生源层次差别较大。新生的构成主要是以未上重点高中和普高线的毕业生为主,特别是还有一批相当数量的初中未毕业的学生。这几类学生在已学知识内容和学习能力、学习习惯上有明显的区分。比如,有些城市中学毕业生尽管在一些基础文化课程上表现出弱势,但是在一些专业基础文化课程上又具有一定的优势,因为城市中学计算机课程普及相对广和深一点。因此,学生在学习计算机课程所学也不尽相同。由于中职学生在学习计算机课程时接受能力参差不齐。
2.学生学习动力明显不足。一是来自社会上对中职学生存在的一些偏见,这给中职学生造成了巨大的心理压力,使他们感到前途渺茫,学习动力不足;二是来自中职学生自身的自卑感,他们认为在职教中心学习就低人一等,对自己缺乏信心。还有的中职学生有很多人不是为了来学习,而是为了获得一纸文凭,这样的动机很难产生学习动力。
3.教师教学重理论轻实践。计算机课程中有很多重要的理论课,比如:计算机组成原理、数据结构等,教师授课时往往会把教学重点放在学生不感兴趣的概念、原理解释上,以理论课为主,而只把实训课作为验证理论的手段。
4.教学方式方法单一。教师的教育教学方式改革滞后于“90后”学生的心理需求、精神需求、交际需求,甚至知识需求,旧有的以“僵化、生硬、强制”为主要特征的教育教学方式远远不能适应学生发展需要。教师的教学方法要注重“90后”学生的个性化发展,不能抹杀他们的创造力,还要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方法来引导学生。
二、中职学校计算机教学存在的问题
1.优秀教材缺乏,课程考核手段欠缺。市场上计算机方面的教材、书籍很多,但找到一本适合中职生学习的教材却很难。好多学校经常提到“开发适合学生实际的校本教材”,但很难落实到行动上。目前,只有《计算机应用基础》科目有较规范的考核方法,其他科目的考核多为任课教师一张试卷决定学生的学习成果,这沉重地打击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扼杀了其创造力。
2.教学场所局限,理论与实践脱节。当前,大多学校的教学场所主要是教室、机房或实验室,这大大限制了学生的动手实践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结果必然导致理论与实践相脱节,学生毕业后很难达到“零距离就业”。
3.教学设备落后,专业师资水平有限。学校教材更新较慢,专业教学设备的更新速度更无法适应现代专业教学的需要,有些学校的部分设备甚至是企业、网吧的淘汰品。另外,老师深入企业、生产线的机会也很少,所以教师的专业素质亟待提高。
三、中职学校计算机专业教学改进的措施和方法
1.合理运用“项目教学法”,促进学生就业。“项目引领,任务驱动”的教学法主张“大事化小”,它以行动为导向,把专业知识应用于实际。教师授课时把整个教学项目分解为一个个具体的工程或事件,设计出学生力所能及的小方案,让学生获得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的同时,学会学习、学会思考,让寻找方法、完成项目、成果展示和结果评价成为习惯。例如,在讲解《计算机应用基础》中“Word2003”的内容时,我们结合本内容在实际工作岗位中的应用,将整个大项目分为几个小项目:初识Word2003;制作和编辑文档;美化文档页面;插入表格和艺术字;图文表混合排版;应用文的编排和制作;文件的打印和复印;文件的印刷和装订等,每个项目又可分为若干个子任务,将问题分化到学生可掌控的范围内。实践证明,“项目教学法”有助于提高课堂效率、培养学生的技能水平,是学生提升就业水平的有效手段。
2.精选授课内容,改造和研发校本教材。首先,要快速熟悉和掌握教材,翻阅大量的书籍和专业资料,列出教学重点和难点;然后,走进班级,找学生代表座谈,了解学生的学习基础和技能水平;之后联系相关用人单位,分析社会对该部分知识的需求状况;最后,结合学校所提供的实验实习条件,对所配发的教材内容进行大胆的取舍和改造,有条件的话,重新开发学校专用的校本教材。
3.“先做后学”,重视实践操作技能。对中职学校学生基础差,技能水平低,而且参差不齐的现状,教学更应结合实际采用“先做后学”的教学法。例如,在讲《计算机网络》中的“搭建小型局域网”时,教师针对教学内容,结合岗位的实际需求,确定教学任务“为学校机电专业部组建一个局域网,并安装网络打印机”。授课时教师先描述和展示任务要求及完成的效果,并对任务要点进行提示和引领,接下来让学生分组尝试,最后由教师结合学生的“做”和“学”的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有选择性地进行讲解和指导。教学实践表明,“先做后学”的教学法有助于提高学生实践操作的积极性,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