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词汇学习水平及储备量是决定语言水平高低的重要因素。我国许多大学英语教师在词汇教学上花费了大量精力和时间,但很多学生对英语单词仍是“读不出、听不懂、用不来”。其中重要的原因就是词汇教学和学习存在一定误区。本文作者对三亚学院非英语专业学生进行了词汇学习策略调查,分析结果并提出了改进词汇教学的建议。
关键词:词汇学习策略 大学英语 词汇教学
中图分类号:H3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7)05-0157-02
一、研究背景
随着国家经济、文化飞速发展,掌握英语这种国际通用语言的重要性已不言而喻。充足的词汇既是理解他人话语、阅读篇章的前提,也是口语和写作时充分表达思想的基础。而日常教学中,很多学生记词慢,难词不会,简单词基本意思掌握不准。单一的教学模式也是学生词汇学习效果差的一个原因。因此,如何改进大学英语词汇教学,使学生爱记词、会记词,是一线教师面临的重大挑战。
二、调查研究
(一)研究对象
本次调查对象为我校大一、大二非英语专业学生若干名。之所以选取他们作为调查对象,一是因为我校非英语专业大一、大二学生的英语水平处于中等,可以更加客观地反映总体特征;二是因为在日常教学中,教师发现学生在词汇学习时确实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二)研究方法
此研究采用了文献法和调查法。采用文献法探索英语词汇学习策略理论基础,采用调查法探询学生英语词汇学习策略存在的主要问题。问卷表包括三大方面即元认知策略、认知策略、社会—情感策略。元认知策略包括计划学习目标、选择和调节学习方法、监控学习行为。认知策略包括分组、反复、语境、猜测、字典、构词法和联想。社会—情感策略包括社会活动和情感控制。每个题干均采用第一人称陈述句式,每个题目下有五个选择:(1)非常同意,(2)基本同意,(3)说不清,(4)基本不同意,(5)非常不同意。问卷为不记名形式。
(三)数据分析
2017年4月,作者共回收有效问卷804份,用问卷星网站进行分析,得出数据。研究表明,超过60%的学生认为背单词十分枯燥。在三大策略中,学生使用认知策略最多,使用元认知策略较少,使用社会—情感策略最少。
1元认知策略的使用情况
在元认知策略中,计划学习目标使用频率最高,表明学生意识到学习单词时有意识地做计划的重要性。选择和调节学习方法、监控学习行为都使用较少,表明学生不善于合理安排学习,他们的学习多是受考试和教师要求的支配,缺乏学习的主动性。只有1629%的学生不断寻找学习动力。
2认知策略的使用情况
在认知策略的七个部分中,猜测、重复和语境是三个使用频率最高的策略。猜测是使用频率最高的一个策略,2027%的学生喜欢根据上下文、场合和文化背景去猜测单词的意思。语言学家认为,最有效的词汇学习策略是从上下文中猜单词。但是,学生主要在阅读理解时使用猜测策略来了解篇章中生词的意思,而不是用它记忆单词。因此,虽然它的使用频率很高,却不是对学生记忆单词最有帮助的策略。重复是学生使用第二多的策略,有5697%和5548%的学生采用反复朗读或反复抄写的方法记忆单词。使用重复的方法,“记得快忘得也快”。这个策略的频繁使用说明学生还是用传统的死记硬背的学习方法。排在第三位的是语境学习策略,158%的学生会把单词放在相关的句子或段落中记忆。学生能由一个事物联想起另一个事物,把词汇记忆置于一个大的意义环境之下。例如,学生在文章里学习单词时,课文向他们展现的不只是单词的字面意义,还有它的内涵、词法、句法意义等。构词法策略是学生使用频率较低的策略。词根和词缀是单个单词的基本组成部分,掌握这些无疑可以促进学生快速地辨认单词。分析词根、词缀是辨认单词、扩大词汇量很有效的方法。可在调查中,仅有1443%的学生使用此策略。学生对构词法了解较少,不知从何处学习词根和词缀。字典策略也是学生使用不多的策略。只有1306%的学生意识到了字典的重要性。学生主要通过网络查词或者依赖各类词汇书籍,只有个别学生使用纸质词典,几乎没有人使用英英词典。传统纸质字典给出了单词准确的音标、详细的释义和多个例句,而网络给出的例句大多没那么权威和有代表性。大多数学生即使认识到了这一点,也因为懒惰而选择使用网络来查单词。
3社会—情感策略的使用情况
学生较少使用社会—情感策略,说明学生学习词汇遇到了困難时、缺乏信心时和失败时,不能自我鼓励。仅158%的学生会利用机会操练所学过的单词,仅1244%的学生与他人互相检测背单词的成果。
三、对词汇教学的启示
(一)双语教授词汇
若教师只用汉语教词汇,学生易于接受却不利于训练他们的听力和巩固已学过的词汇。在词汇教学时用英语阐释词义可以训练学生的听力,但过多地用英语阐释词汇会加重理解负担,对比较抽象和生僻的词,用中文直接讲解更清楚。课堂词汇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坚持在学生理解的前提下,尽量用学生已学过、熟悉的英语词汇来解释新的单词。这样,学生利用自己原有的知识掌握新单词,既训练听力,又复习了旧的单词,增添了学生学习的信心。
(二)指导学生的词汇学习策略
正确的词汇学习策略是语言学习者获得成功的关键。教师在教学生学习知识的同时,还要加强词汇学习策略本身的教学。
1.构词法策略
教师在词汇教学中讲解构词法,例如:转化法(Have you booked (n.→v.) a seat?)、词缀法(like→ dislike)、合成法(break fast→breakfast)、截短法(telephone → phone)、混合法(smoke fog = smog)、首尾缩略法(influenza → flu)等,引导学生掌握英语构词的规律,系统化地学习英语词汇。
2.语境策略
教师不应脱离课文而孤立地讲授单词,而忽视了单词在语篇中所表达的深层含义。通过不同的语境来学习单词,学生才会熟悉词汇的搭配及用法,能够学以致用。教师应鼓励学生无论是在理解文本时还是在表达想法时,把学过的单词放在不同的场合里使用。这样会迫使学生对该单词的知识重新处理,有助于对该词的记忆。
3.联想策略
联想记忆是利用识记对象与客观现实的联系、已知与未知的联系、材料内部各部分之间的联系来记忆的方法。例如,讲解principle这个单词时,教师可以列出它的同音异义词principal,提醒学生注意区分拼写和词义。再如,讲解organ这个词时,可以引导学生记忆人的器官kidney、liver等。
五、结语
面对大量的生词,多数学生缺少有效的记忆方法,而是死记硬背。投入的学习时间与获得的回报不成比例使学生失去了学英语的信心和兴趣。教师应该有意识地对学生进行词汇学习策略的训练,使学生确立词汇学习目标,有意识地使用和优化词汇习得策略,帮助他们实现自主学习,养成自我评价学习过程和成果的习惯,成为独立的学习者。
参考文献:
[1]文秋芳.英语学习策略[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6.
[2]Oxford, TeacherR. Language Learning Strategies: What Every Should House Publishers, Know [M].New York: Newbury,1990.
[3]Chamot, A. U. 1987 The learning strategies ofESL students. In Wenden and Rubin (eds.).1987,Learner Strategies for Second LanguageAcquisition. Englewood Cliffs: Prentice Hall.
責任编辑:杨国栋
关键词:词汇学习策略 大学英语 词汇教学
中图分类号:H3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7)05-0157-02
一、研究背景
随着国家经济、文化飞速发展,掌握英语这种国际通用语言的重要性已不言而喻。充足的词汇既是理解他人话语、阅读篇章的前提,也是口语和写作时充分表达思想的基础。而日常教学中,很多学生记词慢,难词不会,简单词基本意思掌握不准。单一的教学模式也是学生词汇学习效果差的一个原因。因此,如何改进大学英语词汇教学,使学生爱记词、会记词,是一线教师面临的重大挑战。
二、调查研究
(一)研究对象
本次调查对象为我校大一、大二非英语专业学生若干名。之所以选取他们作为调查对象,一是因为我校非英语专业大一、大二学生的英语水平处于中等,可以更加客观地反映总体特征;二是因为在日常教学中,教师发现学生在词汇学习时确实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二)研究方法
此研究采用了文献法和调查法。采用文献法探索英语词汇学习策略理论基础,采用调查法探询学生英语词汇学习策略存在的主要问题。问卷表包括三大方面即元认知策略、认知策略、社会—情感策略。元认知策略包括计划学习目标、选择和调节学习方法、监控学习行为。认知策略包括分组、反复、语境、猜测、字典、构词法和联想。社会—情感策略包括社会活动和情感控制。每个题干均采用第一人称陈述句式,每个题目下有五个选择:(1)非常同意,(2)基本同意,(3)说不清,(4)基本不同意,(5)非常不同意。问卷为不记名形式。
(三)数据分析
2017年4月,作者共回收有效问卷804份,用问卷星网站进行分析,得出数据。研究表明,超过60%的学生认为背单词十分枯燥。在三大策略中,学生使用认知策略最多,使用元认知策略较少,使用社会—情感策略最少。
1元认知策略的使用情况
在元认知策略中,计划学习目标使用频率最高,表明学生意识到学习单词时有意识地做计划的重要性。选择和调节学习方法、监控学习行为都使用较少,表明学生不善于合理安排学习,他们的学习多是受考试和教师要求的支配,缺乏学习的主动性。只有1629%的学生不断寻找学习动力。
2认知策略的使用情况
在认知策略的七个部分中,猜测、重复和语境是三个使用频率最高的策略。猜测是使用频率最高的一个策略,2027%的学生喜欢根据上下文、场合和文化背景去猜测单词的意思。语言学家认为,最有效的词汇学习策略是从上下文中猜单词。但是,学生主要在阅读理解时使用猜测策略来了解篇章中生词的意思,而不是用它记忆单词。因此,虽然它的使用频率很高,却不是对学生记忆单词最有帮助的策略。重复是学生使用第二多的策略,有5697%和5548%的学生采用反复朗读或反复抄写的方法记忆单词。使用重复的方法,“记得快忘得也快”。这个策略的频繁使用说明学生还是用传统的死记硬背的学习方法。排在第三位的是语境学习策略,158%的学生会把单词放在相关的句子或段落中记忆。学生能由一个事物联想起另一个事物,把词汇记忆置于一个大的意义环境之下。例如,学生在文章里学习单词时,课文向他们展现的不只是单词的字面意义,还有它的内涵、词法、句法意义等。构词法策略是学生使用频率较低的策略。词根和词缀是单个单词的基本组成部分,掌握这些无疑可以促进学生快速地辨认单词。分析词根、词缀是辨认单词、扩大词汇量很有效的方法。可在调查中,仅有1443%的学生使用此策略。学生对构词法了解较少,不知从何处学习词根和词缀。字典策略也是学生使用不多的策略。只有1306%的学生意识到了字典的重要性。学生主要通过网络查词或者依赖各类词汇书籍,只有个别学生使用纸质词典,几乎没有人使用英英词典。传统纸质字典给出了单词准确的音标、详细的释义和多个例句,而网络给出的例句大多没那么权威和有代表性。大多数学生即使认识到了这一点,也因为懒惰而选择使用网络来查单词。
3社会—情感策略的使用情况
学生较少使用社会—情感策略,说明学生学习词汇遇到了困難时、缺乏信心时和失败时,不能自我鼓励。仅158%的学生会利用机会操练所学过的单词,仅1244%的学生与他人互相检测背单词的成果。
三、对词汇教学的启示
(一)双语教授词汇
若教师只用汉语教词汇,学生易于接受却不利于训练他们的听力和巩固已学过的词汇。在词汇教学时用英语阐释词义可以训练学生的听力,但过多地用英语阐释词汇会加重理解负担,对比较抽象和生僻的词,用中文直接讲解更清楚。课堂词汇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坚持在学生理解的前提下,尽量用学生已学过、熟悉的英语词汇来解释新的单词。这样,学生利用自己原有的知识掌握新单词,既训练听力,又复习了旧的单词,增添了学生学习的信心。
(二)指导学生的词汇学习策略
正确的词汇学习策略是语言学习者获得成功的关键。教师在教学生学习知识的同时,还要加强词汇学习策略本身的教学。
1.构词法策略
教师在词汇教学中讲解构词法,例如:转化法(Have you booked (n.→v.) a seat?)、词缀法(like→ dislike)、合成法(break fast→breakfast)、截短法(telephone → phone)、混合法(smoke fog = smog)、首尾缩略法(influenza → flu)等,引导学生掌握英语构词的规律,系统化地学习英语词汇。
2.语境策略
教师不应脱离课文而孤立地讲授单词,而忽视了单词在语篇中所表达的深层含义。通过不同的语境来学习单词,学生才会熟悉词汇的搭配及用法,能够学以致用。教师应鼓励学生无论是在理解文本时还是在表达想法时,把学过的单词放在不同的场合里使用。这样会迫使学生对该单词的知识重新处理,有助于对该词的记忆。
3.联想策略
联想记忆是利用识记对象与客观现实的联系、已知与未知的联系、材料内部各部分之间的联系来记忆的方法。例如,讲解principle这个单词时,教师可以列出它的同音异义词principal,提醒学生注意区分拼写和词义。再如,讲解organ这个词时,可以引导学生记忆人的器官kidney、liver等。
五、结语
面对大量的生词,多数学生缺少有效的记忆方法,而是死记硬背。投入的学习时间与获得的回报不成比例使学生失去了学英语的信心和兴趣。教师应该有意识地对学生进行词汇学习策略的训练,使学生确立词汇学习目标,有意识地使用和优化词汇习得策略,帮助他们实现自主学习,养成自我评价学习过程和成果的习惯,成为独立的学习者。
参考文献:
[1]文秋芳.英语学习策略[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6.
[2]Oxford, TeacherR. Language Learning Strategies: What Every Should House Publishers, Know [M].New York: Newbury,1990.
[3]Chamot, A. U. 1987 The learning strategies ofESL students. In Wenden and Rubin (eds.).1987,Learner Strategies for Second LanguageAcquisition. Englewood Cliffs: Prentice Hall.
責任编辑:杨国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