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现代建筑向着更高、体型更复杂、结构形式更多样、功能更齐全、综合性更强的方向发展的。其安全问题也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本文对当前建筑施工安全管理的难点进行了分析,探讨解决安全管理的措施,以保证建筑施工的进度和质量。
关键词:建筑;安全管理;对策
中图分类号:TU7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建筑行业领域在我国的国民经济中占据的地位是无可替代的支柱作用,所以它的安全事故问题变得非常的重要。近年来,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建筑业得到蓬勃发展,但同时,我国建筑领域的安全生产形势十分严峻,建筑业施工伤亡人数居高不下。建筑施工的各类安全事故频频发生,给国家和人民的生命财产造成了严重损失。因此,建立新的符合建筑工程管理规律和项目管理特点的安全管理模式,最大限度地减少或杜绝施工事故的发生。
当前建筑行业的安全现状
建筑业点多面广,手工操作多,劳动强度大,且工作环境差,多为露天作业,因此,安全隐患多。分析建筑施工安全问题的根源,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缺少有效的安全培训教育。当前,建筑施工中从事体力劳动的大多为农民工,且流动性比较大,所以很多施工队伍轻视甚至忽视对他们的安全培训,导致他们中有部分人缺乏必要的安全知识。
其次,管理层安全生产意识淡薄。某些管理层只看重市场利益,片面追求经济效益,对安全生产重视不够,未能将安全管理工作摆在突出的位置,在安全防护设施、设备维修以及人员培训上投入资金不足,对国家有关建筑安全方面的法律、法规等置若罔闻,未能及时有效的传达贯彻与落实,看不到安全生产带来的长期效益。
第三,客观环境因素。在建筑工地,施工人员不仅工作劳累,而且缺少娱乐项目,再加上周围环境的青灰色、土黄色等冷色调,对这些不仅对工作人员的心理产生影响,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刺激了安全事故的发生。此外,露天作业,容易受到天气的影响,雨雪雷电、大雾冰雹等恶劣天气也是安全事故的帮凶。
第四,建筑施工安全文化建设不够。近些年来,由于安全生产责任制的实施以及社会关注度和媒体曝光度的增加,施工企业在安全设施和安全生产保障体系上的投入了一定的人力和财力,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这些只是物质层面的。对人们的精神层面即意识形态中安全文化的建设并未足够重视,安全生产的思想未能在人们的大脑中生根发芽。
加强建筑施工安全管理的意义
加强建筑施工安全管理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需要。共建和谐社会的核心内容就是依法治国,加强建筑施工安全管理的法律依据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安全生产法》的实施为我国的安全管理工作提供了法律依据,同时对违背安全管理的行为提出了处罚措施。《建筑法》是规范我国建筑市场的第一个法律文件,其中,对建筑业企业的安全管理提出了明确的规定,要求总承包企业承担起安全管理的责任,把所有施工单位的安全管理纳入到统一管理中,明确分包单位应服从总包单位的安全管理。
建筑行业是高风险、事故多发行业,习惯性违章屡禁不止,重复性事故时有发生。形势在发展,技术在进步,体制在变化,而企业安全管理模式仍延续着“企业负责,行业管理,国家监察,群众监督”的安全生产宏观管理体制,但是,该管理体制的概念和许多内容已经不适应当前的形势,为此,更新安全管理理念,树立企业安全文化,建立现代化安全管理体制以适应新的形势、新的技术、新的体制、新的生产者,是做好安全工作的关键,也是共建和谐社会的需要。
3、建筑施工安全管理的难点
3.1、现场安全管理的标准有,但落实不到位。施工现场混乱,机械布置不合理,材料乱堆放,施工人员不戴安全帽,高空作业没有安全防护措施等等。
3.2、管理者重经济效益,忽视安全管理。同时存在侥幸心理,认为事故离自己很远。经过多年的行业建设,现在企业已经普遍把质量问题放在首位,而忽视安全问题,或者说没有把安全问题放在和质量问题同等重要的位置。其实这二者是紧密相连的,没有安全很难保证质量,更谈不上经济效益。忽视安全管理,导致事故频发、威胁员工安全,最终对项目的进度、成本和效益还是会产生很大影响的。
3.3、施工现场人员受自身认知的限制,素质普遍不高,安全意识淡漠。如果看新闻报导的话,这样的事故几乎每天都能看到,比如高空跌落,比如不拉闸进行机械操作等等,或伤或残或死,对自身、对他人、对家庭都是伤痛。
3.4、分包单位选择上把关不严。在工程施工出现的各种安全问题中,有相当比例是因为分包商的问题。分包商安全意识淡漠,人员管理松散,诸多安全隐患存在。而现在多数项目又都存在分包现象,其对项目实施有一定益处,这也是国家法律允许的。但对分包的管理往往又容易出现漏洞,导致安全事故频发,一旦出现事故,总包的监管责任无可推卸,对整个项目施工自然也会产生影响。
3.5、技术方面的问题,虽然说企业在投标及开工前,都会做施工方案,但现实中,施工方案多是借用以往的方案,经简单修改后即定稿,没有与本工程的实际情况结合。加上审批程序不到位,使施工方案对施工没有现实指导意义。而因为技术方案出现问题带来的安全事故往往会带来更大的损失。比如塌方,带来的可能就是巨大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3.6、审批把关不严,安全监管不力。部分地区建设主管部门和质量安全监督机构,对本地建筑施工安全生产管理的薄弱环节和存在的主要问题了解不多,把关不严,责任不落实,监管力度不够,在机构设置、工作体制机制方面还不能适应当前建筑工程质量安全工作的需要。
4、安全管理的对策和建议
4.1对施工人员的建筑施工安全培训的加强
要想搞好建筑施工的安全生产首要前提就是要提高建筑施工人员的安全防患素质,而这又依赖于企业开展的安全教育培训,使工作人员能够了解最基本的安全知识,提高他们进行安全施工的技能,并且增强了自我保护的能力,减少了工程和人身伤亡的事故比例。
4.2完善建筑施工的安全监督体系
(1)针对承包施工的单位来说,对其建筑施工的有关安全保证体系进行监督,检查其在正常施工的工作情况下是否在充分发挥着应有的作用,另外,还可以结合着对工地进行抽查。
(2)根据建筑施工的现场环境和施工工程的发展进行有效的预防控制监督工作,可以利用计算机网络进行建筑施工的管理工作,将建筑施工工程项目的进展情况传到网上获取有价值的反馈,使得监督机关可以及时的根据具体情况作适时的施工工程调整。
(3)均衡施工。均衡安排各个施工单位内部之间以及各个项目之间的安全生产,提高整体建筑施工的安全水平。
4.3建筑施工工程的意外傷害保险
确立建筑施工的安全监督机构和安全中介机构等,完善建筑施工意外伤害保险的运转模式。
4.4对建筑施工进行经常性的安全检查
安全事故中的一小部分是由于意外导致的,而大多是因为人为的因素造成的,所以进行全面的检查可以起到及时发现隐患,并避免事故发生的作用。
4.5建筑安全生产法规的研究
针对我国建筑安全生产的现状,发达国家以及我国周边国家进行比较研究;为制定全国统一的建筑安全生产法规及其在建设工程安全管理中的应用研究。
4.6建筑企业安全管理信息系统的研究
企业应该推广建筑安全管理信息系统,并在条件许可情况下进行工程规范技术等软件的研发。
5 、结束语
安全管理是事关国家和人民生命和物质财产安全的大事,每个单位、每个从业人员对此都必须予以高度重视。我们相信只要我们采取有效的安全预防措施,齐心协力、尽职尽责,施工生产安全事故一定会得到有效预防,使我国建筑安全管理工作更快更好地走上科学化、规范化、健康化的发展轨道。
参考文献:
[1]郭军义.《建筑施工安全现状及问题成因》,《科技创新导报》.2008.28
[2]《建筑工程项目安全管理应用创新》 杨勤,许蓉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11.3.1
关键词:建筑;安全管理;对策
中图分类号:TU7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建筑行业领域在我国的国民经济中占据的地位是无可替代的支柱作用,所以它的安全事故问题变得非常的重要。近年来,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建筑业得到蓬勃发展,但同时,我国建筑领域的安全生产形势十分严峻,建筑业施工伤亡人数居高不下。建筑施工的各类安全事故频频发生,给国家和人民的生命财产造成了严重损失。因此,建立新的符合建筑工程管理规律和项目管理特点的安全管理模式,最大限度地减少或杜绝施工事故的发生。
当前建筑行业的安全现状
建筑业点多面广,手工操作多,劳动强度大,且工作环境差,多为露天作业,因此,安全隐患多。分析建筑施工安全问题的根源,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缺少有效的安全培训教育。当前,建筑施工中从事体力劳动的大多为农民工,且流动性比较大,所以很多施工队伍轻视甚至忽视对他们的安全培训,导致他们中有部分人缺乏必要的安全知识。
其次,管理层安全生产意识淡薄。某些管理层只看重市场利益,片面追求经济效益,对安全生产重视不够,未能将安全管理工作摆在突出的位置,在安全防护设施、设备维修以及人员培训上投入资金不足,对国家有关建筑安全方面的法律、法规等置若罔闻,未能及时有效的传达贯彻与落实,看不到安全生产带来的长期效益。
第三,客观环境因素。在建筑工地,施工人员不仅工作劳累,而且缺少娱乐项目,再加上周围环境的青灰色、土黄色等冷色调,对这些不仅对工作人员的心理产生影响,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刺激了安全事故的发生。此外,露天作业,容易受到天气的影响,雨雪雷电、大雾冰雹等恶劣天气也是安全事故的帮凶。
第四,建筑施工安全文化建设不够。近些年来,由于安全生产责任制的实施以及社会关注度和媒体曝光度的增加,施工企业在安全设施和安全生产保障体系上的投入了一定的人力和财力,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这些只是物质层面的。对人们的精神层面即意识形态中安全文化的建设并未足够重视,安全生产的思想未能在人们的大脑中生根发芽。
加强建筑施工安全管理的意义
加强建筑施工安全管理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需要。共建和谐社会的核心内容就是依法治国,加强建筑施工安全管理的法律依据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安全生产法》的实施为我国的安全管理工作提供了法律依据,同时对违背安全管理的行为提出了处罚措施。《建筑法》是规范我国建筑市场的第一个法律文件,其中,对建筑业企业的安全管理提出了明确的规定,要求总承包企业承担起安全管理的责任,把所有施工单位的安全管理纳入到统一管理中,明确分包单位应服从总包单位的安全管理。
建筑行业是高风险、事故多发行业,习惯性违章屡禁不止,重复性事故时有发生。形势在发展,技术在进步,体制在变化,而企业安全管理模式仍延续着“企业负责,行业管理,国家监察,群众监督”的安全生产宏观管理体制,但是,该管理体制的概念和许多内容已经不适应当前的形势,为此,更新安全管理理念,树立企业安全文化,建立现代化安全管理体制以适应新的形势、新的技术、新的体制、新的生产者,是做好安全工作的关键,也是共建和谐社会的需要。
3、建筑施工安全管理的难点
3.1、现场安全管理的标准有,但落实不到位。施工现场混乱,机械布置不合理,材料乱堆放,施工人员不戴安全帽,高空作业没有安全防护措施等等。
3.2、管理者重经济效益,忽视安全管理。同时存在侥幸心理,认为事故离自己很远。经过多年的行业建设,现在企业已经普遍把质量问题放在首位,而忽视安全问题,或者说没有把安全问题放在和质量问题同等重要的位置。其实这二者是紧密相连的,没有安全很难保证质量,更谈不上经济效益。忽视安全管理,导致事故频发、威胁员工安全,最终对项目的进度、成本和效益还是会产生很大影响的。
3.3、施工现场人员受自身认知的限制,素质普遍不高,安全意识淡漠。如果看新闻报导的话,这样的事故几乎每天都能看到,比如高空跌落,比如不拉闸进行机械操作等等,或伤或残或死,对自身、对他人、对家庭都是伤痛。
3.4、分包单位选择上把关不严。在工程施工出现的各种安全问题中,有相当比例是因为分包商的问题。分包商安全意识淡漠,人员管理松散,诸多安全隐患存在。而现在多数项目又都存在分包现象,其对项目实施有一定益处,这也是国家法律允许的。但对分包的管理往往又容易出现漏洞,导致安全事故频发,一旦出现事故,总包的监管责任无可推卸,对整个项目施工自然也会产生影响。
3.5、技术方面的问题,虽然说企业在投标及开工前,都会做施工方案,但现实中,施工方案多是借用以往的方案,经简单修改后即定稿,没有与本工程的实际情况结合。加上审批程序不到位,使施工方案对施工没有现实指导意义。而因为技术方案出现问题带来的安全事故往往会带来更大的损失。比如塌方,带来的可能就是巨大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3.6、审批把关不严,安全监管不力。部分地区建设主管部门和质量安全监督机构,对本地建筑施工安全生产管理的薄弱环节和存在的主要问题了解不多,把关不严,责任不落实,监管力度不够,在机构设置、工作体制机制方面还不能适应当前建筑工程质量安全工作的需要。
4、安全管理的对策和建议
4.1对施工人员的建筑施工安全培训的加强
要想搞好建筑施工的安全生产首要前提就是要提高建筑施工人员的安全防患素质,而这又依赖于企业开展的安全教育培训,使工作人员能够了解最基本的安全知识,提高他们进行安全施工的技能,并且增强了自我保护的能力,减少了工程和人身伤亡的事故比例。
4.2完善建筑施工的安全监督体系
(1)针对承包施工的单位来说,对其建筑施工的有关安全保证体系进行监督,检查其在正常施工的工作情况下是否在充分发挥着应有的作用,另外,还可以结合着对工地进行抽查。
(2)根据建筑施工的现场环境和施工工程的发展进行有效的预防控制监督工作,可以利用计算机网络进行建筑施工的管理工作,将建筑施工工程项目的进展情况传到网上获取有价值的反馈,使得监督机关可以及时的根据具体情况作适时的施工工程调整。
(3)均衡施工。均衡安排各个施工单位内部之间以及各个项目之间的安全生产,提高整体建筑施工的安全水平。
4.3建筑施工工程的意外傷害保险
确立建筑施工的安全监督机构和安全中介机构等,完善建筑施工意外伤害保险的运转模式。
4.4对建筑施工进行经常性的安全检查
安全事故中的一小部分是由于意外导致的,而大多是因为人为的因素造成的,所以进行全面的检查可以起到及时发现隐患,并避免事故发生的作用。
4.5建筑安全生产法规的研究
针对我国建筑安全生产的现状,发达国家以及我国周边国家进行比较研究;为制定全国统一的建筑安全生产法规及其在建设工程安全管理中的应用研究。
4.6建筑企业安全管理信息系统的研究
企业应该推广建筑安全管理信息系统,并在条件许可情况下进行工程规范技术等软件的研发。
5 、结束语
安全管理是事关国家和人民生命和物质财产安全的大事,每个单位、每个从业人员对此都必须予以高度重视。我们相信只要我们采取有效的安全预防措施,齐心协力、尽职尽责,施工生产安全事故一定会得到有效预防,使我国建筑安全管理工作更快更好地走上科学化、规范化、健康化的发展轨道。
参考文献:
[1]郭军义.《建筑施工安全现状及问题成因》,《科技创新导报》.2008.28
[2]《建筑工程项目安全管理应用创新》 杨勤,许蓉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1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