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汉语言文学专业作为各大学校中文专业的基础课程,该学科培养了中文类学生的专业素养。当前,汉语言文学社会需求广泛,就业规模大,各大岗位均缺乏汉语言文学专业的人才。在时代发展下,我国当前的科教事业受到了大规模冲击,对于人才的需求在逐步变化中,这对传统的汉语言专业而言不啻为巨大的挑战。本文首先探讨了汉语言文学的内涵与特点,总结了汉语教学中的相关问题,最后提出几点解决方法。
关键词: 汉语言文学专业 存在问题 对策
1.汉语言的概念与特征
我国的汉语文学教育起始于五四运动时期,之前的汉语教育主要围绕的是政府的服务,之前汉语教学的目的不在于学生能力的提高,而是为了为各朝各代培养政府所需要的人才。汉语言文学毕业的学生就业方向主要包括新闻、教育、编辑、行政文职和秘书等,上述行业均要求毕业生的文字表达能力强,口语表述清晰。在汉语学习过程中必须培养学生的专业表达能力,让学生积累一定的文化知识,培养学生的创新审美意识,让学生拥有专业的写作能力。
学校里的汉语文学教育对于学生的创新审美并不重视,在口语的表达与提高上花了过多精力,学生的整体素质尚未得到提高,这制约了学生的未来发展。较之专业性较强的医学、建筑、机械学,汉语言文学的涵盖面非常广,职位的定义并没有针对性与实用性。汉语言文学教学的特征在于传承各种人文精神,探讨人类的发展与生存,培养社会责任感。职业教育中,汉语教育的意义体现在对人文精神层面的影响,汉语在社会发展中,就业压力会越来越大。未来汉语教育在保持自身的教育核心基础上,适当进行社会变革。
2.教学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2.1教育观念不明
汉语言文学学科的教育必须有明确的教学观念,在教育过程中将所要讲述的内容贯彻实施。汉语言教学在面对近年来的社会文化冲击中有些措手不及,尚未明确自身的教学理念,对于人才的培养并没有深入认识与了解。当前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就业率并不高,要想进行教学教育改革,必须进行实践探索,想清楚了该专业到底是要培养怎样的人。当前,我国的基础教育正在推行全面的素质教育。对于教学中的新要求,汉语言文学专业需要将教育中如何提高学生的专业素养作为突破口,逐步提高学生学习能力,以获得更好的教学成果。
2.2授课与考核单一化
当前汉语教学课程多数是以学生听讲,老师讲课的形式出现。在课堂教学中,老师和学生之间的互动不多,老师并不关心学生是否掌握了自己所讲的知识,只是一味完成教学内容。在高校教学中,我们常常可以看到老师在前面黑板上写满了板书,底下的学生趴倒了一片。这种教学形式降低了学生的学习效率,课堂中的交流几乎局限在老师提问,学生回答问题等方面。学生遇到了不懂的问题也不问老师,只有通过每学期的考试才能调整老师的教学进度,这造成了教学效率不高、质量不高。
当前汉语考试是以书面试卷的形式,考的还是专业知识的掌握,关于实践的内容涉及很少。在文学教育中,老师并未对学生的创新情况考核,对于未来工作中可能会遇到的种种情况没有进行情景模拟。单纯的书面考试并不能全面考查学生的表达与思维想象力。
2.3学生的就业能力不高
在当前的社会教学中,学生的压力越来越大。汉语言文学专业毕业生被戏称为万金油,虽然学到的东西很多地方都能够用得到,但是并不精。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就业问题首先是要突出文学专业的特长,强化学生的文字组织与口语表达能力。汉语言文学专业在教学中忽视了如何培养学生的专业应用力,对于学生的审美、人文素养、口语培养方面都相当欠缺,这些都造成了汉语言文学的学生综合素质不高,动手能力较差,对于岗位要求较难适应。
3.加强汉语言教学的相关对策
3.1制定科学合理的教学规划
各大高校应当从战略高度和全局方面重视汉语言教学,逐渐提高学生教学能力,提高学生文化涵养,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在传统教学中,老师对于课堂教学方案的管理并没有太重视,在课堂中忽视了师生沟通,尚未充分把握学生的行为活动与思想培养。教师应当充分尊重教学激励机制,在课堂中可以以情境表演的形式进行,以学生的思想活动和行为为基点,重视学生发展前景。在汉语言教学中可以就学生的未来就业前景,多以案例的形式向学生灌输知识。
在进行教学规划的过程中,教师需要挖掘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的兴趣所在。思考教学中如何多讲些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引导师生教学互动,融洽课堂氛围,使新课标的要求在汉语言文学教学中实现。
3.2开展就业为主导的教学方向
在汉语言文学的教学过程中需要让高校毕业生适应社会发展,提高学生的审美和专业技能,将培养满足社会需要的社会人才作为市场导向。在教学过程中培养社会所需要的社会人才,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逐渐提高学生的创新与表达能力。在教学改革中进行考核,加入更多提醒,减少学生的死记硬背。汉语言文学应当多组织学生观看一些能陶冶学生情操的节目,比如百家讲坛,子午书简。汉语言文学专业的老师可以组织各种文化沙龙,举办读书会、演讲比赛、辩论赛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与逻辑思维能力,使学生能够更好地适应就业需要,成为社会化的新型人才。汉语教学需要将社会的需要作为教学新导向,提高毕业生的就业能力。
3.3以多媒体的形式开展教学活动
计算机多媒体在当前教学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提高了学生积极性。教师应当认识到多媒体的重要性,以多媒体的形式进行师生课堂互动。老师可以根据汉语言文学的专业特点,以多媒体的视频、图文、影音方面的优势,制作出多媒体的课件,配合板书授课。教师也可开设多媒体的互动课,让学生课外自行制作相关的课件,加深学生对汉语言专业知识的理解,提高学生的多媒体应用能力。
汉语言文学历史悠久,在校毕业生数量非常大。在社会发展中,汉语言教学在不断变革。作为汉语言专业的毕业生,需要正视存在的相关问题,探讨事物的本源,并以合理的措施推进汉语言文学的发展。
参考文献:
[1]万宏韬.浅议提高汉语言文学专业应用性的问题及对策[J].时代教育(教育教学版),2010(12):283.
[2]郑君.新形势下汉语言文学教学的问题及对策探析[J].赤峰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5):256-257.
[3]郝滢滢.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职业规划的问题及对策[J].现代交际,2015(12):228.
关键词: 汉语言文学专业 存在问题 对策
1.汉语言的概念与特征
我国的汉语文学教育起始于五四运动时期,之前的汉语教育主要围绕的是政府的服务,之前汉语教学的目的不在于学生能力的提高,而是为了为各朝各代培养政府所需要的人才。汉语言文学毕业的学生就业方向主要包括新闻、教育、编辑、行政文职和秘书等,上述行业均要求毕业生的文字表达能力强,口语表述清晰。在汉语学习过程中必须培养学生的专业表达能力,让学生积累一定的文化知识,培养学生的创新审美意识,让学生拥有专业的写作能力。
学校里的汉语文学教育对于学生的创新审美并不重视,在口语的表达与提高上花了过多精力,学生的整体素质尚未得到提高,这制约了学生的未来发展。较之专业性较强的医学、建筑、机械学,汉语言文学的涵盖面非常广,职位的定义并没有针对性与实用性。汉语言文学教学的特征在于传承各种人文精神,探讨人类的发展与生存,培养社会责任感。职业教育中,汉语教育的意义体现在对人文精神层面的影响,汉语在社会发展中,就业压力会越来越大。未来汉语教育在保持自身的教育核心基础上,适当进行社会变革。
2.教学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2.1教育观念不明
汉语言文学学科的教育必须有明确的教学观念,在教育过程中将所要讲述的内容贯彻实施。汉语言教学在面对近年来的社会文化冲击中有些措手不及,尚未明确自身的教学理念,对于人才的培养并没有深入认识与了解。当前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就业率并不高,要想进行教学教育改革,必须进行实践探索,想清楚了该专业到底是要培养怎样的人。当前,我国的基础教育正在推行全面的素质教育。对于教学中的新要求,汉语言文学专业需要将教育中如何提高学生的专业素养作为突破口,逐步提高学生学习能力,以获得更好的教学成果。
2.2授课与考核单一化
当前汉语教学课程多数是以学生听讲,老师讲课的形式出现。在课堂教学中,老师和学生之间的互动不多,老师并不关心学生是否掌握了自己所讲的知识,只是一味完成教学内容。在高校教学中,我们常常可以看到老师在前面黑板上写满了板书,底下的学生趴倒了一片。这种教学形式降低了学生的学习效率,课堂中的交流几乎局限在老师提问,学生回答问题等方面。学生遇到了不懂的问题也不问老师,只有通过每学期的考试才能调整老师的教学进度,这造成了教学效率不高、质量不高。
当前汉语考试是以书面试卷的形式,考的还是专业知识的掌握,关于实践的内容涉及很少。在文学教育中,老师并未对学生的创新情况考核,对于未来工作中可能会遇到的种种情况没有进行情景模拟。单纯的书面考试并不能全面考查学生的表达与思维想象力。
2.3学生的就业能力不高
在当前的社会教学中,学生的压力越来越大。汉语言文学专业毕业生被戏称为万金油,虽然学到的东西很多地方都能够用得到,但是并不精。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就业问题首先是要突出文学专业的特长,强化学生的文字组织与口语表达能力。汉语言文学专业在教学中忽视了如何培养学生的专业应用力,对于学生的审美、人文素养、口语培养方面都相当欠缺,这些都造成了汉语言文学的学生综合素质不高,动手能力较差,对于岗位要求较难适应。
3.加强汉语言教学的相关对策
3.1制定科学合理的教学规划
各大高校应当从战略高度和全局方面重视汉语言教学,逐渐提高学生教学能力,提高学生文化涵养,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在传统教学中,老师对于课堂教学方案的管理并没有太重视,在课堂中忽视了师生沟通,尚未充分把握学生的行为活动与思想培养。教师应当充分尊重教学激励机制,在课堂中可以以情境表演的形式进行,以学生的思想活动和行为为基点,重视学生发展前景。在汉语言教学中可以就学生的未来就业前景,多以案例的形式向学生灌输知识。
在进行教学规划的过程中,教师需要挖掘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的兴趣所在。思考教学中如何多讲些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引导师生教学互动,融洽课堂氛围,使新课标的要求在汉语言文学教学中实现。
3.2开展就业为主导的教学方向
在汉语言文学的教学过程中需要让高校毕业生适应社会发展,提高学生的审美和专业技能,将培养满足社会需要的社会人才作为市场导向。在教学过程中培养社会所需要的社会人才,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逐渐提高学生的创新与表达能力。在教学改革中进行考核,加入更多提醒,减少学生的死记硬背。汉语言文学应当多组织学生观看一些能陶冶学生情操的节目,比如百家讲坛,子午书简。汉语言文学专业的老师可以组织各种文化沙龙,举办读书会、演讲比赛、辩论赛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与逻辑思维能力,使学生能够更好地适应就业需要,成为社会化的新型人才。汉语教学需要将社会的需要作为教学新导向,提高毕业生的就业能力。
3.3以多媒体的形式开展教学活动
计算机多媒体在当前教学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提高了学生积极性。教师应当认识到多媒体的重要性,以多媒体的形式进行师生课堂互动。老师可以根据汉语言文学的专业特点,以多媒体的视频、图文、影音方面的优势,制作出多媒体的课件,配合板书授课。教师也可开设多媒体的互动课,让学生课外自行制作相关的课件,加深学生对汉语言专业知识的理解,提高学生的多媒体应用能力。
汉语言文学历史悠久,在校毕业生数量非常大。在社会发展中,汉语言教学在不断变革。作为汉语言专业的毕业生,需要正视存在的相关问题,探讨事物的本源,并以合理的措施推进汉语言文学的发展。
参考文献:
[1]万宏韬.浅议提高汉语言文学专业应用性的问题及对策[J].时代教育(教育教学版),2010(12):283.
[2]郑君.新形势下汉语言文学教学的问题及对策探析[J].赤峰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5):256-257.
[3]郝滢滢.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职业规划的问题及对策[J].现代交际,2015(12):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