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从社区教育资助的概念及包含要素入手,根据人力资本理论、教育成本分担理论和教育公平理论,分析各利益相关者的权利和责任,探讨适合我国国情的社区教育资助体系,构建一个集奖学金和生活补贴、教育成本分担和助学贷款三位一体的社区教育资助体系。
【关键词】社区教育;资助体系; 教育成本分担;助学贷款;信贷市场
【中图分类号】G7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794(2014)01-0009-03
【收稿日期】2013-09-22
【作者简介】高娟(1984-),女,四川眉山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教育经济、教育政策和远程教育;赵枝琳(1972-),女,云南楚雄人,副教授,研究方向为成人高等教育、教师教育。
根据党的十八大“完善终身教育体系,建设学习型社会”要求和《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广泛开展城乡社区教育,加快各类学习型组织建设”精神,笔者开展了本次研究。本文通过对我国社区教育资助体系的研究,以期对终身教育体系和学习型社会建设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一、社区教育资助体系的内涵与外延
1.社区教育资助体系的内涵
“资助”在词典的解释:一是“帮助,提供”(help);二是“以资财钱物相助”(aid financially; subsidize; sponsorship)。前者涉及政策法规、财政资助和精神抚慰等,涉及面太广。本文的“资助”之义取后者,即“以财物援助”。“社区教育资助体系”即对参加社区教育各种学习形式的学习者进行财物资助的机制。
2.社区教育资助体系组成要素分析
我国学生资助体系主要包括奖学金、助学贷款、助学金、生活补贴以及学费减免五种形式。结合社区教育学习者的就业情形和经济特征,本文的“资助体系”组成要素分为奖学金和生活补贴、成本分担机制和助学贷款三种形式。
厘清社区教育资助体系的概念和组成要素,便于我们进一步从微观上更有针对性地来研究社区教育资助体系。
二、我国社区教育资助体系构建的理论基础
1.人力资本理论
人力资本理论最早源于经济领域,由美国经济学家舒尔茨创立。该理论指出,资本分为物质资本和人力资本。在国家经济发展和社会文明进步中,人力资本所起作用大于物质资本。提升人力资本最有效的途径是教育,即对生产者进行生产知识、劳动与管理技能和文化素质的训练。社区教育即是对社会成人进行劳动技能提升、文化素养熏陶的教育活动,其对民族振兴、社会进步具有正向促进功能,故政府应设奖学金、生活补贴等来资助社区教育学习者。
2.教育成本分担理论
教育成本分担理论最早由美国经济学家D.约翰斯通提出,源于高等教育领域。该理论认为高等教育属于准公共产品,且具有极强的正外部性,其成本理应由政府、家长、学生、纳税人和高校几方来承担。社区教育由政府公益性提供且个人通过支付一定费用购买其服务,故社区教育作为一种教育服务,介于公共产品和私人产品之间,即属于准公共产品。且社区教育能够提升公民文化素质、职业技能,具有极强的外溢性。即教育成本分担理论同样适用于社区教育领域,它的成本应由各利益相关者来承担。
3.教育公平理论
教育公平理论是指公民受教育权利、教育机会平等。该理论强调受教育者入学权利、入学机会、教育过程和教育结果公平。社区教育面向全体社区公民,体现了学习者入学权利的公平;然而社区教育入学时需要个人承担部分教育服务费用,这就排除了那些没有付费能力但存在学习意愿的社区学习者,这显然是有违教育公平原则的。故需要国家提供一些资助政策,例如助学贷款等来保障低收入学习者的入学机会、教育过程的平等。
通过对人力资本理论、教育成本分担理论和教育公平理论的阐释和分析,为社区教育资助体系构建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
三、我国社区教育资助体系的构建
长期以来,我国教育经费严重不足。相较于对整个国家的教育财政性投入,对社区教育的财政性投入就更不足一提了。因此,完善社区教育资助体系,形成良性的社区教育发展模式,有助于成人教育事业的可持续发展。
1.奖学金和生活补贴制度
奖学金制度是指给予那些品德高尚、成绩优异或在某方面有突出成就的学习者以财物激励的制度。社区教育可以依托地区优势或者鼓励社会个人捐赠,成立教育发展基金。对热爱学习、勤于钻研的社区成员,在一定时期由教育基金会给予奖励或实行学费全免或者半免,但应控制学费全免的学员的比例。奖学金制度有利于调动人们学习的积极性,有助于社区学习氛围的形成,使社区形成“人人皆学、时时能学、处处可学”的学习型社区。
社区成员在学期间家庭遭遇重大变故或者失业的,且因家庭经济困难而无法正常完成培训项目的,可由本人提出申请,经10户社区居民签字证实,并报请社区居委会统一批准核实,由社区教育相关部门从教育基金中,按照当地生活标准,拨付部分生活补贴,使学生安心完成该培训项目的学习。生活补贴制度能够缓解因家庭突然变故而无法按期结业的学员的经济压力,为其顺利完成学习任务做好经济保障。
2.教育成本分担机制
一是推行国家——企业——个人分担模式,推行个人学习账户制度,学习者和企业共同为技能培训提供资金。每月学习者需存一定比例的个人报酬到账户上,企业也需在职工学习账户上存入相应比例的资金,该资金用于支付教育培训费用和冲抵因参加培训学习而减少的收入。账户的资金积累允许学习者延期缴纳或分期缴纳学费。学习账户的资金是免税的,如若取出就被看做是收入,则需纳税。
二是政府——企业分担模式,随着我国知识经济的深入发展和严峻的社会老龄化问题,政府需与企业联手,加大教育培训力度,以此来填补技能性人才的缺口。政府和企业共同出资购买教育服务,企业可通过向紧缺或急需岗位的职工发放教育券,由职工自主选择社区教育机构。社区教育机构凭教育券向政府相关部门兑换相应的学费。企业承担购买设备方面的费用,政府负责补贴学费和学习者的生活费用。 总之,我国社区教育成本分担模式为:政府——企业——个人和政府——企业。具体采取何种形式以及资助比例,应视政府、企业和个人三者的经济状况和培训项目而定。
3.社区学习者的助学贷款
目前,我国教育个人捐赠量小,主要依靠国家财政性投入,国家教育投入要兼顾学前教育、中职教育和高等教育,所以社区教育经费就更显短缺;加之,我国现代企业制度发展不完善,很多小微企业主还没有投资雇员学习的意识,故上述两种资助形式并不能完全解决社区教育学习者的资助问题。
解决如此大规模的学习者的资助问题,国际通用的做法是助学贷款。我国在高等教育阶段也采用这一做法。我国现行的助学贷款有两种,分别为国家助学贷款和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两者都是由政府推动,运用金融手段来资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举措。后者考虑到了借款者的“非正式组织”因素,例如地理环境的道德约束、舆论监督和亲缘纽带等,规范着学习者的还款行为。
社区教育的学习者都是社区成员,社区成员间、成员与社区间业已形成非正式制约因素,固社区教育学习者也适用于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但我国助学贷款用个人信用担保贷款,但建立在个人诚信体系上的国民道德档案远未形成,且贷款一直由商业银行运作,一旦学习者还贷违约超过一定比例,银行就会收紧助学贷款。
我国人口众多,城乡社区学习需求大,尤其是大量农民工的转移培训,急需大量的资助资金。我国可尝试采用学习者助学贷款的信贷市场来缓解社区教育资助经费的不足问题。美国专营教育市场的金融企业萨利美(Sallie Mae)高层安.玛莉女士撰文称,中国应建立中央和地方政府为助学贷款的担保机制,建立中国教育信用公司,从商业银行购买学生贷款,向学生回收贷款,并将学生贷款证券化,形成学生贷款的二级市场。
实践中,因中央政府和省市级政府要为高等教育助学贷款做担保,即以县区级政府为社区教育贷款做担保,以社区居委会为主管单位,成为相应的社区教育信托公司,从商业银行购买社区学习者贷款,将学生贷款打包成的相应的教育债券,向社会统一发行。因教育投资收益率高于一般的物质投资,教育债券的收益率可适当高于中国人民银行同期公布的同档次基准利率,以提高金融机构放贷积极性和民间投资者购买热情。教育债券在学员学习期间利息按债券类型由公共财政支付相应比例,学习期满后的利息由借款人全额支付。教育债券分为培训期限内还款债券和培训期后还款债券,前者主要针对额度较小的助学贷款,要求培训期内偿还完本金;后者根据学员在学期间的课程表现和就业收入情况,在学习期满后开始偿还本金。
若这一助学贷款信贷市场能在我国成功运行,将会极大提高受益学习者的覆盖面,让社区学习者没有经济负担,安心学习知识和技能,推动成人教育事业的有序发展。
四、我国社区教育资助体系运行的保障机制
我国社区教育资助体系的良性运行,首先需要提升公民意识,树立活到老,学到老的终身教育理念;需要各级政府的支持,从而保障稳定的经费来源;同时需要国家立法支持,以规范各方职责。
1.提升公民意识,树立活到老,学到老的教育理念
应提升公民意识,树立活到老、学到老的终身教育思想,积极学习和储备各项知识和技能,在学习中提升自我,在实践中完善自我。
2.各级政府的大力支持,保障经费供应
历时三十年的改革开放政策,使我国的各级财政都略有盈余。期望各级政府能够意识到发展社区教育对提升国民素质的重要性,在财政经费上给予必要的支持。将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口号落实到实际行动中,让那些默默耕耘在生产建设一线的普通劳动者能够更多分享我国改革开放的成果。
3.促进成人教育立法,规范社区教育各方的责权利
我国中小企业占绝大多数,平均寿命短,人员的流动也较频繁,致使部分企业在投资员工教育上积极性并不高,这就需要国家从立法上对员工的受教育权、企业等各方的出资责任有所规定,并对积极支持员工接受教育培训的企业在税收、政策上给予扶持,促进终身教育体系和学习型社会的形成和发展。
五、结束语
社区教育资助体系的建立和完善,事关我国成人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关乎我国终身教育体系和学习型社会的形成,关系我国科教兴国、人力资源强国战略的实施。尽管在实际推行过程中还有种种困难,但只要国家高度重视,政府、企业、金融机构、社会组织及其个人携手共同努力,我国的社区教育资助体系一定会日臻完善,进而促进成人教育事业的可持续发展,维护社会的和谐与稳定。
【参考文献】
[1]安·玛莉.美国助学贷款经验及其对中国的启示[J].北京大学教育评价,2004,(1):18-19.
[2]辜胜阻,李俊杰.助学贷款制度与贫困生资助体系研究[J].教育研究,2005,(4):34-35.
[3]沈红.华中科技大学教育科学研究院学生贷款研究十年述评[J].高等教育研究,2010,(9):71.
[4]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终身学习研究所.成人学习和教育全球报告[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2:91-98.
[5]世界银行报告.全球知识经济中的终身学习——发展中国家的挑战[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73-95.
[6]国家教育发展研究中心.2007年中国教育绿皮书[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251-253.
【关键词】社区教育;资助体系; 教育成本分担;助学贷款;信贷市场
【中图分类号】G7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794(2014)01-0009-03
【收稿日期】2013-09-22
【作者简介】高娟(1984-),女,四川眉山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教育经济、教育政策和远程教育;赵枝琳(1972-),女,云南楚雄人,副教授,研究方向为成人高等教育、教师教育。
根据党的十八大“完善终身教育体系,建设学习型社会”要求和《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广泛开展城乡社区教育,加快各类学习型组织建设”精神,笔者开展了本次研究。本文通过对我国社区教育资助体系的研究,以期对终身教育体系和学习型社会建设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一、社区教育资助体系的内涵与外延
1.社区教育资助体系的内涵
“资助”在词典的解释:一是“帮助,提供”(help);二是“以资财钱物相助”(aid financially; subsidize; sponsorship)。前者涉及政策法规、财政资助和精神抚慰等,涉及面太广。本文的“资助”之义取后者,即“以财物援助”。“社区教育资助体系”即对参加社区教育各种学习形式的学习者进行财物资助的机制。
2.社区教育资助体系组成要素分析
我国学生资助体系主要包括奖学金、助学贷款、助学金、生活补贴以及学费减免五种形式。结合社区教育学习者的就业情形和经济特征,本文的“资助体系”组成要素分为奖学金和生活补贴、成本分担机制和助学贷款三种形式。
厘清社区教育资助体系的概念和组成要素,便于我们进一步从微观上更有针对性地来研究社区教育资助体系。
二、我国社区教育资助体系构建的理论基础
1.人力资本理论
人力资本理论最早源于经济领域,由美国经济学家舒尔茨创立。该理论指出,资本分为物质资本和人力资本。在国家经济发展和社会文明进步中,人力资本所起作用大于物质资本。提升人力资本最有效的途径是教育,即对生产者进行生产知识、劳动与管理技能和文化素质的训练。社区教育即是对社会成人进行劳动技能提升、文化素养熏陶的教育活动,其对民族振兴、社会进步具有正向促进功能,故政府应设奖学金、生活补贴等来资助社区教育学习者。
2.教育成本分担理论
教育成本分担理论最早由美国经济学家D.约翰斯通提出,源于高等教育领域。该理论认为高等教育属于准公共产品,且具有极强的正外部性,其成本理应由政府、家长、学生、纳税人和高校几方来承担。社区教育由政府公益性提供且个人通过支付一定费用购买其服务,故社区教育作为一种教育服务,介于公共产品和私人产品之间,即属于准公共产品。且社区教育能够提升公民文化素质、职业技能,具有极强的外溢性。即教育成本分担理论同样适用于社区教育领域,它的成本应由各利益相关者来承担。
3.教育公平理论
教育公平理论是指公民受教育权利、教育机会平等。该理论强调受教育者入学权利、入学机会、教育过程和教育结果公平。社区教育面向全体社区公民,体现了学习者入学权利的公平;然而社区教育入学时需要个人承担部分教育服务费用,这就排除了那些没有付费能力但存在学习意愿的社区学习者,这显然是有违教育公平原则的。故需要国家提供一些资助政策,例如助学贷款等来保障低收入学习者的入学机会、教育过程的平等。
通过对人力资本理论、教育成本分担理论和教育公平理论的阐释和分析,为社区教育资助体系构建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
三、我国社区教育资助体系的构建
长期以来,我国教育经费严重不足。相较于对整个国家的教育财政性投入,对社区教育的财政性投入就更不足一提了。因此,完善社区教育资助体系,形成良性的社区教育发展模式,有助于成人教育事业的可持续发展。
1.奖学金和生活补贴制度
奖学金制度是指给予那些品德高尚、成绩优异或在某方面有突出成就的学习者以财物激励的制度。社区教育可以依托地区优势或者鼓励社会个人捐赠,成立教育发展基金。对热爱学习、勤于钻研的社区成员,在一定时期由教育基金会给予奖励或实行学费全免或者半免,但应控制学费全免的学员的比例。奖学金制度有利于调动人们学习的积极性,有助于社区学习氛围的形成,使社区形成“人人皆学、时时能学、处处可学”的学习型社区。
社区成员在学期间家庭遭遇重大变故或者失业的,且因家庭经济困难而无法正常完成培训项目的,可由本人提出申请,经10户社区居民签字证实,并报请社区居委会统一批准核实,由社区教育相关部门从教育基金中,按照当地生活标准,拨付部分生活补贴,使学生安心完成该培训项目的学习。生活补贴制度能够缓解因家庭突然变故而无法按期结业的学员的经济压力,为其顺利完成学习任务做好经济保障。
2.教育成本分担机制
一是推行国家——企业——个人分担模式,推行个人学习账户制度,学习者和企业共同为技能培训提供资金。每月学习者需存一定比例的个人报酬到账户上,企业也需在职工学习账户上存入相应比例的资金,该资金用于支付教育培训费用和冲抵因参加培训学习而减少的收入。账户的资金积累允许学习者延期缴纳或分期缴纳学费。学习账户的资金是免税的,如若取出就被看做是收入,则需纳税。
二是政府——企业分担模式,随着我国知识经济的深入发展和严峻的社会老龄化问题,政府需与企业联手,加大教育培训力度,以此来填补技能性人才的缺口。政府和企业共同出资购买教育服务,企业可通过向紧缺或急需岗位的职工发放教育券,由职工自主选择社区教育机构。社区教育机构凭教育券向政府相关部门兑换相应的学费。企业承担购买设备方面的费用,政府负责补贴学费和学习者的生活费用。 总之,我国社区教育成本分担模式为:政府——企业——个人和政府——企业。具体采取何种形式以及资助比例,应视政府、企业和个人三者的经济状况和培训项目而定。
3.社区学习者的助学贷款
目前,我国教育个人捐赠量小,主要依靠国家财政性投入,国家教育投入要兼顾学前教育、中职教育和高等教育,所以社区教育经费就更显短缺;加之,我国现代企业制度发展不完善,很多小微企业主还没有投资雇员学习的意识,故上述两种资助形式并不能完全解决社区教育学习者的资助问题。
解决如此大规模的学习者的资助问题,国际通用的做法是助学贷款。我国在高等教育阶段也采用这一做法。我国现行的助学贷款有两种,分别为国家助学贷款和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两者都是由政府推动,运用金融手段来资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举措。后者考虑到了借款者的“非正式组织”因素,例如地理环境的道德约束、舆论监督和亲缘纽带等,规范着学习者的还款行为。
社区教育的学习者都是社区成员,社区成员间、成员与社区间业已形成非正式制约因素,固社区教育学习者也适用于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但我国助学贷款用个人信用担保贷款,但建立在个人诚信体系上的国民道德档案远未形成,且贷款一直由商业银行运作,一旦学习者还贷违约超过一定比例,银行就会收紧助学贷款。
我国人口众多,城乡社区学习需求大,尤其是大量农民工的转移培训,急需大量的资助资金。我国可尝试采用学习者助学贷款的信贷市场来缓解社区教育资助经费的不足问题。美国专营教育市场的金融企业萨利美(Sallie Mae)高层安.玛莉女士撰文称,中国应建立中央和地方政府为助学贷款的担保机制,建立中国教育信用公司,从商业银行购买学生贷款,向学生回收贷款,并将学生贷款证券化,形成学生贷款的二级市场。
实践中,因中央政府和省市级政府要为高等教育助学贷款做担保,即以县区级政府为社区教育贷款做担保,以社区居委会为主管单位,成为相应的社区教育信托公司,从商业银行购买社区学习者贷款,将学生贷款打包成的相应的教育债券,向社会统一发行。因教育投资收益率高于一般的物质投资,教育债券的收益率可适当高于中国人民银行同期公布的同档次基准利率,以提高金融机构放贷积极性和民间投资者购买热情。教育债券在学员学习期间利息按债券类型由公共财政支付相应比例,学习期满后的利息由借款人全额支付。教育债券分为培训期限内还款债券和培训期后还款债券,前者主要针对额度较小的助学贷款,要求培训期内偿还完本金;后者根据学员在学期间的课程表现和就业收入情况,在学习期满后开始偿还本金。
若这一助学贷款信贷市场能在我国成功运行,将会极大提高受益学习者的覆盖面,让社区学习者没有经济负担,安心学习知识和技能,推动成人教育事业的有序发展。
四、我国社区教育资助体系运行的保障机制
我国社区教育资助体系的良性运行,首先需要提升公民意识,树立活到老,学到老的终身教育理念;需要各级政府的支持,从而保障稳定的经费来源;同时需要国家立法支持,以规范各方职责。
1.提升公民意识,树立活到老,学到老的教育理念
应提升公民意识,树立活到老、学到老的终身教育思想,积极学习和储备各项知识和技能,在学习中提升自我,在实践中完善自我。
2.各级政府的大力支持,保障经费供应
历时三十年的改革开放政策,使我国的各级财政都略有盈余。期望各级政府能够意识到发展社区教育对提升国民素质的重要性,在财政经费上给予必要的支持。将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口号落实到实际行动中,让那些默默耕耘在生产建设一线的普通劳动者能够更多分享我国改革开放的成果。
3.促进成人教育立法,规范社区教育各方的责权利
我国中小企业占绝大多数,平均寿命短,人员的流动也较频繁,致使部分企业在投资员工教育上积极性并不高,这就需要国家从立法上对员工的受教育权、企业等各方的出资责任有所规定,并对积极支持员工接受教育培训的企业在税收、政策上给予扶持,促进终身教育体系和学习型社会的形成和发展。
五、结束语
社区教育资助体系的建立和完善,事关我国成人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关乎我国终身教育体系和学习型社会的形成,关系我国科教兴国、人力资源强国战略的实施。尽管在实际推行过程中还有种种困难,但只要国家高度重视,政府、企业、金融机构、社会组织及其个人携手共同努力,我国的社区教育资助体系一定会日臻完善,进而促进成人教育事业的可持续发展,维护社会的和谐与稳定。
【参考文献】
[1]安·玛莉.美国助学贷款经验及其对中国的启示[J].北京大学教育评价,2004,(1):18-19.
[2]辜胜阻,李俊杰.助学贷款制度与贫困生资助体系研究[J].教育研究,2005,(4):34-35.
[3]沈红.华中科技大学教育科学研究院学生贷款研究十年述评[J].高等教育研究,2010,(9):71.
[4]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终身学习研究所.成人学习和教育全球报告[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2:91-98.
[5]世界银行报告.全球知识经济中的终身学习——发展中国家的挑战[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73-95.
[6]国家教育发展研究中心.2007年中国教育绿皮书[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251-2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