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结合初中物理教学实际,从解放学生的眼嘴、手脑、时空三方面,探讨了初中物理教学中“解放”思想的渗透。
[关键词]解放激活物理课堂
[中图分类号]G633.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6058(2015)02-0064
我国伟大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提出“生活即教育”。陶老先生在创立生活教育理论的过程中,又提出了创造教育思想,并以“六大解放”理论进行了阐述。从初中物理教学实践来看,传统的初中物理教学因受应试教育影响,课堂教学陷于追求分数的狭隘空间,而社会发展需要具有创造性的人才。因此,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应渗透“解放”思想,将学生从狭隘的空间中解放出来,主动参与课堂探究,从而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一、解放学生的双眼和嘴巴,让学生多看、多说
眼睛是人们用于观察外界事物最直接的感觉器官,而在以往的初中物理教学中,教师都容易让学生带上“有色眼镜”,即教师更喜欢将物理知识抽象化后,呈现给学生,以期让学生更快地掌握知识点,进而提高教学成绩。也正是因此,学生在课堂中“看”的东西少了,“说”的机会少了,更多的是以“耳”听。因学生的直观感受缺失,哪怕通过死记硬背而获得一些知识,其创造力也是无法得到较好发挥的。
解放学生的双眼,就是要在课堂中以学生生活实际为出发点,结合教学内容呈现更多直观的事物,并引导学生观察,让学生在直观感受中学习物理知识。以《物质的密度》教学为例,教师在课堂中提供了木头、海绵、小铁棒等生活物品,引导学生观察其横切面,然后引导学生掂掂重量,再说说观察的结果,学生很快发现物质的质量和密度之间肯定存在一定关系,教师以此为切入点引导学生设计实验,验证自己的猜想,使课堂教学自然过渡到探究活动中。在课堂教学实践中,教师还要多鼓励学生说,解放学生的嘴巴,让学生从被动地听过渡到主动提问、质疑。如在《升华和凝华》的教学中,教师以碘升华实验来引导学生观察,然后让学生说一说看到的现象,结果学生就说“碘直接从固态变为气态”,也有学生质疑“碘是怎么变没的?”凡此总总,让学生在“说”中接触知识,经历知识构建过程,提高学习效率。
二、解放学生的大脑和双手,让学生多动、多思
陶老先生提倡教学要解放学生的大脑和双手,要让学生从固有的成见、曲解中解放出来,要让学生在动手中动脑。反观传统初中物理教学,整个课堂常常都是教师讲授,哪怕是实验,大多数也是教师做,学生看。学生已经习惯了听教师的,而不是自己去做和思考,这样的教学所培养的学生是“高分低能”的。因此,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教师必须摆脱传统观念的束缚,通过教学模式的改革来解放学生的大脑和双手,让学生主动学习。
首先,要解放学生的双手就要让学生在课堂中多动一动。在《声音是什么》的教学中,让学生玩玩“打电话”游戏,引导学生通过敲击、拍打等活动来感受声音;在《光的色彩》教学中,引导学生玩玩三棱镜、万花筒,通过颜色游戏让学生感受三原色的秘密;在《力的相互作用》教学中,引导学生通过吸铁实验、扳手劲等活动,让学生感受力的方向、大小。诸如此类,在教学实践中只有让学生从呆板地坐着听,走向动手操作,才能让学生更好地感受物理、学习物理。其次,要解放学生的大脑,教师要多为学生创造思考的机会。为此,在教学中教师要通过问题引导学生思考、交流。如在 “吸铁”实验中,教师提问,如“磁铁吸住了铁钉,磁铁对铁钉施加了作用力,那么,铁钉是否也对磁铁产生了作用力?”“老师拍了桌子一下,手很痛,为什么?”通过问题的引导,让学生对相关知识进行深入分析,从而促进学生构建知识体系。
三、解放学生的空间和时间,让学生多做、多玩
陶老先生提出了“生活即教育”的理论,而从传统的物理教学来看,教师在物理课堂中更喜欢将生活现象抽象为知识点,讲给学生听,这样做容易忽视生活和物理之间的联系。从时间上看,学生除了在课堂上认真听外,课后还需要完成大量的练习,这种题海战术式的教学,让学生疲于完成教师布置的任务,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被消磨,学生无法在课余时间做做实验,也就更没有时间玩一玩了。
在初中物理教学实践中,解放学生的空间就是要让学生从狭隘的课堂走向生活,在生活中感受和学习物理;解放学生的时间,就是要让学生从完成大量的书面练习走向在生活中“玩物理”。如在《光的折射》教学后,教师以“生活中光的折射现象大揭秘”的活动来引导学生观察并分析生活中的折射现象,结果学生不仅在课后完成了“筷子实验”,还发现了渔民叉鱼、池水比看起来的更深、海市蜃楼等现象的秘密。在活动中,学生不仅认真地观察了,还作了分析,这样的教学自然比单纯地完成书面练习更有助于学生创造力的培养。
学生的学习不是被动的过程,相反是主动探究的过程。在初中物理教学实践中,解放学生的眼、嘴、脑、手,让学生从封闭、单向的狭隘课堂走向开放、多向的生活,这样才能让学生将物理学习和生活联系起来,从而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责任编辑易志毅)
[关键词]解放激活物理课堂
[中图分类号]G633.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6058(2015)02-0064
我国伟大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提出“生活即教育”。陶老先生在创立生活教育理论的过程中,又提出了创造教育思想,并以“六大解放”理论进行了阐述。从初中物理教学实践来看,传统的初中物理教学因受应试教育影响,课堂教学陷于追求分数的狭隘空间,而社会发展需要具有创造性的人才。因此,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应渗透“解放”思想,将学生从狭隘的空间中解放出来,主动参与课堂探究,从而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一、解放学生的双眼和嘴巴,让学生多看、多说
眼睛是人们用于观察外界事物最直接的感觉器官,而在以往的初中物理教学中,教师都容易让学生带上“有色眼镜”,即教师更喜欢将物理知识抽象化后,呈现给学生,以期让学生更快地掌握知识点,进而提高教学成绩。也正是因此,学生在课堂中“看”的东西少了,“说”的机会少了,更多的是以“耳”听。因学生的直观感受缺失,哪怕通过死记硬背而获得一些知识,其创造力也是无法得到较好发挥的。
解放学生的双眼,就是要在课堂中以学生生活实际为出发点,结合教学内容呈现更多直观的事物,并引导学生观察,让学生在直观感受中学习物理知识。以《物质的密度》教学为例,教师在课堂中提供了木头、海绵、小铁棒等生活物品,引导学生观察其横切面,然后引导学生掂掂重量,再说说观察的结果,学生很快发现物质的质量和密度之间肯定存在一定关系,教师以此为切入点引导学生设计实验,验证自己的猜想,使课堂教学自然过渡到探究活动中。在课堂教学实践中,教师还要多鼓励学生说,解放学生的嘴巴,让学生从被动地听过渡到主动提问、质疑。如在《升华和凝华》的教学中,教师以碘升华实验来引导学生观察,然后让学生说一说看到的现象,结果学生就说“碘直接从固态变为气态”,也有学生质疑“碘是怎么变没的?”凡此总总,让学生在“说”中接触知识,经历知识构建过程,提高学习效率。
二、解放学生的大脑和双手,让学生多动、多思
陶老先生提倡教学要解放学生的大脑和双手,要让学生从固有的成见、曲解中解放出来,要让学生在动手中动脑。反观传统初中物理教学,整个课堂常常都是教师讲授,哪怕是实验,大多数也是教师做,学生看。学生已经习惯了听教师的,而不是自己去做和思考,这样的教学所培养的学生是“高分低能”的。因此,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教师必须摆脱传统观念的束缚,通过教学模式的改革来解放学生的大脑和双手,让学生主动学习。
首先,要解放学生的双手就要让学生在课堂中多动一动。在《声音是什么》的教学中,让学生玩玩“打电话”游戏,引导学生通过敲击、拍打等活动来感受声音;在《光的色彩》教学中,引导学生玩玩三棱镜、万花筒,通过颜色游戏让学生感受三原色的秘密;在《力的相互作用》教学中,引导学生通过吸铁实验、扳手劲等活动,让学生感受力的方向、大小。诸如此类,在教学实践中只有让学生从呆板地坐着听,走向动手操作,才能让学生更好地感受物理、学习物理。其次,要解放学生的大脑,教师要多为学生创造思考的机会。为此,在教学中教师要通过问题引导学生思考、交流。如在 “吸铁”实验中,教师提问,如“磁铁吸住了铁钉,磁铁对铁钉施加了作用力,那么,铁钉是否也对磁铁产生了作用力?”“老师拍了桌子一下,手很痛,为什么?”通过问题的引导,让学生对相关知识进行深入分析,从而促进学生构建知识体系。
三、解放学生的空间和时间,让学生多做、多玩
陶老先生提出了“生活即教育”的理论,而从传统的物理教学来看,教师在物理课堂中更喜欢将生活现象抽象为知识点,讲给学生听,这样做容易忽视生活和物理之间的联系。从时间上看,学生除了在课堂上认真听外,课后还需要完成大量的练习,这种题海战术式的教学,让学生疲于完成教师布置的任务,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被消磨,学生无法在课余时间做做实验,也就更没有时间玩一玩了。
在初中物理教学实践中,解放学生的空间就是要让学生从狭隘的课堂走向生活,在生活中感受和学习物理;解放学生的时间,就是要让学生从完成大量的书面练习走向在生活中“玩物理”。如在《光的折射》教学后,教师以“生活中光的折射现象大揭秘”的活动来引导学生观察并分析生活中的折射现象,结果学生不仅在课后完成了“筷子实验”,还发现了渔民叉鱼、池水比看起来的更深、海市蜃楼等现象的秘密。在活动中,学生不仅认真地观察了,还作了分析,这样的教学自然比单纯地完成书面练习更有助于学生创造力的培养。
学生的学习不是被动的过程,相反是主动探究的过程。在初中物理教学实践中,解放学生的眼、嘴、脑、手,让学生从封闭、单向的狭隘课堂走向开放、多向的生活,这样才能让学生将物理学习和生活联系起来,从而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责任编辑易志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