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本文对ESA教学模式在中职英语口语教学实践中运用进行了详细的阐述,探析该理论在培养全面发展的技能型人才,提高中职英语口语课教学的有效性方面的可行性。
【关键词】ESA教学理论;投入;学习;运用;口语教学
近年来,全球经济一体化所带来的国际国内竞争的新格局进一步提高了技能型人才培养的要求,以此来应对新的市场变化和需求。因此,作为衡量全面发展的技能型人才的标准之一的英语口语技能亟待提高。《中等职业学校英语教学大纲》(2009,1)将“使学生掌握一定的英语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培养学生在日常生活和职业场景中的英语应用能力”设定为本课程的任务。然而,笔者在调查中发现,英语口语课在众多中职学校仅仅处于理论性或知识性课程的地位,中职学生的口语能力整体水平较弱,教学方法改革迫在眉睫。这几十年新的教学方法不断涌现,如听说法、认知法、交际法,全身反应法等等,但在教学中的运用并没有达到令人满意的结果(文秋芳,2000)。因此,笔者深入学习ESA教学理论,尝试将其有效运用于教学实践中,探索适用于中职英语口语课教学的方法和手段,以期提高中职英语口语课教学的有效性。
理论分析
1 ESA教学理论
ESA教学理论诞生于上世纪90年代,是杰里米·哈墨(Jeremy Harmer)(2000)的教学理论力作《怎样教英语》(How to Teach English)中的精华所在。投入(Engage)、学习(Study)和运用(Activate)是ESA教学理论的三个基本要素。哈默认为,学习的动力、接触语言材料的可能性以及运用所学的机会构成了语言学习的最基本条件。
在教学伊始,教师千方百计地唤起学生的学习热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的过程即所谓的“投入”。教学手段和方法的类型的多寡决定了课堂的生动性和有趣性的强弱。由此,笔者认为,充分到位的课前准备是教师有效教学的重要保证。教师可以从两方面入手:一方面补充相关的文化背景和语言习俗知识;另一方面采用具有互动效果的教学资源或手段,如音频和视频、动态和静态图片、小组合作探讨等。“学习”重点强调对适用于多种多样的交际场景的言语知识和言语技能的全面掌握。课上的练习和测试是“学习”阶段的关键步骤,教师的讲解和引导是“学习”环节的必备保障。“运用”指的是学生全面有效地运用自己在“学习”阶段所消化吸收的知识和技能,且满足情境要求。
2 ESA教学理论与语言习得理论的关联性
输入、吸收和输出三个过程构成了语言习得的基本规律。经过对比分析,笔者发现,ESA教学理论的三个基本要素与语言习得的三个基本过程相对应。
如图1所示,在语言习得中的初始“输入”阶段,即ESA教学理论中的“投入”过程。语言学习者在全面接触、充分感知语言学习材料的基础上掌握相关的文化背景知识。与语言习得中的第二个阶段“吸收”相对应的是ESA教学理论中的“学习”过程。在此阶段,语言学习者将上一个阶段所学的内容进行存储和内化。语言习得中的第三个阶段“输出”就是ESA教学理论中的“运用”过程,指的是在实际英语口语交际中,学习者将所掌握的已内化的相关知识转化成符合交际情境要求的书面语言或口头语言。输入是输出的基础,有效的吸收和准确的输出需要建立在充分广博的输入之上;输出是输入的目的,输出赋予输入存在的意义(李娜,仇盛艳,2012)。因此,我们可以用“互为联系、互为补充”来定义“输入”和“输出”两者之间的关系。由此我们可以得出,“投入”和“学习”是ESA教学理论三个基本要素的先决条件,没有“投入”和“学习”的“运用”,是无源、无本的“运用”;同理,没有“运用”的“投入”和“学习”,是无意义的“运用”。通过分析,我们发现“互为影响,互为促进”的相互关系也在ESA教学理论的三个基本过程中得到体现。针对中职学校的学生英语口语水平较差的现状,口语教学急需如ESA理论这样适用性强、效果显著的教学理论的指导,从而提高学生的英语口语应用能力。
ESA教学模式在中职英语口语课教学实践中的应用
实践性和综合性强是英语口语课的显著特征。通过对ESA教学理论与语言习得理论的关联性探讨,笔者认为,ESA教学理论为提高中职英语口语课教学的有效性指明了方向,有助于真正实现培养实践型人才的目标。在ESA理论的三种教学模式中,杂拼型模式(Patchwork Sequence)能够同时包含直线型模式(Straight Arrow Sequence)和反弹型模式(Boomerang Sequence),灵活度最高,能够满足口语课教学的复杂性需求。本文详细阐释杂拼型模式在中职英语口语课教学实践中的具体应用,探析该理论提高中职英语口语课教学有效性方面的可行性。
本次课选自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中职英语口语实训》第五单元,题目为“Thank you for everything”。课程面向酒店管理专业一年级学生,“致谢有礼、回复有道”是他们未来生活和工作的基本要求,但学生们普遍英语基础薄弱,兴趣不浓。
(1)投入(Engage)—运用(Activate)—学习(Study)
第一阶段是投入、运用和学习相互交错的阶段。学生登录交互学习平台,复习与上节课话题相关的语言表达,并观看每个小组上传至平台的自编自导自拍的情景短片,与老师和同学在线上进行点评。然后,学生自学和致谢话题相关的内容,在平台上与同学和老师交流学习中所遇到的问题。此过程很好地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为本次课学习奠定了基础。
(2)学习(Study)—投入(Engage)
通过平时的教学及课前平台上的交流,教师发现,学生普遍词汇匮乏、句型单一、缺乏会话技巧。为了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教师在课堂上设立“小老师教授”环节,由各组轮流当小老师。
小老师首先解决词汇问题。通过讲解帮助学生理解单词,同时,利用智能词汇系统帮助学生正音,最后让学生反复跟读练习,加深记忆。小老师课前浏览平台上同学们的提问,了解了大家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后,接下来带领同学们进入句型的学习。小老师通过问答及细致的讲解激发了学生的兴趣,让他们掌握了相关的言语知识。最后,小老师利用听说法带领学生深入学习本课的两篇对话,跟读练习、纠正语音语调,并用“EUR”(Express thanks, Unfasten the gift, Repeat thanks)三步骤帮助学生概括了西方收受礼物的风俗。 (3)学习(Study)
教师对小老师的表现进行评价,鼓励其他小组有更精彩的表现。为了让学生理清致谢及回应致谢的句型,教师引导学生利用图表将相关的句型进行总结,帮助学生深化记忆,突破了重点。
(4)运用(Activate)
完成由单词和句子到语篇的过渡是本课的难点。教师首先播放由班上同学课前自演自拍的情景短片,内容为一同学卧病在床,另一同学关心照顾及帮忙买饭所发生的谈话。视频停止,教师提出问题:“你会如何给短片配音”,提出本次课任务。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编写对话,两名同学为对话配音,另外两名同学就其语言运用给予评价,提出建议,进行完善后,由另一名同学利用移动终端将对话内容及所录音频上传至交互平台。此过程帮助学生熟练运用所学句型。由学生挑选出一个音频在课堂上展示,进行互评, 最后由教师进行总结性点评。教师和学生在课后通过平台对其他小组的作品进行点评。通过师生评比发现,每个小组的配音作品都能充分灵活地使用本课所学,语音正确、语调良好、对话完整,符合情境要求。第二组的配音作品经师生评选,获得最佳称号。
(5)学习(Study)
教师在课堂上展示原配音视频,让学生在不同的会话中积累更多言语知识和技巧,突破了难点。
(6)运用(Activate)
教师在课前设计好本课的测试题,重点考察学生在特定语言情境中对所学知识的运用能力,课上通过平台进行效果检测。平台上的评价结果显示,90%的学生能够熟练运用本课所学。教学针对学生们所犯的错误进行分析讲解,此过程既帮助学生巩固了知识,又提升了学生的交际能力。词汇、句型和会话三大任务顺利解决。
(7)学习(Study)
课后,学生用电脑登录交互学习平台,观看与本课相关的微课视频,拓展学习。
分析讨论
本次课采用ESA理论的杂拼型教学模式开展教学,以教师点评、学生互评、系统测试为评价方式,让主观考核与客观考核有机结合,通过创设情境,发现问题、解决问题,采用不同的教学策略解决了词汇、句型、会话等重难点,完成了教学任务,达到如下效果:
第一,信息化手段辅助教学,打破了传统的教学模式,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全面地投入到学生中,实现了口语课的目标。
第二,在学习阶段,课上练习和测试表明学生已经学会致谢及回应致谢的词汇和句型,掌握了重点。
第三,情景配音显示,学生会流利地致谢且能对他人的致谢做出恰当的回应,突破了难点,真正实现了言语知识的有效运用。
3 结语
ESA教学模式在中职英语口语课教学实践中的应用,真正提高了教学的有效性,进一步引导中职英语教师在口语教学中将理论与实践进行深度融合,实现职业院校培养实用型人才的目标。在不同专业的口语教学中,教师应当结合各个不同专业的培养目标,对ESA教学理论的运用方式进行细化;同时,教师还应当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和需求对教学内容做出恰当的调整,实现ESA教学理论三要素使用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参考文献
[1]中等职业学校英语教学大纲[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2]Andrew D.Cohen著,文秋芳翻译.导读 Strategies in Learning and Using a Second Language[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0.
[3]Harmer,Jeremy.How to Teach English [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0.
[4]李娜,仇盛艳. 探讨如何以ESA理论为基础培养涉外酒店人才[J].中国人才,2012(04).
[5]赵芸.高职畜牧英语ESA教学模式的探索[J].黑龙江畜牧兽医,2015(09).
作者简介
程妍(1987-),女,汉族,福建省漳平市人。硕士研究生学历。现为福州工业学校助理讲师。研究方向为翻译理论与实践。
作者单位
福州工业学校 福建省福州市 350018
【关键词】ESA教学理论;投入;学习;运用;口语教学
近年来,全球经济一体化所带来的国际国内竞争的新格局进一步提高了技能型人才培养的要求,以此来应对新的市场变化和需求。因此,作为衡量全面发展的技能型人才的标准之一的英语口语技能亟待提高。《中等职业学校英语教学大纲》(2009,1)将“使学生掌握一定的英语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培养学生在日常生活和职业场景中的英语应用能力”设定为本课程的任务。然而,笔者在调查中发现,英语口语课在众多中职学校仅仅处于理论性或知识性课程的地位,中职学生的口语能力整体水平较弱,教学方法改革迫在眉睫。这几十年新的教学方法不断涌现,如听说法、认知法、交际法,全身反应法等等,但在教学中的运用并没有达到令人满意的结果(文秋芳,2000)。因此,笔者深入学习ESA教学理论,尝试将其有效运用于教学实践中,探索适用于中职英语口语课教学的方法和手段,以期提高中职英语口语课教学的有效性。
理论分析
1 ESA教学理论
ESA教学理论诞生于上世纪90年代,是杰里米·哈墨(Jeremy Harmer)(2000)的教学理论力作《怎样教英语》(How to Teach English)中的精华所在。投入(Engage)、学习(Study)和运用(Activate)是ESA教学理论的三个基本要素。哈默认为,学习的动力、接触语言材料的可能性以及运用所学的机会构成了语言学习的最基本条件。
在教学伊始,教师千方百计地唤起学生的学习热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的过程即所谓的“投入”。教学手段和方法的类型的多寡决定了课堂的生动性和有趣性的强弱。由此,笔者认为,充分到位的课前准备是教师有效教学的重要保证。教师可以从两方面入手:一方面补充相关的文化背景和语言习俗知识;另一方面采用具有互动效果的教学资源或手段,如音频和视频、动态和静态图片、小组合作探讨等。“学习”重点强调对适用于多种多样的交际场景的言语知识和言语技能的全面掌握。课上的练习和测试是“学习”阶段的关键步骤,教师的讲解和引导是“学习”环节的必备保障。“运用”指的是学生全面有效地运用自己在“学习”阶段所消化吸收的知识和技能,且满足情境要求。
2 ESA教学理论与语言习得理论的关联性
输入、吸收和输出三个过程构成了语言习得的基本规律。经过对比分析,笔者发现,ESA教学理论的三个基本要素与语言习得的三个基本过程相对应。
如图1所示,在语言习得中的初始“输入”阶段,即ESA教学理论中的“投入”过程。语言学习者在全面接触、充分感知语言学习材料的基础上掌握相关的文化背景知识。与语言习得中的第二个阶段“吸收”相对应的是ESA教学理论中的“学习”过程。在此阶段,语言学习者将上一个阶段所学的内容进行存储和内化。语言习得中的第三个阶段“输出”就是ESA教学理论中的“运用”过程,指的是在实际英语口语交际中,学习者将所掌握的已内化的相关知识转化成符合交际情境要求的书面语言或口头语言。输入是输出的基础,有效的吸收和准确的输出需要建立在充分广博的输入之上;输出是输入的目的,输出赋予输入存在的意义(李娜,仇盛艳,2012)。因此,我们可以用“互为联系、互为补充”来定义“输入”和“输出”两者之间的关系。由此我们可以得出,“投入”和“学习”是ESA教学理论三个基本要素的先决条件,没有“投入”和“学习”的“运用”,是无源、无本的“运用”;同理,没有“运用”的“投入”和“学习”,是无意义的“运用”。通过分析,我们发现“互为影响,互为促进”的相互关系也在ESA教学理论的三个基本过程中得到体现。针对中职学校的学生英语口语水平较差的现状,口语教学急需如ESA理论这样适用性强、效果显著的教学理论的指导,从而提高学生的英语口语应用能力。
ESA教学模式在中职英语口语课教学实践中的应用
实践性和综合性强是英语口语课的显著特征。通过对ESA教学理论与语言习得理论的关联性探讨,笔者认为,ESA教学理论为提高中职英语口语课教学的有效性指明了方向,有助于真正实现培养实践型人才的目标。在ESA理论的三种教学模式中,杂拼型模式(Patchwork Sequence)能够同时包含直线型模式(Straight Arrow Sequence)和反弹型模式(Boomerang Sequence),灵活度最高,能够满足口语课教学的复杂性需求。本文详细阐释杂拼型模式在中职英语口语课教学实践中的具体应用,探析该理论提高中职英语口语课教学有效性方面的可行性。
本次课选自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中职英语口语实训》第五单元,题目为“Thank you for everything”。课程面向酒店管理专业一年级学生,“致谢有礼、回复有道”是他们未来生活和工作的基本要求,但学生们普遍英语基础薄弱,兴趣不浓。
(1)投入(Engage)—运用(Activate)—学习(Study)
第一阶段是投入、运用和学习相互交错的阶段。学生登录交互学习平台,复习与上节课话题相关的语言表达,并观看每个小组上传至平台的自编自导自拍的情景短片,与老师和同学在线上进行点评。然后,学生自学和致谢话题相关的内容,在平台上与同学和老师交流学习中所遇到的问题。此过程很好地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为本次课学习奠定了基础。
(2)学习(Study)—投入(Engage)
通过平时的教学及课前平台上的交流,教师发现,学生普遍词汇匮乏、句型单一、缺乏会话技巧。为了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教师在课堂上设立“小老师教授”环节,由各组轮流当小老师。
小老师首先解决词汇问题。通过讲解帮助学生理解单词,同时,利用智能词汇系统帮助学生正音,最后让学生反复跟读练习,加深记忆。小老师课前浏览平台上同学们的提问,了解了大家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后,接下来带领同学们进入句型的学习。小老师通过问答及细致的讲解激发了学生的兴趣,让他们掌握了相关的言语知识。最后,小老师利用听说法带领学生深入学习本课的两篇对话,跟读练习、纠正语音语调,并用“EUR”(Express thanks, Unfasten the gift, Repeat thanks)三步骤帮助学生概括了西方收受礼物的风俗。 (3)学习(Study)
教师对小老师的表现进行评价,鼓励其他小组有更精彩的表现。为了让学生理清致谢及回应致谢的句型,教师引导学生利用图表将相关的句型进行总结,帮助学生深化记忆,突破了重点。
(4)运用(Activate)
完成由单词和句子到语篇的过渡是本课的难点。教师首先播放由班上同学课前自演自拍的情景短片,内容为一同学卧病在床,另一同学关心照顾及帮忙买饭所发生的谈话。视频停止,教师提出问题:“你会如何给短片配音”,提出本次课任务。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编写对话,两名同学为对话配音,另外两名同学就其语言运用给予评价,提出建议,进行完善后,由另一名同学利用移动终端将对话内容及所录音频上传至交互平台。此过程帮助学生熟练运用所学句型。由学生挑选出一个音频在课堂上展示,进行互评, 最后由教师进行总结性点评。教师和学生在课后通过平台对其他小组的作品进行点评。通过师生评比发现,每个小组的配音作品都能充分灵活地使用本课所学,语音正确、语调良好、对话完整,符合情境要求。第二组的配音作品经师生评选,获得最佳称号。
(5)学习(Study)
教师在课堂上展示原配音视频,让学生在不同的会话中积累更多言语知识和技巧,突破了难点。
(6)运用(Activate)
教师在课前设计好本课的测试题,重点考察学生在特定语言情境中对所学知识的运用能力,课上通过平台进行效果检测。平台上的评价结果显示,90%的学生能够熟练运用本课所学。教学针对学生们所犯的错误进行分析讲解,此过程既帮助学生巩固了知识,又提升了学生的交际能力。词汇、句型和会话三大任务顺利解决。
(7)学习(Study)
课后,学生用电脑登录交互学习平台,观看与本课相关的微课视频,拓展学习。
分析讨论
本次课采用ESA理论的杂拼型教学模式开展教学,以教师点评、学生互评、系统测试为评价方式,让主观考核与客观考核有机结合,通过创设情境,发现问题、解决问题,采用不同的教学策略解决了词汇、句型、会话等重难点,完成了教学任务,达到如下效果:
第一,信息化手段辅助教学,打破了传统的教学模式,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全面地投入到学生中,实现了口语课的目标。
第二,在学习阶段,课上练习和测试表明学生已经学会致谢及回应致谢的词汇和句型,掌握了重点。
第三,情景配音显示,学生会流利地致谢且能对他人的致谢做出恰当的回应,突破了难点,真正实现了言语知识的有效运用。
3 结语
ESA教学模式在中职英语口语课教学实践中的应用,真正提高了教学的有效性,进一步引导中职英语教师在口语教学中将理论与实践进行深度融合,实现职业院校培养实用型人才的目标。在不同专业的口语教学中,教师应当结合各个不同专业的培养目标,对ESA教学理论的运用方式进行细化;同时,教师还应当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和需求对教学内容做出恰当的调整,实现ESA教学理论三要素使用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参考文献
[1]中等职业学校英语教学大纲[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2]Andrew D.Cohen著,文秋芳翻译.导读 Strategies in Learning and Using a Second Language[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0.
[3]Harmer,Jeremy.How to Teach English [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0.
[4]李娜,仇盛艳. 探讨如何以ESA理论为基础培养涉外酒店人才[J].中国人才,2012(04).
[5]赵芸.高职畜牧英语ESA教学模式的探索[J].黑龙江畜牧兽医,2015(09).
作者简介
程妍(1987-),女,汉族,福建省漳平市人。硕士研究生学历。现为福州工业学校助理讲师。研究方向为翻译理论与实践。
作者单位
福州工业学校 福建省福州市 350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