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伴随互联网的快速普及与通信技术的发展,微时代悄然来临。大学生群体逐渐成为互联网用户体系的主力军。在微时代背景下,大学生的思维模式、价值观念与行为规律等都发生了极大的转变。部分大学生甚至产生了厌世心理、社交障碍与人格缺陷等问题。由此,微时代背景下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
关键词:微时代;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微时代是以互联网为基础、以通信技术为核心、以便携式移动智能终端为媒介的新媒体运营时代,其具有传播效率高、内容更新快等优势特征。本文简要介绍了微时代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积极影响与消极影响,并提出创新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相关策略。
1 微时代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积极影响
①有利于大学生参与社会交际,拓展人际关系网络,增强大学生的人权意识。②有利于大学生客观认知社会角色,在成为遵纪守法社会公民的基础上,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价值,为社会发展贡献力量。从某种角度来说,微时代也是大学生实現自我价值的重要媒介。
2 微时代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负面影响
在微时代背景下,大学生极易对网络产生依赖心理。网络空间具有自由性、隐秘性与虚拟性等特征,被大学生视为宣泄情绪、释放心理压力的重要平台。一方面,能够满足大学生的心理欲望,另一方面,这些纷乱冗杂的信息内容超出了大学生的自我控制限度,极易使其沾染不良风气。
再者,微时代会加重大学生的信任危机。互联网的隐秘性与虚拟性,使得大学生在人际交往过程中出于自我保护心理产生严重的信任危机,这种信任危机具体体现在情感空白、虚假待人等方面。同时微时代还会加重大学生的道德危机。
3 微时代背景下,创新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形式的策略
3.1利用新媒体工具了解学生的心理动态
当下,微博与微信是备受人们青睐的社交媒介形式,便于资源共享与信息交互。大学生可以利用微博与微信发表个人观点,互享信息资源,沟通感情。对此,各高校应合理利用新媒体工具,促进大学生的沟通交流,以便全面了解大学生的心理动态。
如今,多数高校都设有官方认证的微博,但学生对其关注度极为有限。针对这种情况,学校应在关注时事政治的基础上,添加一系列学生感兴趣的板块,激发学生的热情,充分调动学生参与心理辅导的积极性。或者高校教师可以利用微博与微信关注学生的心理状态变化,进而采取有针对性、有目的性的措施进行心理疏导。又或者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还可以定期组织以关注心理健康为主题的公开课,促进学生群体的沟通交流,在必要的情况下给予学生帮助,完善其心理素质。
3.2利用新媒体工具开展线上心理咨询
在现实生活中,当学生意识到自身的心理认知与其他人存在差异时,往往不会主动咨询心理医生。面对面的心理咨询方式,不易于学生卸下心理包袱,吐露真情,甚至还会导致学生产生自卑心理。针对这种情况,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可以利用微博、微信等网络媒介与学生进行沟通交流,帮助学生减轻心理负担,缓解紧张焦虑情绪。高校可以聘请一些责任意识强的心理学教师与学生沟通交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不断健全人格,提升心理健康教育水平。针对已经得到证实存在心理问题,且愿意接受心理干预的学生,学校要注重个人隐私的保护,避免产生不必要的麻烦。
3.3加强监督管理,形成良好的“微文化”
在微时代背景下,微博与微信的信息传播速度非常快。但客观的说,信息监管方面仍存在一系列问题,这导致虚假信息膨胀,恶意言论横行,甚至是出现违法犯罪信息。对此,各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要引导学生客观认知网络信息,并督促学生积极举报负面信息,及时遏制恶意言论的散播。
3.4建立健全的校园网络运营管理制度
各高校应聘请专人负责微博运营管理工作,净化网络环境,丰富内容形式,为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提供优质服务。另外,高校还要结合自身的办学理念与管理模式,建立完善的微博运营管理规范,促进官方认证微博平台的高效、稳定运行。
4 微时代背景下,提升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水平的策略
4.1顺应时代发展趋势,转变心理健康教育理念
微时代的个性化特征,彻底颠覆了传统教育模式。为此,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需秉承与时俱进的基本原则,转变教育理念。
首先,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应增强责任意识与安全防范意识,时刻警惕消极、反动信息,确保大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其次,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要遵循以人为本的基本原则,加强心理关怀与疏导,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健全人格。
最后,长期沉溺于网络空间,极易导致学生的思维意识与行为习惯异于常态,甚至是影响正常的学习生活。为此,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需善于观察学生的心理动态,掌控学生的情感诉求,及时给予心理疏导,帮助学生克服心理障碍,化解心理危机,从而促进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
4.2基于微时代背景下,完善心理健康教育内容
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要结合学生的行为特点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迎合学生的兴趣设置教育内容。且善于分析“微言”中的含义,深度探索其在心理健康教育中的价值。为此,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应密切关注新媒体中的热门话题,并且巧妙的将这些信息资源融合到教学案例中,从而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改善心理健康教育水平。
4.3基于新时代背景,创新心理健康教育方法
在日常教学中,需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可以运用课堂讲授、小组讨论与创设情境等多元化教学形式,吸引学生注意力,促使其全身心的投入到教学中。在课余活动中,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还可以运用微博、微信、QQ等新媒体工具,与学生保持良好的沟通交流;或者创建心理健康教育公共网络,便于学生实时咨询。
5 结束语
综上所述,微时代的悄然来临,这为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提供了有利条件,与此同时,也造成了强有力的冲击。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应顺应时代发展趋势,转变思想观念,灵活运用微博、微信等新媒体工具,创新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形式,从而彻底提高教育工作质量,促进大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陶然.”微”时代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探究[J].现代职业教育,2017(19).
[2]彭玉蓉.“微时代”大学生网络心理问题及对策研究[D].天津工业大学,2017.
[3]史秀玉,袁道福.“微文化”视阈下大学生朋辈心理辅导模式的创新研究[J].浙江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7(4)
作者简介:
金兰,女(1989.1——),吉林延吉人,助教,硕士,研究方向:心理健康,大学生资助。
关键词:微时代;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微时代是以互联网为基础、以通信技术为核心、以便携式移动智能终端为媒介的新媒体运营时代,其具有传播效率高、内容更新快等优势特征。本文简要介绍了微时代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积极影响与消极影响,并提出创新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相关策略。
1 微时代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积极影响
①有利于大学生参与社会交际,拓展人际关系网络,增强大学生的人权意识。②有利于大学生客观认知社会角色,在成为遵纪守法社会公民的基础上,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价值,为社会发展贡献力量。从某种角度来说,微时代也是大学生实現自我价值的重要媒介。
2 微时代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负面影响
在微时代背景下,大学生极易对网络产生依赖心理。网络空间具有自由性、隐秘性与虚拟性等特征,被大学生视为宣泄情绪、释放心理压力的重要平台。一方面,能够满足大学生的心理欲望,另一方面,这些纷乱冗杂的信息内容超出了大学生的自我控制限度,极易使其沾染不良风气。
再者,微时代会加重大学生的信任危机。互联网的隐秘性与虚拟性,使得大学生在人际交往过程中出于自我保护心理产生严重的信任危机,这种信任危机具体体现在情感空白、虚假待人等方面。同时微时代还会加重大学生的道德危机。
3 微时代背景下,创新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形式的策略
3.1利用新媒体工具了解学生的心理动态
当下,微博与微信是备受人们青睐的社交媒介形式,便于资源共享与信息交互。大学生可以利用微博与微信发表个人观点,互享信息资源,沟通感情。对此,各高校应合理利用新媒体工具,促进大学生的沟通交流,以便全面了解大学生的心理动态。
如今,多数高校都设有官方认证的微博,但学生对其关注度极为有限。针对这种情况,学校应在关注时事政治的基础上,添加一系列学生感兴趣的板块,激发学生的热情,充分调动学生参与心理辅导的积极性。或者高校教师可以利用微博与微信关注学生的心理状态变化,进而采取有针对性、有目的性的措施进行心理疏导。又或者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还可以定期组织以关注心理健康为主题的公开课,促进学生群体的沟通交流,在必要的情况下给予学生帮助,完善其心理素质。
3.2利用新媒体工具开展线上心理咨询
在现实生活中,当学生意识到自身的心理认知与其他人存在差异时,往往不会主动咨询心理医生。面对面的心理咨询方式,不易于学生卸下心理包袱,吐露真情,甚至还会导致学生产生自卑心理。针对这种情况,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可以利用微博、微信等网络媒介与学生进行沟通交流,帮助学生减轻心理负担,缓解紧张焦虑情绪。高校可以聘请一些责任意识强的心理学教师与学生沟通交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不断健全人格,提升心理健康教育水平。针对已经得到证实存在心理问题,且愿意接受心理干预的学生,学校要注重个人隐私的保护,避免产生不必要的麻烦。
3.3加强监督管理,形成良好的“微文化”
在微时代背景下,微博与微信的信息传播速度非常快。但客观的说,信息监管方面仍存在一系列问题,这导致虚假信息膨胀,恶意言论横行,甚至是出现违法犯罪信息。对此,各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要引导学生客观认知网络信息,并督促学生积极举报负面信息,及时遏制恶意言论的散播。
3.4建立健全的校园网络运营管理制度
各高校应聘请专人负责微博运营管理工作,净化网络环境,丰富内容形式,为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提供优质服务。另外,高校还要结合自身的办学理念与管理模式,建立完善的微博运营管理规范,促进官方认证微博平台的高效、稳定运行。
4 微时代背景下,提升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水平的策略
4.1顺应时代发展趋势,转变心理健康教育理念
微时代的个性化特征,彻底颠覆了传统教育模式。为此,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需秉承与时俱进的基本原则,转变教育理念。
首先,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应增强责任意识与安全防范意识,时刻警惕消极、反动信息,确保大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其次,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要遵循以人为本的基本原则,加强心理关怀与疏导,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健全人格。
最后,长期沉溺于网络空间,极易导致学生的思维意识与行为习惯异于常态,甚至是影响正常的学习生活。为此,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需善于观察学生的心理动态,掌控学生的情感诉求,及时给予心理疏导,帮助学生克服心理障碍,化解心理危机,从而促进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
4.2基于微时代背景下,完善心理健康教育内容
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要结合学生的行为特点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迎合学生的兴趣设置教育内容。且善于分析“微言”中的含义,深度探索其在心理健康教育中的价值。为此,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应密切关注新媒体中的热门话题,并且巧妙的将这些信息资源融合到教学案例中,从而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改善心理健康教育水平。
4.3基于新时代背景,创新心理健康教育方法
在日常教学中,需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可以运用课堂讲授、小组讨论与创设情境等多元化教学形式,吸引学生注意力,促使其全身心的投入到教学中。在课余活动中,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还可以运用微博、微信、QQ等新媒体工具,与学生保持良好的沟通交流;或者创建心理健康教育公共网络,便于学生实时咨询。
5 结束语
综上所述,微时代的悄然来临,这为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提供了有利条件,与此同时,也造成了强有力的冲击。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应顺应时代发展趋势,转变思想观念,灵活运用微博、微信等新媒体工具,创新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形式,从而彻底提高教育工作质量,促进大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陶然.”微”时代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探究[J].现代职业教育,2017(19).
[2]彭玉蓉.“微时代”大学生网络心理问题及对策研究[D].天津工业大学,2017.
[3]史秀玉,袁道福.“微文化”视阈下大学生朋辈心理辅导模式的创新研究[J].浙江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7(4)
作者简介:
金兰,女(1989.1——),吉林延吉人,助教,硕士,研究方向:心理健康,大学生资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