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数民族小学语文学困生的形成成因与转化策略

来源 :读天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924922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客观讲就目前来看我国少数民族小学学科教学依然落后,其不仅仅是思想上的落后,也包括了教学方法策略上的陈旧,其中种种原因都导致我国少数民族地区学校不少小学生成为学困生,严重影响到教学成果。本文中将简单探讨少数民族小学语文学困生的形成成因以及具体转化策略,希望为少数民族小学语文整体人才培养质量提升带来一定有机促进作用。
  关键词:小学语文;学困生;少数民族;形成成因;转化策略
  少数民族小学语文学困生数量非常之多,所谓语文学困生所指代的是一个班级中由于教师存在教学面向全体而很少有甚至没有个性化教育或者缺少家庭教育、放任自流,学生学习目标不明确,积极性差,缺少鼓励与关爱,时间一长,就产生了厌学情绪,形成了学习和思想上的学困生。在正常教学要求下,他们对于语文学习过程感到困难,无法完成既定的语文学习任务。
  一、 少数民族小学语文学困生形成的主要原因
  在素质教育需要的大背景下,每一個学生都有机会全面深入、主动活泼地接触学科知识内容,但在实际的教学中是以班级授课为主的集中授课方式,扼杀了学生个性的发展。纵观现状,少数民族小学语文教学活动存在的问题还是挺多的。例如学困生的形成就可能基于多种因素原因,少数民族小学语文学科教育未能跟进课程发展改革,未能根据学生学习能力变化、语文知识要求等等为学生展开针对性的教学过程。而一刀切的集体教育模式则十分粗糙,伴随教学内容的逐渐丰富和学生学年的变化,传统教学模式已经不再适用,许多学生由于长期对语文教学互动缺乏兴趣和信心,所以就成了学困生群体中的一员,如若要改变这一现状,就必须首先思考学困生的基本特征、形成成因,最后分析其转化策略。总结分析看来,本文认为少数民族地区小学语文学科中的学困生形成成因主要包含了2点原因。
  (一)家庭教育成因
  家庭教育是少数民族小学生身心健康成长的重要保障,良好的家庭环境对学生身心健康成长影响较大,不同家庭对学生认知的培养与价值观养成是截然不同的。在家庭启蒙教育阶段,学困生表现出了以下多点共性:第一,他们的家庭结构因素相对复杂,且学困生深受家庭中父母长期到外打工影响,留守小学生数量激增;第二,家庭观念因素影响严重,许多少数民族小学生家长的文化素质并不高甚至多数家长是文盲,因此无法给予学生良好的家庭教育指导,让学生在家庭中无法受到良好的基础铺垫教育,长此以往学生对学习失去了信心。
  (二)学生能力成因
  学生能力不足是因为教师未能合理掌握课堂教学内涵,少数民族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由于深受双语学习的影响,因此许多学困生在起步阶段就完全落后于其他学生,没有脱离母语,上课时无法和老师沟通,跟不上老师的教学节奏,造成了语文基础较差,导致他们识字、听、说、读写非常困难。这种影响会伴随着学生学习年级的增高而不断增加。
  总而言之,少数民族地区小学学困生的形成成因是多种多样的,其主要原因就是家庭、学校对学生的不良影响。为了有效转化少数民族地区小学生的语文学习模式与学习方法思路,必须思考针对学困生的有效转化策略,帮助他们快速彻底摆脱学困困境。
  二、 少数民族小学语文学困生的转化对策分析
  针对少数民族小学语文学困生的学困问题,需要结合家庭因素与学校个人因素两点来谈,从多个方面优化小学生语文学习过程,解决他们的学困问题。
  (一)强化学生自信、摆脱学困称号
  小学生是具有自信心的,而教师也必须做到尊重每一名学生的自信心,避免为学生划分等级做特殊处理,这种划分会严重影响学生学习语文自信,而失去自信的学生则会在学习热情上深受打击,成为学困生。为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多发现他们的闪光点,进行及时的表扬,逐渐树立起自信,让学生看到学好语文的希望。比如说在统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的《司马光》一课教学中,教师就采取了鼓励教学方法鼓励学困生深入学习研究《司马光》这一课内容,利用提问方式引导学生,让学生一步步沉浸于学习氛围中,这一点对学困生相当奏效。比如说教师会首先提问学困生“大家知道孩子们在玩什么?在玩的过程中发生了什么事情呢?”“在万分危急时刻,其他孩子是怎样做的,司马光是如何做的?为什么?”结合一系列问题,让学困生一边读文章,一边思考问题,并尝试在文中画出相应的词汇和句子进一步深化教学过程,让学困生合理借助注解和老师的提示理解句子,深度体会司马光的沉着冷静与机智勇敢,并尝试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深度理解课文,提高自身学习理解能力,彻底摆脱学困称号。当然,教师也可借助《司马光》这一课内容与学困生家长形成联动,鼓励学困生家长能够在平时多尝试将类似《司马光》这样的精彩故事讲给孩子听,并教会他们其中的一些为人处事道理。
  (二)丰富教学内容、强化学生学习兴趣
  要持续丰富教学内容,强化学生学习兴趣,这是考虑到少数民族语文教学中存在较大局限性,无论是学生亦或是教师在知识接触方面不到位,因此教学中需要利用有限资源创造学生无限潜能,在丰富教学内容过程中让学困生尝到学习乐趣,实现教学形式与教学内容上的全面优化。比如说为了学困生更好学习语文,可考虑将古诗内容与学生生活联系起来,在学习古诗过程中将古诗所描绘的场景镜像以多媒体形式展现出来。当然,也可运用少数民族地域优势展示语文教学内容。譬如对少数民族自然风土人情的展示,让学生一边观察周边事物,一边学习课文文章。例如在统编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上册的《咏鹅》一课教学中,教师首先指导学困生观察春天种柳树的真实样子,观察周边动物的生活习性等等,让教师借助周边事物增强他们的学习趣味性,同时大幅度提高他们的语文学科学习判断能力。实际上,这种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的教学过程能够真正帮助学困生一步步走出学习困境,彻底转化自我意识思想。
  三、 总结
  农村学困生转化非常困难,在小学语文学科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与学生家长都积极参与到教学过程,共同思考实践各种方法解决学困生学习难这一问题,也彻底消除少数民族地区的小学语文学科教学桎梏,为学困生营造良好的语文学习环境空间。
  参考文献:
  [1]杨秀元.农村小学语文学困生转化对策[J].学周刊,2019(30).
  [2]龙莉.民族地区农村小学语文学困生的转化及对策研究[J].读与写,2015(23):145-146.
  作者简介:
  杨思芬,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四川省甘洛县新市坝镇附城小学。
其他文献
采用热模拟技术研究了二次热循环对X80级管线钢焊接粗晶区性能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一次峰值温度1300℃作用后,再经过800℃二次热循环时韧性显著下降,发生严重脆化;经过1200℃二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广大出版人积极响应党和国家号召,充分发挥数字化产品的优势,在短时间内策划出版了一大批抗疫相关图书,为助力疫情防控做出了积极贡献,但其中也存在选题
新疆职业教育从附设在农村中学的职教班,到如今的一所所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从简单的实训设备,到如今的一个个现代化实训基地,"踩着"坚定而稳健的步伐,走出了一条具有新疆特
ue*M#’#dkB4##8#”专利申请号:00109“7公开号:1278062申请日:00.06.23公开日:00.12.27申请人地址:(100084川C京市海淀区清华园申请人:清华大学发明人:隋森芳文摘:本发明属于生物技
期刊
装备制造业是辽宁省的支柱性产业,深入研究两化融合推动辽宁省装备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对策建议,如政府各部门要联系辽宁装备制造业实际制定规划与实施方案;推动信息技术向传统装备
ue*M#’#dkB4##8#”专利申请号:00109“7公开号:1278062申请日:00.06.23公开日:00.12.27申请人地址:(100084川C京市海淀区清华园申请人:清华大学发明人:隋森芳文摘:本发明属于生物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