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人心只有向善,才能被阳光照耀,所以善的契约才在世界普遍存在。 1935年,在纽约市一个最贫困最脏乱地区的法庭上,一名老妇人因偷窃面包正被审问。老妇人头发凌乱,手在微微发抖,嗫嚅着说:“原谅我。我需要面包来喂养我那几个饿得直哭的孙儿,他们好几天没吃东西了……”她抬手去抹眼角的泪水。法官依然冷若冰霜,当庭宣称:“我必须秉公办事,你可以选择10美元的罚款或者10天的拘役。” 判决宣布后,时任纽约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人心只有向善,才能被阳光照耀,所以善的契约才在世界普遍存在。
1935年,在纽约市一个最贫困最脏乱地区的法庭上,一名老妇人因偷窃面包正被审问。老妇人头发凌乱,手在微微发抖,嗫嚅着说:“原谅我。我需要面包来喂养我那几个饿得直哭的孙儿,他们好几天没吃东西了……”她抬手去抹眼角的泪水。法官依然冷若冰霜,当庭宣称:“我必须秉公办事,你可以选择10美元的罚款或者10天的拘役。”
判决宣布后,时任纽约市长的拉瓜地亚从旁听席上站起来,脱下帽子,放进5美元,然后向其他人说:“现在,请诸位每人另交50美分的罚款,这是为我们的冷漠付费,以处罚我们生活在一个要老祖母去偷面包来喂养孙儿的城市。”旁听席上的每个人闻之动颜,认认真真地捐出了50 美分。
按理说,一个老妇人偷窃面包被罚款,与外人何干?拉瓜地亚说得明白——为我们的冷漠付费。他告诉我们,人和人之间,并非孤立无关的;人来到这世间,作为社会的动物,是订有契约的:物质利益的来往,有法律的契约;行为生活的交往,有精神的契约。
黎巴嫩作家米哈依勒·努埃曼在《你是人》中说:“如果没有你,便没有我之为我;如果没有我,便没有你之为你;如果没有我们,便没有他之为他。如果没有先于我们者,便没有我们;如果没有我们,便没有广阔的世间中的任何一个人。”“人”的一撇一捺,一半是自己,一半是他人,芸芸众生的世界,其实就是两个人的世界。看似纷繁复杂的精神契约,也只是两个人的契约,丈量的是自己和外人的关系。这契约就像上帝给我们的一柄长勺,只有互相喂给,对方才能吃到食物;也是锋利的刻刀,只靠一种自我雕琢远远不够,还需要别人的帮助才能最终完成生命本色的浮凸。善,并不仅仅是一种与冷漠、奸诈、残忍、自私自利相对的一种品质,还是一种精神契约。它是自为的,没有谁强制你。
契约关联一定的权利和义务,善的义务好理解,就是感同身受,同情人之不幸,理解人之需要,给予恰当的帮助。善的权利,却被蒙上了误解的烟尘。在生活中有人做好事吃亏,以为善无善报,那就错了。与其是现实利益的回报,善更多的是精神的补偿。善者,内心有光,周身有爱,对世间常怀恻隐之心,人生就不会轻浮;意识到自己对于他人的重要性,就会产生自信、自尊的感受。在一个遵守契约的理智社会里,物质的回报和精神的补偿应该是成正比的。
在现实生活中,的确有背弃精神契约、压缩善存空间的现象存在。四川某镇一名弱女子深夜遭歹徒追杀,整条大街的居民听到了呼救却无人开门制止,惟一开着门的店主居然马上拉下卷帘门;湘潭一男子爬上高楼欲自杀,犹豫之时,街上围观者一再欢呼起哄:“跳啊,干嘛不跳下来!”轻生者终究满足了看客的要求;一儿童溺水,打捞者要求见到酬金才肯下水。在这里,善映照下人性的光辉和芬芳不见了,冷漠胜利了,金钱的法则胜利了。如果精神的契约被所有的人背弃,善的最后一块绿洲被沙化,这个世界会变得怎样?
想起一位名叫马丁·尼莫拉的德国新教牧师,他在美国波士顿犹太人屠杀纪念碑上铭刻了一首短诗:在德国,起初他们追杀共产主义者,我没有说话,因为我不是共产主义者;接着他们追杀犹太人,我没有说话,因为我不是犹太人;后来他们追杀工会成员,我没有说话,因为我是新教教徒;最后他们奔我而来,再也没有人站出来为我说话了。这正是背弃精神契约的最终结局。
人生在世,谁都有可能遭遇危难和困境,谁都有可能成为弱者,如果我们在别人危急的时候不援手,谁能担保自己不会吞咽孤立无援的苦果?人总难免感到寂寞,惶恐,无善心也就无法得到相应回报,幸福也要打上50%的折扣。指靠偷拿盗取生活的人,最为可恨可怜。
人心只有向善,才能被阳光照耀,所以善的契约才在世界普遍存在。懂得珍惜这种契约的人是高贵的,懂得为冷漠付费的人是明智的。背弃精神契约的人,最终将被全世界抛弃。
其他文献
我没有见过大海,也没有过长途旅行。我的家乡水网密布,有着长长梅雨期。8月会有台风波及,大风以迅疾的方式呼啸而过。 除此,几乎是小桥流水人家的好江南。 南方经常是温暖潮湿。南方人温和,却也淡漠。他们习惯于在人群之中保持警惕,即便与人拥抱也留一手在背后。那只手保持一个隐秘,保持一个怀疑的存在。 几天前我经过小镇。小镇宣称它有1000年的历史,宣称它有一座明朝遗留下来的石桥。小镇为此而万分骄傲。
使命感给人最深刻的满足和幸福 大学我在北广的文艺编导系,那几年真是肆无忌惮,非常自由轻松。不过对于当时花里胡哨的文艺晚会,我不太喜欢,更中意纪录片的风格,于是继续攻读了这个方向的研究生,之后就进入中央电视台工作。 确切地说,小时候我从来没有想过要成为专业的电视人。我,包括郑钧、张艺谋、顾长卫都是西安人,西安人可能活得累,一根筋,老想追求点儿什么。陕西是个皇天厚土的地方,具有厚重的历史氛围,
从十九世纪开始到二十世纪中,欧洲就曾经是中国留学生们热衷的目的地,尤以法国最有吸引力。自由和平等思想的发源地让当时的中国学生充满向往,卢梭,伏尔泰,雨果等等,都是一时的思想泰斗。 在已经拉开大幕的“中国法国年”中,法国教育推广活动是“重头戏”之一。据了解,中国自费留学市场巨大的潜力是法国政府重视中国市场并大开方便之门的主要原因。最近几年,赴法留学的中国学生人数逐年递增,目前已有2.2万名中国学生
十点钟的夜 恶之华/原名符浩/1984年出生/ 湖南经济管理干部学院/ 他怀揣着十点钟的思想 逼近我 逼近草地 河流 丛林中的枝柯 他和苦难 在这个荒芜的十点钟 把房子对面的巷子抹黑 把这些原本浑浊的事物依次抹黑 把我的眼睛抹黑 他摒弃了阳光 裹着冬天 端坐在我的窗外隔着玻璃 冷冷地呵了一口气 就像传说中的 那位身披麻布的古希腊哲人 听琴
如今,一些高校时髦着这样一种小调:嘴里啃着肯德基,包里装着CD机,手里拿着手机,走向柴可夫斯基,见面就谈奔腾机。21世纪大学生的消费由此可见一斑。日前记者在校园采访时发现校园里竟流行着这样一句顺口溜:“一月五百贫困户,千儿八百刚够用,两三千元是扮酷,四千五千真大户。”这句话绝非虚言,通过对几所高校的一项调查结果显示:近30%的学生月消费超过2000元! “酒桌”消费:吃的是一种情调 对
1987年9月,我国大学英语四级考试启动。 1989年的1月,我国大学英语六级考试启动。 2004年,参加四、六级考试的学生人数加在一起已经是1100多万,教育部副部长吴启迪评论四六级考试说:“这差不多是世界上单科规模最大的考试。” 2005年2月25日上午,教育部就全国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改革问题举行了历时三个小时的两场新闻发布会。在学生、学校、媒体、企业的赞扬、质疑、困惑和唏嘘声中,一个
2月25日,教育部正式发布英语四六级考试改革的重大消息与详细方案。新浪网、新华网等超大的标题犹如挂在校园大道上的宣传横幅;BBS上的评论数以万计。但如同都市报在不起眼的位置登载着改革的消息报道一样,周末大学校园里,似乎倒显得有些平静。 但是,这场改革震荡的冲击波终究要结结实实地落在大学生们的头上。他们对于这场看似波澜壮阔的英语等级考试有什么看法呢? 【焦点疑问】:改革后的考试,是变简单了
25岁时,他和几个初出茅庐的复旦同学拿出仅有的积蓄,注册了一个净资产3.8万元的公司——广信科技咨询公司。起初他整天骑着自行车在上海城找项目,但广信科技成立仅10个月,就赚到了第一个100万元。1993年,广信更名复星,1998年,资本市场向郭广昌敞开了大门,改制后的复星实业上市,一次即募集资金3.5亿元。自那时起,复星就不断地以参股或控股方式投资于企业这个“产品”,以整合者面目出现的复星,加速实
某日和某国家级媒体一记者吃饭,席间他跟我说,知道吧,我实际只是高中毕业,但我现在是某某大学的客座教授。 该记者年龄在四十岁到五十岁之间,他经历的年代我们都知道,所以虽然学历低但还是成为了国家媒体的记者,这无可厚非。可当客座教授,则成了我们这个时代的错了。 翻翻报刊杂志,我们经常见到的就是某某被聘为客座、兼职教授,就比如近日周星驰被聘为人民大学“商学院兼职教授”,成龙被聘为北大艺术系特座教授,
编者按:本刊在2005年2月号和3月号分别推出了《“微型创业”你做主》和《SOHO青春代》专题,从追寻“微型创业”的创业潮流到“拥抱SOHO”的工作时尚,我们试图洞察、梳理青年一代在这个社会中的职业痕迹和趋向。本期,我们把目光投向了“隐性就业”。 隐性就业,如同它的名字一样尚未被显化,但却已逐步成为一种不可忽视的大学毕业生就业时的职场转向。尽管它现在还只露出冰山一角,但我们已经初步觉察到它涌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