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诗歌鉴赏找一把钥匙

来源 :文教资料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uguang_8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诗歌有其独特的艺术感染力,能给人情操上的陶冶。而诗歌鉴赏历来是中学语文教学中的一大难题,当务之急就是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本文从诗歌作者所处的时代背景、诗歌中的意象、诗歌的意境等三个方面谈谈如何引领学生进入鉴赏之门,通过训练提高其鉴赏水平。
  关键词: 中学语文教学 诗歌鉴赏 时代背景 意象 意境
  诗歌有其独特的艺术感染力,无论是古诗还是新诗,均能给人精神情操的陶冶。而诗歌鉴赏历来是中学语文教学中的一大难题,《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教师读本》中谈到文学鉴赏时说,目前的语文教学中,“诗歌,在感知、背诵之外,只有体裁、押韵等屈指可数而且极为表面的知识”,而且“文学鉴赏能力如何具体化,理论界还缺乏研究”。近几年来,通过对学生进行诗歌教学,得到一些启示。本文就此谈谈如何引领学生进入鉴赏之门,加强训练以提高其鉴赏水平。
  一、知人论世
  诗词总是或多或少地打上了时代的烙印。不同朝代的诗词有不同的特点,所以鉴赏诗歌要根据作者所处的朝代与背景来理解,这叫做“论世”。
  那么身处同一朝代的作家风格是否就相同呢?李白与杜甫同处于唐代,且李白仅大杜甫十一岁,可李白非常豪迈飘逸,“狂风吹我心,西挂咸阳树”将对客人的牵挂,艺术地放大,这只有李白才想象得到。这叫做浪漫主义的艺术想象。而杜先生却总是愁眉苦脸,“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牵衣顿足拦道哭,哭声直上干云霄。”原因何在呢?经历不同。虽然李白也经历了安史之乱,但李白更多的人生体验来自于盛唐,诗歌风格形成于大唐帝国最辉煌的年代,再加上他狂放不羁的个性,因而形成了豪迈飘逸的浪漫主义诗歌风格。而杜甫呢,给他更深切感受的是安史之乱,诗歌的主导风格成熟于遍地哀号的苦难之中,因而形成了“沉郁顿挫”的诗歌风格,更多的是表达忧国忧民的情感。
  所以同一时代不同的作家因其主要经历不同风格也不同。此外,同一作家不同时期的作品风格也不同。李清照两首写愁的词《点绛唇(寂寞深闺)》和《武陵春(风住尘香花已尽)》,前一首点绛唇是写于北宋,她和夫君赵明诚才子才女,夫唱妇随、琴瑟和谐,生活是幸福的。而写后一首武陵春词时,李清照已经53岁了,这时她的丈夫死了,国家衰败了,家乡沦陷了,自己流落江南,茕茕一身,辗转飘零,历尽了生活的艰辛和人世的坎坷。这时的愁才真是“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正如她自己所说“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所以同一个作家写同样的愁,但愁的时间不一样,愁的形式不一样,愁的深度就不一样。
  所以鉴赏诗歌要了解作家的人生经历。
  具体而言,就是我们理解一首诗歌,要从作家入手,了解作家大概的生平、创作的风格、生活的时代,还要结合标题、注释、题目等已知信息的解读加深对诗歌的理解,做到知人论世,才能高屋建瓴,知人论世,才能登堂入室打开诗歌鉴赏的大门。
  二、让诗歌意象走进学生的脑海
  诗歌主要靠意象来构成诗的意蕴,从小学到初中、高中,学生已读过大量诗歌或其他文学作品,而这良好的积累是我们进入诗歌鉴赏之门的基础,教师应唤醒学生对文学作品中意象的记忆。
  天文地理,风花雪月,草木虫鱼,……世上几乎所有事物皆现于古今中外文人的笔端。而中国文学中对许多事物的抒写,都有其特定的含义。
  让我们来看看古人是如何写“月”的。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
  “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淮水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
  有所感了吧。“月是故乡明”,李白在《静夜思》中的“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把古人对“月”的寄托展示得直白无遗。流连于文人骚客笔端的“月”,无疑是他们愁肠百结的归乡之情、思乡之意的寄托。而在月下,他们常常忆及故乡的人、事、物:
  “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
  “同来望月人何在,风景依稀似去年。”
  “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碛里征人三十万,一时回首月中看。”
  而满月之日,更是诗人们盼望团聚之时。不信,你看:“雁字回时,月满西楼”、“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当然,月出现于夜,自然就免不了有清冷之意,给人以凄凉的感受。“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去来江口守空船,绕船月明江水寒……春江花朝秋月夜,往往取酒还独倾”。
  我们不妨读一读张继的《枫桥夜泊》,通过意象的把握来感受诗人的情怀:
  月落乌啼霜满天,
  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
  夜半钟声到客船。
  诗中所描绘的意象全是诗人在船舱里看到、听到、感觉到的,所有这些都触发着诗人远游的孤独、思乡的愁绪,使他不能入睡,秋深,夜静,西天的上弦月渐渐落下去了,天色变得漆黑,此情此景,使诗人越发感到凄凉难耐。
  此外,还有其他意象:“朝露”“流水”是对时光易逝的感叹,“浮云”则是君子对富贵的鄙弃和不羁于贫困的豁达,“鸿雁”寄托游子思乡怀亲之情和羁旅伤感;“夕阳”的断肠,“小雨”的清寒,“秋”的萧瑟,“杜鹃”的哀伤,“柳”(谐音“留”)的离情别绪,“梧桐”的凄凉,“花自飘零水自流”的有意和无情,……无一不具有特定的含义。
  现代作品同样也具有这一特点。看到红旗,一定能引起人振奋的情绪和胜利的遐想;看到青松、菊花,定让你想起坚贞高洁,……
  意象的特定含义是由人们共同的感受而产生的,有些则是口口相传的名句、神话等约定俗成的。每个意象在不同作家的笔下可能有多个含义,但意象组合成一体,其含义就会固定下来。因此,诗的解读离不开对意象本身的把握,诗的创造力、想象力,诗的一切生命力,就在意象的塑造上。读诗,必先读懂意象。   唤醒学生对文学作品中意象的记忆是理解诗歌意境的前提。教师应在教学中从意象入手,对诗文中出现的意象进行综合,找出诗人们使用这些意象时的共同点和不同点,以期形成完整的感知。
  三、展开联想,融入意境
  我们在鉴赏诗歌时,除意象外,还常常离不开意境。意境是诗人的主观情思与客观景物相交融而创造出来的浑然一体的艺术境界。古诗常寓情于景或借景抒情,一个个意象组成了诗人表情达意的画面,形成了一首首诗歌的完美意境。这就需要我们将每一种意象的含义连缀起来,用合理的想象去丰富画面内容,为学生创设好的情境,引领学生畅谈身临其境的感受,才会对诗文的意境产生切身的、深刻的体会,进而与作者沟通、对话,产生共鸣。
  如李白《送孟浩然之广陵》:“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这首诗有如下意象:黄鹤楼、烟花、孤帆、长江等。这些意象组合起来便成了一幅融情于境的画面:诗中没有直抒对友人依依不舍的眷念,而是通过孤帆消失,江水悠悠和久立江边若有所失的诗人形象,表达送别友人的深情挚意。字面上句句写景,实际上句句都在抒情,可谓一切景语皆情语。再如贺铸《青玉案》中“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这三个意象组成一个整体,艺术地回答了“试问闲愁都几许?”这一意境不是三个意象的简单相加,而是形成了一个感人的艺术境界:闲愁像无边无际的如烟青草,似狂飞乱舞的满城飞絮,若凄清迷茫的黄梅时雨。
  只有充分理解诗中的意象,借助想象,才能真正与作者产生情感上的共鸣。
  四、改写诗文,进行再创造
  是否真正理解了诗文的意境,改写诗文是一种有效的训练和检查手段。改写不是翻译,它应是原诗内容的丰富和再创造。应要求学生将自己的感受、体会融入原诗文中,直逼其神韵,使学生的理解、鉴赏能力得以增强。
  教授《山居秋暝》,教师让学生在情景中理解了诗的内容和主题后,趁学生余味未尽时,让他们用散文语言改写,以加深对本诗的理解。这样,就把读诗、悟诗和写作融于一体,使诗歌教学真正地落到“实”处。在此过程中,学生不仅得到了“鱼”,更重要的是得到了“渔”。
  诗歌鉴赏,看起来似乎是个难题,但只要能够给学生以准确、厚实的诗歌鉴赏理论知识做铺垫,加上教师的精心指导,再加上学生丰厚的古典诗歌积淀,有了这把钥匙,诗歌鉴赏之门就一定会轻松开启。
  参考文献:
  [1]秦训刚,蒋红森主编.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教师读本[M].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2]萧涤非等著.唐诗鉴赏辞典[M].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04.
  [3]罗锡诗,夏晴编著.魏晋南北朝隋唐文学史[M].广州:中山大学出版社,1999.
  [4]徐永平主编.语文教学通讯[J].语文报社,2006(4).
  [5]江凯波主编.语文月刊[J].《语文月刊》杂志社,2001(5).
其他文献
摘 要: 将传统声乐教学与当代数字音乐技术相结合,有助于提高高校声乐教学中教师的工作效率及工作质量;减轻高校声乐教学中的工作压力;减少高校声乐教学中关于技术问题教师和学生的沟通与交流难度;促进学生自学能力的提高;提高教学资源使用效率,提升高校声乐教学工作效率和质量,并填补数字音乐技术在实际声乐中运用的空白,同时为传统声乐课堂教学提供新的有效渠道和思路。  关键词: 高校声乐教学 数字音乐技术 教学
摘 要: 英语课外活动是英语课堂教学的有效补充形式,也是课堂教学的延伸。本文从英语课外活动产生的积极作用入手,就课外活动设计、课外活动组织与实施,以及应注意的问题进行了探讨,并简要介绍了国外课外活动的组织形式,希望能对教师设置课外活动发挥启示作用。  关键词: 高职院校 英语应用能力 课外活动  一、引言  高等职业院校培养的是技术应用型人才,侧重实际应用,重视实务知识的学习,对学生的应用能力要求
摘 要: 本文在分析高职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现状和存在问题的基础上,结合教育部在2014年职业教育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项目中提出的建设思路,并借鉴其他专业资源库建设经验,构建“基于校企双主体育人模式”的“2 1”架构的导游专业资源库,即资源中心、功能中心和一个服务平台。  关键词: 高职教育 导游专业 教学资源库  为落实《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实施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加快高等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
构建完整的财会信息管理体系不仅有助于规范本组织财务管理工作,而且能够提高企业财会管理水平,辅助本企业做出正确的财务决策,做好财务内部监督。文章从财会信息角度分析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