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素养提高与教育观念更新

来源 :高校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OG1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教师的哲学素养是教师在教育中进行精神探求和精神磨练的必要准备!有了良好的哲学素养作为起点,教师才能随着社会的发展不断的更新教育观念,以适应新时期教育的需要。
  【关键词】哲学素养 提高 教育观念 更新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646(2008)10(b)-0033-01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文明程度的不断提高,教育在社会进步中的作用也越来越重要,社会对教育呼唤的声音也越来越高。在这样的形式下,教师——这个在教育中扮演重要角色的人也越发的感到压力的增大。由于知识的更新速度逐渐加快和社会对人才需求的不断增加,教师不能只是停留在以往的教育模式、教育观念中——只是具有一般意义上的传统教授知识,组织、沟通、协调学生,处理课堂中突发事件的能力。
  要解决一个问题,首先要找到一个正确解决问题的方法,而作为方法应该是受方法论的指导,方法论的指导来源于在对事物认识基础上所建立起来的解决问题的有效途径。在这一层面上来说,也就是把问题上升到了用哲学的办法来解决的高度。用哲学作为方法论的指导,才能保证我们找到解决问题的有效途径。哲学是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指导我们走向成功的唯一途径。
  今天,转变教师角色,提高教师的素养,实现教师的专业化,是新时代对教师的新要求。教师人文素养的提高,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而哲学素养是人文素养的核心,是指导教师进行教育教学活动,进行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
  作为一名教师就应当具有一定的教育哲学素养。美国教育哲学家乔治·F·奈勒说过:“那些不应用哲学去思考问题的教育工作者必然是肤浅的。教育哲学素养是指人们自觉运用教育哲学来思考与探讨教育教学的理论和实践方面问题的一种综合性素质与修养,教师的教育哲学素养分为一般的教育哲学素养和职业的教育哲学素养,自发教育哲学素养和自觉的专业的教育哲学素养。
  哲学提出的思想方法及对思维等认知方式的研究为教育观念更新提供了方法论指导。从事教育教学必先以哲学方法论,认识论武装自己。任何教育教學都要涉及思维方法及路线问题,教育观念更新同样如此。在教育观念的更新中,如何选择更新目标、确定更新对象、怎样去分析、把握存在的问题和现象、找出现象与本质间的关联、怎样构建理论等等都需要以某种方法论作为基础。哲学的反思特性是理论思维的基础,教育观念更新应先提高哲学思维品质。观念的更新需要教师具有较强的理论思维能力。然而,提高理论思维能力对很多人来说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教师——尤其是那些具有相当多教学经验、教学实践的老师——他们早已经习惯了原有的旧的教学体制和教育模式。要想让这一类人的教育观念得到更新,我们应当从源头入手从思想上下功夫。我们需要从学习哲学、研究哲学中去修炼自己。培养自己的理论思维能力,从而能从哲学的高度看待问题,用不断发展变化的眼光看待日益飞速发展的社会,因而能够从实质上意识到教育观念更新的必要性。
  在我国现阶段要想更新教师的教育观念,改变我国现阶段教育模式与社会发展不相一致的局面,必须从根本上解决教师的哲学素养问题。只有从观念上建立起完整的体系,才能把理论建立起来,才能用正确的理论指导我们的实际教学活动,做到与社会发展一致,与社会需求相符合。
  那么我们应该如何提高教师的哲学素养,从那些方面入手呢?
  第一,努力提高教师的反思精神。我们知道,哲学是思维的科学。哲学思维不同于逻辑思维,也不同于数学思维,哲学思维的方式是反思。思维是哲学的存在方式。冯友兰说:“哲学是对人生的系统的反思”。他又说:“并不是所有的人都对人生进行反思,至于作系统反思的人就更少。一个哲学家总要进行哲学思考,这就是说,他必须对人生进行思考,并把自己的思想系统地表述出来。”[1]我们虽然不企求教师做哲学家,但这种“反思”的品质则是应该具备的,也是有待于我们进一步提高的。
  第二,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的原则从实际出发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立场和基本原则,这也是一切工作成功的前提。。必须改变过去那种从本本到本本,只顾国家要求,不顾学生实际;只顾知识传授,不顾学生感受的做法,要做到针对实际,结合实际,提升实际。从教学实际中得出经验,然后找到本本中的不适合社会发展,不适合当今社会教学模式的理论,从而才能到达更新观念的目的,才能推动教育的发展。
  第三,要学会用发展的眼光看待问题。我们不能用一成不变的眼光看待人和事.我们要正确地认识事物,评价事物,改造事物,就必须用发展的观点观察和处理问题.要把事物如实地看成一个变化发展的过程。社会的飞速发展已经不允许我们用一层不变的眼光去看待问题分析问题,尤其是观念问题,人的观念都是在每天日积月累的进行着不断更新。人们天天在说教育创新,教育创新来自于发展的眼光,用发展的视角去看问题才能捕捉到正在发展变化中的实际问题,才能创造出新的符合事物不断发展变化的理论。陶行知《创造宣言》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才,让我们至少走两步退一步,向着创造之路迈进吧!
  教学观念是教学实践在人们头脑中的反映,其形成决定于一定的社会存在和教学实践,决定于个人认识的水平。教学要获得自身发展,适应现代社会的需要,就必须随时代的发展不断更新教学观念,自觉架设通向现代和未来的桥梁。教学新观念并非自然天成,需要教师积极地主动地去构建.而教师教学观念的形成,正事教师运用自己掌握的哲学知识,自己具备的哲学素养,构建教学观念的过程。
  教师是离教育的真实世界最近的人,是在教育第一线的实践工作者。在立足教育的现实的同时,教师应该具有超越现实的意识。只有具有不断超越现实的意识,才会反思现实的教育,才能发现和判断现实教育中存在的不完美,也只有把思考的目光投向超越现实教育的更为深邃的方向,才能提出更为基础性的教育问题和不断解决教育问题的思路,也只有立足于现实,高于现实的意识,才不会让思考在现实教育面前止步,而会在不断追求和探索中,不断加深对自己所追求的教育目标、教育意义的理解。只有这样教师的教育观念才能得到不断的更新。正是这种超越现实的意识,赋予了教师不断思索和追求的空间。
  综上所述,哲学素养的提高有利于教师观念的更新,对教育观念的更新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同时,哲学素养的提高也为教育观念的更新提供了理论指导和方法论,是教育观念更新的无形的舵手。反过来,教育观念的不断更新也促进了个人哲学素养的提高,观念的不断累积、不断的沉淀,也逐步的上升到了理论的层面,从实际中提取出来了哲学的理论
  
  参考文献:
  [1] 杜丽娟,新课程改革与教师教育观念更新[J],新乡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11.
  [2] 卢锦珍,哲学素养与教育科研[J],教书育人.
  [3] 郎华儿,教师的教育哲学素养[J],江西教育,2006.
  [4] 董绍江,教师教育观念更新之我见[J],文教资料,2005年27期.
  [5] 钱立群,我国教师教育呼唤创新[J],咸宁师专学报,2002.2.
其他文献
中学语文教学中,作文教学高耗低效。学生写作不积极,不主动,甚至具有“作文恐惧症”。那么如何激发学生写作动机,提高学生作文教学的有效性呢,笔者结合平时的一些教学实践、个人的思考来谈谈自己的看法。  首先,培养学生积累生活素材能力。  没有生活积累就没有写作素材,学生作文中无话可说,无事可叙。有些老师认为,学生生活两点一线,千篇一律,根本无材料可写。我让学生每个周写两个作文素材,让他们时时处处做个“有
期刊
美神维纳斯的雕像,为什么会获得无数人的赞美?她究竟美在什么地方?这些问题一直萦绕在我心头.rn读了清冈卓行的《米洛斯的维纳斯》,突然发现人们对美的感悟有许多相同之处.维
在日本作家清冈卓行眼中,维纳斯因偶然“遗忘”双臂而意外获得了非凡的美学价值。清冈卓行是从雕塑艺术角度欣赏维纳斯,还是从人生角度来探讨人生的残缺与完美,让人浮想联翩
作文是高中语文教学过程中极为重要的一部分,也是学生语文水平的综合体现。因此提高学生的作文写作能力是每一位语文老师最关注的问题。模仿是学生在作文学习道路上的必经之路。通过模仿那些优秀的文章,可以帮助学生开拓自己的思路,增长自身的见识。再经过长时间的积累,就一定能够实现华丽的转变,创作出属于自己的优秀作品。  一、广泛积累  高中语文作文能力的提高是一个缓慢的过程,学生通过初步的模仿再到后期的创新是需
期刊
《米洛斯的维纳斯》是日本当代作家清冈卓行的一篇艺术随笔.初读觉得文字优雅,风格清新;再读就会被其处处闪耀哲学光辉的文字所吸引.这篇随笔,主要就是先通过断臂维纳斯给人
自新课改实施后,我们逐渐意识到学生语言实践的加强才是提高其语文水平的有效方法,而传统向学生灌输知识的授课方式不再适应新的时代发展潮流,为此,应多对学生进行语言实践,以更快地提升学生的语文水平。在开展语言文字训练过程中,重视课堂练笔,强化学生的读写互动能力是促进学生语文水平提升的有效措施。大量教学实践表明,学生对情真意切、动脑见智的语文练习常表现出强烈的动笔念头,其智慧火花一旦被点燃,将会迸发出夺目
期刊
语文,在高考中占有很大的分数。其中,作文更是考试试卷中所占比例最大,也是平常教学的重点。而语文学前指导对写作更是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  一、写前指导的作用  一切实践活动都是建立在理论基础上的,所以老师在写作前对于学生的写作指导不仅仅十分重要而且极其必要。譬如说让学生就这“孔子的学生在救人之后兴高采烈地接受了别人送的东西”一话题进行写作时。如果老师对这一题目不进行立意分析指导时,那么有些同学的审题
期刊
【摘要】阐述了从实践教学体系设置、环境与条件建设到各环节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进行系统改革的思想与实践工作。提出了各教学环节教学应围绕培养目标形成相互融合、层次递进、有序衔接的配套体系的教育教学理念。介绍了深化实践教育教学内容、手段与方法改革的具体措施,分析了充分发挥学校产学研合作教育优势、有效利用行业教育教学资源对于实现教学环境、教学条件改善及教学内容与方法改革的重要作用。阐明了教学规章制度及质量监
【摘要】本文注重提高综合素质,增强工程实践能力,改革以继承为中心的教育思想;改变以知识考核为中心的应试教育模式;改变学生被动接受的学习方式;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把学生培养成创新型、应用型人才。  【关键词】综合素质 动手能力 实践训练 创新意识创新型、应用型人才  【中图分类号】G649.2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9646(2008)10(b)-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