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城市化、工业化步伐加快,人员密集的生产加工企业以及医院、夜总会、KTV、网吧等公共场所大批涌现。这些场所在繁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为广大群众医疗、娱乐提供便利的同时,各类消防安全问题也随之暴露出来,发生群死群伤恶性火灾事故呈上升趋势,给受灾群众带来了极大痛苦,给社会造成了恶劣影响。本文就当前人员密集场所的消防安全工作谈点认识,以供商榷。
【关键词】人员密集;消防安全;问题;对策
一、 人员密集场所消防安全存在的问题
人员密集场所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就建筑本身来说,安全出口数量不足、防火分区面积超标、疏散楼梯设置不符合规范要求、消防设施损坏、大量使用可燃易燃装修材料;管理上,业主和从业人员消防安全知识缺乏、消防安全责任意识不强、违章操作、防火巡查等消防防范措施落实不到位是人员密集场所普遍存在的问题。
1、火灾荷载大,火灾蔓延速度快。由于生产经营需要,一些生产加工企业把仓库和车间合建,并且不采取有效的防火分隔,生产原材料和成品、半成品大量堆积,火灾荷载增大,灭火救援困难。大部分公共娱乐场所越来越讲究豪华气派,大量采用木材、塑料、纤维织品等可燃易燃材料进行装修,直接降低了建筑物的耐火等级,一旦发生火灾就会产生大量有毒气体和浓烟。
2、建筑功能多样,危害增大。主要是建筑物的使用形式呈现多样化。为使建筑面积利用最大化,一些劳动密集型生产加工企业车间、仓库和员工集体宿舍为一体的“三合一”建筑大量涌现,使致灾因素增多,造成群死群伤恶性火灾事故的几率增大。一些公共娱乐场所很少有独立的建筑,经营者一般都是租用建筑物的一个局部进行装修和改造,往往存在建筑布局不合理,防火间距不足等先天性安全隐患,安全疏散更难,受烟、火侵袭的危害更重。
3、内部结构复杂,疏散逃生困难。目前,一些医院门诊、病房和手术室同在一座建筑,结构复杂,分区混乱;一些劳动密集型企业,员工集体宿舍设置在车间或仓库的上层,人员疏散、灭火救援困难;一些娱乐场所因行业特性,内部通道错综复杂,甚至有的故意设置弯道,有的在包房内设置疏散通道,令人如身处迷宫。
4、电气负荷大,着火源多。人员密集场所一般采用多种照明灯光和各类音响影视、电脑、空调等设备,且数量多,功率大,常处于超负荷运行状态。有些灯具表面温度很高,一旦可燃物品靠近极易引起火灾。除上述电器点火源引起火灾之外,由于人员密集场所人员流动量大、素质参差不齐,行为无拘无束,常会作出一些不安全的行为,有的趁着酒兴玩火,有的吸烟乱丢烟头、火柴梗,还有的为了营造浪漫气氛点燃蜡烛照明,燃放烟花,都大大增加了发生火灾的几率。
5、消防安全意识淡薄,管理不到位。一些人员密集场所业主往往只重经济效益,法制观念不强,消防安全意识差,常常擅自进行场所的修建、改建或扩建、内部装修工程而不向当地公安消防监督机构报告和进行建筑设计防火审核,完工后,在没有取得消防安全竣工验收的情况下,就盲目进行试营业。这是人员密集场所普遍存在的严重问题,也是造成该类场所火灾危险及火灾隐患的根本所在。
二、人员密集场所消防安全管理工作对策
遏制人员密集场所火灾特别是群死群伤恶性火灾事故,是新形势下对消防安全工作的基本要求,为落实防范措施,确保公共场所的消防安全,应做到以下几点:
1、转变观念,明确责任,牢固树立消防安全责任主体意识。首先,人员密集场所的主要负责人要实现观念的转变,变以往消防安全工作“要我管”为“我要管”、“被动抓”为“主动抓”,真正把消防安全工作当作自己的事,真抓实干。切实转变抓消防安全工作监管部门热,场所业主冷的局面。其次,要实现机制转变,实行“管理自主、隐患自除、责任自负”的安全管理机制,着力营造有章可循、违章必纠的消防安全氛围。最后,要实现作风转变,力戒形式主义,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努力实现人员密集场所消防安全工作内容與形式的和谐统一,确保消防安全管理工作不留死角。
2、加强对从业人员的消防教育和培训,提高人员密集场所的自防自救能力。人员密集场所的业主要组织对从业人员进行消防安全培训,除每半年要进行一次安全培训外,对新上岗人员要及时培训,没有经过培训的不得上岗。要学习和掌握基本的防火灭火常识,定期开展自查,消除火灾隐患。
3、保证疏散通道安全出口的畅通和消防设施的完好有效。疏散通道堵塞,安全出口缺少是导致群死群伤火灾事故的主要原因之一。人员密集场所在生产和营业期间始终保持疏散通道、安全出口畅通是杜绝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的最基本保障,无论何时何地都不能麻痹大意,更不能以任何理由堵塞和关闭。要加强对消防设施、消防器材、应急照明以及安全疏散指示标志等维修保养的督促检查,保证其完好有效,确保发生火灾后,能够进行有效补救。
4、积极参与构筑社会消防安全“防火墙”工程。当前,全国正在开展构筑社会消防安全“防火墙”工程,力争通过三年努力,使消防工作社会化水平明显提升,全社会消防安全环境明显改善。人员密集场所应以此为契机,大力开展消防安全“四个能力”建设,即提高检查消除火灾隐患能力,切实做到“消防安全自查、火灾隐患自除”;提高组织扑救初起火灾能力,切实做到“火情发现早、小火灭得了”;提高组织人员疏散逃生能力,切实做到“能火场逃生自救、会引导人员疏散”;提高消防宣传教育培训能力,切实做到“消防设施标识化、消防常识普及化”。
5、加大执法力度,有针对性地开展专项治理工作。公安消防机构应该通过消防安全培训和消防监督检查等手段,从源头上严防公众聚集场所未经消防安全检查而擅自开业的情况发生。相关部门要建立联动机制,每年有针对性的开展人员密集场所消防安全专项治理工作,各部门要互通信息,应将其明确到年初政府责任状里,作为年终部门考核的内容之一。另外,相关发证照部门要共同把好消防的前置条件关口,对未取得消防部门检查合格的,一律不予办理相关证照,切实用制度规范人的行为,从制度管理上扼制火灾事故发生。
参考文献
[1]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
[2]国家公共安全行业标准GA654—2006《人员密集场所消防安全管理》;
[3]公安部文件公通字〔2010〕16号《构筑社会消防安全“防火墙”工程工作方案》
【关键词】人员密集;消防安全;问题;对策
一、 人员密集场所消防安全存在的问题
人员密集场所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就建筑本身来说,安全出口数量不足、防火分区面积超标、疏散楼梯设置不符合规范要求、消防设施损坏、大量使用可燃易燃装修材料;管理上,业主和从业人员消防安全知识缺乏、消防安全责任意识不强、违章操作、防火巡查等消防防范措施落实不到位是人员密集场所普遍存在的问题。
1、火灾荷载大,火灾蔓延速度快。由于生产经营需要,一些生产加工企业把仓库和车间合建,并且不采取有效的防火分隔,生产原材料和成品、半成品大量堆积,火灾荷载增大,灭火救援困难。大部分公共娱乐场所越来越讲究豪华气派,大量采用木材、塑料、纤维织品等可燃易燃材料进行装修,直接降低了建筑物的耐火等级,一旦发生火灾就会产生大量有毒气体和浓烟。
2、建筑功能多样,危害增大。主要是建筑物的使用形式呈现多样化。为使建筑面积利用最大化,一些劳动密集型生产加工企业车间、仓库和员工集体宿舍为一体的“三合一”建筑大量涌现,使致灾因素增多,造成群死群伤恶性火灾事故的几率增大。一些公共娱乐场所很少有独立的建筑,经营者一般都是租用建筑物的一个局部进行装修和改造,往往存在建筑布局不合理,防火间距不足等先天性安全隐患,安全疏散更难,受烟、火侵袭的危害更重。
3、内部结构复杂,疏散逃生困难。目前,一些医院门诊、病房和手术室同在一座建筑,结构复杂,分区混乱;一些劳动密集型企业,员工集体宿舍设置在车间或仓库的上层,人员疏散、灭火救援困难;一些娱乐场所因行业特性,内部通道错综复杂,甚至有的故意设置弯道,有的在包房内设置疏散通道,令人如身处迷宫。
4、电气负荷大,着火源多。人员密集场所一般采用多种照明灯光和各类音响影视、电脑、空调等设备,且数量多,功率大,常处于超负荷运行状态。有些灯具表面温度很高,一旦可燃物品靠近极易引起火灾。除上述电器点火源引起火灾之外,由于人员密集场所人员流动量大、素质参差不齐,行为无拘无束,常会作出一些不安全的行为,有的趁着酒兴玩火,有的吸烟乱丢烟头、火柴梗,还有的为了营造浪漫气氛点燃蜡烛照明,燃放烟花,都大大增加了发生火灾的几率。
5、消防安全意识淡薄,管理不到位。一些人员密集场所业主往往只重经济效益,法制观念不强,消防安全意识差,常常擅自进行场所的修建、改建或扩建、内部装修工程而不向当地公安消防监督机构报告和进行建筑设计防火审核,完工后,在没有取得消防安全竣工验收的情况下,就盲目进行试营业。这是人员密集场所普遍存在的严重问题,也是造成该类场所火灾危险及火灾隐患的根本所在。
二、人员密集场所消防安全管理工作对策
遏制人员密集场所火灾特别是群死群伤恶性火灾事故,是新形势下对消防安全工作的基本要求,为落实防范措施,确保公共场所的消防安全,应做到以下几点:
1、转变观念,明确责任,牢固树立消防安全责任主体意识。首先,人员密集场所的主要负责人要实现观念的转变,变以往消防安全工作“要我管”为“我要管”、“被动抓”为“主动抓”,真正把消防安全工作当作自己的事,真抓实干。切实转变抓消防安全工作监管部门热,场所业主冷的局面。其次,要实现机制转变,实行“管理自主、隐患自除、责任自负”的安全管理机制,着力营造有章可循、违章必纠的消防安全氛围。最后,要实现作风转变,力戒形式主义,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努力实现人员密集场所消防安全工作内容與形式的和谐统一,确保消防安全管理工作不留死角。
2、加强对从业人员的消防教育和培训,提高人员密集场所的自防自救能力。人员密集场所的业主要组织对从业人员进行消防安全培训,除每半年要进行一次安全培训外,对新上岗人员要及时培训,没有经过培训的不得上岗。要学习和掌握基本的防火灭火常识,定期开展自查,消除火灾隐患。
3、保证疏散通道安全出口的畅通和消防设施的完好有效。疏散通道堵塞,安全出口缺少是导致群死群伤火灾事故的主要原因之一。人员密集场所在生产和营业期间始终保持疏散通道、安全出口畅通是杜绝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的最基本保障,无论何时何地都不能麻痹大意,更不能以任何理由堵塞和关闭。要加强对消防设施、消防器材、应急照明以及安全疏散指示标志等维修保养的督促检查,保证其完好有效,确保发生火灾后,能够进行有效补救。
4、积极参与构筑社会消防安全“防火墙”工程。当前,全国正在开展构筑社会消防安全“防火墙”工程,力争通过三年努力,使消防工作社会化水平明显提升,全社会消防安全环境明显改善。人员密集场所应以此为契机,大力开展消防安全“四个能力”建设,即提高检查消除火灾隐患能力,切实做到“消防安全自查、火灾隐患自除”;提高组织扑救初起火灾能力,切实做到“火情发现早、小火灭得了”;提高组织人员疏散逃生能力,切实做到“能火场逃生自救、会引导人员疏散”;提高消防宣传教育培训能力,切实做到“消防设施标识化、消防常识普及化”。
5、加大执法力度,有针对性地开展专项治理工作。公安消防机构应该通过消防安全培训和消防监督检查等手段,从源头上严防公众聚集场所未经消防安全检查而擅自开业的情况发生。相关部门要建立联动机制,每年有针对性的开展人员密集场所消防安全专项治理工作,各部门要互通信息,应将其明确到年初政府责任状里,作为年终部门考核的内容之一。另外,相关发证照部门要共同把好消防的前置条件关口,对未取得消防部门检查合格的,一律不予办理相关证照,切实用制度规范人的行为,从制度管理上扼制火灾事故发生。
参考文献
[1]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
[2]国家公共安全行业标准GA654—2006《人员密集场所消防安全管理》;
[3]公安部文件公通字〔2010〕16号《构筑社会消防安全“防火墙”工程工作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