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职业院校的德育教学策略

来源 :东方青年·教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t_daiv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职业教育是我国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肩负着高技能职业人才的培养任务。当前职业教育发展迅速,撑起了我国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同时,大众化下的高职德育工作明显滞后,职校生在社会实践和职业道德方面有所缺失,需要教育者根据职业教育特点,结合实际创造性地开展德育工作,真正培养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专业人才。
  关键词:职业院校 德育教学 人才培养 策略
  基于教育机会均等和教育公平的高等教育大众化为职业教育的快速发展带来了千载难逢的机遇。无论是办学机制、条件、规模、社会效益,还是师资队伍建设、教学管理、科研能力等方面都得到充分发展。职业教育发展迅速,已有与普通教育“平分天下”之势,撑起了我国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但是在大众化下,职业技术能力教育提高的同时,职业教育的价值导向和培养过程功利化也日趋明显,高职德育工作明显滞后。功利化倾向是“工具理性主义”在职业教育领域的具体体现,职业教育强调学生专业技能的培养,提高毕业生的就业率。从社会分工、职业教育本质以及社会现实条件的整体视角,把工具理性和价值理性有机结合起来,以“人”的全面发展为核心,重视和加强职业院校的道德教育,实现职业教育模式的转换和科学发展,乃职业教育当务之急。
  一、职业院校的生源状况
  由于社会、家庭、学校以及学生自身素质,包括生活环境、文化氛围、道德风尚及青少年身体成熟条件和心理发展水平等多种因素的负面作用,造成当代职校学生的品德健康问题日趋严重。不少学生是独生子女,因过分疼爱、娇生惯养惯,易形成以自我为中心的价值取向,自私自利,很少顾及他人;依赖心理严重,生活上依靠父母,学习上依靠老师,不愿独立思考;挫折承受、自控能力较弱,抗诱惑能力差,容易冲动;单亲和留守的学生因缺少关爱、引导和帮助而变得性格孤僻,自我封闭,对周围的人和事冷漠无情;有些学生虚荣心理强盛,攀比严重;部分学生因社会就业压力,焦虑心理严重,整天惶惶不安;少数学生家境贫寒或考试失利,产生自卑自弃之心等。
  以上种种情况都有可能导致道德认识和评价能力缺乏,容易被个人欲望和需要所驱使,不明道理、缺乏理智、意志薄弱,做出各种违反道德准则、损害他人利益的行为如说谎、骂人、打架、破坏公物等,对行为后果没有负罪感,甚至有满足感、得意感;严重妨碍着学生良好道德品质的形成,造成其不良品德的恶化和蔓延。
  二、当代职业院校道德教育面临的困境
  1、传统的“说教”、“填鸭”式教学模式,难以达到德育预期效果。不少职业院校的德育教学依然采用以理论灌输、说教为主的课堂教学,忽视学生主体性,教师习惯于把道德内容作为固定知识来灌输给学生,采用强制性学习和“八股”性理论笔试测评方式逼迫学生接受,根本不考虑学生的道德认知水平和内在道德需要。出于外界的变化、压力与干扰,以及学生自身因素影响,学习者无法理解并认同书本上的道德观念与规范,便难以内化为其道德认知与情感,更难以外显于道德意志与行为。
  2、德育教育内容的空泛,与社会生活严重脱节。职业院校的道德教育主要是通过相关的道德课程教学来实现,而道德课程的内容大多为思想政治理论教育,教材编写多是教条性的、理论性的、结论性的,没有很好地结合社会发展和生活实际进行实例论证,缺乏说服力,难以学以致用,难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与主动性,学习效果可想而知了。
  3、来自各种文化、道德观念的冲突与困惑,给学校德育工作带来挑战。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各种不同的思想、文化、道德理念和生活方式随之而来。而这些都与我国传统的文化道德观念存在很大差异,使得我们地社会和校园生活中产生了不同的价值观、道德观的充斥与碰撞,使得青年学生更容易产生迷茫、困惑、疑虑,必然导致其道德观念的模糊易变、道德行为的叛逆多面,从而诱发学生人生价值观的冲突和失范,思想上的混乱和迷失,不得不引起我们教育工作者的关注和思考。
  三、加强职业院校的德育教学策略
  1、规范道德课程教学,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道德素质
  学校课堂教学是培养学生良好道德品质的主阵地。在课堂教学活动中进行良好职业道德行为的养成教育,把德育渗透于课堂教学活动中。课堂教学是职业道德教育的载体,是学校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全面发展人才的基本途径。教书育人是教育者的天职。教师,特别是思想政治课教师,在加强学生专业技能培养的同时,更要通过道德课程教学,提高学生的道德认知、情感,教育学生学会做人,拥有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提升其职业道德素养和职业能力。帮助学生设计职业发展规划,提高职业道德教育的针对性。职业生涯设计能有效地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力。职业院校的生源质量普遍存在学习基础、学习习惯、学习动力等较差,不少学生是应试教育的失败者,进入职业学校学校是他们无可奈何的选择,而职业生涯设计能引导学生挖掘潜能,形成奋发向上的内驱力,让学生在了解自己,了解社会的基础上,形成真正的职业意识。指导他们制定具体可操作的阶段目标及其相应措施,确立实事求是的职业理想,不断培养兴趣、调适性格、提高能力、主动适应即将从事的职业的要求,从而提高学习自觉性,逐步形成对职业(专业)的积极心态,自觉提高自身素质,主动接受职业道德教育,自觉养成职业道德行为习惯。
  2、营造德育氛围,提升学生的道德情感与情操
  职业院校要树立全员育人观念,营造和谐的师生关系、同事关系和干群关系,培育良好的校风、教风、学风、班风,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力度,不断提高教育者的职业道德素养、心理素质和教学水平,以身作则、为人师表,成为学生的榜样与示范,使学生感受到崇高的职业道德的魅力,在潜移默化、春风化雨中提升其道德情感与情操。职业院校的德育工作要紧紧围绕职业道德教育展开,积极推行养成教育,让职业道德教育渗透于各学科、贯穿于职业教育的全过程。
  3、推进职业教育改革与实践,提高德育教学的实效
  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是职业教育发展的核心任务,是建设教育强国的基本要求,人才培养是中心环节。专业实践教学是人才培养与提高德育实效的重要途径和有效形式。通过实践教学才能把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有机联系起来,把德育的外部因素纳入学生的主观反映之中,与其内部需要动机、思想感情等交互影响,从而形成和提高其道德认识、深化情感、磨炼意志、养成行为。学校应积极实施“优化课程体系、优化教学过程、优化评价方式”的教学改革工程,构建校企共同育人的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课程“教、学、做”一体教学模式,建立“以行动为导向”的专业实践教学模块,推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订单培养、顶岗实习,以逐步形成人才培养特色;有效整合学校、家庭、社会各方面的教育资源,形成德育合力,以提高德育教学的实效,把德育工作落到实处。
  职业院校德育工作经过多年有益尝试和探索,积累了丰富的宝贵经验,但如何将学生良好职业道德与行为的养成教育熔铸于职业教育教学实践的全过程依然值得职业教育者深思。我们必须转变育人理念,坚持以人為本,与时俱进,在德育工作中创设教育情境,改进教学方法,拓宽育人思路,以疏导为主,循循善诱,帮助学生矫正不良品行,不断提高其整体素质,努力把青年学生培养成为品德高尚、专业精通、身心健康的职业英才。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
  [2]《职业教育学》[M]马建福 著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3]《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战略与实践》[M]杨国祥 丁 钢 著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8
其他文献
学位
微课是将视频作为教学载体,在教学前制定有针对性的教学目标,根据教学目标将教学时长缩短至5~10分钟,并以视频的形式全程记录教学过程的一种教学模式.将微课应用在教学中是我
基金项目:河北省教育厅2011年河北高等学校科学研究计划项目(JYGH2011023)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发展,文化繁荣,人们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得到了极大改善,整体素质明显提高,在市场经济的大环境下,人才竞争越来越侧重考察人的综合素质,高等教育要始终为社会培养合格人才服务,就必须面向人才市场上社会需求,一些毕业生常常表现出眼高手低,过分强调个人利益,不能被社会认可,甚至失去了谋生的职业,原因之一
学生实验是学生通过在教师的指导下,利用实验仪器,亲手做实验,动手动脑、根据实验结果找出结论,掌握知识的教学方法。做好学生实验是提高中学生操作能力的重要环节,是在中学物理,化学,生物等科目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它教学方法是不可替代的。  通过学生实验,学生論证一些规律,能够初步了解部分实验仪器的使用和功能。实验中能够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理科的热情和积极性
期刊
[摘要]通过对当前大学生的消费现状进行调研,提出了大学生消费的三个特征。针对大学生消费文化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分析并找出了其形成的四点主要原因,进而提出了对大学生消费观正确立与引导的四点建议,这对帮助大学生形成正确的消费观以及大学生自身的成长和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关键词]大学生 消费观 节俭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当代大学生作为社会特殊的消费群体,其追求高品位生活而产生的新的消费
摘 要:文章介绍了英语自主学习的理论基础,运用问卷,访谈法调查非英语专业学生在英语自主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并进行合理归因,最后提出一些建议。  关键词:高职院校;非英语专业学生,英语自主学习,问卷调查  一、 研究的缘起  根据《高等职业教育英语课程教学要求》,高职英语课程在加强学生英语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训练的同时要重视学生英语交际能力的培养,使他们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提高英语自主学习的能力,培养面向
摘 要:海因里希·冯·克莱斯特在德国文学史上是个极具争议的作家。他本人和作品在生前都遭到冷落,谁知他死后却声名鹊起。特别是到了20世纪,文学史家将他和歌德、席勒并列为德国古典文学的三大巨匠。克莱斯特才华横溢,创作技艺精湛,风格独树一帜,作品带有浓郁的现实主义特色。  关键词:克莱斯特;中短篇小说;古典主义;浪漫主义  前言  德国作家克莱斯特虽然在世只有短短的34年,却给后人留下了八个剧本、八篇中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