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产后抑郁症不仅影响产妇健康,对婴儿也有不利影响,所以对产后抑郁症应给予高度重视。本文首先阐述了产后抑郁症的定义、判定标准,分析了高危人群及诱因,进而探讨了护理对策的四种方法。对产后抑郁症康复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关键词:抑郁症;护理;产妇 【中图分类号】R473.7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8602(2014)03-0159-01
1 产后抑郁症的定义
产后抑郁症也叫产后忧郁症,是妇女在生产孩子之后由于雌激素、社会角色及心理变化所带来的身体、情绪、心理等一系列变化。
2 抑郁症判定标准[1]
轻度产后抑郁症,表现为产后情绪低落、精神欠佳、忧郁,中度抑郁症表现为饮食欠佳、失落感、自卑、对婴儿漠不关心、内疚甚至厌恶变化;重度产后抑郁症,表现为严重的精神方面的症状,如自杀、杀婴侵向、幻听幻想等。
3 产后抑郁症的高危人群
产后抑郁症的高危人群主要有三类:一类是有完美主义的性格的妇女。由于完美主义的女性对产后当母亲的期望过高以至不现实,而且在遇到困难的时候不愿意寻求帮助,所以她们可能会无法适应当一个新妈妈。而且如果丈夫很少一起照顾孩子或者女性缺少丈夫在精神上的支持的话,她们就会觉得有巨大的压力;另一类是怀孕期间的生活压力或负面事件的发生,如家属死亡、亲戚远离、搬到新地方、曾经历产后抑郁症或心绪混乱。许多病例都显示,大部分的女性是在怀孕时期已经显示出产后抑郁症的征兆,其中有许多在产后的抑郁情绪会继续加深;再一类是有精神病家族史,特别是有家族抑郁症病史的产妇,产后抑郁的发病率高,说明家族遗传可能影响到某一妇女对抑郁症的易感性和她的个性。
4 产妇抑郁症的诱因
4.1 生理因素:(1)内分泌因素。孕产妇在妊娠分娩的过程中,其体内的内分泌环境会发生较大变化。据报道,产妇临产前胎盘类固醇的释放达到最高值,患者情绪愉悦,但产后24h患者的雌激素与黄体酮含量急剧下降,导致胎盘类固醇激素分泌障碍,可引起产妇抑郁。(2)遗传因素。有研究发现,有精神病家族史尤其是有家族抑郁症病史的产妇,发生产后抑郁的机率较高。
4.2 心理因素:(1)妊娠期因素。产妇在产前情绪多不稳定,使得内分泌激素改变,产程延长,出血较多,痛感明显,加重产妇的焦虑、不安情绪。(2)分娩期因素。初产妇由于缺乏对分娩过程的正确认识,易对分娩产生紧张、恐惧的心理,导致分娩的难度增加。(3)对母亲角色缺乏认同。产妇在分娩后心理敏感、脆弱,思考能力降低,难以适应母亲的角色,产生畏惧感,尤其是初为人母的产妇。
4.3 社会因素:(1)分娩结局。剖宫产产妇对其分娩方式常存在担忧。此外,不良分娩结局是导致产后抑郁症的重要危险因素,如死胎、死产、畸形儿及婴儿其他先天病症、产妇家庭对婴儿性别的不接纳等。(2)家庭氛围。产妇家庭可能由于种种因素如不良的分娩结局、家庭关系、社会习俗等,使得产妇分娩后遇到的负性生活事件较多,缺乏来自家庭与社会的支持和帮助,尤其是丈夫与父母的帮助,给产妇造成较大心理压力。
5 护理方法探讨
5.1 孕产期健康宣教: 产妇及家属对产后抑郁症的认识是非常重要的,产后由专科护士指导产妇如何避免产后抑郁症的专业信息,对于发生产后抑郁的患者及时解决护理过程中产妇提出的各种问题,指导丈夫及家属照顾产妇和婴儿,积极与孕妇交流,指导如何解决问题和提高社会支持等。
5.2 基础护理:(1)协助患者搞好个人卫生,不能让产妇整日躺于床上,蓬头垢面,做好晨晚间护理,及时更换衣服、被褥、使其舒适;(3)产妇经历降痛和分娩,体力和精力消耗巨大,给予高热量、高蛋白、易消化、维生素丰富的饮食,增加粗纤维食物,预防便秘。对于劝食者应耐心劝说、喂食、必要时给鼻饲或静脉补液,保证机体需要量;(4)保证充足的睡眠对稳定病人情绪,缓解病情有主要作用。护士应为患者合理安排病室,保证病室温度 22-24℃,湿度 50-60%工作人员要做到"四轻"同时提高工作效率,治疗护理时间要相对集中,落实陪护探视制度,减少不必要打扰。(5)睡前用温水泡脚。患者夜不眠时,应及时与其沟通,对其内心想法及时解释,干预,必要时遵医嘱用药。(6)创造舒适的环境,给予合理的饮食安排,避免刺激性食物,并且保证优质的睡眠,使产妇学会做产后保健操,加强产后早期锻炼,防止乳房下垂和产后肥胖,从而增强产妇的自尊心和自信感。饮食方面,食物品种多样化,进食品种越丰富,营养越平衡和全面。(7)过度的困乏直接影响产妇的情绪,产后是产妇精神状态最不稳定的时期,各种精神刺激都易激惹,尤其是敏感问题,比如婴儿的性别、产妇体型的恢复,孩子将加重经济负担等,应尽可能的避免。
5.3 心理护理:(1)产后抑郁症心理护理能够引导病人进行认知的改变和心灵的重建,化解不良认知,使他们产生的悲观与失望情绪,唤起病人对自己积极的信念。(2)要主动接触患者,注意技巧。如可适当接触患者,语言态度要和蔼,有利于建立良好护患关系,提高治疗护理依从性。向患者解释什么是产后抑郁症,让她了解产后抑郁是常见的心理问题,也有可能是人格缺陷所致。应耐心倾听病人谈话,进行开放式谈论一些有关问题,如与丈夫的关系,对小孩的产后情绪如抱怨,不喜欢,给予安慰,劝导,向其说明这种情绪是常见,帮助患者树立战胜疾病信心。鼓励产妇适当下床活动,分散注意力,且有利于子宫复回。(3)帮助产妇认同母亲角色.做好母乳喂养的宣教 初为人母,对如何喂养好自己的孩子,如何正确理解他们的行为和气质,往往感到十分困难.这时应主动与产妇交流,倾听她们的想法和感受,表现出同情心,主动关心她们,鼓励她们积極有效地锻炼身体,保持愉快的心情,教会她们护理孩子的一般知识和技能,消除产妇自认为无能的心态,运用母亲角色,关心、爱护、触摸婴儿,与她们进行情感交流,及时进行母乳喂养的指导,讲述母乳喂养的优点,发挥哺乳母亲间的相互交流和鼓励的效应。(4)掌握孕产妇个性特征、生活环境与既往病史,制定出针对性的心理护理方案,有效减轻患者心理负担,增强分娩和为人母的信心。同时要主动关心产妇及婴儿,注意与产妇及家属的良性沟通,耐心倾听产妇的想法,给予充分"人文关怀"。(5)有效沟通。当患者叙述重复的事件时,护士一定不可打断其诉说,以免引起患者的反感,造成更严重的抑郁情况。在与患者进行沟通时,要从谈话内容掌握其抑郁的原因、心理想法和常见行为,让患者相信护士,愿意与护士最大限度地诉说内心的痛苦。
5.4 安全护理:护士坚守岗位是确保安全的先决条件,按时巡视病房是确保病人安全的保证。要严密观察病情,掌握病情特点及发展规律,多与患者交流,做到心中有数。夜间、凌晨应加强巡视,如厕不离视线。认真查收危险物品,如剪子、刀子、绳子,减少危险因素。
参考文献
[1] 何玉敏,罗林虹,吴曼.预见性护理干预对初产妇产后抑郁症的影响[J].河北医药,2008,30(12):2011-2012.
关键词:抑郁症;护理;产妇 【中图分类号】R473.7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8602(2014)03-0159-01
1 产后抑郁症的定义
产后抑郁症也叫产后忧郁症,是妇女在生产孩子之后由于雌激素、社会角色及心理变化所带来的身体、情绪、心理等一系列变化。
2 抑郁症判定标准[1]
轻度产后抑郁症,表现为产后情绪低落、精神欠佳、忧郁,中度抑郁症表现为饮食欠佳、失落感、自卑、对婴儿漠不关心、内疚甚至厌恶变化;重度产后抑郁症,表现为严重的精神方面的症状,如自杀、杀婴侵向、幻听幻想等。
3 产后抑郁症的高危人群
产后抑郁症的高危人群主要有三类:一类是有完美主义的性格的妇女。由于完美主义的女性对产后当母亲的期望过高以至不现实,而且在遇到困难的时候不愿意寻求帮助,所以她们可能会无法适应当一个新妈妈。而且如果丈夫很少一起照顾孩子或者女性缺少丈夫在精神上的支持的话,她们就会觉得有巨大的压力;另一类是怀孕期间的生活压力或负面事件的发生,如家属死亡、亲戚远离、搬到新地方、曾经历产后抑郁症或心绪混乱。许多病例都显示,大部分的女性是在怀孕时期已经显示出产后抑郁症的征兆,其中有许多在产后的抑郁情绪会继续加深;再一类是有精神病家族史,特别是有家族抑郁症病史的产妇,产后抑郁的发病率高,说明家族遗传可能影响到某一妇女对抑郁症的易感性和她的个性。
4 产妇抑郁症的诱因
4.1 生理因素:(1)内分泌因素。孕产妇在妊娠分娩的过程中,其体内的内分泌环境会发生较大变化。据报道,产妇临产前胎盘类固醇的释放达到最高值,患者情绪愉悦,但产后24h患者的雌激素与黄体酮含量急剧下降,导致胎盘类固醇激素分泌障碍,可引起产妇抑郁。(2)遗传因素。有研究发现,有精神病家族史尤其是有家族抑郁症病史的产妇,发生产后抑郁的机率较高。
4.2 心理因素:(1)妊娠期因素。产妇在产前情绪多不稳定,使得内分泌激素改变,产程延长,出血较多,痛感明显,加重产妇的焦虑、不安情绪。(2)分娩期因素。初产妇由于缺乏对分娩过程的正确认识,易对分娩产生紧张、恐惧的心理,导致分娩的难度增加。(3)对母亲角色缺乏认同。产妇在分娩后心理敏感、脆弱,思考能力降低,难以适应母亲的角色,产生畏惧感,尤其是初为人母的产妇。
4.3 社会因素:(1)分娩结局。剖宫产产妇对其分娩方式常存在担忧。此外,不良分娩结局是导致产后抑郁症的重要危险因素,如死胎、死产、畸形儿及婴儿其他先天病症、产妇家庭对婴儿性别的不接纳等。(2)家庭氛围。产妇家庭可能由于种种因素如不良的分娩结局、家庭关系、社会习俗等,使得产妇分娩后遇到的负性生活事件较多,缺乏来自家庭与社会的支持和帮助,尤其是丈夫与父母的帮助,给产妇造成较大心理压力。
5 护理方法探讨
5.1 孕产期健康宣教: 产妇及家属对产后抑郁症的认识是非常重要的,产后由专科护士指导产妇如何避免产后抑郁症的专业信息,对于发生产后抑郁的患者及时解决护理过程中产妇提出的各种问题,指导丈夫及家属照顾产妇和婴儿,积极与孕妇交流,指导如何解决问题和提高社会支持等。
5.2 基础护理:(1)协助患者搞好个人卫生,不能让产妇整日躺于床上,蓬头垢面,做好晨晚间护理,及时更换衣服、被褥、使其舒适;(3)产妇经历降痛和分娩,体力和精力消耗巨大,给予高热量、高蛋白、易消化、维生素丰富的饮食,增加粗纤维食物,预防便秘。对于劝食者应耐心劝说、喂食、必要时给鼻饲或静脉补液,保证机体需要量;(4)保证充足的睡眠对稳定病人情绪,缓解病情有主要作用。护士应为患者合理安排病室,保证病室温度 22-24℃,湿度 50-60%工作人员要做到"四轻"同时提高工作效率,治疗护理时间要相对集中,落实陪护探视制度,减少不必要打扰。(5)睡前用温水泡脚。患者夜不眠时,应及时与其沟通,对其内心想法及时解释,干预,必要时遵医嘱用药。(6)创造舒适的环境,给予合理的饮食安排,避免刺激性食物,并且保证优质的睡眠,使产妇学会做产后保健操,加强产后早期锻炼,防止乳房下垂和产后肥胖,从而增强产妇的自尊心和自信感。饮食方面,食物品种多样化,进食品种越丰富,营养越平衡和全面。(7)过度的困乏直接影响产妇的情绪,产后是产妇精神状态最不稳定的时期,各种精神刺激都易激惹,尤其是敏感问题,比如婴儿的性别、产妇体型的恢复,孩子将加重经济负担等,应尽可能的避免。
5.3 心理护理:(1)产后抑郁症心理护理能够引导病人进行认知的改变和心灵的重建,化解不良认知,使他们产生的悲观与失望情绪,唤起病人对自己积极的信念。(2)要主动接触患者,注意技巧。如可适当接触患者,语言态度要和蔼,有利于建立良好护患关系,提高治疗护理依从性。向患者解释什么是产后抑郁症,让她了解产后抑郁是常见的心理问题,也有可能是人格缺陷所致。应耐心倾听病人谈话,进行开放式谈论一些有关问题,如与丈夫的关系,对小孩的产后情绪如抱怨,不喜欢,给予安慰,劝导,向其说明这种情绪是常见,帮助患者树立战胜疾病信心。鼓励产妇适当下床活动,分散注意力,且有利于子宫复回。(3)帮助产妇认同母亲角色.做好母乳喂养的宣教 初为人母,对如何喂养好自己的孩子,如何正确理解他们的行为和气质,往往感到十分困难.这时应主动与产妇交流,倾听她们的想法和感受,表现出同情心,主动关心她们,鼓励她们积極有效地锻炼身体,保持愉快的心情,教会她们护理孩子的一般知识和技能,消除产妇自认为无能的心态,运用母亲角色,关心、爱护、触摸婴儿,与她们进行情感交流,及时进行母乳喂养的指导,讲述母乳喂养的优点,发挥哺乳母亲间的相互交流和鼓励的效应。(4)掌握孕产妇个性特征、生活环境与既往病史,制定出针对性的心理护理方案,有效减轻患者心理负担,增强分娩和为人母的信心。同时要主动关心产妇及婴儿,注意与产妇及家属的良性沟通,耐心倾听产妇的想法,给予充分"人文关怀"。(5)有效沟通。当患者叙述重复的事件时,护士一定不可打断其诉说,以免引起患者的反感,造成更严重的抑郁情况。在与患者进行沟通时,要从谈话内容掌握其抑郁的原因、心理想法和常见行为,让患者相信护士,愿意与护士最大限度地诉说内心的痛苦。
5.4 安全护理:护士坚守岗位是确保安全的先决条件,按时巡视病房是确保病人安全的保证。要严密观察病情,掌握病情特点及发展规律,多与患者交流,做到心中有数。夜间、凌晨应加强巡视,如厕不离视线。认真查收危险物品,如剪子、刀子、绳子,减少危险因素。
参考文献
[1] 何玉敏,罗林虹,吴曼.预见性护理干预对初产妇产后抑郁症的影响[J].河北医药,2008,30(12):2011-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