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QC小组”,是指企业内部在生产或工作岗位上从事各种劳动的职工,围绕企业的经营战略、方针目标和现场存在的问题,以改进质量、降低消耗,提高人的素质和经济效益为目的组织起来,运用质量管理的理论和方法开展活动的小组。
自2000年接触QC(企业质量管理)到2003年创下三个国优,短短三年时间,吴琨在众人怀疑甚至不认同的目光中,从一个不懂质量管理的门外汉,成长为一名享受专家津贴待遇的华北电网工程技术专家。她带领的“QC活动小组”,自2003年打破廊坊市供电公司多年来QC成果无国优的局面,并在随后的五年间,一举创下了19个国优、80几个部优的显赫业绩,她以自己平凡而本色的表现,书写了职业生涯的一个又一个传奇。
7年前,吴琨还是廊坊市供电公司最基层的从业人员时,她并没有想过,自己会在多年后因组织推进“QC小组”、开发“QC”活动管理系统平台而成长为公司乃至行业科研创新领域的领头羊。如今,36岁的吴琨在廊坊供电公司早已是一个风云人物。
蓄势
爽快的性格,利落的谈吐,眉宇间的笑意,吴琨给人的印象既职业又随和。但实际上,吴琨最大的特点还是做事严谨、负责任。
变电站是高危险作业的最基层单位,值班长的责任也尤其重大。在供电行业, 48小时的轮班制,在岗期间值班长不得离开主控室一步,关键设备必须亲自操作。稍有闪失,后果看设想。吴琨就是在这样的紧绷的状态下,实现了自1991年参加工作至2000年调离变电站10年无事故的骄人成绩。也正是因为10年来的踏实、严谨,吴琨在千禧年那年被调至廊坊市供电公司达标办公室。
“现在主要是参与企业创供电三星级质量分类标准工作。” 吴琨如此评价自己的新工作。
达标办公室当时有一个重头戏,就是在争创“三星级供电企业”的工作中按照国家电网下达的“三星级供电企业分解标准”进行指标分解,这个工作要求对整个供电企业的流程及各个岗位、各个环节的工作内容和职责了如指掌。
不过,仅仅一个月的时间,吴琨就借着“年轻人不怕干活”的一股子猛劲,很快啃下了这块硬骨头。
1997年,国家经贸委、中国科技协会、中国质量协会等6个部委联合下发了关于推进企业质量管理(QC)小组活动的工作,它是开展企业质量管理及技术创新的重点项目,廊坊供电公司也希望通过组建QC小组展示企业实力。
不久,业绩出色的吴琨受命领导该项目。但是,在此之前,吴琨并未搞过管理,她甚至不知道QC为何物。面对不少人投来的怀疑目光,向来不懂得退缩的吴琨暗自给自己鼓劲:“不懂得质量管理,也没有师傅可以偷艺,就自己找资料学习,或者到上级部门请教。”第一次带队在华北电网参加成果发布时,她已经基本摸清了QC活动小组的细节工作。可是吴琨对自己的要求并没有停止,她深切地感受到,自己的知识结构还很欠缺。
2001年,吴琨参加了国家级全面质量管理(TQM)讲师和国家级质量管理(QC)诊断师的资格培训,并以优异的成绩取得这两个质量管理领域的顶级资格证书。随后的一整年,吴琨都在积极消化所学的理论知识,她把书本上的条例一一在QC小组的推介工作中进行比照,她希望自己的努力能在不远的未来获得足够的回报!
收获
2003年,是吴琨的收获年。
“第一个获得国优的是‘避雷线防振锤追卡工具的研制’项目。” 吴琨介绍说,负责研制的小组来自廊坊市供电公司输电工区,这是一个由最基层的职工组成的QC小组。
回忆起当年获得的第一个国优时,吴琨至今还历历在目。“虽然他们的文化素质都不高,但是这些来自一线的职工研制的东西却最实用,只是他们无法将研制的成果总结成系统的理论。但是这项科研成果在输电工作中确实有着很特殊的技改意义。”
为了将基层的实践归纳成可推广的理论,吴琨一趟趟地跑现场、爬铁塔,吃透研制要点后,她整理出一套介绍性文字和电子演示材料。后来,用作申报的材料推倒重来了8遍,最后一遍吴琨到基层小组时,吴琨鼓励面露难色的小组成员:“这么好的成果,一定要好好整理,重点推介!”果然,该成果顺利地以华北电网第一的成绩进入国家电网的比赛名单。
2003年4月,在全国电网的成果比赛中,该成果又在全国9万个成果中脱颖而出,最终以第6名的成绩获得国优称号。这是廊坊市供电公司第一次获得国优称号,在欢庆会上,吴琨和同伴们失声痛哭。她说:“那次痛哭流淌了一生中最幸福的眼泪。”
这一年,好事连连。
同年五月,吴琨指导的另一个小组又创造了第二个国优;6月,在全国的杯赛上,吴琨指导研制小组的“零值测杆的改进”在全国电网的成果评比中获得第一,吴琨她和她带领的QC小组也因此受到国家领导人王兆国的接见;紧接着,32岁的吴琨以连创三个国优的优秀业绩,被华北电网授予“工程技术专家”称号,成为电网系统最年轻的工程技术专家,并享受专家津贴;同时,她还被国家电网聘为兼职质量讲师。
短短三年时间,吴琨从一个实实在在的门外汉,成长为一名专家,正应了一句话:“三年磨一剑,出鞘即锋芒”。
开拓
吴琨并没有在功劳薄上沾沾自喜,在随后的几年里,吴琨和她的QC小组共取得19个国优,80几个部优的超凡成绩,成为廊坊供电公司的创优明星,也在华北电网被誉为“国优专业户”。
随着廊坊供电公司QC小组活动的广泛开展及成果管理的不断升级,吴琨在自己的领域也越来越驾轻就熟。面对QC管理非信息化现状对工作效率及效果的种种制约,吴琨又萌生了开发一套基于基层科研小组和管理推进者之间信息流即时响应的管理系统、搭建一个系统化、规范化管理平台的想法。
2005年7月吴琨提出了开发建设地市供电企业“QC活动管理系统平台”的整体构想。她将研发的总体目标定为:“建设一个平台,实现两个优化,达到三个提升”,即:通过系统的开发建设和推广应用,建立一个科学规范的小组注册、课题管理、活动管理,成果发布等统一的信息平台,并在此平台上逐步实现公司全面质量管理活动的流程优化和成果推广转化,从而达到提升全面质量管理活动水平、提升企业管理水平和提升企业业绩效益的目的。
2006年3月,廊坊供电公司“QC活动管理系统平台”顺利投入试运行,系统以其技术先进、设计合理、功能完善、操作简便等优点,充分显示出它的实用价值和管理功效。现在,“廊坊供电公司QC活动管理系统”是华北电网乃至全国电网惟一一套基于质量管理活动实际应用的信息化操作系统。
平静
“没有惊世骇俗的语言,没有深奥晦涩的理论。它们像一个个普通的脚印记载了QC小组成员们在每天忙碌工作中进行探索的一个个真实片断。它们像一些零碎的音节,乐章也许不太辉煌,但却是QC工作经历的点滴思考。”在一篇介绍QC成果工作的文稿中,吴琨如此评价。
但是在指导QC小组成功获得国优、部优、在为企业赢得众多光鲜的荣誉后,作为幕后工作者,吴琨却平静而踏实地继续着她应该做的工作。
当记者问道,看到自己一手推介的QC小组成员获得物质奖励或被委以重任,心里有没有一丝不平衡时,吴琨提到了日本歌舞伎里的“黑衣”:这些头上罩着黑布、身着黑装的助手,在演出时藏在布景的暗处,充当提词员和舞台辅助者。吴琨认为自己主管的廊坊供电公司质量管理(QC)活动小组的推介工作扮演的就是这样的角色。
“能为这些致力于科研的同事提供一个展示的平台,这就是事业带给我的快乐。虽然一路走来内心酸甜苦辣咸五味杂陈,但我比谁都富有。”
吴琨很享受这个“黑衣”角色,而她演绎的从平凡到非凡的职业奇迹却是这个无声的角色最精彩的表达。
自2000年接触QC(企业质量管理)到2003年创下三个国优,短短三年时间,吴琨在众人怀疑甚至不认同的目光中,从一个不懂质量管理的门外汉,成长为一名享受专家津贴待遇的华北电网工程技术专家。她带领的“QC活动小组”,自2003年打破廊坊市供电公司多年来QC成果无国优的局面,并在随后的五年间,一举创下了19个国优、80几个部优的显赫业绩,她以自己平凡而本色的表现,书写了职业生涯的一个又一个传奇。
7年前,吴琨还是廊坊市供电公司最基层的从业人员时,她并没有想过,自己会在多年后因组织推进“QC小组”、开发“QC”活动管理系统平台而成长为公司乃至行业科研创新领域的领头羊。如今,36岁的吴琨在廊坊供电公司早已是一个风云人物。
蓄势
爽快的性格,利落的谈吐,眉宇间的笑意,吴琨给人的印象既职业又随和。但实际上,吴琨最大的特点还是做事严谨、负责任。
变电站是高危险作业的最基层单位,值班长的责任也尤其重大。在供电行业, 48小时的轮班制,在岗期间值班长不得离开主控室一步,关键设备必须亲自操作。稍有闪失,后果看设想。吴琨就是在这样的紧绷的状态下,实现了自1991年参加工作至2000年调离变电站10年无事故的骄人成绩。也正是因为10年来的踏实、严谨,吴琨在千禧年那年被调至廊坊市供电公司达标办公室。
“现在主要是参与企业创供电三星级质量分类标准工作。” 吴琨如此评价自己的新工作。
达标办公室当时有一个重头戏,就是在争创“三星级供电企业”的工作中按照国家电网下达的“三星级供电企业分解标准”进行指标分解,这个工作要求对整个供电企业的流程及各个岗位、各个环节的工作内容和职责了如指掌。
不过,仅仅一个月的时间,吴琨就借着“年轻人不怕干活”的一股子猛劲,很快啃下了这块硬骨头。
1997年,国家经贸委、中国科技协会、中国质量协会等6个部委联合下发了关于推进企业质量管理(QC)小组活动的工作,它是开展企业质量管理及技术创新的重点项目,廊坊供电公司也希望通过组建QC小组展示企业实力。
不久,业绩出色的吴琨受命领导该项目。但是,在此之前,吴琨并未搞过管理,她甚至不知道QC为何物。面对不少人投来的怀疑目光,向来不懂得退缩的吴琨暗自给自己鼓劲:“不懂得质量管理,也没有师傅可以偷艺,就自己找资料学习,或者到上级部门请教。”第一次带队在华北电网参加成果发布时,她已经基本摸清了QC活动小组的细节工作。可是吴琨对自己的要求并没有停止,她深切地感受到,自己的知识结构还很欠缺。
2001年,吴琨参加了国家级全面质量管理(TQM)讲师和国家级质量管理(QC)诊断师的资格培训,并以优异的成绩取得这两个质量管理领域的顶级资格证书。随后的一整年,吴琨都在积极消化所学的理论知识,她把书本上的条例一一在QC小组的推介工作中进行比照,她希望自己的努力能在不远的未来获得足够的回报!
收获
2003年,是吴琨的收获年。
“第一个获得国优的是‘避雷线防振锤追卡工具的研制’项目。” 吴琨介绍说,负责研制的小组来自廊坊市供电公司输电工区,这是一个由最基层的职工组成的QC小组。
回忆起当年获得的第一个国优时,吴琨至今还历历在目。“虽然他们的文化素质都不高,但是这些来自一线的职工研制的东西却最实用,只是他们无法将研制的成果总结成系统的理论。但是这项科研成果在输电工作中确实有着很特殊的技改意义。”
为了将基层的实践归纳成可推广的理论,吴琨一趟趟地跑现场、爬铁塔,吃透研制要点后,她整理出一套介绍性文字和电子演示材料。后来,用作申报的材料推倒重来了8遍,最后一遍吴琨到基层小组时,吴琨鼓励面露难色的小组成员:“这么好的成果,一定要好好整理,重点推介!”果然,该成果顺利地以华北电网第一的成绩进入国家电网的比赛名单。
2003年4月,在全国电网的成果比赛中,该成果又在全国9万个成果中脱颖而出,最终以第6名的成绩获得国优称号。这是廊坊市供电公司第一次获得国优称号,在欢庆会上,吴琨和同伴们失声痛哭。她说:“那次痛哭流淌了一生中最幸福的眼泪。”
这一年,好事连连。
同年五月,吴琨指导的另一个小组又创造了第二个国优;6月,在全国的杯赛上,吴琨指导研制小组的“零值测杆的改进”在全国电网的成果评比中获得第一,吴琨她和她带领的QC小组也因此受到国家领导人王兆国的接见;紧接着,32岁的吴琨以连创三个国优的优秀业绩,被华北电网授予“工程技术专家”称号,成为电网系统最年轻的工程技术专家,并享受专家津贴;同时,她还被国家电网聘为兼职质量讲师。
短短三年时间,吴琨从一个实实在在的门外汉,成长为一名专家,正应了一句话:“三年磨一剑,出鞘即锋芒”。
开拓
吴琨并没有在功劳薄上沾沾自喜,在随后的几年里,吴琨和她的QC小组共取得19个国优,80几个部优的超凡成绩,成为廊坊供电公司的创优明星,也在华北电网被誉为“国优专业户”。
随着廊坊供电公司QC小组活动的广泛开展及成果管理的不断升级,吴琨在自己的领域也越来越驾轻就熟。面对QC管理非信息化现状对工作效率及效果的种种制约,吴琨又萌生了开发一套基于基层科研小组和管理推进者之间信息流即时响应的管理系统、搭建一个系统化、规范化管理平台的想法。
2005年7月吴琨提出了开发建设地市供电企业“QC活动管理系统平台”的整体构想。她将研发的总体目标定为:“建设一个平台,实现两个优化,达到三个提升”,即:通过系统的开发建设和推广应用,建立一个科学规范的小组注册、课题管理、活动管理,成果发布等统一的信息平台,并在此平台上逐步实现公司全面质量管理活动的流程优化和成果推广转化,从而达到提升全面质量管理活动水平、提升企业管理水平和提升企业业绩效益的目的。
2006年3月,廊坊供电公司“QC活动管理系统平台”顺利投入试运行,系统以其技术先进、设计合理、功能完善、操作简便等优点,充分显示出它的实用价值和管理功效。现在,“廊坊供电公司QC活动管理系统”是华北电网乃至全国电网惟一一套基于质量管理活动实际应用的信息化操作系统。
平静
“没有惊世骇俗的语言,没有深奥晦涩的理论。它们像一个个普通的脚印记载了QC小组成员们在每天忙碌工作中进行探索的一个个真实片断。它们像一些零碎的音节,乐章也许不太辉煌,但却是QC工作经历的点滴思考。”在一篇介绍QC成果工作的文稿中,吴琨如此评价。
但是在指导QC小组成功获得国优、部优、在为企业赢得众多光鲜的荣誉后,作为幕后工作者,吴琨却平静而踏实地继续着她应该做的工作。
当记者问道,看到自己一手推介的QC小组成员获得物质奖励或被委以重任,心里有没有一丝不平衡时,吴琨提到了日本歌舞伎里的“黑衣”:这些头上罩着黑布、身着黑装的助手,在演出时藏在布景的暗处,充当提词员和舞台辅助者。吴琨认为自己主管的廊坊供电公司质量管理(QC)活动小组的推介工作扮演的就是这样的角色。
“能为这些致力于科研的同事提供一个展示的平台,这就是事业带给我的快乐。虽然一路走来内心酸甜苦辣咸五味杂陈,但我比谁都富有。”
吴琨很享受这个“黑衣”角色,而她演绎的从平凡到非凡的职业奇迹却是这个无声的角色最精彩的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