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抓好各种形式的活动课,能激发学生兴趣,使语文知识得以运用和巩固;能变封闭式课堂为开放的大课堂,营造良好的大语文环境,进而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
关键词: 活动课 学生兴趣 语文素质
《九年义务教育初中语文教学大纲》明确指出:“语文课外活动课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加强指导。”要转变重知识传授轻能力培养的倾向,树立以训练为主线,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观,活动课是有效途径之一,更是培养学生能力,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阵地。
抓好各种形式的活动课,能激发学生兴趣,使学生的语文知识得以运用和巩固;能变封闭式课堂为开放的大课堂,营造良好的大语文环境,进而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在利用活动课,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我们做了一些尝试和探索。
一、兴趣引路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通过读书汇报活动,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阅读能力。
针对学生好读书但不会读书的情况,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学生课外阅读,定期召开读书汇报会。每次活动前,提出计划要求,限定内容、范围、时间,指导读书方法,让学生明确目标,引导学生选择书目、进行阅读。让学生在阅读欣赏过程中,感觉与理解、感情与认识交融,然后在班级汇报。
这样,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充分利用了课余时间。在一次“我心中的爱国英雄”读书汇报活动中,学生根据自己的爱好,八仙过海,各显神通,搜集了从古到今,历朝历代的英雄事迹,其阅读范围之广,内容之丰富,令人惊叹。汇报会气氛热烈,发言争先恐后。全体同学在领略古人报国之志、革命家博大胸怀、仁人志士爱国壮举中,思想受到了影响,心灵得到了启迪,同时锻炼了语言的组织和表达能力,积累和扩展了知识储备,促进了阅读能力的提高。
二、练说起步
通过演讲,培养、训练学生的说话能力和思维能力。
“语言是思维的直接现实”。一个人会想才会说;想得多,说得才丰富;想得清楚有条理,表达才流畅有逻辑性。口语与思维互相表里,相得益彰。因此,训练语言能力的同时也培养了思维能力。
在实践中,要注意训练的计划性和渐进性。先练读。自选内容,限定时间进行朗读在练说。从感兴趣的话题说起,或评价电视人物,或畅谈个人爱好理想;逐渐深化到让学生观察体验生活,然后写出来,说出来。如“叙述生活中的热心肠”,“评论生活现象的是与非”等,都是较好的话题。最后发展到限定演讲主题,培养学生自写演讲稿或进行即兴演讲。
演讲活动的开展,训练了学生的说话能力,不善言辞者得到了锻炼,口语能力强者有了施展才华的机会,同时培养了写作能力和思维能力,使全体学生的语文素质都得到了提高。
三、板报学走步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只有在他们的积极参与下,才能实现知向能力的转化。指导学生动手办报,使语文教学由以教师为主体的“教中学”转向以学生为主体的“做中学”,为学生提供学习语文的用“武”之地。
1.语文资料报。每周由科代表负责组稿刊出,号召全体学生抄写积累。资料内容广泛:阅读写作,听说知识,习题解答,哲理名言,逸事趣闻;要求生动活泼引人入胜,便于记忆。学期末统计每人投稿数量进行表奖。资料报活动面广,影响力大,且有效促进了学生的课外阅读和知识积累。
2.手抄报。办手抄报,旨在培养和检查学生的阅读和写作能力。全体学生轮流承办,每天都有一张新报刊出。手抄报的内容,既要求有精美的文章或语段并写出评语,又要求有学生的习作,写学生对生活的描述和感悟。办手抄报,学生必须提前准备,设计版面。可以说一张手抄报,给了每个学生练习和展示的机会,从而提高了用语文的能力。
3.书画展览。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是素质教育的要素之一。每学期办一两次书法绘画展览,促进了学生书法、绘画练习,既是语文教学的延伸,又为学生特长和个性发展提供了园地。
这三种办报活动,使学生把课上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办报实践中,巩固了知识,锻炼了能力,调动了学习语文的主动性。
4.把活动课同评价机制更好地结合起来。活动课作为教学内容之一,操作比较繁杂。具体实践中应注意:要以课堂教学为轴心,把课堂教学内容同学生生活紧密联系起来,把听说读写能力培养同情感渗透、美育熏陶有机结合起来,把活动课的计划组织同循序渐进原则有效结合起来。
总之,通过活动课,学生认识到:生活中处处有语文,处处用语文,非学好不可。我们利用了活动课的无限定时间为有限的课堂教学服务。如果把语文教学比做一棵大树,那么课堂是主干,活动课就是枝叶,繁茂的枝叶能为主干输送源源不断的营养。抓好活动课,语文教学就如同多长了一条腿,两条腿走路,其必然会有美好的前景。
关键词: 活动课 学生兴趣 语文素质
《九年义务教育初中语文教学大纲》明确指出:“语文课外活动课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加强指导。”要转变重知识传授轻能力培养的倾向,树立以训练为主线,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观,活动课是有效途径之一,更是培养学生能力,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阵地。
抓好各种形式的活动课,能激发学生兴趣,使学生的语文知识得以运用和巩固;能变封闭式课堂为开放的大课堂,营造良好的大语文环境,进而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在利用活动课,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我们做了一些尝试和探索。
一、兴趣引路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通过读书汇报活动,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阅读能力。
针对学生好读书但不会读书的情况,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学生课外阅读,定期召开读书汇报会。每次活动前,提出计划要求,限定内容、范围、时间,指导读书方法,让学生明确目标,引导学生选择书目、进行阅读。让学生在阅读欣赏过程中,感觉与理解、感情与认识交融,然后在班级汇报。
这样,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充分利用了课余时间。在一次“我心中的爱国英雄”读书汇报活动中,学生根据自己的爱好,八仙过海,各显神通,搜集了从古到今,历朝历代的英雄事迹,其阅读范围之广,内容之丰富,令人惊叹。汇报会气氛热烈,发言争先恐后。全体同学在领略古人报国之志、革命家博大胸怀、仁人志士爱国壮举中,思想受到了影响,心灵得到了启迪,同时锻炼了语言的组织和表达能力,积累和扩展了知识储备,促进了阅读能力的提高。
二、练说起步
通过演讲,培养、训练学生的说话能力和思维能力。
“语言是思维的直接现实”。一个人会想才会说;想得多,说得才丰富;想得清楚有条理,表达才流畅有逻辑性。口语与思维互相表里,相得益彰。因此,训练语言能力的同时也培养了思维能力。
在实践中,要注意训练的计划性和渐进性。先练读。自选内容,限定时间进行朗读在练说。从感兴趣的话题说起,或评价电视人物,或畅谈个人爱好理想;逐渐深化到让学生观察体验生活,然后写出来,说出来。如“叙述生活中的热心肠”,“评论生活现象的是与非”等,都是较好的话题。最后发展到限定演讲主题,培养学生自写演讲稿或进行即兴演讲。
演讲活动的开展,训练了学生的说话能力,不善言辞者得到了锻炼,口语能力强者有了施展才华的机会,同时培养了写作能力和思维能力,使全体学生的语文素质都得到了提高。
三、板报学走步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只有在他们的积极参与下,才能实现知向能力的转化。指导学生动手办报,使语文教学由以教师为主体的“教中学”转向以学生为主体的“做中学”,为学生提供学习语文的用“武”之地。
1.语文资料报。每周由科代表负责组稿刊出,号召全体学生抄写积累。资料内容广泛:阅读写作,听说知识,习题解答,哲理名言,逸事趣闻;要求生动活泼引人入胜,便于记忆。学期末统计每人投稿数量进行表奖。资料报活动面广,影响力大,且有效促进了学生的课外阅读和知识积累。
2.手抄报。办手抄报,旨在培养和检查学生的阅读和写作能力。全体学生轮流承办,每天都有一张新报刊出。手抄报的内容,既要求有精美的文章或语段并写出评语,又要求有学生的习作,写学生对生活的描述和感悟。办手抄报,学生必须提前准备,设计版面。可以说一张手抄报,给了每个学生练习和展示的机会,从而提高了用语文的能力。
3.书画展览。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是素质教育的要素之一。每学期办一两次书法绘画展览,促进了学生书法、绘画练习,既是语文教学的延伸,又为学生特长和个性发展提供了园地。
这三种办报活动,使学生把课上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办报实践中,巩固了知识,锻炼了能力,调动了学习语文的主动性。
4.把活动课同评价机制更好地结合起来。活动课作为教学内容之一,操作比较繁杂。具体实践中应注意:要以课堂教学为轴心,把课堂教学内容同学生生活紧密联系起来,把听说读写能力培养同情感渗透、美育熏陶有机结合起来,把活动课的计划组织同循序渐进原则有效结合起来。
总之,通过活动课,学生认识到:生活中处处有语文,处处用语文,非学好不可。我们利用了活动课的无限定时间为有限的课堂教学服务。如果把语文教学比做一棵大树,那么课堂是主干,活动课就是枝叶,繁茂的枝叶能为主干输送源源不断的营养。抓好活动课,语文教学就如同多长了一条腿,两条腿走路,其必然会有美好的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