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初中思想品德课作为一门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人文社会学科,作为一门有很强时代性和实践性的课程,其教学也具有一定的开放性。因此,正确地理解和利用思想品德学科教学的开放性,对提升学生的品德认识,对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高思想品德课的实效性具有促进作用。
一、加强教学的开放性,提高思想品德课的实效性
1、加强思想品德课教学开放性,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要求
新一轮的课程改革,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强调促进每个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满足每个学生终身发展的需要。提出了要改变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影响,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要改变过于强调学科本位的现状,加强综合性和选择性;改变内容繁、难、偏、旧和偏重书本知识的现状,加强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科技发展的联系等课程改革目标。要实现这些目标,就要求我们改变那些过于僵化的课堂教学,加强教学的开放性。
2、加强思想品德课教学开放性,是初中思想品德课程改革的要求
教师必须尽可能地创造条件,让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去尝试、探索和抉择,更好地发挥个体的创造潜能,成为课堂学习和社会成长的主人。学习必须是开放的,为学生创造更加人性化和开放的学习环境,即尊重每一个学生的独特个性、兴趣、爱好和知识结构,使学生自主地进行生成性品德养成的活动。要让学生在独立思考、自主选择中提高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学会过负责任的生活,并且得到成长的体验。这些都必须在开放的教学中才能实现。
3、加强思想品德课教学开放性,是回归人文学科特点的要求
人文学科与科学有着不同的性质,发挥着不同的功能。科学在于揭示自然和社会运动的客观规律,人文学科则在于探求人生生活的意义;科学追求的是精确性和简约性,人文学科追求的则是生动性和丰富性;科学的标准是规范的和统一的,人文学科的標准是多变的和多样的;科学强调客观事实,人文学科强调主观感受。思想品德学科作为一门德育课程,属于人文学科,回归人文学科的特点,也需要加强教学的开放性。
二、思想品德课教学开放性的实施
1、时空的开放性
时空的开放性是指把思想品德课教学由课内延伸到课外,在时间上沟通课前和课后,空间上打破课堂的局限。
课前提倡收集资料,根据教学内容要求学生收集相应的资料。信息代表着新的知识、新的技术,掌握了最新的信息,就能使人站得高、看得远。收集资料着重培养了学生获取信息和运用信息的能力,资料丰富了教学内容,调动了学生创造性学习的热情,也使学生进行了卓有成效的自我教育,增强了学习的主动性,提高了思想认识水平,真正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中来。
2、内容的开放性
内容的开放性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重点解决学生的热点、疑点问题,要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在教学过程中创造民主的气氛。为了贯彻民主性原则,教师首先要尊重学生,重视学生信息的反馈,根据学生的疑问,不断修正和调整教学计划和内容。这不仅可以使学生心理、思维处于一种积极的状态,为学生进行创造性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而且由于增强了教学的针对性,更可以真正解决学生的思想认识问题。
3、形式的开放性
传统的一支粉笔、一张嘴,注入式地“师讲生听”的教学方式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学生的学习热情。思想品德课教师可以利用形式多样的、开放的教学活动,让学生参与教学,主动学习。教师可以通过讨论、质疑、竞赛、表演、自我教育、查阅资料、访问调查、学生讲课等方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教师可以灵活采用探究、合作、体验、讲授、活动课等方式,促进学生主动学习;教师可以利用丰富多样的教学手段,如板书、挂图、投影、录音录像、多媒体等,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可以通过生动、活泼、简明、有幽默感、有感染力的教学语言,创设平等、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
4、思维的开放性
思想品德教学要注重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从学生兴趣、情感需要、意志、理想出发,为学生提供发展个性、进行独立思考和选择的机会,使他们借助于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和智慧,努力探索,不断强化道德认识,培养道德情感,促进自身品德的发展。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提供条件,促进学生积极思考,尤其要有一种开放性的思考,开放性的问题情景必不可少。开放性问题情景简言之,就是这一问题没有唯一的“标准”答案。这样才能使学生多角度、发散地分析、认识问题,真正使思维开放起来,在独立思考和选择中提升道德认知。
5、观点的开放性
观点的开放性就是在坚持正确的思想导向,将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作为思想品德教学的指导思想的基础上,允许鼓励学生对具体的事件、问题的解决发表不同看法,鼓励与众不同。如果问题是开放性的,必然要求观点的开放性。在学习研讨中可以有一些观点和想法的交流、探讨与碰撞,得出真理。
6、评价的开放性
评价改革的目标是“改变课程评价过分强调甄别与选拔的功能,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实践的功能”,使评价成为促进教师教学、学生学习和品德发展与提高的过程。评价应客观地记录学生学习状况和思想品德的成长发展过程。在评价中,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发展差异及发展中的不同需求和特点以进行针对性的指导。这必然要求评价要加大开放性,建立开放的评价体系。
一、加强教学的开放性,提高思想品德课的实效性
1、加强思想品德课教学开放性,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要求
新一轮的课程改革,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强调促进每个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满足每个学生终身发展的需要。提出了要改变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影响,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要改变过于强调学科本位的现状,加强综合性和选择性;改变内容繁、难、偏、旧和偏重书本知识的现状,加强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科技发展的联系等课程改革目标。要实现这些目标,就要求我们改变那些过于僵化的课堂教学,加强教学的开放性。
2、加强思想品德课教学开放性,是初中思想品德课程改革的要求
教师必须尽可能地创造条件,让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去尝试、探索和抉择,更好地发挥个体的创造潜能,成为课堂学习和社会成长的主人。学习必须是开放的,为学生创造更加人性化和开放的学习环境,即尊重每一个学生的独特个性、兴趣、爱好和知识结构,使学生自主地进行生成性品德养成的活动。要让学生在独立思考、自主选择中提高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学会过负责任的生活,并且得到成长的体验。这些都必须在开放的教学中才能实现。
3、加强思想品德课教学开放性,是回归人文学科特点的要求
人文学科与科学有着不同的性质,发挥着不同的功能。科学在于揭示自然和社会运动的客观规律,人文学科则在于探求人生生活的意义;科学追求的是精确性和简约性,人文学科追求的则是生动性和丰富性;科学的标准是规范的和统一的,人文学科的標准是多变的和多样的;科学强调客观事实,人文学科强调主观感受。思想品德学科作为一门德育课程,属于人文学科,回归人文学科的特点,也需要加强教学的开放性。
二、思想品德课教学开放性的实施
1、时空的开放性
时空的开放性是指把思想品德课教学由课内延伸到课外,在时间上沟通课前和课后,空间上打破课堂的局限。
课前提倡收集资料,根据教学内容要求学生收集相应的资料。信息代表着新的知识、新的技术,掌握了最新的信息,就能使人站得高、看得远。收集资料着重培养了学生获取信息和运用信息的能力,资料丰富了教学内容,调动了学生创造性学习的热情,也使学生进行了卓有成效的自我教育,增强了学习的主动性,提高了思想认识水平,真正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中来。
2、内容的开放性
内容的开放性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重点解决学生的热点、疑点问题,要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在教学过程中创造民主的气氛。为了贯彻民主性原则,教师首先要尊重学生,重视学生信息的反馈,根据学生的疑问,不断修正和调整教学计划和内容。这不仅可以使学生心理、思维处于一种积极的状态,为学生进行创造性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而且由于增强了教学的针对性,更可以真正解决学生的思想认识问题。
3、形式的开放性
传统的一支粉笔、一张嘴,注入式地“师讲生听”的教学方式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学生的学习热情。思想品德课教师可以利用形式多样的、开放的教学活动,让学生参与教学,主动学习。教师可以通过讨论、质疑、竞赛、表演、自我教育、查阅资料、访问调查、学生讲课等方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教师可以灵活采用探究、合作、体验、讲授、活动课等方式,促进学生主动学习;教师可以利用丰富多样的教学手段,如板书、挂图、投影、录音录像、多媒体等,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可以通过生动、活泼、简明、有幽默感、有感染力的教学语言,创设平等、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
4、思维的开放性
思想品德教学要注重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从学生兴趣、情感需要、意志、理想出发,为学生提供发展个性、进行独立思考和选择的机会,使他们借助于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和智慧,努力探索,不断强化道德认识,培养道德情感,促进自身品德的发展。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提供条件,促进学生积极思考,尤其要有一种开放性的思考,开放性的问题情景必不可少。开放性问题情景简言之,就是这一问题没有唯一的“标准”答案。这样才能使学生多角度、发散地分析、认识问题,真正使思维开放起来,在独立思考和选择中提升道德认知。
5、观点的开放性
观点的开放性就是在坚持正确的思想导向,将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作为思想品德教学的指导思想的基础上,允许鼓励学生对具体的事件、问题的解决发表不同看法,鼓励与众不同。如果问题是开放性的,必然要求观点的开放性。在学习研讨中可以有一些观点和想法的交流、探讨与碰撞,得出真理。
6、评价的开放性
评价改革的目标是“改变课程评价过分强调甄别与选拔的功能,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实践的功能”,使评价成为促进教师教学、学生学习和品德发展与提高的过程。评价应客观地记录学生学习状况和思想品德的成长发展过程。在评价中,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发展差异及发展中的不同需求和特点以进行针对性的指导。这必然要求评价要加大开放性,建立开放的评价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