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中国改革的不断深化,中国对外开放的程度愈发加深,已经成为世界上当之无愧的制造大国。世界经济与我国经济关系越来越密切,相互依存,国内企业发展面临着众多机遇,同时也是困难,尤其在现在疫情出现的时期,我们中小型制造业停工停产,无法正常生产销售,资金链紧张等情况下,复工后如何尽快复工复产实现利润,走出困局。
除了外部市场的开拓外,还要自身练好内功,加强成本控制,进入良性循环。分析现有情况,一方面,传统制造业的管理经营模式已经无法与经济的发展形势完全契合,而另一方面近几年的劳动力用工成本在缓慢增长,而资源成本也迟迟无法下降,导致中小型制造业的各项成本都呈上升趋势,发展不容乐观,而中小型制造业的发展与中国的制造优势密切相关。此文章将基于标准成本对中小型制造业成本控制的问题及解决措施进行深入剖析。
一、成本控制及标准成本系统
(一)成本控制的概念
成本控制,指在企业提供全寿命周期的产品或服务过程中,采取一系列措施以确保成本控制在预算估计范围内的工作。成本控制所涉及的成本包括产品成本、质量成本、研发成本以及环境保护成本,其涉及的内容非常广泛,需要企业在具体操作的过程中根据企业自身经营特点进行分析,提出具有针对性的计划及解决方案。成本控制过程是对企业经营运行过程中实际成本的检测、调用及监督,根据现状给出保持成本与目标想统一的措施,也是一个挖掘企业潜力、发现生产缺陷,并竭力降低成本的过程。
在制造业发展过程中,成本控制就是保证成本在预算估计范围内的工作。因此其是最为关键也是亟待解决的环节,需要每个制造企业对生产经营过程中遇到的难题难点进行深入剖析,以研究解决对策,实现管控水平的提升以及经济效益的提高。
(二)标准成本系统的定义
1911年,泰罗发表著作《科学管理原理》,讲述了以泰罗为代表的“科学管理”学说。在“科学管理”学说中,其核心问题即提高劳动生产率,用科学的管理代替原本的传统管理,以实现工作效率最大化,同时为了实现此目标,支持为企业重新配备工人,要求必须掌握标准的操作方法,同时使用标准的机器、工具及材料,并保证作业环境的标准化。在“科学管理”学说得到肯定的同时,其根据时间和动作研究技术制定了确定定额的、可以实现的、最有效率的、在一定条件下的一套标准,以此确保实现制造业生产的高度标准化。在这一套标准施行的过程中,要求完全按照标准进行生产活动,务必避免一切可能发生的浪费行为。与此同时,与“科学管理”学说相关的一些技术方法也产生了,如预算控制、标准成本及差异分析等。
标准成本控制系统,指根据相关标准成本指标而有效结合了成本前馈控制、核算功能以及后馈控制的成本控制系统,具有前期估算、中后期计算各种成本并分析差異的功能。标准成本系统包括了标准成本制定、成本差异分析及处理三个部分,利用成本确定、分析及控制的计算方法,将制造业生产活动的各个阶段进行成本控制。
在前期制定标准成本阶段,为达到事前控制成本的目标,要对生产产品的技术流程、生产工艺以及其他各生产方面收入剖析,以期将成本可以细化到每个生产工序中。在生产阶段,要将实际成本与各标准成本的数据进行比较,在比较的过程中着重分析成本差异,根据成本差异进行有效控制。在后期生产尾声阶段,让需要将实际成本与标准成本进行对比分析,并对超额原因进行记录。
标准成本系统就是对整个生产经营活动的操作,包括前期的成本预测与计划、中间生产过程的成本控制以及最终产品的成本确定,需要将三者进行有机结合,是一个完整而有效的成本控制体系。对中小型制造业而言,标准成本控制体系可以有效减少资源的浪费以及成本的消耗,加强企业的成本管理,促进生产活动的顺利进行以及经济效益最大化的实现。
二、中小型制造业成本控制存在的问题
我国中小型制造业的标准成本控制体系建设有待完善,成本控制仍存在很多可以改进的问题,要清楚,目前我国中小型制造业的竞争已经不再是表面的价格竞争,而更多的是成本竞争,因此要控制生产成本,增强竞争能力及盈利能力。
(一)成本控制的意识不强
传统制造业生产观念是要把商品卖的比竞争对手多,在售卖数量及收入上超过竞争对手,在国家的极力倡导下,很多制造业认识到产品研发生产的重要性,但研发也应该根据企业的实际发展状况,而不应该盲目经营,只关注所占有的市场份额。在现在这个竞争激烈的时代里,不应将目光完全放在研发与售卖阶段,更应该关注成本控制层面。要知道,企业的净收益会受生产成本的影响,如果生产成本过高,获利能力自然就低了。但目前仍有很多中小型制造企业没有将成本控制重视起来,只关注财务部门后期的数据核算。要知道,很多中小型制造业的财务部门是综合办理所有与财务相关的部门,仅仅依靠财务部门的核算与管理,是无法发挥成本控制的实际作用的,尤其很多财务部门只在后期进行事后核算,完全没有办法进行前期计划与中期的控制,甚至连后期核算过后的数据分析都没有办法完成。这样的经营模式会严重阻碍各部门的配合度,降低甚至无法发挥成本控制的功能,限制企业可持续性发展的实现。
(二)内部价值链的安排不科学
制造业是集合了产品设计、原材料采购、生产加工、存货管理、产品销售、售货服务等所有环节为一体的整体,而这些所有的环节构成了一个完整的内部价值链,而高效的内部价值链可以提高投入市场产品的竞争力,实现企业经济效益最大化。在制造业发展过程中,整个内部价值链的合理安排可以促进各生产环节的有效派配合,每道工序都是为了企业的发展与经济的长大,不能将任何一个环节割裂出去。要清楚,任何环节的“独立”都会造成成本的上涨,导致工作效率降低。而当前我国中小型制造业中仍存在内部价值链安排不科学不合理的问题,严重阻碍了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实现。
例如,在产品设计过程中,如果设计部门过多关注研发提高产品的性能而忽略了生产成本,会导致商品生产成本迅速提高,为后期的生产及销售带来麻烦,甚至会阻碍商品的进一步推广;在原材料采购过程中,如果采购部门过度关注采购价格而忽略了运输成本,即设计产品所需的原材料价格较低,但运输成本较高,会增加采购的成本;在产品销售过程中,如果过度关注产品的宣传而忽略了宣传方案的合理性,即为了打开市场更多的关注广泛性而忽略了宣传所需要的成本,会造成宣传成本过高的问题,影响企业的实际收益。 (三)内部监督的的缺失
在我国大部分的中小型制造业中,企业的产品生产大多是车间统一生产,仍采取车间管理员制度,无法进行有效的监督管理以及绩效评价,甚至部分企业没有相关规定,导致员工绩效评价的缺失,奖罚制度也没有实际实行。缺乏有效的绩效考核会导致各部门收入的分配不均问题,而内部监督的缺失会阻碍生产效率的提高。换言之,内部监督制度可以促进各部门间资源的公平公正,但内部监督制度及部门的缺失会导致员工积极性不高、工作懈怠及错误更改不及时等问题,阻碍企业经营利润的提高。
三、基于标准成本的中小型制造业成本控制体系的加强
在中小型制造业的实际生产过程中,应将成本控制贯穿于生产的全过程中,从生产的时间段来看,应将事前预算管理、事中管理控制及事后绩效考核结合起来,全方面加强企业的成本管理控制工作。
(一)加强事前预算管理
在标准成本控制系统中,主要采用标准成本定额管理,根据各种材料以及消耗等额进行成本计划的编制、分析以及实际成本的控制。在实际的生产活动中,应进行合理而科学的消耗定额,并不断修订改进,以充分发挥其作用。
制造业的成本要素包括直接材料标准成本、直接人工标准成本以及制造费用标准成本三大因素。其中计算公式为:
直接材料标准成本=∑ (直接材料标准用量 *直接材料价格标准)
直接人工标准成本=∑ (各项工序工时标准 *相应的工资标准)
直接人工工时=∑ (各工序人员数量 * 各工序完成时间)
在成本控制体系中最为关键的就是事前建立预算计划,在实际生产过程中及时掌握成本消耗情况,根据预算计划控制成本消耗,防止成本消耗过高造成后期经费不足或资源浪费问题。可以根据不同的成本费用消耗情况进行不同的预算编制,对于人工及办公费用可以采用固定的预算编制模式,月度及季度的成本消耗采用轮动的预算编制模式,投资的成本耗费采用零基预算的编制模式。从事前加强预算管理,保证生成经营活动中费用支出的合理性。另外就是进行标准化工作,价格标准化、质量标准化、计量标准化、数据标准化。
(二)加强事中管理控制
中小型制造业在事中生产过程中应将成本控制落实到各个部门以及生产环节,实现纵向和横向的全面管理控制,避免出现各自管理、不通有无的问题。定期计算实际成本,根据成本效益原则及时控制成本耗费,确保严格按照预算计划进行,避免实际支出超出标准成本,造成资源的不可逆浪费。确保制造企业上下都严格遵守相关成本控制规定,并定期检查执行情况,加强企业内部监督力度,为企业的成本控制做基础,促进实现企业利益最大化。
(三)加强事后绩效考核
在中小型制造业的生产过程中及最终产品生成后,要及时定期地进行实际成本与预算成本开支的对比,并分析成本控制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探讨最佳解决方案,进行管理调控,实现有效的事后控制管理。同时设置考核评价,对超节支的原因进行深入剖析,节省部分奖励给相关员工,超支部分要考核到具体员工,完善績效考核制度,确定独立的职能部门来制定并完成整个绩效评价过程,对决策不当的案件和完成任务精彩的员工要进行奖惩及公示,避免出现滥用职权以及不重视成本控制造成资金不当使用的情况,提高员工积极性,促进企业经济效益最大化的实现。
四、结语
我国的经济发展与中小型制造业的经济效益密不可分,应更多的关注生产活动过程中的成本控制,使每一位管理者及员工都意识到标准成本控制系统的重要性。将成本控制应用到所有的制造生产活动中,需要全面介入,包括全员发动、全过程的控制,建立全面的成本控制体系,提升成本意识,防止资源的浪费,使成本降到尽可能低的水平。增强竞争能力及盈利能力,促进企业的可持续健康发展。
(作者单位:威卢克斯(中国)有限公司)
除了外部市场的开拓外,还要自身练好内功,加强成本控制,进入良性循环。分析现有情况,一方面,传统制造业的管理经营模式已经无法与经济的发展形势完全契合,而另一方面近几年的劳动力用工成本在缓慢增长,而资源成本也迟迟无法下降,导致中小型制造业的各项成本都呈上升趋势,发展不容乐观,而中小型制造业的发展与中国的制造优势密切相关。此文章将基于标准成本对中小型制造业成本控制的问题及解决措施进行深入剖析。
一、成本控制及标准成本系统
(一)成本控制的概念
成本控制,指在企业提供全寿命周期的产品或服务过程中,采取一系列措施以确保成本控制在预算估计范围内的工作。成本控制所涉及的成本包括产品成本、质量成本、研发成本以及环境保护成本,其涉及的内容非常广泛,需要企业在具体操作的过程中根据企业自身经营特点进行分析,提出具有针对性的计划及解决方案。成本控制过程是对企业经营运行过程中实际成本的检测、调用及监督,根据现状给出保持成本与目标想统一的措施,也是一个挖掘企业潜力、发现生产缺陷,并竭力降低成本的过程。
在制造业发展过程中,成本控制就是保证成本在预算估计范围内的工作。因此其是最为关键也是亟待解决的环节,需要每个制造企业对生产经营过程中遇到的难题难点进行深入剖析,以研究解决对策,实现管控水平的提升以及经济效益的提高。
(二)标准成本系统的定义
1911年,泰罗发表著作《科学管理原理》,讲述了以泰罗为代表的“科学管理”学说。在“科学管理”学说中,其核心问题即提高劳动生产率,用科学的管理代替原本的传统管理,以实现工作效率最大化,同时为了实现此目标,支持为企业重新配备工人,要求必须掌握标准的操作方法,同时使用标准的机器、工具及材料,并保证作业环境的标准化。在“科学管理”学说得到肯定的同时,其根据时间和动作研究技术制定了确定定额的、可以实现的、最有效率的、在一定条件下的一套标准,以此确保实现制造业生产的高度标准化。在这一套标准施行的过程中,要求完全按照标准进行生产活动,务必避免一切可能发生的浪费行为。与此同时,与“科学管理”学说相关的一些技术方法也产生了,如预算控制、标准成本及差异分析等。
标准成本控制系统,指根据相关标准成本指标而有效结合了成本前馈控制、核算功能以及后馈控制的成本控制系统,具有前期估算、中后期计算各种成本并分析差異的功能。标准成本系统包括了标准成本制定、成本差异分析及处理三个部分,利用成本确定、分析及控制的计算方法,将制造业生产活动的各个阶段进行成本控制。
在前期制定标准成本阶段,为达到事前控制成本的目标,要对生产产品的技术流程、生产工艺以及其他各生产方面收入剖析,以期将成本可以细化到每个生产工序中。在生产阶段,要将实际成本与各标准成本的数据进行比较,在比较的过程中着重分析成本差异,根据成本差异进行有效控制。在后期生产尾声阶段,让需要将实际成本与标准成本进行对比分析,并对超额原因进行记录。
标准成本系统就是对整个生产经营活动的操作,包括前期的成本预测与计划、中间生产过程的成本控制以及最终产品的成本确定,需要将三者进行有机结合,是一个完整而有效的成本控制体系。对中小型制造业而言,标准成本控制体系可以有效减少资源的浪费以及成本的消耗,加强企业的成本管理,促进生产活动的顺利进行以及经济效益最大化的实现。
二、中小型制造业成本控制存在的问题
我国中小型制造业的标准成本控制体系建设有待完善,成本控制仍存在很多可以改进的问题,要清楚,目前我国中小型制造业的竞争已经不再是表面的价格竞争,而更多的是成本竞争,因此要控制生产成本,增强竞争能力及盈利能力。
(一)成本控制的意识不强
传统制造业生产观念是要把商品卖的比竞争对手多,在售卖数量及收入上超过竞争对手,在国家的极力倡导下,很多制造业认识到产品研发生产的重要性,但研发也应该根据企业的实际发展状况,而不应该盲目经营,只关注所占有的市场份额。在现在这个竞争激烈的时代里,不应将目光完全放在研发与售卖阶段,更应该关注成本控制层面。要知道,企业的净收益会受生产成本的影响,如果生产成本过高,获利能力自然就低了。但目前仍有很多中小型制造企业没有将成本控制重视起来,只关注财务部门后期的数据核算。要知道,很多中小型制造业的财务部门是综合办理所有与财务相关的部门,仅仅依靠财务部门的核算与管理,是无法发挥成本控制的实际作用的,尤其很多财务部门只在后期进行事后核算,完全没有办法进行前期计划与中期的控制,甚至连后期核算过后的数据分析都没有办法完成。这样的经营模式会严重阻碍各部门的配合度,降低甚至无法发挥成本控制的功能,限制企业可持续性发展的实现。
(二)内部价值链的安排不科学
制造业是集合了产品设计、原材料采购、生产加工、存货管理、产品销售、售货服务等所有环节为一体的整体,而这些所有的环节构成了一个完整的内部价值链,而高效的内部价值链可以提高投入市场产品的竞争力,实现企业经济效益最大化。在制造业发展过程中,整个内部价值链的合理安排可以促进各生产环节的有效派配合,每道工序都是为了企业的发展与经济的长大,不能将任何一个环节割裂出去。要清楚,任何环节的“独立”都会造成成本的上涨,导致工作效率降低。而当前我国中小型制造业中仍存在内部价值链安排不科学不合理的问题,严重阻碍了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实现。
例如,在产品设计过程中,如果设计部门过多关注研发提高产品的性能而忽略了生产成本,会导致商品生产成本迅速提高,为后期的生产及销售带来麻烦,甚至会阻碍商品的进一步推广;在原材料采购过程中,如果采购部门过度关注采购价格而忽略了运输成本,即设计产品所需的原材料价格较低,但运输成本较高,会增加采购的成本;在产品销售过程中,如果过度关注产品的宣传而忽略了宣传方案的合理性,即为了打开市场更多的关注广泛性而忽略了宣传所需要的成本,会造成宣传成本过高的问题,影响企业的实际收益。 (三)内部监督的的缺失
在我国大部分的中小型制造业中,企业的产品生产大多是车间统一生产,仍采取车间管理员制度,无法进行有效的监督管理以及绩效评价,甚至部分企业没有相关规定,导致员工绩效评价的缺失,奖罚制度也没有实际实行。缺乏有效的绩效考核会导致各部门收入的分配不均问题,而内部监督的缺失会阻碍生产效率的提高。换言之,内部监督制度可以促进各部门间资源的公平公正,但内部监督制度及部门的缺失会导致员工积极性不高、工作懈怠及错误更改不及时等问题,阻碍企业经营利润的提高。
三、基于标准成本的中小型制造业成本控制体系的加强
在中小型制造业的实际生产过程中,应将成本控制贯穿于生产的全过程中,从生产的时间段来看,应将事前预算管理、事中管理控制及事后绩效考核结合起来,全方面加强企业的成本管理控制工作。
(一)加强事前预算管理
在标准成本控制系统中,主要采用标准成本定额管理,根据各种材料以及消耗等额进行成本计划的编制、分析以及实际成本的控制。在实际的生产活动中,应进行合理而科学的消耗定额,并不断修订改进,以充分发挥其作用。
制造业的成本要素包括直接材料标准成本、直接人工标准成本以及制造费用标准成本三大因素。其中计算公式为:
直接材料标准成本=∑ (直接材料标准用量 *直接材料价格标准)
直接人工标准成本=∑ (各项工序工时标准 *相应的工资标准)
直接人工工时=∑ (各工序人员数量 * 各工序完成时间)
在成本控制体系中最为关键的就是事前建立预算计划,在实际生产过程中及时掌握成本消耗情况,根据预算计划控制成本消耗,防止成本消耗过高造成后期经费不足或资源浪费问题。可以根据不同的成本费用消耗情况进行不同的预算编制,对于人工及办公费用可以采用固定的预算编制模式,月度及季度的成本消耗采用轮动的预算编制模式,投资的成本耗费采用零基预算的编制模式。从事前加强预算管理,保证生成经营活动中费用支出的合理性。另外就是进行标准化工作,价格标准化、质量标准化、计量标准化、数据标准化。
(二)加强事中管理控制
中小型制造业在事中生产过程中应将成本控制落实到各个部门以及生产环节,实现纵向和横向的全面管理控制,避免出现各自管理、不通有无的问题。定期计算实际成本,根据成本效益原则及时控制成本耗费,确保严格按照预算计划进行,避免实际支出超出标准成本,造成资源的不可逆浪费。确保制造企业上下都严格遵守相关成本控制规定,并定期检查执行情况,加强企业内部监督力度,为企业的成本控制做基础,促进实现企业利益最大化。
(三)加强事后绩效考核
在中小型制造业的生产过程中及最终产品生成后,要及时定期地进行实际成本与预算成本开支的对比,并分析成本控制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探讨最佳解决方案,进行管理调控,实现有效的事后控制管理。同时设置考核评价,对超节支的原因进行深入剖析,节省部分奖励给相关员工,超支部分要考核到具体员工,完善績效考核制度,确定独立的职能部门来制定并完成整个绩效评价过程,对决策不当的案件和完成任务精彩的员工要进行奖惩及公示,避免出现滥用职权以及不重视成本控制造成资金不当使用的情况,提高员工积极性,促进企业经济效益最大化的实现。
四、结语
我国的经济发展与中小型制造业的经济效益密不可分,应更多的关注生产活动过程中的成本控制,使每一位管理者及员工都意识到标准成本控制系统的重要性。将成本控制应用到所有的制造生产活动中,需要全面介入,包括全员发动、全过程的控制,建立全面的成本控制体系,提升成本意识,防止资源的浪费,使成本降到尽可能低的水平。增强竞争能力及盈利能力,促进企业的可持续健康发展。
(作者单位:威卢克斯(中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