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促进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常态化的思考

来源 :中国教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lumblossommeihu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国家九年义务教育三至九年级的必修课,每周三课时。此课程的设立与实施对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有着重要的意义,但一些地区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现已形同虚设。在山东省乳山市,此课程也经历了从高峰走向低谷的波浪式发展过程。这样一门促进学生自主实践和研究性学习的课程为什么没有得到常态化发展?究其原因,在课程实施过程中,尚存在很多不易调和的矛盾制约课程发展。笔者认为,在基础教育改革的背景下,教育工作者必须改变观念,抢抓机遇,对本门课程存在的问题进行再认识,对其常态化发展的策略进行再思考。回顾乳山市综合实践活动课的发展历程,其中的经验和教训都是值得认真研究的。
  一、良好开局和高速发展源于自上而下整体推进的策略
  2002年,乳山市教育局出台了《关于在全市实施课题—教师选聘制,全面开设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意见》之后,作为新课改亮点和难点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就在乳山市中小学全面拉开了实验的序幕。课程的实施采取自上而下整体推进的思路,市教育局和教研中心直接设计课题《在综合实践活动课开设中实施课题—教师选聘制的研究与实践》的总体研究方案,制定相关的政策、制度,负责研究过程的督导和评比奖励。
  课程实施初期,由于准备充足,一度取得了良好的开局和快速发展。全市中小学教师踊跃参加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教师的竞聘,指导学生走出校门,轰轰烈烈地开展实践活动。所取得的研究成果《为学生的终身发展积蓄力量》一书由山东教育出版社出版,课程实施经验被列入《山东省十大教育改革经验的省思》一书,在全省范围内推广,有64名教师的研究案例获奖。这个发展高潮得益于教育管理部门自上而下、有计划推进的策略。
  1.开展教师选聘
  各学校严格按照乳山市教育局《关于在全市实施课题—教师选聘制,全面开设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意见》所规定的流程和方法,通过答辩的方式,选聘指导教师,有力地保证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师资质量。
  2.进行专题培训
  在课程开设之初,教研中心通过《乳山教研》“综合实践活动”专栏,加强对广大教师的理论培训。在课程开设中,通过举办校长培训班、教导主任培训班和骨干教师培训班等方式,有针对性地进行实践层面的专题培训,保证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管理质量。
  3.研制资源包
  各学校根据学校和地域特色,在已开发的活动主题和系列课题的基础上,筛选、整理并持续开发可供利用的自然、社会、人文方面的资源,创生出富有引领性、指导性及发展性的综合实践活动资料,为课程的开设提供强有力的资源支撑。
  4.建立激励机制
  市教育局将学校和教师的活动开展情况纳入考评,根据《乳山市学校综合实践活动评估细则》及《乳山市教师综合实践活动评估细则》等文件,对学校和教师进行量化计分。教研中心开展了优秀课题评选、优秀案例评选、优秀指导课评选、初中生优秀小论文评选、小学生优秀日记评选及优秀成果展评等活动。为促进资源包的开发和使用,又先后开展了“优秀主题及系列课题评选”“优秀资源包评选”“综合实践活动优胜学校”系列评选活动,评选结果记入学校和教师考评成绩。
  二、功利意识和多个“瓶颈”使课程实施跌落低谷
  受功利意识的影响,这门课程的实施走入了低谷。市教育局调整了对学校的考评指标,不再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设立奖分,而将教学考试成绩作为考评学校和教师的主要依据。同时,把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列入综合学科(音、体、美、科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考试,综合学科考试分值为15分,综合实践活动这门课程只占5分。因此,大多数学校不再对综合实践课教师设立相应的奖励分数,各种评选活动处于停滞状态。而该课程教师为了应付考试,只在课堂上进行方法的讲解,不再热衷于带领学生开展各项活动,使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开设失去了应有的意义。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缘何从高峰跌落低谷?究其原因,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一个多口瓶,制约它通畅的瓶颈有很多。从资源开发与利用、过程实施与管理、成果展示与评价等因素来看,每一个环节的真正落实都存有相当大的难度。目前,综合实践活动课程遭遇的瓶颈问题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课程理念与教育现实的矛盾
  不可否认,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意义重大,但学科成绩是升学考试的唯一条件,致使浓重的“应试教育”思想还无法从人们的意识中消失,一些学校、教师、家长和学生仍把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放在从属地位。同时,综合实践活动高度的开放性、自主性和灵活性等特点,使早已习惯于封闭和机械化学科教学的教师和学生,对此类课程特有的模式、性质和作用等缺乏足够的认识,出现了明显的不适应。
  2.区域特色与三维教育目标之间的矛盾
  综合实践活动包括信息技术教育、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劳动与技术教育等领域,其中既有参与实践的内容,也有调查研究和动手操作的内容;不仅有课外活动的内容,也有课内探究的内容。一些学校为了体现地域优势和学校特色,课程主题框架和内容的选择往往出现窄化课程、重视调查访问忽视实践创新的现象。学校若从三维教育目标出发均衡选择课题,又很难凸显学校特色,使综合实践课程在操作过程中经常处于矛盾境地。
  3.教师水平与有效指导的矛盾
  基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特点,教师必须协同指导,不能把指导权赋予某一学科的教师、班主任或专职教师,目的是集中所有教师的智慧,提高指导的有效性。而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为便于操作,大多数学校没有采用协同指导的方式,而由兼职教师独立承担。这样,一名教师指导一个或几个教学班,除了教师本身的水平不够,影响有效指导以外,教师的精力也很难达到,放羊式指导、随意指导、重结论轻结果等现象随之出现。这些都背离了综合实践课程的宗旨,浪费了已开发的课程资源,严重影响了本门课程的开发质量。
  4.弹性课时制与固定课时制的矛盾
  综合实践活动课的课时安排应采用弹性课时制,可将每周的课时集中在一次里使用,也可将几周的课时放在一天里使用,而实际的情况却是课时难以真正落实。由于课程教师全部为兼职教师,实行弹性课时制,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时间往往被挤占,出现架空本门课程的现象;若将课时固定,又存在统得过死、不利于本课程发展的弊端。这就使综合实践课程在课程结构中处于两难境地。
  5.实践活动与学生安全的矛盾
  课堂一直是教学的主渠道。综合实践活动,强调学生通过探究、调查、访问、考察、操作、服务、劳动实践和技术实践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但学校和教师在组织学生外出活动时都深感忧虑:一是班级规模过大,难以管理;二是学生的安全没有保障,学校和教师无法承担安全责任。因此,95%以上的活动集中在教室里完成,致使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成了方法和理论的指导课,而实践活动这一综合实践课的灵魂则被抛弃,这门课成了一个没有灵魂的空壳。
  6.评价理念与实际效果之间的矛盾
  综合实践活动主张采用“自我参照”标准,引导学生对自己在活动中的各种表现进行“自我反思性评价”。而在崇尚量化客观评价的今天,对存在主观因素的档案袋评价、评语评价、交流展示评价等方式的信度和效度,很多教师提出质疑。在进行“自我反思性评价”时,存在着形式主义的倾向,使开课质量无法从本质上加以鉴定。而采用考试评价,就无法考查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及真实的感受,且易再次陷入“为考试而学”的误区。
  三、促进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常态化发展的思路
  造成综合实践活动课不能常态化发展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功利思想严重、管理机制不完善、评价缺位或流于形式是一个关键。教育管理部门和教育工作者必须采取有效措施,将制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发展的“死结”一一打开,使这门课程步入自然、自动的常态化发展时期。
  1.自上而下整体推进,凸显课程设置的重要性
  目前,要解决教育理念与现实之间的矛盾,除了通过各种渠道加大宣传力度,使领导、教师、学生、家长、社会各界理解并支持综合实践活动以外,以地市为单位整体推进也是一个良策。作为一门必修课,综合实践活动理应与其他学科一样,由专职教研员拟订学年实施意见,召开学科年会,组织论文评选,举行优质课评选,培训指导教师,还可以组织现场会,让各市区和先进学校交流经验。这样,上级部门有组织、有计划地推进这门课程,将营造一种强有力的舆论氛围,使综合实践活动回归应有的位置。
  2.课程开发走向常态,力求形成学校文化
  针对资源包开发中存在主题偏窄、研究方法单一的问题,学校可改变资源包开发一劳永逸的做法,不断刷新、修正、增添资源包的内容,变一次性开发为长久开发,使资源包真正变为动态的、发展的、有实效的资源包。学校可遵循“三维目标”“四大领域”(包括非指定领域)的选题范围,有计划地开发具有区域和学校特色的各种资源,尤其注重增加社会实践和科学创新等方面的内容。这既能解决研究范围偏窄的问题,又能增加观察、实验、制作等方法,消除研究方法以调查访问为主的弊端。同时,在长期有目的、有计划的开发中,不仅教师开发课程的意识和能力将得到增强,而且在日积月累中,独具特色的校园文化也会逐步形成。
  3.教师指导走向常态,突出实效、适度、适当
  教师的有效指导是实现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价值的基本保证,学生自主性的实践学习总是与教师的有效指导相伴。虽然综合实践活动是一门实践性、开放性、生成性很强的课程,但是教师指导并不是无目的、无规范的。因此,与其他必修课一样,建立综合实践活动教师指导的基本规范和指导常规,重视设计与制订教师指导方案,使教师指导适度、适当,具有实效性,是将综合实践活动引向常态化发展的重要措施。同时,研讨内容要常态化,例如依据研究流程,学校可将本课程划分成几种常态化教学的基本课型,每学年重点研究两种基本课型的操作特点,使教师的指导水平在课程研究的过程中循序渐进,与课程共同成长。
  4.课程评价走向常态,注重引领性和发展性
  2007年,山东省将综合实践活动列入基本能力考核,使课程的实施有了一个良好的政策导向和舆论氛围,也为课程评价走入常态进行了有益的尝试。虽然综合实践活动不倡导考试评价,但为解决评价理念与实际效果之间的矛盾,可以在推进的过程中逐步完善。学校可采取质性评价和量化评价相结合的办法,既充分利用档案袋评价、评语评价、交流展示评价、比赛评价等评价方法,又采用测试评价的方法,主要考查学生在活动过程中方法的掌握、运用、迁移、活动成果的利用等。在整个评价的过程中,学校要注重引领和发展,主观评价和客观评价相结合,发挥课程评价应有的作用。
  5.制定课时管理制度,落实九年义务教育课程计划
  综合实践活动的开放性,决定了课程实施中学生活动时间、空间管理的困难性,教育管理部门可制定相关制度加以引导,将课程实施情况列入考评。比如,针对教师对课时使用效率不高的问题,可采取计划性与开放性相结合的原则,制定《学校综合实践活动课时管理制度》。针对防止学生外出活动出意外而取消校外实践活动的现象,学校可建立《学生在开放空间中的活动制度》,使学生的开放空间活动在学校和指导教师的有效管理之下有效地展开,如建立《学生外出活动申报制度》《课外实践活动状态下的教师指导制度》《学生课外实践活动规范》等。开放空间活动制度的建立不仅有利于克服安全隐患,更重要的是有利于提高活动效率。
  6.建立校外实践基地,切实提高使用效率
  要开发与利用多元的课程资源,让学生成为真正的实践者,必须采用“学校 基地”的推进模式,确保学生有足够的活动空间。学校可充分开发和利用当地资源,开设多种类型的活动基地,并通过一定的制度保障,提高实践基地的使用效率。如乳山市崖子初中建立了马石山烈士陵园、井口敬老院、酿酒机械厂、青山纸箱厂四个活动基地;徐家初中建立了敬老院、徐家苗圃、华隆公司等活动基地,并将使用情况列入教师考评,这是切实提高学生的实践与创新能力的有力举措。
  山东省教育厅厅长齐涛说,给每一个孩子、每一类孩子都提供一个发展空间,让大家走自己的路,发挥自己的个性,这是改革的最终目标。笔者认为,只要有足够的决心,提高执行力,实现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常态化发展这一目标已为时不远。
  (作者单位:乳山市教学研究中心)
  (责任编辑:李奇志)
其他文献
文登一中始建于1952年,作为山东省首批办好的重点中学之一,是山东省首批规范化学校、山东省电化教育示范学校、山东省艺术教育示范学校;学校先后获得全国群众体育先进单位、全国贯彻学校体育卫生工作先进单位、山东省科教兴鲁先进单位、山东省德育教育先进单位、山东省花园式学校等省级以上荣誉60余项,2008年12月在山东省规范化学校复评中首批通过,2009年1月被国家体育总局、教育部授予全国体育传统项目学校称
热点背景  广东省副省长、省妇儿工委主任雷于蓝:  “我们在编制规划时,也将考虑协调教育、卫生、妇联等部门,在广东进行试点,从中小学女生开始进行以‘四自’精神为核心的女性教育。从试点中取得经验,然后再逐步推开。”    开展两性教育需要专家引导  ——专访湖南省长沙市芙蓉区东郡小学校长肖焱  本刊记者/张莉婧  这篇报道我没有看过,不过,我赞同这种尝试。现在身边的确多見性别与性格特征倒置的状态,男
2000年的一个夏夜,酷暑高温与窗外的蝉鸣声令人抓狂,张宏圣却呆站在屋中,浑然不觉。他的目光久久不能从手上那张成绩单上的“F”移开——又有3门课不合格。这意味着因挂科过多而留级一年的他,不得不从上海交通大学退学。5年后的又一个夏夜,一样的高温,一样聒噪的蝉鸣。通过复读考上复旦大学医学院,并顺利读到大四的张宏圣,这次主动选择退学。  当年25岁的他在宿舍里接到GamesTV创始人之一“妖魔”张哲希的
语文课堂教学成功的关键是选择和把握好切入点。切入点是文本之“眼”,它既可以是文中的重点词、关键句,也可以是文中的一个场面、一个细节;既可以是表达中心的段落,也可以是描写的精彩之笔,有时甚至是一个小小的标点。教师从这一点来切入教学、组织教学,既能引导学生由表及里、由浅入深地“走进去”,实现学生与文本的深层次对话,又能让学生由里及表、由深到浅地“走出来”,使其精神与行为增添人文底蕴。如此一来,“长课”
我的职业是老师,从一年级带到六年级,再接新一届从一年级带到六年级——就这么轮回着,几乎是可以一眼看到头的人生。有时候也在想那句话——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但我还真舍不下那方讲台和孩子们。  这番心意跟远在美国的大学好友珊珊聊起,她轻松支招说:“不是职业问题,是你的厌倦病犯了,找些好玩的事做做,也能从多角度看看这个世界。”原来珊珊业余就在做各種好玩的事,她说现在社会上的选择五花八门,总有适合自己兴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特别是新课程改革的深入,今天的教师已不再局限于自己生活的局部空间,学校更需要把现代社会的学习与反思精神、尊重思想、合作理念、开放气度融入到教师文化中。在这样认识的基础上,丰台区第五小学逐渐明确了今后工作的方向——留住历史,留住文化,发展文化。也就是继承、发展和完善学校传统优势,向内涵发展,进一步提升办学水平。  丰台五小教师文化建设的总目标,定位于“创造和谐的人际关系,塑造高
《中国教师》:王老师您好,您作为教育家一直倡导要实现全面的教育公平,现在出现的“占坑”现象会不会违背这个原则?  王晋堂:“占坑”是教育不公平的产物,本来在义务教育阶段,小学和初中生都应该是平等的,享受同样的教育待遇。现在的教育要给你分出两类来,这个孩子聪明,那个孩子不聪明;这个孩子是三好生,那个孩子不是;这个孩子家长有钱,那个孩子家长没钱,这个出发点就是不公平的。  而且你要想“占坑”就要花钱,
那天,我的手机突然响了,是一个学生家长打来的,那个学生名叫谢超人,但他一点儿也不是超人,每次考试都是全班倒数第一。那位家长结结巴巴了好一阵子,我才明白他的意思。原来谢超人的父母都在外地打工,一直由爷爷带他。这一次,他的爷爷突然病倒了,到省城一家医院治疗。谢超人的父母一时也赶不回来,没人照顾他,就想让他到我家暂住一段时间,等他妈妈请好了假,立刻赶回来。  说实在的,我不太喜欢谢超人,但遇到这样的事情
全教会以来,我市认真贯彻落实国家《教育规划纲要》,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战略,把教育作为全市重点提升的三大亮点之一,纳入年度科学发展点评重要内容,从加强规范管理入手,全面深化教育改革,大力实施素质教育,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在2011年全省科学发展综合考核中,我市人民群众对教育的“满意率”名列第一。我们的主要做法如下:    一、建立督导机制,将规范管理落到实处    一是成立市教育督导巡视团。市财政
《中国教师》:代老师,您可不可以跟我们说说对教师收礼的态度?教师应该收礼吗?这种现象的根源是什么?  代士晓:我不同意教师收礼!常言道:“财贝动人心”,教师不是神仙,亦不是圣人,面对家长丰厚的礼物,怎能不动心?然而,如果教师收了家长的礼,正常的心态就会失去平衡,潜意识中就觉得亏欠了家长的,言谈举止中就难免“偏心眼”,“吃人家的嘴软,拿人家的手短”嘛。而教师一旦有了“偏心眼”,孩子们是很容易察觉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