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立足教学实践,提炼整本书阅读教学策略:目标统整、过程观照、评价跟进。具体而言,整体架构,“教材”与“整本书”嫁接;立体推进,“共读”与“自读”结合;手册随行,“过程”和“评价”联动。如此,给予整本书阅读教学更广阔的天地。
关键词:整本书阅读;目标统整;过程观照;评价跟进
整本书阅读有利于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且对学生语言和思维方面的发展起着重要作用。我校每周开设一节儿童阅读课,师生每月共读一本書。通过“课上+课下”多种形式的读,逐步确立阅读前的导读课、阅读中的交流课及阅读后的延展课这三种课型,从中探索有效的教学策略。五年级下学期,我们据此开启了《俗世奇人》整本书阅读教学。
一、目标统整——整体架构,“教材”与“整本书”嫁接
制订整本书阅读的教学目标既要关注书籍的阅读要素在学段、单元中的定位,又要关注整本书阅读不同课型的定位。有了这样的意识,教师教什么才有据可依。
(一)以学段为起点,明确目标体系
统编小学语文教材在每个学段都配合单元主题设置了《快乐读书吧》栏目,重点推荐单本或系列图书。这为教师提供了确定整本书阅读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的抓手。在此基础上,教师还可以考虑教材与整本书的“嫁接点”,以教材为中心向外辐射,一篇带一(多)本,做到在内容选择上立足教材,选择适宜的整本书,进而使教学目标有序列、成体系。
《俗世奇人》的整本书阅读教学,首先对第三学段中教材嫁接的整本书书目和重点阅读要素做简单梳理:五年级上册涉及《中国民间故事》《外国民间故事》《冯骥才散文精选》《水是故乡甜》,意在让学生运用阅读记录卡的方式阅读民间故事和散文,感受故事、散文的文体特点;五年级下册涉及《西游记》《俗世奇人》《三国演义》《水浒传》,意在让学生运用阅读精彩片段,以读回目(题目)想象的方法阅读小说;六年级上册涉及《童年》《爱的教育》《故乡》,重在让学生理清人物关系,体会人物性格特点;六年级下册涉及《鲁滨逊漂流记(节选)》《骑鹅旅行记(节选)》《汤姆·索亚历险记(节选)》《红岩》,重在让学生运用批注、摘抄、画人物谱、写想法等方式阅读名著。可见,第三学段整本书体裁多样,有民间故事、经典散文、中外经典名著等;阅读要素也从简单到综合,阅读方法层层递进。
第三学段的学生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经验,因此在确定整本书阅读教学目标前,教师不妨引领学生先立足教材做整体观照,促使学生有效构建系统化思维,让整本书阅读更有广度与深度。
(二)以单元为起点,知晓内部关联
梳理学段目标之后,再以单元为起点,明确整本书阅读与单元课文阅读之间的关联。《刷子李》被编入五年级下册的习作单元,该单元涉及一组人物描写,其中关联小嘎子、严监生、祥子等人物。抓住人物细节写出人物性格,是该习作单元的重要训练要素。冯骥才《俗世奇人》整本书阅读的目标为:发现表达人物方面的特别之处。这恰好能与习作单元的训练要素巧妙嫁接。学生读完《俗世奇人》,发现原来把人物写得有血有肉并没有那么困难,在文章中对人物动作、语言、心理的细致描写是扣住读者心弦的法宝……
这样的嫁接,不仅在潜移默化中增加了学生的阅读积淀,还为学生习作提供了方法借鉴。
(三)以课型为依据,确定教学目标
不同课型的目标定位不同。导读课重在对接教材,激发兴趣,渗透方法;交流课重在话题交流,引发思辨;延展课重在融合拓展,总结提升。基于此,《俗世奇人》整本书阅读的教学目标得以确立,具体如下:
导读课,能借助目录想象读,能根据自身情况制订阅读计划;交流课,聚焦“奇人与奇言”专题,能说出认为最奇之人的理由,能对小说中矛盾处,如在《泥人张》里说技艺靠“手”,而在《好嘴杨八》里说技艺靠“嘴”这两种说法,表达自己的深刻见解;通过做批注等方式感受冯骥才富有画面感的语言。延展课,能借助资料等方式读懂文字背后的深意,能对生活中有意思的“奇人”进行创意绘写。
二、过程观照——立体推进,“共读”与“自读”结合
“共读”即全班学生集体在课上交流一本书,“自读”即学生利用教师匹配的书源,在规定时段内自主阅读整本书。第三学段的学生对整本书阅读把握不够精准,离不开教师从旁指导。通过整本书阅读的“导读—交流—延展”这样的共读模式,加之给予学生充分的自读时空,学生得以经历整本书阅读的全过程。
(一)导读,使阅读有期待
要想开启学生的自读期待,教师的导读不可或缺。教师利用作者、目录,书中精彩章节、插画等,勾连整本书阅读与教材单篇课文教学的关联,引发学生的阅读期待。
例如,笔者在执教《刷子李》一课时,在不同教学环节适时链接《俗世奇人》。课始,以作者为线索关联作品:“对于冯骥才,我们已经不陌生了,之前学过他的散文《珍珠鸟》。今天学习的这篇课文是选自他的小说《俗世奇人》。”课中,以小结的形式勾连内容:“文章不仅通过语言、动作、外貌写刷子李刷墙的动作娴熟、技艺高超,还通过他人的反应凸显主要人物的特点。像这样的描写方法,在《俗世奇人》中还有很多,读的时候可以多留意。”课后,利用整本书目录再次推荐:“书中还有很多具有鲜明特点的人物,如苏七块、蓝眼、张大力、酒婆,等等。”
阅读期待或源于学生对整本书目录的猜测,或源自对作者、对作品影响力的好奇心。总之,导读中的“共读”可以多角度展开,引导学生开启“自读”的窗户。
(二)交流,使阅读有深度
交流是整本书阅读指导的重要环节。在交流中,学生不仅能理清疑惑、深化理解,还能分享经验,使阅读走向深入。学生往往会围绕整本书生发出许多有意思的话题。对于这些话题,教师要鼓励学生分享交流,引发更深入的思考。下面摘取《俗世奇人》整本书交流课上开展的若干教学指导内容:
1.活动评选:近日,我们读完了《俗世奇人》这本书,接下来将评选你心目中的“最奇人物”,并说清楚理由。 2.语言批注:奇人说出的话必有惊人之处。书中奇言俯首可拾,找到并批注。
3.对话思辨:《泥人张》里说技艺靠“手”,《好嘴杨八》里却说技艺靠“嘴”,你怎么看待这两种说法?
4.小结提升:这些俗世里的奇人们为什么能修炼出“有第一,没第二,第三还差着十万八千里”的高超技艺?
通过分享“奇人与奇言”这一话题交流,学生对《俗世奇人》有了更清晰的认识。笔者适时补充社会背景介绍,让学生在交流中收获发现的快乐。如此“共读”,学生的思维自能不断走向深刻。
(三)延展,使阅读更丰富
整本书阅读教学不仅需要关注学生阅读能力的形成与提升,更要让阅读与学科关联、与生活关联,注重对学生完整生活的培育。教学实践中,笔者发现,绘画与阅读相结合是一种不错的延展方式,学生可以通过绘画叙述内容,表达情感。于是,《俗世奇人》整本书延展课的教学内容围绕两个教学活动展开:首先,询问学生身边有没有一些有特点的人,请他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画出自己心中最有特点的“奇人”图片,配上人物姓名、绰号以及描述人物特征的话;其次,开展“奇人”竞赛游戏。这两个活动非常贴近学生生活,不仅能加深他们对文中“奇人”形象、“奇人”性格特征等的认识,也有利于培养其创新思维。学生结合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想,津津有味地画与写,其中不乏具有哲理的语句。
三、评价跟进——手册随行,“过程”和“评价”联动
整本书阅读教学评价在实际操作中较复杂,随意或琐碎都极易挫伤学生的阅读积极性。只有建立起常规且合理的评价方式,才能觀照学生的整个阅读过程,使学生的整本书阅读有质的突破。尤其是整本书阅读是一个比较漫长的过程,它需要外力促使其持续不断地推进。教师可以让“过程”与“评价”联动,多方助推学生阅读走向深入。
《俗世奇人》整本书阅读教学中,笔者设计了《与书一起飞翔——整本书阅读指导手册》(以下简称“手册”)。该手册是笔者根据整本书的内容、体裁、语言风格等预设出具有目标指向的练习或活动。这些练习包括制作思维导图、细节摘抄、课本剧创编、想象写话、表演等,把整本书阅读与听、说、读、演、画等结合。它伴随着学生阅读过程循序渐进地展开,便于完善对整本书阅读的过程评价,能有效观察学生阅读的真实情况,提升学生的阅读品质。
(一)借手册观进度
第三学段强调阅读要有一定的速度,阅读一般读物每分钟不少于300字。如何在整本书阅读教学过程中实现对整本书阅读速度的评价?
笔者在手册中设置了如图1所示的表格。对照表格下方阅读速度评价标准,学生对阅读速度会有清晰认知。表格每周展示,学生相互查看同伴的进度,相互促进与学习。每月评一次,学期总评,这样一来,阅读量一旦跟上,学生阅读速度也会有明显提升。
(二)借手册教读法
由于教材中涉及的整本书以散文、小说居多,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笔者在手册中推荐“互文参读”“批注留思”“细节摘抄”等阅读方法,帮助学生更好地阅读。
以“互文参读”为例,在《俗世奇人》阅读手册中,笔者分两个步骤引导学生“参读”:一是参读名家解读评论,加深对文章的理解和体验;二是参读访谈录,“知人论世”,了解名家奋斗的一生。同时,引导学生对互文参读的数量、篇幅、难度和态度等情况做星级评价。通过课上的交流,再对学生的参读效果作出合理评价,保证更有针对性地开展整本书阅读指导。
如此,学生借助手册中的阅读方法提示,把学到的方法及时运用到新的阅读情境中,不仅能够深入理解书籍内容,更可以在学习迁移运用中提升阅读能力。整本书阅读手册在学生习得或巩固一些阅读方法方面发挥了应有作用。
(三)借手册给支架
手册中给予的配合整本书阅读的相应支架既可以成为学生阅读的拐杖,又能为学生提供相应的评价标准,促使评价与教师的教、学生的学相一致。例如,思维导图绘得全不全,能反映学生有没有读懂内容;剧本创编做得好不好,能反映出学生对人物形象的感知程度;等等。这些都是教师评价学生的依据,也是最鲜活的教学资源。
《俗世奇人》整本书阅读教学中,笔者运用手册引导学生针对自己认为的最“奇”之人绘制思维导图,并对学生的绘制情况给予星级评价。如果学生能根据已有的语文学习能力在导图中体现人物的性格地点,标注出人物关系与主要事件、奇言,得三星;若文字概括比较好,导图绘制不够全面,得二星;绘制导图时文字不具概括力,绘制不全,得一星。交流课上,学生借助思维导图这一工具性支架,对“奇人和奇言”这一专题做分享交流,对书中人物形象与语言魅力有更清晰的认识。交流过程中,学生深刻感受到了平凡人的不凡之处,对“行行出状元”这一俗语有了更深的认识;意识到每个人都要有自己的“拳头产品”,才能活出自己的精彩。
叶圣陶先生曾指出:“现在的国文教材似乎该用整本的书,而不该用单篇短章……退一步说,也该把整本的书作主体,把单篇短章作辅佐。”书籍对人成长的影响是不言而喻的。教师如果能在学生最美的求学年华开展基于教材的整本书阅读教学,激发学生阅读兴趣,提升学生阅读能力,必将使他们受益终身。
本文展现的整本书阅读教学基本还是站在学科本位上,仍需开展更多切实有效的实践,如把项目化学习与整本书阅读有机融合等,让整本书阅读更有效。
参考文献:
[1] 刘国正.叶圣陶教育文集[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4.
[2] 李怀源.如何进行整本书的阅读讨论[J].小学语文教学,2006(3).
[3] 吴金凤.围绕教材,引领学生读整本书[J].小学语文教学,2012(32).
关键词:整本书阅读;目标统整;过程观照;评价跟进
整本书阅读有利于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且对学生语言和思维方面的发展起着重要作用。我校每周开设一节儿童阅读课,师生每月共读一本書。通过“课上+课下”多种形式的读,逐步确立阅读前的导读课、阅读中的交流课及阅读后的延展课这三种课型,从中探索有效的教学策略。五年级下学期,我们据此开启了《俗世奇人》整本书阅读教学。
一、目标统整——整体架构,“教材”与“整本书”嫁接
制订整本书阅读的教学目标既要关注书籍的阅读要素在学段、单元中的定位,又要关注整本书阅读不同课型的定位。有了这样的意识,教师教什么才有据可依。
(一)以学段为起点,明确目标体系
统编小学语文教材在每个学段都配合单元主题设置了《快乐读书吧》栏目,重点推荐单本或系列图书。这为教师提供了确定整本书阅读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的抓手。在此基础上,教师还可以考虑教材与整本书的“嫁接点”,以教材为中心向外辐射,一篇带一(多)本,做到在内容选择上立足教材,选择适宜的整本书,进而使教学目标有序列、成体系。
《俗世奇人》的整本书阅读教学,首先对第三学段中教材嫁接的整本书书目和重点阅读要素做简单梳理:五年级上册涉及《中国民间故事》《外国民间故事》《冯骥才散文精选》《水是故乡甜》,意在让学生运用阅读记录卡的方式阅读民间故事和散文,感受故事、散文的文体特点;五年级下册涉及《西游记》《俗世奇人》《三国演义》《水浒传》,意在让学生运用阅读精彩片段,以读回目(题目)想象的方法阅读小说;六年级上册涉及《童年》《爱的教育》《故乡》,重在让学生理清人物关系,体会人物性格特点;六年级下册涉及《鲁滨逊漂流记(节选)》《骑鹅旅行记(节选)》《汤姆·索亚历险记(节选)》《红岩》,重在让学生运用批注、摘抄、画人物谱、写想法等方式阅读名著。可见,第三学段整本书体裁多样,有民间故事、经典散文、中外经典名著等;阅读要素也从简单到综合,阅读方法层层递进。
第三学段的学生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经验,因此在确定整本书阅读教学目标前,教师不妨引领学生先立足教材做整体观照,促使学生有效构建系统化思维,让整本书阅读更有广度与深度。
(二)以单元为起点,知晓内部关联
梳理学段目标之后,再以单元为起点,明确整本书阅读与单元课文阅读之间的关联。《刷子李》被编入五年级下册的习作单元,该单元涉及一组人物描写,其中关联小嘎子、严监生、祥子等人物。抓住人物细节写出人物性格,是该习作单元的重要训练要素。冯骥才《俗世奇人》整本书阅读的目标为:发现表达人物方面的特别之处。这恰好能与习作单元的训练要素巧妙嫁接。学生读完《俗世奇人》,发现原来把人物写得有血有肉并没有那么困难,在文章中对人物动作、语言、心理的细致描写是扣住读者心弦的法宝……
这样的嫁接,不仅在潜移默化中增加了学生的阅读积淀,还为学生习作提供了方法借鉴。
(三)以课型为依据,确定教学目标
不同课型的目标定位不同。导读课重在对接教材,激发兴趣,渗透方法;交流课重在话题交流,引发思辨;延展课重在融合拓展,总结提升。基于此,《俗世奇人》整本书阅读的教学目标得以确立,具体如下:
导读课,能借助目录想象读,能根据自身情况制订阅读计划;交流课,聚焦“奇人与奇言”专题,能说出认为最奇之人的理由,能对小说中矛盾处,如在《泥人张》里说技艺靠“手”,而在《好嘴杨八》里说技艺靠“嘴”这两种说法,表达自己的深刻见解;通过做批注等方式感受冯骥才富有画面感的语言。延展课,能借助资料等方式读懂文字背后的深意,能对生活中有意思的“奇人”进行创意绘写。
二、过程观照——立体推进,“共读”与“自读”结合
“共读”即全班学生集体在课上交流一本书,“自读”即学生利用教师匹配的书源,在规定时段内自主阅读整本书。第三学段的学生对整本书阅读把握不够精准,离不开教师从旁指导。通过整本书阅读的“导读—交流—延展”这样的共读模式,加之给予学生充分的自读时空,学生得以经历整本书阅读的全过程。
(一)导读,使阅读有期待
要想开启学生的自读期待,教师的导读不可或缺。教师利用作者、目录,书中精彩章节、插画等,勾连整本书阅读与教材单篇课文教学的关联,引发学生的阅读期待。
例如,笔者在执教《刷子李》一课时,在不同教学环节适时链接《俗世奇人》。课始,以作者为线索关联作品:“对于冯骥才,我们已经不陌生了,之前学过他的散文《珍珠鸟》。今天学习的这篇课文是选自他的小说《俗世奇人》。”课中,以小结的形式勾连内容:“文章不仅通过语言、动作、外貌写刷子李刷墙的动作娴熟、技艺高超,还通过他人的反应凸显主要人物的特点。像这样的描写方法,在《俗世奇人》中还有很多,读的时候可以多留意。”课后,利用整本书目录再次推荐:“书中还有很多具有鲜明特点的人物,如苏七块、蓝眼、张大力、酒婆,等等。”
阅读期待或源于学生对整本书目录的猜测,或源自对作者、对作品影响力的好奇心。总之,导读中的“共读”可以多角度展开,引导学生开启“自读”的窗户。
(二)交流,使阅读有深度
交流是整本书阅读指导的重要环节。在交流中,学生不仅能理清疑惑、深化理解,还能分享经验,使阅读走向深入。学生往往会围绕整本书生发出许多有意思的话题。对于这些话题,教师要鼓励学生分享交流,引发更深入的思考。下面摘取《俗世奇人》整本书交流课上开展的若干教学指导内容:
1.活动评选:近日,我们读完了《俗世奇人》这本书,接下来将评选你心目中的“最奇人物”,并说清楚理由。 2.语言批注:奇人说出的话必有惊人之处。书中奇言俯首可拾,找到并批注。
3.对话思辨:《泥人张》里说技艺靠“手”,《好嘴杨八》里却说技艺靠“嘴”,你怎么看待这两种说法?
4.小结提升:这些俗世里的奇人们为什么能修炼出“有第一,没第二,第三还差着十万八千里”的高超技艺?
通过分享“奇人与奇言”这一话题交流,学生对《俗世奇人》有了更清晰的认识。笔者适时补充社会背景介绍,让学生在交流中收获发现的快乐。如此“共读”,学生的思维自能不断走向深刻。
(三)延展,使阅读更丰富
整本书阅读教学不仅需要关注学生阅读能力的形成与提升,更要让阅读与学科关联、与生活关联,注重对学生完整生活的培育。教学实践中,笔者发现,绘画与阅读相结合是一种不错的延展方式,学生可以通过绘画叙述内容,表达情感。于是,《俗世奇人》整本书延展课的教学内容围绕两个教学活动展开:首先,询问学生身边有没有一些有特点的人,请他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画出自己心中最有特点的“奇人”图片,配上人物姓名、绰号以及描述人物特征的话;其次,开展“奇人”竞赛游戏。这两个活动非常贴近学生生活,不仅能加深他们对文中“奇人”形象、“奇人”性格特征等的认识,也有利于培养其创新思维。学生结合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想,津津有味地画与写,其中不乏具有哲理的语句。
三、评价跟进——手册随行,“过程”和“评价”联动
整本书阅读教学评价在实际操作中较复杂,随意或琐碎都极易挫伤学生的阅读积极性。只有建立起常规且合理的评价方式,才能觀照学生的整个阅读过程,使学生的整本书阅读有质的突破。尤其是整本书阅读是一个比较漫长的过程,它需要外力促使其持续不断地推进。教师可以让“过程”与“评价”联动,多方助推学生阅读走向深入。
《俗世奇人》整本书阅读教学中,笔者设计了《与书一起飞翔——整本书阅读指导手册》(以下简称“手册”)。该手册是笔者根据整本书的内容、体裁、语言风格等预设出具有目标指向的练习或活动。这些练习包括制作思维导图、细节摘抄、课本剧创编、想象写话、表演等,把整本书阅读与听、说、读、演、画等结合。它伴随着学生阅读过程循序渐进地展开,便于完善对整本书阅读的过程评价,能有效观察学生阅读的真实情况,提升学生的阅读品质。
(一)借手册观进度
第三学段强调阅读要有一定的速度,阅读一般读物每分钟不少于300字。如何在整本书阅读教学过程中实现对整本书阅读速度的评价?
笔者在手册中设置了如图1所示的表格。对照表格下方阅读速度评价标准,学生对阅读速度会有清晰认知。表格每周展示,学生相互查看同伴的进度,相互促进与学习。每月评一次,学期总评,这样一来,阅读量一旦跟上,学生阅读速度也会有明显提升。
(二)借手册教读法
由于教材中涉及的整本书以散文、小说居多,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笔者在手册中推荐“互文参读”“批注留思”“细节摘抄”等阅读方法,帮助学生更好地阅读。
以“互文参读”为例,在《俗世奇人》阅读手册中,笔者分两个步骤引导学生“参读”:一是参读名家解读评论,加深对文章的理解和体验;二是参读访谈录,“知人论世”,了解名家奋斗的一生。同时,引导学生对互文参读的数量、篇幅、难度和态度等情况做星级评价。通过课上的交流,再对学生的参读效果作出合理评价,保证更有针对性地开展整本书阅读指导。
如此,学生借助手册中的阅读方法提示,把学到的方法及时运用到新的阅读情境中,不仅能够深入理解书籍内容,更可以在学习迁移运用中提升阅读能力。整本书阅读手册在学生习得或巩固一些阅读方法方面发挥了应有作用。
(三)借手册给支架
手册中给予的配合整本书阅读的相应支架既可以成为学生阅读的拐杖,又能为学生提供相应的评价标准,促使评价与教师的教、学生的学相一致。例如,思维导图绘得全不全,能反映学生有没有读懂内容;剧本创编做得好不好,能反映出学生对人物形象的感知程度;等等。这些都是教师评价学生的依据,也是最鲜活的教学资源。
《俗世奇人》整本书阅读教学中,笔者运用手册引导学生针对自己认为的最“奇”之人绘制思维导图,并对学生的绘制情况给予星级评价。如果学生能根据已有的语文学习能力在导图中体现人物的性格地点,标注出人物关系与主要事件、奇言,得三星;若文字概括比较好,导图绘制不够全面,得二星;绘制导图时文字不具概括力,绘制不全,得一星。交流课上,学生借助思维导图这一工具性支架,对“奇人和奇言”这一专题做分享交流,对书中人物形象与语言魅力有更清晰的认识。交流过程中,学生深刻感受到了平凡人的不凡之处,对“行行出状元”这一俗语有了更深的认识;意识到每个人都要有自己的“拳头产品”,才能活出自己的精彩。
叶圣陶先生曾指出:“现在的国文教材似乎该用整本的书,而不该用单篇短章……退一步说,也该把整本的书作主体,把单篇短章作辅佐。”书籍对人成长的影响是不言而喻的。教师如果能在学生最美的求学年华开展基于教材的整本书阅读教学,激发学生阅读兴趣,提升学生阅读能力,必将使他们受益终身。
本文展现的整本书阅读教学基本还是站在学科本位上,仍需开展更多切实有效的实践,如把项目化学习与整本书阅读有机融合等,让整本书阅读更有效。
参考文献:
[1] 刘国正.叶圣陶教育文集[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4.
[2] 李怀源.如何进行整本书的阅读讨论[J].小学语文教学,2006(3).
[3] 吴金凤.围绕教材,引领学生读整本书[J].小学语文教学,2012(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