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新的时代背景下,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路径需要一些新的调整,才能够与时代发展的脚步相适应,发挥其对我国持续发展的推动力量,帮助学生树立坚定的观念信仰。就目前的发展情况来看,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工作开展得并不顺利,其存在着较为明显的理论性较强、宣传方式单一的倾向,加之各种新思潮的冲击,致使马克思主义大众化陷入了困境之中。面对这样的情况,我们需要着力解决现存困境,探讨新的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路径,以促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进程。文章对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内涵与意义进行了简单分析,在此基础上,针对新时代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路径提出了几点建议,详情如下。
关键词:新时代;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实现路径
前言
理论是在一次次的实践中总结出来的,其以实践为基础,最终又回归于实践。同时,理论要与实践相结合才能够发挥出其本身的价值,马克思主义理论也同样是如此。马克思主义理论是从人民群众的实践中总结而来的,而适用于我国国情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主要得益于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促进。在新的时代背景下,我们需要做出一些新的调整,才能够使马克思主义理论实现其价值。
一、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内涵与意义
在近些年的发展中,“大众化”一词时常被人们提起、使用,而在对大众化的理解中,多数人会将大众化与受众人数联系在一起,将其变成了一种量化的标准,这显然是缺乏理论依据的。“马克思主义”与“大众化”作为专用名词出现是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其对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进行了阐述。简单来说,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就是由抽象化到具体化、由学术性转变成通俗化、从少数领袖人物的理念转变成人民群众共识,同时,其也从显在的意识形态要求逐渐过渡到了隐性化。所以说,所谓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就是需要将马克思主义理论面向大众,使广大群众能够通过通俗、具体、隐性的方式来认识抽象化的理论。同时,在此前提下,广大民众能够认同、支持、理解马克思主义,并在生活中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行动指南,切实落实、应用马克思主义理论。另外,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在我国的有效落实,能够有力推动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快速发展,帮助党的理论实现创新。我们都知道,我国的马克思主义是由马克思主义与我国实际国情相结合所得到的理论产物,其对于我们的国家与民族来说都是精神上的有力支撑。而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实现,才能够使马克思主义理论始终保持生机与活力,进而更深入地植根在大众的心中。
二、新时代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路径研究
1.坚持与时俱进,增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理论活力
在科技不断发展的环境下,各中新兴的媒体应运而生,在人们的生活中占据了较为重要的地位。在此种情况下,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路径也应与时俱进,将其宣传工作与新媒体相结合,增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理论的活力,使更多的学生能够认识到这一理论,并在宣传内容的引导下,将之践行到生活中去。例如,创设官方微博账号,在账号上定期推送一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相关信息。为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工作人员可以在微博上组织一些答题抽奖活动,以提高学生的参与率。又如,在微信、小程序等交流平台上,有计划的开展一些宣传预热工作,使更多的学生知晓宣传活动,以促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工作的有效推进。拓展理论传播的空间。在这一举措中,广大学生能够在第一时间接受到党中央的相关方针政策,并逐渐养成聆听党的习惯。另外,在宣传内容的设计上,应坚持简单易懂、接地气的原则,使之能够与受众群体的接受程度相符合。而在宣传地点、传播方式选择上,要坚持“哪里方便学生,就在哪里讲解”的原则,当地的学生干部要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讲解方式与场所,最大限度的传播党的声音。
2.加强党的作风建设,增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向心力
良好的党风建设是促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有力保障,也是增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向心力有力支持。在这一内容上,可以从提升学生会、党支部干部素质能力和建设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专业队伍着手。在提升学生会、党支部干部的素质和能力上,需要建立健全学生会、党支部干部的学习机制,在诸多措施中,学生干部通过学习能够在短时间内,迅速提升自身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修养,并将之积极践行的生活与学习中。同时,学生干部在学习时应注意方式方法,不能盲目跟从他人的学习策略,而是要根据自身的情况,通过有针对性、有侧重性的学习,来切实提高自身的理论修养。另外,为了提高学生干部学习的积极性,相关部门需要完善高校学生干部的激励机制,将理论学习与物质激励、精神激励等方面有效融合在一起,从而使各个层次的理论工作者能够切实推进工作,各尽其能。在建设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专业队伍方面,高校的相关部门需要构建培养与选拔机制,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理论宣传工作中,负责宣传的学生不仅仅需要扎实的理论基础,也需要具备良好的解决问题的能力。所以说,在马克思主义理论大众化宣传成员的构成上,要以拥有坚定政治信仰、具备较高文化素养的学生干部作为主要力量。保障机制的构建也极为重要,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推进与落实,需要丰富多样的宣傳载体与宣传平台,同样也需要足够的资金支持。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推进工作中,民众最为关心的问题主要是民生方面,而学生最为关心的则是与学习有关的问题,相关学生干部在开展工作时,需要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切实保护在校学生的利益,帮助在校学生解决困难,才能够真正使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走向大众、走进学生生活。
3.落实为人民服务,巩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群众基础
为人民服务、为人民谋福利,一直是政府开展工作的出发点,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工作也并不例外,而在高校的组织宣传活动中,我们要切实为学生服务,为学生谋福利。在具体的宣传工作中,惠生利生要面向学校内所有的学生,认真从小事做起,脚踏实地的为学生服务,才能够有效巩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群众基础。在具体的工作过程中,相关学生要重视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科普宣传,通过成果展示或者是官方科普等形式,大力宣传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理论,增强广大学生对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理论的认识,深化学生对该理论的认知与理解。为了达到更好的工作效果,相关学生干部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来考虑:首先,要致力于理论语言形式的转化,各个阶层学生之间的文化水平、生活经历等方面,都存在较大的差异性。低年级学生在理解一些抽象性、学术性的理论内容时会较为吃力,严重影响了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理论教育的效果。面对这样的情况,相关学生干部必须要讲究语言艺术,将学术、晦涩的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理论知识,转化为通俗易懂的语言,再将之传达给其他学生,才能够达到理想的教育效果。需要注意的是,相关学生干部无论是以哪种语言形式开展教育活动,其内容都必须遵循马克思主义的本本,不能对马克思主义理论进行曲解。其次,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理论教育的最终目的,是引导广大学生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所以在开展相关工作时,我们要注重理论知识与实际问题的有效结合,使学生能够自觉自愿加入到理论学习中。
4.坚持法治建设,促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在实践中落实
在法治建设方面,为了更好的促进法治建设工作的有效推进,高校的相关部门可以建立考评机制,以适当的奖惩制度,来促进法治建设工作的有效开展,使学生干部在开展工作时切实依照相关规定来履行职责,进而使得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在实践中得以贯彻落实。在具体的工作安排中,可以将高校校风建设内容同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习、践行等内容结合起来,将其作为考核学生干部工作的重要指标,鼓励学生干部之间相互监督,直接与学生个人的评优相关联。同时,还要健全高校校风建设工作的规范制度,在相关学校规定内组织、开展、落实工作,使各年级的党支部发挥自身的协调配合作用,对责任的主体范围进行清晰的界定,将工作中的责任落实到具体的学生上,严格执行检查、问责、追究制度,增强相关学生干部的责任意识,保障学校宣传工作的有效推进,促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在实践中落实。
结语
总而言之,批判性与革命性相统一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从该理论诞生起,便开始了大众化的历程。纵观中国共产党的发展历史,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一直是党的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促进我国进一步发展的重要理论基础。同时,我国正处于转型的重要阶段,马克思主义大众化面临着较大的挑战,我们需要着力探索解决方式,才能够实现社会的和谐发展。
参考文献:
[1]任丑.中国共产党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百年历程的科学文化路径[J/OL].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11[2021-07-13].
[2]谢付录.百年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发展历程[J].公关世界,2021(10):173-174.
[3]王婷.新时代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实现路径研究[J].今古文创,2021(24):54-55.
关键词:新时代;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实现路径
前言
理论是在一次次的实践中总结出来的,其以实践为基础,最终又回归于实践。同时,理论要与实践相结合才能够发挥出其本身的价值,马克思主义理论也同样是如此。马克思主义理论是从人民群众的实践中总结而来的,而适用于我国国情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主要得益于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促进。在新的时代背景下,我们需要做出一些新的调整,才能够使马克思主义理论实现其价值。
一、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内涵与意义
在近些年的发展中,“大众化”一词时常被人们提起、使用,而在对大众化的理解中,多数人会将大众化与受众人数联系在一起,将其变成了一种量化的标准,这显然是缺乏理论依据的。“马克思主义”与“大众化”作为专用名词出现是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其对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进行了阐述。简单来说,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就是由抽象化到具体化、由学术性转变成通俗化、从少数领袖人物的理念转变成人民群众共识,同时,其也从显在的意识形态要求逐渐过渡到了隐性化。所以说,所谓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就是需要将马克思主义理论面向大众,使广大群众能够通过通俗、具体、隐性的方式来认识抽象化的理论。同时,在此前提下,广大民众能够认同、支持、理解马克思主义,并在生活中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行动指南,切实落实、应用马克思主义理论。另外,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在我国的有效落实,能够有力推动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快速发展,帮助党的理论实现创新。我们都知道,我国的马克思主义是由马克思主义与我国实际国情相结合所得到的理论产物,其对于我们的国家与民族来说都是精神上的有力支撑。而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实现,才能够使马克思主义理论始终保持生机与活力,进而更深入地植根在大众的心中。
二、新时代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路径研究
1.坚持与时俱进,增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理论活力
在科技不断发展的环境下,各中新兴的媒体应运而生,在人们的生活中占据了较为重要的地位。在此种情况下,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路径也应与时俱进,将其宣传工作与新媒体相结合,增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理论的活力,使更多的学生能够认识到这一理论,并在宣传内容的引导下,将之践行到生活中去。例如,创设官方微博账号,在账号上定期推送一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相关信息。为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工作人员可以在微博上组织一些答题抽奖活动,以提高学生的参与率。又如,在微信、小程序等交流平台上,有计划的开展一些宣传预热工作,使更多的学生知晓宣传活动,以促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工作的有效推进。拓展理论传播的空间。在这一举措中,广大学生能够在第一时间接受到党中央的相关方针政策,并逐渐养成聆听党的习惯。另外,在宣传内容的设计上,应坚持简单易懂、接地气的原则,使之能够与受众群体的接受程度相符合。而在宣传地点、传播方式选择上,要坚持“哪里方便学生,就在哪里讲解”的原则,当地的学生干部要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讲解方式与场所,最大限度的传播党的声音。
2.加强党的作风建设,增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向心力
良好的党风建设是促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有力保障,也是增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向心力有力支持。在这一内容上,可以从提升学生会、党支部干部素质能力和建设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专业队伍着手。在提升学生会、党支部干部的素质和能力上,需要建立健全学生会、党支部干部的学习机制,在诸多措施中,学生干部通过学习能够在短时间内,迅速提升自身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修养,并将之积极践行的生活与学习中。同时,学生干部在学习时应注意方式方法,不能盲目跟从他人的学习策略,而是要根据自身的情况,通过有针对性、有侧重性的学习,来切实提高自身的理论修养。另外,为了提高学生干部学习的积极性,相关部门需要完善高校学生干部的激励机制,将理论学习与物质激励、精神激励等方面有效融合在一起,从而使各个层次的理论工作者能够切实推进工作,各尽其能。在建设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专业队伍方面,高校的相关部门需要构建培养与选拔机制,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理论宣传工作中,负责宣传的学生不仅仅需要扎实的理论基础,也需要具备良好的解决问题的能力。所以说,在马克思主义理论大众化宣传成员的构成上,要以拥有坚定政治信仰、具备较高文化素养的学生干部作为主要力量。保障机制的构建也极为重要,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推进与落实,需要丰富多样的宣傳载体与宣传平台,同样也需要足够的资金支持。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推进工作中,民众最为关心的问题主要是民生方面,而学生最为关心的则是与学习有关的问题,相关学生干部在开展工作时,需要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切实保护在校学生的利益,帮助在校学生解决困难,才能够真正使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走向大众、走进学生生活。
3.落实为人民服务,巩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群众基础
为人民服务、为人民谋福利,一直是政府开展工作的出发点,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工作也并不例外,而在高校的组织宣传活动中,我们要切实为学生服务,为学生谋福利。在具体的宣传工作中,惠生利生要面向学校内所有的学生,认真从小事做起,脚踏实地的为学生服务,才能够有效巩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群众基础。在具体的工作过程中,相关学生要重视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科普宣传,通过成果展示或者是官方科普等形式,大力宣传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理论,增强广大学生对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理论的认识,深化学生对该理论的认知与理解。为了达到更好的工作效果,相关学生干部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来考虑:首先,要致力于理论语言形式的转化,各个阶层学生之间的文化水平、生活经历等方面,都存在较大的差异性。低年级学生在理解一些抽象性、学术性的理论内容时会较为吃力,严重影响了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理论教育的效果。面对这样的情况,相关学生干部必须要讲究语言艺术,将学术、晦涩的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理论知识,转化为通俗易懂的语言,再将之传达给其他学生,才能够达到理想的教育效果。需要注意的是,相关学生干部无论是以哪种语言形式开展教育活动,其内容都必须遵循马克思主义的本本,不能对马克思主义理论进行曲解。其次,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理论教育的最终目的,是引导广大学生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所以在开展相关工作时,我们要注重理论知识与实际问题的有效结合,使学生能够自觉自愿加入到理论学习中。
4.坚持法治建设,促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在实践中落实
在法治建设方面,为了更好的促进法治建设工作的有效推进,高校的相关部门可以建立考评机制,以适当的奖惩制度,来促进法治建设工作的有效开展,使学生干部在开展工作时切实依照相关规定来履行职责,进而使得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在实践中得以贯彻落实。在具体的工作安排中,可以将高校校风建设内容同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习、践行等内容结合起来,将其作为考核学生干部工作的重要指标,鼓励学生干部之间相互监督,直接与学生个人的评优相关联。同时,还要健全高校校风建设工作的规范制度,在相关学校规定内组织、开展、落实工作,使各年级的党支部发挥自身的协调配合作用,对责任的主体范围进行清晰的界定,将工作中的责任落实到具体的学生上,严格执行检查、问责、追究制度,增强相关学生干部的责任意识,保障学校宣传工作的有效推进,促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在实践中落实。
结语
总而言之,批判性与革命性相统一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从该理论诞生起,便开始了大众化的历程。纵观中国共产党的发展历史,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一直是党的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促进我国进一步发展的重要理论基础。同时,我国正处于转型的重要阶段,马克思主义大众化面临着较大的挑战,我们需要着力探索解决方式,才能够实现社会的和谐发展。
参考文献:
[1]任丑.中国共产党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百年历程的科学文化路径[J/OL].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11[2021-07-13].
[2]谢付录.百年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发展历程[J].公关世界,2021(10):173-174.
[3]王婷.新时代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实现路径研究[J].今古文创,2021(24):54-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