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历史教学感悟

来源 :读书文摘(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isheng858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如何在历史课堂上吸引学生,让学生乐学,是提高初中历史课堂效率的助推器。下面我谈一谈自己在教学中的几点心得。
  一、在课堂上吸引学生
  1.用微笑亲近学生
  微笑是心灵的阳光,微笑让人互相亲近。课堂上教师的微笑,会给学生的学习产生好心情,创造一个宽松的心理环境,学生的思维也就會更加流畅,探究会更加积极,学习的效率自然会大大提高。
  2.用激情、幽默感染和吸引学生
  教师的激情是学生的“氧气”,一个充满激情的老师,能够深深地感染学生,让学生情绪昂扬、节奏铿锵。一个充满激情的老师能够让课堂活跃、进度流畅。如果一个老师的讲课干瘪乏味,学生只会昏昏欲睡,何谈高效课堂。一个幽默的老师能够吸引学生,成为课堂活动的润滑剂。学生的困倦和紧张,或许会因为老师的一句幽默、一个历史故事、一个夸张的表情而烟消云散,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提高了知识和能力,课堂教学自然就会高效。
  3.创设情境,以趣取胜
  在课堂上充分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化被动为主动,是提高课堂效率的有效途径。而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则是首选的法宝。以初中历史为例,我在进行《宋代的城市生活》教学时,为了突破一个重点和难点——北宋东京的市坊制度。我向学生们创设了一个情景:“假如你乘坐时空穿梭机,回到一千多年前北宋东京的家里,晚上你饿了,想去隔壁的餐馆吃点宵夜可不可以呢?为什么?”学生讨论热烈,争得面红耳赤,最终达成了共识——不行,在专门的“夜市”里,要吃宵夜,在“夜市”里解决。又比如在进行《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教学时,我设计了一个情景:“如果一个人因赋税过重,生活困难,偷走了邻人的钱财。假如你们是儒家、道家、墨家和法家派出的代表,面对窃贼,你们会主张如何处理”?学生代表们纷纷扮演不同的思想家,在趣味盎然的“判决”中,深深地理解了各家的思想精髓。
  二、把课堂还给学生
  课堂这片肥沃的土地,必须让学生亲自耕耘和播种,才能有属于学生自己的收获。如果老师老是越俎代庖,久而久之,学生们离开你就会饿死。所以,提高课堂效率的根本之路是把课堂还给学生。要真正的把课堂还给学生,除了必须转变理念之外,还要争取在课堂上做一个“懒惰”的老师。为什么这么说呢?我记得有一位专家说过:“勤劳的老师会教出懒惰的学生。”一个老师在课堂上越是辛苦,讲的越多,学生反而收获的越少。我们每位老师必须明白一个道理,一个孩子能学好,能成才,绝不是老师教出来的,而是学生学出来的,老师只能起到指导、引路的作用。不让学生主动去感悟获取知识,不让学生自己去探讨解决问题,不让学生自己去反思总结错误,疑难全是老师包办,这样你的学生就不是他自己,他们就会被惰性绑架,他们就像一个在饭店等吃等喝的客人,慢慢地就没有了学习的主动性,甚至离开老师就不会学习了,这样的课堂效率能高吗?所以我们提倡老师在课堂上懒惰一些,(当然,老师在课前必须更勤奋一些,才能准备出最好的问题供学生探究)。让学生做课堂的主人,让每个学生都动起来,通过发言、讨论、辩论、竞赛、反串和测试等多种方式,大胆地把问题教给学生去探究、去落实。只有当学生出现卡壳时,老师再进行适当地点拨和启发。这样,一堂课下来,学生一定印象深刻,收获颇多,充分体验到成功的快乐。
  三、让自己成为学习的主人
  教学活动的主体是学生,提高课堂效率的关键因素也是学生。所以同学们也必须要转变学习理念和学习方式,让自己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1.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充分体验学习的过程
  长期以来,受教育体制的影响,老师成为了教学活动的导演兼演员,学生成为被动接受的容器,结果导致同学们没有一个积极参与、体验的过程,学过的东西当然就没有深刻的印象,无法转化成自己的东西。同学们必须意识到这样的危害性,摈弃过去那种习惯于让老师讲学生听的不良学习习惯,而要化被动为主动,高喊自己才是学习的主人的口号,积极地自主学习、合作学习,让老师成为自己学习的工具和帮手,这样的学习方式一定能够让同学们事半功倍,课堂效率当然也会很高。
  2.转变学习的价值取向,让学习成为一件幸福的事
  同学们上学好像都有一个共同的目标,那就是我要上大学。这种功利化的目标当然无可厚非,在某中意义上说也是必须的。但是,从学习的本身而言,让学习成为一件幸福的事情,你才能真正掌握更多的历史知识。也只有这样,才能转变学习的价值取向,才能学有所成。
  3.注重培养学生兴趣和思维
  只学会某一知识点不应该是教师唯一追求的目标,学生课上学会了,但更应掌握学习历史的思路,从而建立起学习兴趣,这样如果遇到枯燥又难理解的点的时候,学生才会有兴趣去克服,还可以培养主动学习的能力。
  初中历史教学是一个特别的存在,面对的是正处叛逆期的学生群体,这个时候的学生如果只是面对枯燥的课堂教学死记硬背,只会起到反作用,因此教师要掌握一些教学技巧,去提高课堂活跃性,从而提高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不止是能学会历史,还要“爱上”历史,这对教师个人素养也有着很大的要求。因此教师也要不停提高自己的知识储备,首先自己要“过关”然后再去影响自己的学生。
  以上就是我在初中历史教学实践中的一点心得,如有不当之处敬请指正。
其他文献
[摘 要:作为教学活动主要参与者之一的教师,其在课堂上对学生的指导行为的有效性决定了教学活动的质量。如何提高教师课堂指导行为的有效性成为当下教育工作者深深思考的问题,现本文就小学语文教师如何提高上课指导行为的有效性展开分析,提出问题,给出结果,并提出可行性建议。  关键词:教师指导行为;有效性;专业素养;教学方式]  随着教育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人把关注点放在了教学质量上,学生的参与情况、教师的指导
素有“国际汽车潮流风向标”之称的日内瓦国际车展于2009年3月5日征瑞士日内瓦开幕,本届。车展不再像之前北美车展那样冷清,国际知名汽车厂商悉数参展,“汽车绿色科技的研发与应
[关键词:小学数学;实践课;推广]  新课标中安排了“综合实践活动”这项新的内容,目的是提供发展学生综合实践能力的机会,以培养其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不是可有可无的附属课,而是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重要课程,同时能促进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健康地发展。下面根据自己的理解与几年来的实践,对此谈一些肤浅的看法。  一、活动应以学科内容为基础,操作应用为抓手,学科“实践”为
工匠精神在中国经济社会转型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高职院校在培养技术型人才具有不可推卸的责任。本文对当今工匠精神的内涵和弘扬培育工匠精神的意义进行了分析,从学生认
[摘 要:自主学习能力是高中生数学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数学教学的主要目标之一。数字知识难,学生学习压力大。为此,要形成数学自主学习能力才能提升数学学习的效果,提升数学成绩。本文从自己学习数学的实践,谈一谈高中生如何形成数学自主学习能力。  关键词:高中生;高中数学;学习方法]  在高中数学的学习中,不仅要获取学生知识,还要形成一定学习能力。而数学自主学习能力是学好数学的关键。高中生已经具备了一
摘 要:《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化水平,努力适应英语课程对教师提出的新要求。其中的第三点就强调了要开展教学反思,促进专业可持续发展。教学反思是一个不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是教师专业化发展的重要途径。本文结合教学案例,讲述了如何做好教学反思,促进自我提升。  关键词:教学反思;课堂生成;教学机智  在参加2017年“国培计划”乡村中小学幼儿园送教下乡培
摘 要:当前我国中小学的学习状况令人担忧。中央提出“减负”。主管部门只是喊,实质上根本没有把小学学习的负担减下来。课后补课的现象成了社会的通病、顽疾,学生没有减负,反而加负,家长怨声一片。作为一名普通教师虽然改不了现状,但是从我做起,从教学的实际出发,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努力的把课堂的教学工作做到淋漓尽致。这就涉及到一个有效教学的问题。作为一线教师,我们应确立“有效教学”这一理念,努力掌握良好的有效
同志们:按照云南省委、云南冶金集团总公司党委和省委高校工委(教育厅)“关于组织开展解放思想、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科学发展大讨论活动的通知”精神,在学校处于关键的发展时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