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阅读实践。那么,在阅读实践中应怎样有效的引导学生进行自主阅读呢?本人结合自己的教学谈几点体会。
关键词:自主阅读;能力;培养
一、培养学生的阅读情趣以及阅读习惯
1.教师要充分发挥示范引导作用
在低年级阅读教学中,因为低年级学生对教师的依恋程度非常的高,学生会不自觉地模仿老师,老师是否喜欢阅读,能否抽出一定的时间和孩子交流读书的情况,决定着学生是否喜欢上阅读。
因此,作为低年级语文教师,首先要充分发挥示范引导作用,在阅读教学中要经常和学生一起阅读,要善于与学生分享阅读的心得,并经常向孩子们喜欢的阅读书籍。教师在指导学生朗读、指读、轻声读、出声读等多种方式的阅读方式的时候,教师首先要通过多媒体以及自身示范等作用对学生进行指导,引导学生进行阅读。
如在人教版二年級上册《葡萄沟》的教学中,教师要指导学生“认识17个生字,认识3个多音字;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感受葡萄沟是个好地方和维吾尔族老乡的热情好客。”就要引导学生在朗读中学习生字。
首先教师可以通过示范的作用,教会学生什么叫自由诵读,什么叫指读,在这个基础上教师再引导学生通过多种形式的阅读训练感受到阳光的美好,并逐步背诵课文。
2.通过家校联系营造读书大环境
教师在阅读教学的过程中,可以引导学生同桌互荐书籍,让学生和同学一起看喜欢的书籍,并将书籍中最精彩的部分介绍给同学。教师可以开展故事交流会,引导学生分享读书中遇到的乐趣以及成功的喜悦。
在这个基础上,教师可以通过校讯通等形式与学生家长取得联系,着重给家长介绍课外阅读的好处,并将班级计划清楚的告诉家长,让家长能够有的放矢的引导学生阅读,并和孩子能多一些亲子阅读,通过亲情的接力,激发孩子的阅读兴趣。
二、采用“三部阅读法”培养学生整体感知课文的能力
“三步阅读法”是:第一步,默读课文画词句;第二步,联系中心谈体会;第三步,反复朗读,体会情感。第一步“默读”是不出声的进行阅读,要求学生静下心来动脑筋,反复琢磨课文中词句的意思,并勾画出重点词。第二步,抓住重点词作为理解课文中心的关键。例如在教学《剪枝的学问》这课时,放手让学生在读的过程中抓住重点词句:“满怀好奇”“一脸疑惑”“将信将疑”“又惊又喜”,通过对重点词语的理解,学生不难抓住课文中心:减少就是为了增加。第三步反复朗读全文,学生才较易体会作者表达的情感。至此,学生通过“三步阅读法”实现从内容到思想到情感世界的感知.感悟。
三、围绕题眼明主旨,培养学生理清课文思路的能力
题眼是题目的关键点,从题眼可以判断课文的内容梗概,范围或主旨。抓住题眼对理解文章可以起“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作用。这些课文的题眼,有的掲示了文章的中心,有的点名了文章的情感,有的概括了文章的内容,有的暗示了文章的思路。如,教学《放飞蜻蜓》,先引导学生找出题眼:“放飞”;然后循此思考,提出问题:是谁捉了蜻蜓?谁“放飞”?为什么“放飞”?最后“放飞”了没有?这么做的意义是什么?这样抓住题眼这个“关键词”引出一系列的问题来教学,也就为学生开通了一条理解课文的路子;仅用30分钟就教学完了全文,学生理解了课文内容,理清了课文思路,把握课文中心,掌握了重点词语,可谓一举教得;剩下来的时间便进行说写片断练习。这样不仅节省了时间,而且思路清晰.重点突出.整体感强,给学生印象深刻。
四、捕捉中心句,培养学生抓住开篇结句通晓全文的能力
一篇课文是由诸多句子连辍而成的,这诸多句子在课文中的地位不是平分秋色,而是有主有次的。有些作者往往在文章中精心设计中心句,或揭示题旨,或概括内容,或凝聚情感。教学时抓住中心句,犹如提纲挈领,以一句串联全篇。教学《父亲、树木和鸟》,我让学生阅读课文,找出文章的中心句:“父亲一生最喜欢树木和唱歌的鸟。”然后,引导学生联系课文内容和表达形式,体会“最喜欢树木和唱歌的鸟”的内涵,具体感受父情对鸟儿特殊的感情。又如《葡萄沟》一文,篇末有单独成段的总结句,简要的概括全文主要内容。我抓住了这个总结句引导学生学习课文。①自读全文,找出概括全文内容的一句话:“葡萄沟真是个好地方”;②从这句话中找出重点词语:“好地方”;③想一想作者通个哪些方面说明“葡萄沟是个好地方”?这样抓住中心句展开教学,有如一线串珠,把全文联结成一体。
五、指导阅读一段,培养学生举一反三自主阅读能力
一篇课文若干个段落组成,有些课文有明显的重点段落,精心指导学生阅读重点段,可以帮助学生理解全篇。有些课文的段落呈现并列式结构,段落之间无轻重之分,可以抓住其中一段精心的指导学生阅读,其余各段则略加指导,可以让学生自己弄通。如《猴子种果树》第2—3自然段;第4—5自然段;第6—7自然段,分别写猴子把梨树改种为杏树,然后又把杏树改种为桃树,然后又把桃树改种为樱桃树,这几个自然段写法大体相同。教学时,我精心指导学生阅读第2—3自然段,从中总结写法;其余自然段则让学生自学,分别了解每段写什么,这样可以培养举一反三自主阅读能力,为学生过渡到“自己读书”搭起一座桥梁。
教材中,低年级的童话故事,情节大都有三次反复的特点,教师可以精心指导学生阅读一段,然后稍加点拨让学生自主阅读其余各段。中高年级的有些课文,段落结构相似。如《我爱家乡的杨梅》,分别写出杨梅的形状、颜色、味道等方面,各段写法大体相同;《问银河》第1—4自然段分别写儿童们向银河发问,写法大同小异。因此,教这些课文不必平分秋色的逐段讲解,教师只需要精心指导学生阅读一段,然后可以由学生自己阅读理解全文。
关键词:自主阅读;能力;培养
一、培养学生的阅读情趣以及阅读习惯
1.教师要充分发挥示范引导作用
在低年级阅读教学中,因为低年级学生对教师的依恋程度非常的高,学生会不自觉地模仿老师,老师是否喜欢阅读,能否抽出一定的时间和孩子交流读书的情况,决定着学生是否喜欢上阅读。
因此,作为低年级语文教师,首先要充分发挥示范引导作用,在阅读教学中要经常和学生一起阅读,要善于与学生分享阅读的心得,并经常向孩子们喜欢的阅读书籍。教师在指导学生朗读、指读、轻声读、出声读等多种方式的阅读方式的时候,教师首先要通过多媒体以及自身示范等作用对学生进行指导,引导学生进行阅读。
如在人教版二年級上册《葡萄沟》的教学中,教师要指导学生“认识17个生字,认识3个多音字;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感受葡萄沟是个好地方和维吾尔族老乡的热情好客。”就要引导学生在朗读中学习生字。
首先教师可以通过示范的作用,教会学生什么叫自由诵读,什么叫指读,在这个基础上教师再引导学生通过多种形式的阅读训练感受到阳光的美好,并逐步背诵课文。
2.通过家校联系营造读书大环境
教师在阅读教学的过程中,可以引导学生同桌互荐书籍,让学生和同学一起看喜欢的书籍,并将书籍中最精彩的部分介绍给同学。教师可以开展故事交流会,引导学生分享读书中遇到的乐趣以及成功的喜悦。
在这个基础上,教师可以通过校讯通等形式与学生家长取得联系,着重给家长介绍课外阅读的好处,并将班级计划清楚的告诉家长,让家长能够有的放矢的引导学生阅读,并和孩子能多一些亲子阅读,通过亲情的接力,激发孩子的阅读兴趣。
二、采用“三部阅读法”培养学生整体感知课文的能力
“三步阅读法”是:第一步,默读课文画词句;第二步,联系中心谈体会;第三步,反复朗读,体会情感。第一步“默读”是不出声的进行阅读,要求学生静下心来动脑筋,反复琢磨课文中词句的意思,并勾画出重点词。第二步,抓住重点词作为理解课文中心的关键。例如在教学《剪枝的学问》这课时,放手让学生在读的过程中抓住重点词句:“满怀好奇”“一脸疑惑”“将信将疑”“又惊又喜”,通过对重点词语的理解,学生不难抓住课文中心:减少就是为了增加。第三步反复朗读全文,学生才较易体会作者表达的情感。至此,学生通过“三步阅读法”实现从内容到思想到情感世界的感知.感悟。
三、围绕题眼明主旨,培养学生理清课文思路的能力
题眼是题目的关键点,从题眼可以判断课文的内容梗概,范围或主旨。抓住题眼对理解文章可以起“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作用。这些课文的题眼,有的掲示了文章的中心,有的点名了文章的情感,有的概括了文章的内容,有的暗示了文章的思路。如,教学《放飞蜻蜓》,先引导学生找出题眼:“放飞”;然后循此思考,提出问题:是谁捉了蜻蜓?谁“放飞”?为什么“放飞”?最后“放飞”了没有?这么做的意义是什么?这样抓住题眼这个“关键词”引出一系列的问题来教学,也就为学生开通了一条理解课文的路子;仅用30分钟就教学完了全文,学生理解了课文内容,理清了课文思路,把握课文中心,掌握了重点词语,可谓一举教得;剩下来的时间便进行说写片断练习。这样不仅节省了时间,而且思路清晰.重点突出.整体感强,给学生印象深刻。
四、捕捉中心句,培养学生抓住开篇结句通晓全文的能力
一篇课文是由诸多句子连辍而成的,这诸多句子在课文中的地位不是平分秋色,而是有主有次的。有些作者往往在文章中精心设计中心句,或揭示题旨,或概括内容,或凝聚情感。教学时抓住中心句,犹如提纲挈领,以一句串联全篇。教学《父亲、树木和鸟》,我让学生阅读课文,找出文章的中心句:“父亲一生最喜欢树木和唱歌的鸟。”然后,引导学生联系课文内容和表达形式,体会“最喜欢树木和唱歌的鸟”的内涵,具体感受父情对鸟儿特殊的感情。又如《葡萄沟》一文,篇末有单独成段的总结句,简要的概括全文主要内容。我抓住了这个总结句引导学生学习课文。①自读全文,找出概括全文内容的一句话:“葡萄沟真是个好地方”;②从这句话中找出重点词语:“好地方”;③想一想作者通个哪些方面说明“葡萄沟是个好地方”?这样抓住中心句展开教学,有如一线串珠,把全文联结成一体。
五、指导阅读一段,培养学生举一反三自主阅读能力
一篇课文若干个段落组成,有些课文有明显的重点段落,精心指导学生阅读重点段,可以帮助学生理解全篇。有些课文的段落呈现并列式结构,段落之间无轻重之分,可以抓住其中一段精心的指导学生阅读,其余各段则略加指导,可以让学生自己弄通。如《猴子种果树》第2—3自然段;第4—5自然段;第6—7自然段,分别写猴子把梨树改种为杏树,然后又把杏树改种为桃树,然后又把桃树改种为樱桃树,这几个自然段写法大体相同。教学时,我精心指导学生阅读第2—3自然段,从中总结写法;其余自然段则让学生自学,分别了解每段写什么,这样可以培养举一反三自主阅读能力,为学生过渡到“自己读书”搭起一座桥梁。
教材中,低年级的童话故事,情节大都有三次反复的特点,教师可以精心指导学生阅读一段,然后稍加点拨让学生自主阅读其余各段。中高年级的有些课文,段落结构相似。如《我爱家乡的杨梅》,分别写出杨梅的形状、颜色、味道等方面,各段写法大体相同;《问银河》第1—4自然段分别写儿童们向银河发问,写法大同小异。因此,教这些课文不必平分秋色的逐段讲解,教师只需要精心指导学生阅读一段,然后可以由学生自己阅读理解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