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语文是一门综合性较强的学科,要想提高语文综合水平,需要学生长期不懈的积累与沉淀,始终保持对语文的学习热情。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因此,教师要在课堂上以学生为主体,从学生的兴趣出发,把语文课堂由单纯的传授知识的阵地转变为满足学生求知欲,培养其能力,陶冶性情、净化思想的乐园,增强初中语文课堂的趣味性,以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动力,提高教学效果。本文笔者根据多年的教学实践,总结出了几点提高初中语文课堂教学趣味性的策略,希望对广大同行有所帮助。
关键词:初中语文;课堂教学;趣味性;增强
【中图分类号】G613【文献标识码】 【文章编号】
在当今的语文课堂教学中,很多学生不愿意上语文课,认为语文课无趣,甚至有的学生闻“语文”色变,害怕上语文课。出现这样的现象除了与学生自身水平相关外,还与教师的教学方式有很大关系。很多语文教师几十年如一日地采用同样的教学方式进行教授,死板的说教、机械的“满堂灌”、枯燥的死记硬背几乎构成了初中语文教学的全部内容,长此以往,学生自然会对语文学习失去兴趣。因此,在初中语文课堂上积极转变教学理念,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方式使语文课堂变得有趣。
1、用创设疑问代替平铺直叙
古人云:“学起于思,思源于凝。”可见,疑问对于学生学习知识的重要性。要想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就要让学生的思维“活”起来,充分发挥自主能动性,主动对老师所讲的内容进行思考与探索。相比较平淡无奇的直接叙述,设置问题就是促使学生主动思考的有效手段。对于课堂问题的设置,教师要在课前依据具体的教学内容精心准备,要善于设疑、巧于设疑,设置的问题要能引发学生的思考或讨论,不能追求形式走过场。笔者在教学时,进行了一些尝试,例如在给学生讲授《山中访友》一课时,如果按照之前的教学方式,在讲到“友”字时,我就会直接提问学生:“作者在山中访问了那些朋友?”这个问题很直白,学生按部就班地在原文中找到即可,不需要开动脑筋进行思考,如此学生思想会受到限制,印象也不深刻。于是,我换了一种教学方式,通过有效提问激发学生的想象。我这样提问:“在没有读到这篇课文的前提下,你认为作者访的朋友是什么?”学生一下子打开了话匣子,有的说去拜访武林高手,有的说要去找个归隐的朋友谈心,有的说是去寻宝藏等等。虽然很多想法不符合课文情节,但是学生的学习兴趣被调动起来,活跃了课堂气氛。笔者趁热打铁继续追问追问,“那么在这篇课文中同学们看一下作者访问的是不是武林高手或者其他的?为什么作者要这样说呢?”学生会延续着好奇心继续思考,通过自身探索得出的答案必然印象深刻。
2、将情境表演引入课堂
初中生从小学生的角色中转变过来,往往还带有小学生的个性特征,比如喜欢新奇的事物,自控能力差,好奇心强,不喜欢被拘束等等。教师要充分了解学生的心理特点,在教学过程中尽量满足学生的心理需求,用学生喜欢的方式进行教学,使课堂成为充满新意、张扬个性的舞台。初中语文教材中有许多故事性非常强的课文,教师可以利用这些课文材料组织学生进行情景表演,让学生充当小演员,将课文中的情节声情并茂地表演出来。这样的方式打破了课堂单一讲解造成的沉闷气氛,学生表现出了极大地热情与积极性,纷纷举手想加入表演。在讲授《孔乙己》一课,我让学生们自己先策划剧本,然后课下排练,等到上课的时候表演给全班。学生们的表演大大出乎我的意料,他们把细节之处展现得淋漓尽致,一碗洒,一碟茴香豆(排出九文大钱),还摆着读书人高人一等的架子,炫耀自己的才学,不但把孔乙己穷酸、迂腐性格演绎得活灵活现,而且还加入了他们自己的即兴创作,充分发挥了他们的创造才能。课文情景的表演为语文教学课堂教学引来了一道清新的活水,在有效调动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丰富了学生良好的语感,提高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综合运用语文知识的实践能力,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团队精神和团结协作意识。
3、巧妙利用多媒体丰富课堂
多媒体集声音、文字、图像、视频为一体,能够将平面知识立体化,变静止为动态,变死板枯燥为形象生动,有效地吸引学生的眼球,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此外,传统的语文课堂所讲的内容十分有限,一篇课文既要让学生深刻理解课文,又要为学生展示所属的社会背景及相关的资料知识,单凭教师的口头讲解会话费很多时间,而且效果不一定会达到预期。多媒体的运用可以打破时空限制,图片的展示、视频的播放可以纵观古今、横跨中外,短时间内可以展示大量信息,不需要教师的长篇大论,学生便一目了然。有了多媒体的辅助,学生可以迅速而正确地把握文章的内涵。例如,《景泰蓝的制作》一课,因涉及到工艺品的制作流程,内容比较专业,仅靠语言描述,学生会觉得繁琐、啰嗦,不能在头脑中形成感性认识,如果使用多媒体将景泰蓝制作过程显示出来,学生会有一个清楚明了的认识,像看电视节目一般,目不转睛看得津津有味。又如在讲《蝉》一节时,利用多媒体课件先播放了课文的录音,同时在大屏幕上展示蝉的各种照片与名家画作,让学生们对课文有了初步的了解,继而在教师的深入讲解中,学生逐渐领悟了课文的主题,即蝉经过十七年的孕育,一朝绽放,但它利用短暂的生命,尽情地展示着自己,人与蝉相比,生命要长得多,因此要珍惜生命。除此之外,我还搜集了一些关于蝉的古诗词,拓宽了学生们的知识面,开阔了思路,提高了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 王天沛. 谈谈初中语文趣味性教学[J].快乐阅读,2012,(05).
[2] 孙红娟. 增强初中语文课堂教学趣味性的有效策略[J].教育研究与实践.2011,(03).
[3] 张卫东. 初探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的趣味性[J].才智,2010,(33).
[4] 吴庆山. 初中语文课堂趣味性教学研究[J]. 快乐阅读,2011,(25).
关键词:初中语文;课堂教学;趣味性;增强
【中图分类号】G613【文献标识码】 【文章编号】
在当今的语文课堂教学中,很多学生不愿意上语文课,认为语文课无趣,甚至有的学生闻“语文”色变,害怕上语文课。出现这样的现象除了与学生自身水平相关外,还与教师的教学方式有很大关系。很多语文教师几十年如一日地采用同样的教学方式进行教授,死板的说教、机械的“满堂灌”、枯燥的死记硬背几乎构成了初中语文教学的全部内容,长此以往,学生自然会对语文学习失去兴趣。因此,在初中语文课堂上积极转变教学理念,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方式使语文课堂变得有趣。
1、用创设疑问代替平铺直叙
古人云:“学起于思,思源于凝。”可见,疑问对于学生学习知识的重要性。要想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就要让学生的思维“活”起来,充分发挥自主能动性,主动对老师所讲的内容进行思考与探索。相比较平淡无奇的直接叙述,设置问题就是促使学生主动思考的有效手段。对于课堂问题的设置,教师要在课前依据具体的教学内容精心准备,要善于设疑、巧于设疑,设置的问题要能引发学生的思考或讨论,不能追求形式走过场。笔者在教学时,进行了一些尝试,例如在给学生讲授《山中访友》一课时,如果按照之前的教学方式,在讲到“友”字时,我就会直接提问学生:“作者在山中访问了那些朋友?”这个问题很直白,学生按部就班地在原文中找到即可,不需要开动脑筋进行思考,如此学生思想会受到限制,印象也不深刻。于是,我换了一种教学方式,通过有效提问激发学生的想象。我这样提问:“在没有读到这篇课文的前提下,你认为作者访的朋友是什么?”学生一下子打开了话匣子,有的说去拜访武林高手,有的说要去找个归隐的朋友谈心,有的说是去寻宝藏等等。虽然很多想法不符合课文情节,但是学生的学习兴趣被调动起来,活跃了课堂气氛。笔者趁热打铁继续追问追问,“那么在这篇课文中同学们看一下作者访问的是不是武林高手或者其他的?为什么作者要这样说呢?”学生会延续着好奇心继续思考,通过自身探索得出的答案必然印象深刻。
2、将情境表演引入课堂
初中生从小学生的角色中转变过来,往往还带有小学生的个性特征,比如喜欢新奇的事物,自控能力差,好奇心强,不喜欢被拘束等等。教师要充分了解学生的心理特点,在教学过程中尽量满足学生的心理需求,用学生喜欢的方式进行教学,使课堂成为充满新意、张扬个性的舞台。初中语文教材中有许多故事性非常强的课文,教师可以利用这些课文材料组织学生进行情景表演,让学生充当小演员,将课文中的情节声情并茂地表演出来。这样的方式打破了课堂单一讲解造成的沉闷气氛,学生表现出了极大地热情与积极性,纷纷举手想加入表演。在讲授《孔乙己》一课,我让学生们自己先策划剧本,然后课下排练,等到上课的时候表演给全班。学生们的表演大大出乎我的意料,他们把细节之处展现得淋漓尽致,一碗洒,一碟茴香豆(排出九文大钱),还摆着读书人高人一等的架子,炫耀自己的才学,不但把孔乙己穷酸、迂腐性格演绎得活灵活现,而且还加入了他们自己的即兴创作,充分发挥了他们的创造才能。课文情景的表演为语文教学课堂教学引来了一道清新的活水,在有效调动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丰富了学生良好的语感,提高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综合运用语文知识的实践能力,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团队精神和团结协作意识。
3、巧妙利用多媒体丰富课堂
多媒体集声音、文字、图像、视频为一体,能够将平面知识立体化,变静止为动态,变死板枯燥为形象生动,有效地吸引学生的眼球,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此外,传统的语文课堂所讲的内容十分有限,一篇课文既要让学生深刻理解课文,又要为学生展示所属的社会背景及相关的资料知识,单凭教师的口头讲解会话费很多时间,而且效果不一定会达到预期。多媒体的运用可以打破时空限制,图片的展示、视频的播放可以纵观古今、横跨中外,短时间内可以展示大量信息,不需要教师的长篇大论,学生便一目了然。有了多媒体的辅助,学生可以迅速而正确地把握文章的内涵。例如,《景泰蓝的制作》一课,因涉及到工艺品的制作流程,内容比较专业,仅靠语言描述,学生会觉得繁琐、啰嗦,不能在头脑中形成感性认识,如果使用多媒体将景泰蓝制作过程显示出来,学生会有一个清楚明了的认识,像看电视节目一般,目不转睛看得津津有味。又如在讲《蝉》一节时,利用多媒体课件先播放了课文的录音,同时在大屏幕上展示蝉的各种照片与名家画作,让学生们对课文有了初步的了解,继而在教师的深入讲解中,学生逐渐领悟了课文的主题,即蝉经过十七年的孕育,一朝绽放,但它利用短暂的生命,尽情地展示着自己,人与蝉相比,生命要长得多,因此要珍惜生命。除此之外,我还搜集了一些关于蝉的古诗词,拓宽了学生们的知识面,开阔了思路,提高了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 王天沛. 谈谈初中语文趣味性教学[J].快乐阅读,2012,(05).
[2] 孙红娟. 增强初中语文课堂教学趣味性的有效策略[J].教育研究与实践.2011,(03).
[3] 张卫东. 初探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的趣味性[J].才智,2010,(33).
[4] 吴庆山. 初中语文课堂趣味性教学研究[J]. 快乐阅读,201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