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长期以来,我们传统的教学模式就是教师教、学生学,采取的方法是“填鸭式”、“满堂灌”,教出的学生多数墨守成规,缺乏探索和创新精神。新课程标准中提出:要培养学生自主探索、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独立思考的能力。因此,改革数学教学,把培养学生的探索能力作为我们教学活动的重要一环,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是非常必要迫在眉睫的。在新课程标准的理念下,应如何培养学生的探索能力呢?我在教学实践中作了如下几点尝试。
关键字:数学探索 学习兴趣 学生潜能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 【文章编号】
摘要:长期以来,我们传统的教学模式就是教师教、学生学,采取的方法是“填鸭式”、“满堂灌”,教出的学生多数墨守成规,缺乏探索和创新精神。新课程标准中提出:要培养学生自主探索、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独立思考的能力。因此,改革数学教学,把培养学生的探索能力作为我们教学活动的重要一环,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是非常必要迫在眉睫的。在新课程标准的理念下,应如何培养学生的探索能力呢?我在教学实践中作了如下几点尝试。
关键字:数学探索 学习兴趣 学生潜能
一、激发数学兴趣,增强探索欲望。
常言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没有兴趣的学习无异于一种苦役;没有兴趣的地方,就没有智慧和灵感”。因此,兴趣是动力的源泉,要获得持久的数学学习动力,就要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在教学中我的做法是:首先让学生了解数学、接近数学,使学生认识到数学并不神秘,数学就在我们身边。比如妈妈买菜做饭,家中装修房间,外出旅游、乘车、住宿,到超市购物等等,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时时刻刻都离不开数学;其次,引入数学实验,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的直观。比如在可能性的教学中,我让学生亲自参加摸球实验,让学生以研究者的身份参与探索发现知识的全过程,让学生体会到通过自己的努力取得成功的快乐,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增强学生不断探索的欲望。
二、指导学习方法,提高探索能力。
改进课堂教学,不但要帮助学生“学会”,更要指导学生“会学”。在教学中,我主要在读、思、议几方面给予指导。
1.教会学生“读”。教会学生阅读,就是培养学生的数学观察能力和归纳整理问题的能力,让学生学会能围绕重点思考问题的方法。这在学生的预习和自学中尤为重要。
2.引导学生“思”。反思能深化学生对问题的认识,在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的反思习惯,让学生反思自己的思维过程,反思知识点和解题方法,反思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等等。
3.鼓励学生“议”。在教学中鼓励学生大胆发言,对于容易混淆的概念,没有把握的结论、疑问,就积极引导学生议,疑点越辩越清。对于学生在议中出现的差错、不足,老师要耐心辅导,帮助他们逐步得到正确的结论。
三、挖掘学生潜能,留足探索时间。
学生的学习是有潜力可挖的,只要我们为学生创设一个能展现他们的才能的时间和空间,他们就会有所探索、有所发现、有所创造。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以学生为中心,努力挖掘学生的潜能,把学习和探索的时间留给学生,使学生在自主探索、动手实践、合作交流中逐步解决问题。在教学中,我有意识地设计一些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索获取知识的过程,使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
例如在学习“平行四边形面积”时,我的做法是留足时间放手让学生去探索,学生通过剪拼、讨论,发现平行四边形转化成长方形后,长方形的长和平行四边形的底相等,长方形的宽和平行四边形的高相等,因为长方形的面积等于长乘宽,所以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等于底乘高,这样学生通过自主探索、合作交流,获得了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因此,在教学中,把学习和探索的时间留给学生,让学生在学习中体验成功的快乐,使数学课堂真正成为学生的天地。
四、鼓励质疑问难,激励探索创新。
在教学实践中,教师要转变教学观念,努力激活课堂,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多向思维,鼓励学生敢于质疑,勇于创新,只有这样才能使课堂生动活泼充满生机,才能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师还要善于突破教材的束缚,赋予学生标新立异的机会和权力,激励学生探索,从而点燃学生创新的火种。
例如在学习“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时,有这样一道题,“将3个边长为2厘米的正方形拼成一个长方形,求长方形的周长”。同学们很快想到画示意图帮助理解题意,一般的同学都采用常规的算法,要求长方形的周长就必须找到长方形的长和宽,从示意图可知长方形的长是2×3=6(厘米),宽是2厘米,周长是(2+3)×2=16(厘米),但有几位同学的思路却与众不同,有自己独立的见解,他们认为拼成的长方形四周一共有8个小正方形的边长,所以长方形的周长为2×8=16(厘米)。学生对同一个问题从不同的角度进行思考,他们不迷信书本,敢于发表自己的独立见解。因此,在课堂上我对这部分同学的想法给予了鼓励和表扬,通过这样的鼓励和表扬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发展学生的探索能力。
教育的价值不是体现在具体的结果上,而是更多的体现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只有创造一个有利于学生质疑、探索、自主学习的环境,提供给学生一个自由发展的场所,才能使每一个学生真正动起来,才能使学生的探索能力和创造能力达到最大的培养。
关键字:数学探索 学习兴趣 学生潜能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 【文章编号】
摘要:长期以来,我们传统的教学模式就是教师教、学生学,采取的方法是“填鸭式”、“满堂灌”,教出的学生多数墨守成规,缺乏探索和创新精神。新课程标准中提出:要培养学生自主探索、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独立思考的能力。因此,改革数学教学,把培养学生的探索能力作为我们教学活动的重要一环,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是非常必要迫在眉睫的。在新课程标准的理念下,应如何培养学生的探索能力呢?我在教学实践中作了如下几点尝试。
关键字:数学探索 学习兴趣 学生潜能
一、激发数学兴趣,增强探索欲望。
常言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没有兴趣的学习无异于一种苦役;没有兴趣的地方,就没有智慧和灵感”。因此,兴趣是动力的源泉,要获得持久的数学学习动力,就要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在教学中我的做法是:首先让学生了解数学、接近数学,使学生认识到数学并不神秘,数学就在我们身边。比如妈妈买菜做饭,家中装修房间,外出旅游、乘车、住宿,到超市购物等等,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时时刻刻都离不开数学;其次,引入数学实验,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的直观。比如在可能性的教学中,我让学生亲自参加摸球实验,让学生以研究者的身份参与探索发现知识的全过程,让学生体会到通过自己的努力取得成功的快乐,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增强学生不断探索的欲望。
二、指导学习方法,提高探索能力。
改进课堂教学,不但要帮助学生“学会”,更要指导学生“会学”。在教学中,我主要在读、思、议几方面给予指导。
1.教会学生“读”。教会学生阅读,就是培养学生的数学观察能力和归纳整理问题的能力,让学生学会能围绕重点思考问题的方法。这在学生的预习和自学中尤为重要。
2.引导学生“思”。反思能深化学生对问题的认识,在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的反思习惯,让学生反思自己的思维过程,反思知识点和解题方法,反思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等等。
3.鼓励学生“议”。在教学中鼓励学生大胆发言,对于容易混淆的概念,没有把握的结论、疑问,就积极引导学生议,疑点越辩越清。对于学生在议中出现的差错、不足,老师要耐心辅导,帮助他们逐步得到正确的结论。
三、挖掘学生潜能,留足探索时间。
学生的学习是有潜力可挖的,只要我们为学生创设一个能展现他们的才能的时间和空间,他们就会有所探索、有所发现、有所创造。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以学生为中心,努力挖掘学生的潜能,把学习和探索的时间留给学生,使学生在自主探索、动手实践、合作交流中逐步解决问题。在教学中,我有意识地设计一些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索获取知识的过程,使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
例如在学习“平行四边形面积”时,我的做法是留足时间放手让学生去探索,学生通过剪拼、讨论,发现平行四边形转化成长方形后,长方形的长和平行四边形的底相等,长方形的宽和平行四边形的高相等,因为长方形的面积等于长乘宽,所以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等于底乘高,这样学生通过自主探索、合作交流,获得了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因此,在教学中,把学习和探索的时间留给学生,让学生在学习中体验成功的快乐,使数学课堂真正成为学生的天地。
四、鼓励质疑问难,激励探索创新。
在教学实践中,教师要转变教学观念,努力激活课堂,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多向思维,鼓励学生敢于质疑,勇于创新,只有这样才能使课堂生动活泼充满生机,才能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师还要善于突破教材的束缚,赋予学生标新立异的机会和权力,激励学生探索,从而点燃学生创新的火种。
例如在学习“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时,有这样一道题,“将3个边长为2厘米的正方形拼成一个长方形,求长方形的周长”。同学们很快想到画示意图帮助理解题意,一般的同学都采用常规的算法,要求长方形的周长就必须找到长方形的长和宽,从示意图可知长方形的长是2×3=6(厘米),宽是2厘米,周长是(2+3)×2=16(厘米),但有几位同学的思路却与众不同,有自己独立的见解,他们认为拼成的长方形四周一共有8个小正方形的边长,所以长方形的周长为2×8=16(厘米)。学生对同一个问题从不同的角度进行思考,他们不迷信书本,敢于发表自己的独立见解。因此,在课堂上我对这部分同学的想法给予了鼓励和表扬,通过这样的鼓励和表扬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发展学生的探索能力。
教育的价值不是体现在具体的结果上,而是更多的体现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只有创造一个有利于学生质疑、探索、自主学习的环境,提供给学生一个自由发展的场所,才能使每一个学生真正动起来,才能使学生的探索能力和创造能力达到最大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