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学生数学探索能力的几点尝试

来源 :考试·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lusk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长期以来,我们传统的教学模式就是教师教、学生学,采取的方法是“填鸭式”、“满堂灌”,教出的学生多数墨守成规,缺乏探索和创新精神。新课程标准中提出:要培养学生自主探索、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独立思考的能力。因此,改革数学教学,把培养学生的探索能力作为我们教学活动的重要一环,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是非常必要迫在眉睫的。在新课程标准的理念下,应如何培养学生的探索能力呢?我在教学实践中作了如下几点尝试。
  关键字:数学探索 学习兴趣 学生潜能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 【文章编号】
  摘要:长期以来,我们传统的教学模式就是教师教、学生学,采取的方法是“填鸭式”、“满堂灌”,教出的学生多数墨守成规,缺乏探索和创新精神。新课程标准中提出:要培养学生自主探索、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独立思考的能力。因此,改革数学教学,把培养学生的探索能力作为我们教学活动的重要一环,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是非常必要迫在眉睫的。在新课程标准的理念下,应如何培养学生的探索能力呢?我在教学实践中作了如下几点尝试。
  关键字:数学探索 学习兴趣 学生潜能
  一、激发数学兴趣,增强探索欲望。
  常言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没有兴趣的学习无异于一种苦役;没有兴趣的地方,就没有智慧和灵感”。因此,兴趣是动力的源泉,要获得持久的数学学习动力,就要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在教学中我的做法是:首先让学生了解数学、接近数学,使学生认识到数学并不神秘,数学就在我们身边。比如妈妈买菜做饭,家中装修房间,外出旅游、乘车、住宿,到超市购物等等,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时时刻刻都离不开数学;其次,引入数学实验,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的直观。比如在可能性的教学中,我让学生亲自参加摸球实验,让学生以研究者的身份参与探索发现知识的全过程,让学生体会到通过自己的努力取得成功的快乐,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增强学生不断探索的欲望。
  二、指导学习方法,提高探索能力。
  改进课堂教学,不但要帮助学生“学会”,更要指导学生“会学”。在教学中,我主要在读、思、议几方面给予指导。
  1.教会学生“读”。教会学生阅读,就是培养学生的数学观察能力和归纳整理问题的能力,让学生学会能围绕重点思考问题的方法。这在学生的预习和自学中尤为重要。
  2.引导学生“思”。反思能深化学生对问题的认识,在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的反思习惯,让学生反思自己的思维过程,反思知识点和解题方法,反思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等等。
  3.鼓励学生“议”。在教学中鼓励学生大胆发言,对于容易混淆的概念,没有把握的结论、疑问,就积极引导学生议,疑点越辩越清。对于学生在议中出现的差错、不足,老师要耐心辅导,帮助他们逐步得到正确的结论。
  三、挖掘学生潜能,留足探索时间。
  学生的学习是有潜力可挖的,只要我们为学生创设一个能展现他们的才能的时间和空间,他们就会有所探索、有所发现、有所创造。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以学生为中心,努力挖掘学生的潜能,把学习和探索的时间留给学生,使学生在自主探索、动手实践、合作交流中逐步解决问题。在教学中,我有意识地设计一些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索获取知识的过程,使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
  例如在学习“平行四边形面积”时,我的做法是留足时间放手让学生去探索,学生通过剪拼、讨论,发现平行四边形转化成长方形后,长方形的长和平行四边形的底相等,长方形的宽和平行四边形的高相等,因为长方形的面积等于长乘宽,所以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等于底乘高,这样学生通过自主探索、合作交流,获得了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因此,在教学中,把学习和探索的时间留给学生,让学生在学习中体验成功的快乐,使数学课堂真正成为学生的天地。
  四、鼓励质疑问难,激励探索创新。
  在教学实践中,教师要转变教学观念,努力激活课堂,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多向思维,鼓励学生敢于质疑,勇于创新,只有这样才能使课堂生动活泼充满生机,才能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师还要善于突破教材的束缚,赋予学生标新立异的机会和权力,激励学生探索,从而点燃学生创新的火种。
  例如在学习“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时,有这样一道题,“将3个边长为2厘米的正方形拼成一个长方形,求长方形的周长”。同学们很快想到画示意图帮助理解题意,一般的同学都采用常规的算法,要求长方形的周长就必须找到长方形的长和宽,从示意图可知长方形的长是2×3=6(厘米),宽是2厘米,周长是(2+3)×2=16(厘米),但有几位同学的思路却与众不同,有自己独立的见解,他们认为拼成的长方形四周一共有8个小正方形的边长,所以长方形的周长为2×8=16(厘米)。学生对同一个问题从不同的角度进行思考,他们不迷信书本,敢于发表自己的独立见解。因此,在课堂上我对这部分同学的想法给予了鼓励和表扬,通过这样的鼓励和表扬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发展学生的探索能力。
  教育的价值不是体现在具体的结果上,而是更多的体现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只有创造一个有利于学生质疑、探索、自主学习的环境,提供给学生一个自由发展的场所,才能使每一个学生真正动起来,才能使学生的探索能力和创造能力达到最大的培养。
其他文献
摘 要:高中语文教育与初中、小学语文教育具有很大的不同,课堂教育远不止于授予知识与培养兴趣,而更多的是倾于人性激情的激发、智慧火花的迸发人生涵养的韬炼、乃至生命光彩的绽放,本文从人个体的人性、人情、人魂与人格四个方面进行探析,引发在高中语文教育中渗透人文化素养的启迪、思考与探析。  关键词:高中语文 人文 教育 渗透 探析  优质的教学综合体现在课堂教育的趣味、效率、激情、智慧、回味与延
期刊
【摘要】按照新的课程标准的要求,初中思想政治课程要不断深化教学改革,教学过程要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本文就如何提高思想政治课堂教学效率,从扩展课堂的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等方面进行探讨。  【关键词】思想政治 教学方法 教学效率  【中图分类号】G63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新形势下,初中思想政治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的能力和综合素质,这就要求教师要改变传统
期刊
【摘要】 思想政治课不能搞简单的说教,要激发学生的兴趣,用不同的方法,通过三个阶段来培养政治课的学习兴趣  【关键词】 思想政治 兴趣 阶段 培养  【中图分类号】G641【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何培养政治的学习兴趣呢?笔者在教学实践中体会到可以分“三步走”进行。第一步,通过精心设计导言课来提振学习兴趣;第二步是在
期刊
摘要:本文在分析了当前高中语文作文教学中存在的困境的基础之上,提出了强化语文作文教学的策略。  关键词:中学语文;作文教学;困境;对策  【中图分类号】G4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语文作为一项基础的语言学科,它包含了人文性与工具性。学好语文是我们  学会做人的基础。写作——是语文教学中极其重要的一部分内容。因此,我们必须重视对中学生写作能力的培养。但是,我们
期刊
【摘要】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新的初中物理教材不断出现,作为老师一定要从整体上把握住教材编写的基本原则,以及所用教材的特征,才能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游刃有余。本文对当前的教材主要特征进行分析,并对如何有效利用教材进行了探索。  【关键词】初中物理;教材特征;使用  【中图分类号】G4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随着新课改的深入,许多地区都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编写了适合本
期刊
摘要:学生在阅读活动中对文本有意识地质疑问难,追寻探究为什么,充分体现思维的灵活性、独立性和创造性。最为精湛的教学艺术,遵循的最高准则是让学生自己提问题。还阅读大权给学生,这样便能唤醒学生的审问意识。在阅读教材时,教师常创设一些有利于审问意识培养的情景,适时引进问题激励机制,对于提高学生提问的质量和兴趣大有好处。  关键词:教学理念 运思及物 激励机制  【中图分类号】G 642 【文
期刊
摘要:在化学教学中,将故事与传授知识相结合,根据生活、生产实际和教学内容的需要,有针对性地穿插一些化学故事,可以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本文从讲故事学生易于接受;运用故事引入新课,能激发学习兴趣且迅速有效的引入新课;化学故事能有针对性的解决问题;故事还能巩固知识,提高学生复习兴趣.这四个方面谈谈如何用化学故事唤起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关键词:化学课堂教学 培养学生 小故事 唤起兴趣 化学教学 知识点
期刊
【摘 要】传授型教学向创造型教学方式的转变是新课改对于中学语文的必然要求,对于今后的中学语文的学习具有很重要的意义。本文就中学语文的传授型教学向创造型教学转变的几个问题进行了分析,提出其定位、入口、途径、中心和科学办法等。  【关键词】中学语文 传授型 创造型 转变  【中图分类号】 G4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中学语文的教学传统的模式是传授型,教师在教学中处于主体的位置,向学生
期刊
【摘要】:叶圣陶说过:“多思索,多观察,必将有所见;多读作品,多训练语感,必将渐能驾驭文字。二者结合起来,写出的东西纵不是名作,也决不会一无足观了。”所以,多读,多练,多想,然后将自己的真情实感表达出来,是写好一篇文章的关键所在。  【关键词】:真情实感 多看 多练  【中图分类号】G427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有人曾说过,文学是苦闷的象征。这句话中的苦闷正是代表了人的情感,所
期刊
摘要:高中物理对学生的理解能力、抽象思维能力、运用数学的解题能力都比初中有更高的要求,学生能否在尽量短的时间内适应高中的学习,是能否学好高中物理的关键。教师首先要认真研究高一新生,注意初高中的衔接;还要加强实验教学,调整教学方式方法,加强学法指导。同时培养学生良好的解题习惯:动手画图、动脑思考、不懂就问,注意提高利用数学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  关键词:初高中物理的衔接 调整教学方法 加强学法指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