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类的进步,人们对健康的认识更加全面和深刻。健康,不仅指没有身体的缺陷和身体的疾病,而且有健康的心理与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目前幼儿中存在的心理健康问题及形成的原因。
一、幼儿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
幼儿的心理健康问题主要是指幼儿在身心发展过程中,由于其生理机能失调环境适应不良或心理冲突等导致的心理方面的障碍及不适应行为,是幼儿身心的发展过程中特有的问题和障碍。目前,在我国幼儿中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心理健康问题,儿童多动症;社会行为问题:包括爱发脾气、打架、争吵、说谎、嫉妒、以强欺弱、恶作剧、不能和别的儿童友好相处、有破坏行为、偷窃等;性格和情绪问题:包括任性、自私、固执、娇气、胆怯、退缩、易哭泣、懒惰、自卑、过分敏感、过度幻想等;神经功能障碍:包括排泄机能障碍、言语障碍、睡眠障碍、强迫行为、神经紧张等;不良习惯:包括吸吮手指、咬指甲、眨眼、皱额、挖鼻孔、耸肩、咬衣服、玩弄生殖器等;学习上的问题:包括注意不易集中、反应迟钝等。这些不良的行为问题不仅防碍幼儿身心健康发展和良好品德的形成,还会给家庭,学校,社会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
二、幼儿教师心理素质对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影响
在学前教育中,教育的对象是幼儿,由于幼儿具有好模仿、以直观思维为主、心理承受力差、心理不成熟等这种特殊性,幼儿教师的心理素质对幼儿身心健康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同时,与教育工作的成败关系密切,在工作节奏、强度大、压力重的今天,教师不仅要具备过硬的专业素质,更要养成良好的心理素质,积极适应新时代的要求,那么,幼儿教师应该具备哪些良好的心理素质呢?
教师健康的人格、高尚的道德品质是幼儿的“无言之教”
在幼儿教育过程中,教师的人格以其真实内在的自我品质和精神面貌呈现在幼儿蘧前,始终起潜移默化的影响,吸引和塑造着幼儿,发挥至关重要的教育影响力,儿童在幼儿时期并不一定要学会多少知识,而更多的是行为的养成和人格的形成,此时,教师的言行举止具有一种不可抗拒的影响,如:我在幼儿园带中班时,曾有一个叫丫丫的女孩,有一天,丫丫的妈妈在晨接时问我:“候老师,你是不是眼睛近视,所以眯着眼睛看东西。”我问明情况后才知道,原来这段时间丫丫老是眯着眼睛看东西,她妈妈在纠正时,丫丫还理直气壮的说,我们老师就是这样的。”我马上纠正了自己的不好习惯,带上了眼镜,通过这件事,我意识到教师的言行在幼儿心目中的地位。幼儿每天大部分时间生活在幼儿园这种环境中,与教师朝夕相处,他们的游戏、学习、生活都由教师指导,管理和培养,在幼儿眼中,教师是无所不能的权威,教师的威信是父母和社会其它成员远远无法与之相比的,他们总是习惯于模仿教师的言行,并把自己的言行同教师的言行
三、幼儿心理健康教育形成的原因
(一)来自于遗传因素
由于父母个性,气质等遗传因素的不同,使幼儿在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及心理冲突解决能力的不同。这种能力的高低决定着心理健康程度的高低,另外,幼儿出生时就造成的生理疾病,如手脚畸形。身体的外伤造成的疤痕,长相怪异等,也是诱发幼儿心理问题的原因,由于这些幼儿往往在幼年期受到成人的特殊呵护,很少与外界接触,自小形成的交往能力的缺乏,与同伴之间的交流机会就少,只是偶尔的一点玩耍,情感的交流与宣泄显得贫乏。进入幼儿园又受到幼儿们的歧视和疏远,久而久之,也就形成了孤僻,抑郁,不信任人等不良个性特征。另据研究表明,孕妇在怀孕期表现的焦虑,个性情绪不稳定会影响到胎儿,在胎儿出生也会出现焦虑等心理问题。
(二)来自于家庭
现代家庭中的孩子都是独生子女,处在家庭中被围着转的地位,对孩子进行教育时很难做到统—认识,存在“树大自然直,孩子大了自然会瞳事”等错误观点,如今,特别是祖辈们对孙子孙女特别的溺爱与顺从,经常为一些事庸,父母说应该这样做,而祖辈却说不能这样做,不能那样做。长辈之间的矛盾造成了孩子无所适从。缺乏自主意识,压抑个性发展,有时还会为不知如何是好而产生轻度焦虑,形成啃手指,咬指甲,眨眼等不良行为,由于家长的过分溺爱与包办代替,令孩子从小失去了许多锻炼的机会,也失去了许多体验成功喜悦和尝试挫折的机会。这就造成幼儿做事不主动,动手能力差。如:有的幼儿在老师,其他家长面前表现的缩头缩脑,不爱参加活动,特别是在一些较大型的家园活动中更表现的被动胆怯,信心不足,甚至表现出不愿参加的抵触心理。
(三)来自于社会
不良的社会现象强化了家长和幼儿的心理偏差,比如,对儿童意外伤害的忧虑,缺乏社会安全感,耳闻目睹持强凌弱,巧取获得短期利益等,这些现象使家长畏惧让幼儿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或阻止同伴交往,使幼儿受到太多的限制,从而失去在社会生活中体验成功与挫折的机会,也失去了与同伴游戏的快乐时光。精神分析学家认为,幼儿的功击行为起源是父母对幼儿高度的控制欲。另外,现代社会带给成人生存的压力,使大多数家长都有望子成龙,相互攀比的思想,希望幼儿不仅是学幼儿园中的知识 ,还要求幼儿学英语,识字,珠算,各种乐器等,这无形中增加了幼儿的心理负担,剥夺了幼儿游戏,与同伴交往,体验社会生活的快乐时光,造成幼儿厌学,注意力不集中情绪不稳定,抑郁等不良心理问题。
四、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具体实施
(一)创设和谐的心理环境,取得良好的健康教育效果
心理环境包括幼儿生活,学习和游戏的全部心理空间,特别是幼儿的学习,活动及生活的氛围。和谐的氛囤有助于培养幼儿努力进取,奋力向上的个性品质,也有利于形成和谐的师生关系,同伴关系,使幼儿能健康成长,教师接纳幼儿个性,尊重幼儿是为幼儿创设良好的心理环境的一个重要前提,某些幼儿园教师对幼儿要求过于苛刻,比如,要求幼儿必需端端正正地坐在小椅子上,不能随意与其他小朋友交流,不能随意上厕所,喝水等便是对幼儿的不尊重,有些教师喜欢当着幼儿的面议论幼儿身上的缺点。
(二)在游戏活动中,促进幼儿心理健康
正如德国学前教育家福禄培尔所说,“在游戏中培养幼儿是一切教育的开端”[1],的确,游戏是幼儿最喜欢的活动,在游戏中,幼儿的心理状态和个性特征可以自由地表现出来,因而使幼儿在平时生活中受到的限制束缚,以及由此导致的心理紧张或压抑得到一定宣泄,因而,游戏是幼儿进行健康心理培养的最佳途径,作为教育的—种方法,游戏是由教师设计,提供场地和大量丰富的材料,让幼儿以自身的想象,通过扮演某种角色,或是创造某种场景,去接触外部世界或成人生活,以帮助幼儿化解各种心理矛盾,如,角色游戏中,幼儿通过扮演医生、妈妈、老师、司机等角色,体验成人的生活,同时也反映出它们目艮中的世界和内心的体验。
(三)利用正确评价,使幼儿心灵沐浴在赞扬声中
幼儿教育专家总结道:“讽刺中成长的孩子学会羞怯,羞辱中成长的孩子学会内疚,鼓励中成长的孩子学会自信;赞扬中成长的孩子学会自赏。”[2]是的,鼓励和赞扬是照亮孩子心灵的阳光,它能使孩子在成长中始终保持乐观向上、充满自信,因此我们对孩子的鼓励与赞扬应该是大度的,而不应该吝啬的使用那些夸奖和欣赏孩子的词语。
一、幼儿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
幼儿的心理健康问题主要是指幼儿在身心发展过程中,由于其生理机能失调环境适应不良或心理冲突等导致的心理方面的障碍及不适应行为,是幼儿身心的发展过程中特有的问题和障碍。目前,在我国幼儿中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心理健康问题,儿童多动症;社会行为问题:包括爱发脾气、打架、争吵、说谎、嫉妒、以强欺弱、恶作剧、不能和别的儿童友好相处、有破坏行为、偷窃等;性格和情绪问题:包括任性、自私、固执、娇气、胆怯、退缩、易哭泣、懒惰、自卑、过分敏感、过度幻想等;神经功能障碍:包括排泄机能障碍、言语障碍、睡眠障碍、强迫行为、神经紧张等;不良习惯:包括吸吮手指、咬指甲、眨眼、皱额、挖鼻孔、耸肩、咬衣服、玩弄生殖器等;学习上的问题:包括注意不易集中、反应迟钝等。这些不良的行为问题不仅防碍幼儿身心健康发展和良好品德的形成,还会给家庭,学校,社会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
二、幼儿教师心理素质对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影响
在学前教育中,教育的对象是幼儿,由于幼儿具有好模仿、以直观思维为主、心理承受力差、心理不成熟等这种特殊性,幼儿教师的心理素质对幼儿身心健康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同时,与教育工作的成败关系密切,在工作节奏、强度大、压力重的今天,教师不仅要具备过硬的专业素质,更要养成良好的心理素质,积极适应新时代的要求,那么,幼儿教师应该具备哪些良好的心理素质呢?
教师健康的人格、高尚的道德品质是幼儿的“无言之教”
在幼儿教育过程中,教师的人格以其真实内在的自我品质和精神面貌呈现在幼儿蘧前,始终起潜移默化的影响,吸引和塑造着幼儿,发挥至关重要的教育影响力,儿童在幼儿时期并不一定要学会多少知识,而更多的是行为的养成和人格的形成,此时,教师的言行举止具有一种不可抗拒的影响,如:我在幼儿园带中班时,曾有一个叫丫丫的女孩,有一天,丫丫的妈妈在晨接时问我:“候老师,你是不是眼睛近视,所以眯着眼睛看东西。”我问明情况后才知道,原来这段时间丫丫老是眯着眼睛看东西,她妈妈在纠正时,丫丫还理直气壮的说,我们老师就是这样的。”我马上纠正了自己的不好习惯,带上了眼镜,通过这件事,我意识到教师的言行在幼儿心目中的地位。幼儿每天大部分时间生活在幼儿园这种环境中,与教师朝夕相处,他们的游戏、学习、生活都由教师指导,管理和培养,在幼儿眼中,教师是无所不能的权威,教师的威信是父母和社会其它成员远远无法与之相比的,他们总是习惯于模仿教师的言行,并把自己的言行同教师的言行
三、幼儿心理健康教育形成的原因
(一)来自于遗传因素
由于父母个性,气质等遗传因素的不同,使幼儿在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及心理冲突解决能力的不同。这种能力的高低决定着心理健康程度的高低,另外,幼儿出生时就造成的生理疾病,如手脚畸形。身体的外伤造成的疤痕,长相怪异等,也是诱发幼儿心理问题的原因,由于这些幼儿往往在幼年期受到成人的特殊呵护,很少与外界接触,自小形成的交往能力的缺乏,与同伴之间的交流机会就少,只是偶尔的一点玩耍,情感的交流与宣泄显得贫乏。进入幼儿园又受到幼儿们的歧视和疏远,久而久之,也就形成了孤僻,抑郁,不信任人等不良个性特征。另据研究表明,孕妇在怀孕期表现的焦虑,个性情绪不稳定会影响到胎儿,在胎儿出生也会出现焦虑等心理问题。
(二)来自于家庭
现代家庭中的孩子都是独生子女,处在家庭中被围着转的地位,对孩子进行教育时很难做到统—认识,存在“树大自然直,孩子大了自然会瞳事”等错误观点,如今,特别是祖辈们对孙子孙女特别的溺爱与顺从,经常为一些事庸,父母说应该这样做,而祖辈却说不能这样做,不能那样做。长辈之间的矛盾造成了孩子无所适从。缺乏自主意识,压抑个性发展,有时还会为不知如何是好而产生轻度焦虑,形成啃手指,咬指甲,眨眼等不良行为,由于家长的过分溺爱与包办代替,令孩子从小失去了许多锻炼的机会,也失去了许多体验成功喜悦和尝试挫折的机会。这就造成幼儿做事不主动,动手能力差。如:有的幼儿在老师,其他家长面前表现的缩头缩脑,不爱参加活动,特别是在一些较大型的家园活动中更表现的被动胆怯,信心不足,甚至表现出不愿参加的抵触心理。
(三)来自于社会
不良的社会现象强化了家长和幼儿的心理偏差,比如,对儿童意外伤害的忧虑,缺乏社会安全感,耳闻目睹持强凌弱,巧取获得短期利益等,这些现象使家长畏惧让幼儿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或阻止同伴交往,使幼儿受到太多的限制,从而失去在社会生活中体验成功与挫折的机会,也失去了与同伴游戏的快乐时光。精神分析学家认为,幼儿的功击行为起源是父母对幼儿高度的控制欲。另外,现代社会带给成人生存的压力,使大多数家长都有望子成龙,相互攀比的思想,希望幼儿不仅是学幼儿园中的知识 ,还要求幼儿学英语,识字,珠算,各种乐器等,这无形中增加了幼儿的心理负担,剥夺了幼儿游戏,与同伴交往,体验社会生活的快乐时光,造成幼儿厌学,注意力不集中情绪不稳定,抑郁等不良心理问题。
四、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具体实施
(一)创设和谐的心理环境,取得良好的健康教育效果
心理环境包括幼儿生活,学习和游戏的全部心理空间,特别是幼儿的学习,活动及生活的氛围。和谐的氛囤有助于培养幼儿努力进取,奋力向上的个性品质,也有利于形成和谐的师生关系,同伴关系,使幼儿能健康成长,教师接纳幼儿个性,尊重幼儿是为幼儿创设良好的心理环境的一个重要前提,某些幼儿园教师对幼儿要求过于苛刻,比如,要求幼儿必需端端正正地坐在小椅子上,不能随意与其他小朋友交流,不能随意上厕所,喝水等便是对幼儿的不尊重,有些教师喜欢当着幼儿的面议论幼儿身上的缺点。
(二)在游戏活动中,促进幼儿心理健康
正如德国学前教育家福禄培尔所说,“在游戏中培养幼儿是一切教育的开端”[1],的确,游戏是幼儿最喜欢的活动,在游戏中,幼儿的心理状态和个性特征可以自由地表现出来,因而使幼儿在平时生活中受到的限制束缚,以及由此导致的心理紧张或压抑得到一定宣泄,因而,游戏是幼儿进行健康心理培养的最佳途径,作为教育的—种方法,游戏是由教师设计,提供场地和大量丰富的材料,让幼儿以自身的想象,通过扮演某种角色,或是创造某种场景,去接触外部世界或成人生活,以帮助幼儿化解各种心理矛盾,如,角色游戏中,幼儿通过扮演医生、妈妈、老师、司机等角色,体验成人的生活,同时也反映出它们目艮中的世界和内心的体验。
(三)利用正确评价,使幼儿心灵沐浴在赞扬声中
幼儿教育专家总结道:“讽刺中成长的孩子学会羞怯,羞辱中成长的孩子学会内疚,鼓励中成长的孩子学会自信;赞扬中成长的孩子学会自赏。”[2]是的,鼓励和赞扬是照亮孩子心灵的阳光,它能使孩子在成长中始终保持乐观向上、充满自信,因此我们对孩子的鼓励与赞扬应该是大度的,而不应该吝啬的使用那些夸奖和欣赏孩子的词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