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教学改革不断深入的背景下,素质教育逐渐成为我国教育的主流,作为重要的基础学科,小学语文教学手段也需要进一步变革,合作学习作为一种先进的教学手段,不仅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而且还能够增进学生之间的团结协作,促使师生交流,提高课堂教学氛围,以此提升小学语文教学整体教学质量。本文以合作学习为例,对其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进行几点分析。
【关键词】小学语文 合作学习 对策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10-0052-01
引言
合作学习符合小学生的身心发育特点,能够激发小学生潜在的能力,同时,合作学习认可并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能够满足每个学生的学习需求。并在这个基础上,培养学生独立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团结协作的能力。这种教学方法,在当代小学语文教学中应用,能够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彰显当代小学语文教育的活力与魅力。
1.营造氛围,激发兴趣
兴趣就像是学生学习的“催化剂”,能够引发学生对学习的“化学反应”,促使学生主动学习。学生在对学习产生兴趣之后,学习效果也会很明显提高。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引入合作学习的第一步,就是要激发学生合作学习的兴趣,教师首先应该营造一个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将学生带入到一个快乐的学习环境中,在这个环境中学生自主合作学习,其学习兴趣会更加高涨。通常情况下,在班级中开展合作学习,都是以小组为单位开展实施的,所以教师在课前应该将学生分成几个小组,然后通过一些小游戏或者讨论,来打破学生之间的陌生感,在小组成员之间都相互熟悉之后,教师就可以开展小组之间的竞赛,教师可以设计一些与文章相关的题目,让小组之间进行比赛回答问题,小组成员之间认识到只有相互合作才能够为小组争得荣誉,通过荣誉的引导,学生能够相互配合,在小组中开展合作学习,进而激发学生的合作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比如:在进行的《四季》教学时,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设备,制作“春夏秋冬”一年四季的课件,并配合节奏明快的音乐烘托氛围,在这样生动的情境中,學生的情绪被带动,趣味性的多媒体动画,使学生的学习兴趣得以激发。此时,教师组织小组阅读分析,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阅读比赛,看看哪一组能够将四季的变化与特点读出来,看看哪一组读得最有感情,通过这样的设计,学生们都会主动投入到阅读之中,课堂教学有效性得以保障。
2.设计目标,明确任务
在合理划分小组之后,教师应该明确小组学习目标和任务,学生根据教师布置的任务,开展小组学习,学习效率会更高。由于小学生年龄小,思维有所局限,合作过程中,往往会不知所措,无从下手。此时教师应该加以引导和帮助,让学生们了解学习目标以及学习任务,帮助学生建立完整的认知体系,便于学生更好的掌握文章内容和中心思想。
比如学习《一个小村庄的故事》一文时,教师应该先让学生初读课文,然后进行小组讨论,最后让学生进行细读,通过小组讨论和思考回答思考问题:“美丽的小村庄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小村庄发生变化的原因?”小组每位成员都参与其中,找出相应的答案。之后,教师根据学生给出的答案进行总结和分析,帮助学生更进一步的理解课本内涵和中心思想。
3.适度参与,适当指导
因为年龄的原因,学生的理解能力还是处于较弱的阶段,虽然在小组中开展讨论研究学习,但是学生很多时候对于文章的理解还很片面,不能够全面的了解,在小组讨论时如果遇到一些困难,教师应该加入到小组中帮助学生解决问题,帮助学生理清思路。教师想要在学生需要帮助的时候马上就给予帮助,首先教师应该与学生建立一个良好的关系,所以教师应该以一个平等的身份与学生相处,进而能够适当的参与到学生的合作学习中,这样教师可以实时的了解学生的想法,在小组中出现争议的时候教师能够给予一些正确的指导,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文章的内容,使得小组成员之间能够统一思想。
比如:教师在带着学生学习《望庐山瀑布》的时候,首先教师应该给学生朗读一遍这首诗,然后让学生有感情的朗读这首诗。学生多次朗读之后,教师让学生先根据自己的理解来体会诗中所蕴含的含义,之后让学生在小组中进行讨论学习,对诗的大概含义进行理解,分析这首诗中展示出什么样的画面,并且这首诗是在什么样的写作背景中创作出来,这首诗是想要表达什么样的含义,在小组进行讨论的时候一定会遇到一些问题,这时候教师就应该及时的来到小组中,帮助学生解答问题,使得学生能够更好的理解这首诗,进而能够感受诗中所表达的情感以及作者当时的内心世界。
结束语
合作学习作为培养学生自学学习能力、思维能力的重要教学手段,在当代小学语文教学中发挥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尤其是教学改革背景下,凸显学生学习主体,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呼声越来越高,此时小学语文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合作学习教学模式,实现语文高效课堂的构建,为传统语文课堂教学注入更多活力。
参考文献:
[1]葛忠杰. 合作学习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尝试[J]. 亚太教育,2015(35):171.
[2]王小娜. 合作学习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J]. 学周刊,2016(20):212-213.
[3]九木草. 合作学习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J]. 西部素质教育,2016,2(06):182.
【关键词】小学语文 合作学习 对策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10-0052-01
引言
合作学习符合小学生的身心发育特点,能够激发小学生潜在的能力,同时,合作学习认可并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能够满足每个学生的学习需求。并在这个基础上,培养学生独立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团结协作的能力。这种教学方法,在当代小学语文教学中应用,能够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彰显当代小学语文教育的活力与魅力。
1.营造氛围,激发兴趣
兴趣就像是学生学习的“催化剂”,能够引发学生对学习的“化学反应”,促使学生主动学习。学生在对学习产生兴趣之后,学习效果也会很明显提高。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引入合作学习的第一步,就是要激发学生合作学习的兴趣,教师首先应该营造一个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将学生带入到一个快乐的学习环境中,在这个环境中学生自主合作学习,其学习兴趣会更加高涨。通常情况下,在班级中开展合作学习,都是以小组为单位开展实施的,所以教师在课前应该将学生分成几个小组,然后通过一些小游戏或者讨论,来打破学生之间的陌生感,在小组成员之间都相互熟悉之后,教师就可以开展小组之间的竞赛,教师可以设计一些与文章相关的题目,让小组之间进行比赛回答问题,小组成员之间认识到只有相互合作才能够为小组争得荣誉,通过荣誉的引导,学生能够相互配合,在小组中开展合作学习,进而激发学生的合作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比如:在进行的《四季》教学时,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设备,制作“春夏秋冬”一年四季的课件,并配合节奏明快的音乐烘托氛围,在这样生动的情境中,學生的情绪被带动,趣味性的多媒体动画,使学生的学习兴趣得以激发。此时,教师组织小组阅读分析,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阅读比赛,看看哪一组能够将四季的变化与特点读出来,看看哪一组读得最有感情,通过这样的设计,学生们都会主动投入到阅读之中,课堂教学有效性得以保障。
2.设计目标,明确任务
在合理划分小组之后,教师应该明确小组学习目标和任务,学生根据教师布置的任务,开展小组学习,学习效率会更高。由于小学生年龄小,思维有所局限,合作过程中,往往会不知所措,无从下手。此时教师应该加以引导和帮助,让学生们了解学习目标以及学习任务,帮助学生建立完整的认知体系,便于学生更好的掌握文章内容和中心思想。
比如学习《一个小村庄的故事》一文时,教师应该先让学生初读课文,然后进行小组讨论,最后让学生进行细读,通过小组讨论和思考回答思考问题:“美丽的小村庄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小村庄发生变化的原因?”小组每位成员都参与其中,找出相应的答案。之后,教师根据学生给出的答案进行总结和分析,帮助学生更进一步的理解课本内涵和中心思想。
3.适度参与,适当指导
因为年龄的原因,学生的理解能力还是处于较弱的阶段,虽然在小组中开展讨论研究学习,但是学生很多时候对于文章的理解还很片面,不能够全面的了解,在小组讨论时如果遇到一些困难,教师应该加入到小组中帮助学生解决问题,帮助学生理清思路。教师想要在学生需要帮助的时候马上就给予帮助,首先教师应该与学生建立一个良好的关系,所以教师应该以一个平等的身份与学生相处,进而能够适当的参与到学生的合作学习中,这样教师可以实时的了解学生的想法,在小组中出现争议的时候教师能够给予一些正确的指导,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文章的内容,使得小组成员之间能够统一思想。
比如:教师在带着学生学习《望庐山瀑布》的时候,首先教师应该给学生朗读一遍这首诗,然后让学生有感情的朗读这首诗。学生多次朗读之后,教师让学生先根据自己的理解来体会诗中所蕴含的含义,之后让学生在小组中进行讨论学习,对诗的大概含义进行理解,分析这首诗中展示出什么样的画面,并且这首诗是在什么样的写作背景中创作出来,这首诗是想要表达什么样的含义,在小组进行讨论的时候一定会遇到一些问题,这时候教师就应该及时的来到小组中,帮助学生解答问题,使得学生能够更好的理解这首诗,进而能够感受诗中所表达的情感以及作者当时的内心世界。
结束语
合作学习作为培养学生自学学习能力、思维能力的重要教学手段,在当代小学语文教学中发挥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尤其是教学改革背景下,凸显学生学习主体,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呼声越来越高,此时小学语文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合作学习教学模式,实现语文高效课堂的构建,为传统语文课堂教学注入更多活力。
参考文献:
[1]葛忠杰. 合作学习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尝试[J]. 亚太教育,2015(35):171.
[2]王小娜. 合作学习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J]. 学周刊,2016(20):212-213.
[3]九木草. 合作学习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J]. 西部素质教育,2016,2(06):1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