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文教学中,作文教学是不可缺少的重要部分,它是学生语文水平和文化素养的重要尺度和综合表现。但在农村中小学由于经济、文化等诸方面原因,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师的一块心病,学生怕写,老师怕改。学生习作水平与城市中小学相比,相差甚远,这无疑在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不利于教育的发展和学生素质的提高。农村中小学教学资源不足,图书室藏书不多,因此学生知识面狭窄,写作素材平乏,不会遣词用句,表达能力不强,这些都是造成学生写作水平低下的直接原因。所以,我认为农村中小学作文教学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 精心安排,激发学生写作兴趣。
写作水平的低下,其原因是学生对作文没有兴趣。因此,激发学生作文学习的兴趣是激发学生作文潜能的基础。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其一要精心安排学生积累写作的素材。从学生实际出发,去挖掘素材。可以结合学校生活、班集体生活中有价值的内容展开,也可以结合家庭生活、社会生活中众人关注的热点,引导学生去思考、感受,从而产生“一吐为快”的冲动,激发写作激情。陶行知说过:“没有生活做中心的教育是死教育。”新课标也明确提出:多角度地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捕捉事物的特征,力求有创意地表达。因此,作文教学光从文本上指导学生是不够的,更重要是引领学生深入生活、观察生活,在生活中寻找素材,并在生活中学会思考,“捕捉事物的特征”。作文的素材来源于生活,来源于对生活的观察、思考。由于学生生活经验的缺乏,作文时往往觉得无事可写,无话可说,不知要表达什么思想。老师要指导学生善于积累素材,提炼主题,养成表情达意的习惯。这样,作文时就会有话可说,有事可写,有思想感情可表达。
其二是精心安排课堂结构,营造学生爱上写作的环境。我们知道,人只有在激动了、痛苦了、愤怒了、快乐了之后,才会有情感表达的冲动。教师要精心设计作文教学的每一个环节,让学生在轻松的气氛下进行写作,把写作当成是一件很快乐的事。
二、增加阅读,积累美词意佳句。
首先,引导学生做好词汇积累。每一位老师都知道:积累越厚实,写作就越有基础,文章就能根深叶茂开奇葩。反之,没有积累,则胸无点墨,是写不出文章来的。因此,要想写出好作文,一方面必须要有一定的词汇积累。老师要充分利用学生年少记忆强的优势,指导学生熟读背诵教材中优秀篇章、精彩片断,大量吸收优美语句:另一方面自行摘录生活中有价值的语言内容,如成语、谚语、俗语等,帮助他们积累起终生受用不尽的语言材料。教师要鼓励学生勤记忆、勤动笔,将有用的东西记在本子上,要长期坚持。一口吃不成胖子,要点点滴滴地积累。
其次,引导学生学会阅读思考。学生背了大量的书,做了大量的读书笔记,还未必能写出一手好文章。因为这种积累是静态的罗列、堆积。要真正让这些材料在学生头脑中活化,还得让学生对作品语言以及作品所蕴涵的思想反复地去品、去思。要引导学生学会去圈点、批注、点评。虽然,学生开始做的圈点批注还比较浅薄,比较零碎,但我们要珍视学生的这些一鳞半爪,要多鼓励他们,引导他们做进一步的思考。要让他们在感悟中深化思想,在感悟中升华人格,在感悟中萌发中培养初步的写作思维能力。
三、及时评改,培养学生评改能力。
作文评改往往被老师们所忽略。因为学生作文水平的低下,所以改作文一事都是老师一人承担。殊不知这样做既加重了语文教师的批改负担,限制了学生作文数量,同时学生从中收效甚微,常常是作文本发下去学生只看一眼总批和分数就扔到一旁,不能从中领悟并改进。这样做忽视了对学生作文修改能力的培养,直接制约了学生作文水平的提高。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中小学生要养成修改自己作文的习惯——能与他人交流写作心得,互相评改作文,以享受、沟通见解。因而我们切不可大包大揽,而是要教会学生方法,让学生学会自己评改作文。常用的方法是组织学生互评、互改或自评、自改作文,老师总结点评。这样反复训练,学生评改作文的能力很快就会提高,写作能力也会随之提高。
农村中小学作文教学目前还是一个弱项,需要我们的不断探索。我们要求学生写出好作文,自己也要以身作则,经常利用课余时间练笔,发挥示范带动作用。平时要利用各种机会,运用多种方法激发学生写作热情,比如举行各种作文竞赛、组织学生向报刊投稿等。我相信经过长期的坚持和训练,农村中小学的作文教学不再是一件难事,而学生也会越来越喜欢上写作。
(作者电话:15186444549;邮箱:[email protected])
一、 精心安排,激发学生写作兴趣。
写作水平的低下,其原因是学生对作文没有兴趣。因此,激发学生作文学习的兴趣是激发学生作文潜能的基础。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其一要精心安排学生积累写作的素材。从学生实际出发,去挖掘素材。可以结合学校生活、班集体生活中有价值的内容展开,也可以结合家庭生活、社会生活中众人关注的热点,引导学生去思考、感受,从而产生“一吐为快”的冲动,激发写作激情。陶行知说过:“没有生活做中心的教育是死教育。”新课标也明确提出:多角度地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捕捉事物的特征,力求有创意地表达。因此,作文教学光从文本上指导学生是不够的,更重要是引领学生深入生活、观察生活,在生活中寻找素材,并在生活中学会思考,“捕捉事物的特征”。作文的素材来源于生活,来源于对生活的观察、思考。由于学生生活经验的缺乏,作文时往往觉得无事可写,无话可说,不知要表达什么思想。老师要指导学生善于积累素材,提炼主题,养成表情达意的习惯。这样,作文时就会有话可说,有事可写,有思想感情可表达。
其二是精心安排课堂结构,营造学生爱上写作的环境。我们知道,人只有在激动了、痛苦了、愤怒了、快乐了之后,才会有情感表达的冲动。教师要精心设计作文教学的每一个环节,让学生在轻松的气氛下进行写作,把写作当成是一件很快乐的事。
二、增加阅读,积累美词意佳句。
首先,引导学生做好词汇积累。每一位老师都知道:积累越厚实,写作就越有基础,文章就能根深叶茂开奇葩。反之,没有积累,则胸无点墨,是写不出文章来的。因此,要想写出好作文,一方面必须要有一定的词汇积累。老师要充分利用学生年少记忆强的优势,指导学生熟读背诵教材中优秀篇章、精彩片断,大量吸收优美语句:另一方面自行摘录生活中有价值的语言内容,如成语、谚语、俗语等,帮助他们积累起终生受用不尽的语言材料。教师要鼓励学生勤记忆、勤动笔,将有用的东西记在本子上,要长期坚持。一口吃不成胖子,要点点滴滴地积累。
其次,引导学生学会阅读思考。学生背了大量的书,做了大量的读书笔记,还未必能写出一手好文章。因为这种积累是静态的罗列、堆积。要真正让这些材料在学生头脑中活化,还得让学生对作品语言以及作品所蕴涵的思想反复地去品、去思。要引导学生学会去圈点、批注、点评。虽然,学生开始做的圈点批注还比较浅薄,比较零碎,但我们要珍视学生的这些一鳞半爪,要多鼓励他们,引导他们做进一步的思考。要让他们在感悟中深化思想,在感悟中升华人格,在感悟中萌发中培养初步的写作思维能力。
三、及时评改,培养学生评改能力。
作文评改往往被老师们所忽略。因为学生作文水平的低下,所以改作文一事都是老师一人承担。殊不知这样做既加重了语文教师的批改负担,限制了学生作文数量,同时学生从中收效甚微,常常是作文本发下去学生只看一眼总批和分数就扔到一旁,不能从中领悟并改进。这样做忽视了对学生作文修改能力的培养,直接制约了学生作文水平的提高。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中小学生要养成修改自己作文的习惯——能与他人交流写作心得,互相评改作文,以享受、沟通见解。因而我们切不可大包大揽,而是要教会学生方法,让学生学会自己评改作文。常用的方法是组织学生互评、互改或自评、自改作文,老师总结点评。这样反复训练,学生评改作文的能力很快就会提高,写作能力也会随之提高。
农村中小学作文教学目前还是一个弱项,需要我们的不断探索。我们要求学生写出好作文,自己也要以身作则,经常利用课余时间练笔,发挥示范带动作用。平时要利用各种机会,运用多种方法激发学生写作热情,比如举行各种作文竞赛、组织学生向报刊投稿等。我相信经过长期的坚持和训练,农村中小学的作文教学不再是一件难事,而学生也会越来越喜欢上写作。
(作者电话:15186444549;邮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