像曾国藩一样学习

来源 :陕西教育·教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136C31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道光十六年(公元1836年),有一个年轻的小伙子收拾行装,搭乘粮船从京城返回湖南。因为种种原因,此时他身上的盘缠已所剩无几,好在路过淮宁时,他便借了同乡易作梅的一百两银子。这本来算是一件好事,但谁知在经过金陵的时候,他在书肆中看见了一部精刻的二十三史,因实在受不了书的诱惑,便将自己刚借到的银两全部买了书,而路上的花销,则不得不当掉自己身上的衣物。这人就是晚清的四大名臣之一——曾国藩(当时叫曾子城)。
  当时湘乡的曾氏是一个非常重视教育的家族,据说在曾国藩祖父曾玉屏这一代就很喜欢宴请一些文人雅士到家里做客,并因此而感到这是一件很开心的事。他督促自己的儿子曾麟书一年到头辛苦读书,以期有所成就。虽说经过了十七次的考试,最终中了举,入了县学,但因当时曾麟书已经四十三岁。因此到了曾子城这一代,其祖父和父亲都对他给予了厚望,所以五岁的曾子城就开始学习认字了。
  当时家里还专门聘请了陈雁门做曾子城的启蒙老师,负责教他《千字文》。七岁的时候便跟着父亲曾麟书学习,而且这一学就学了整整八年。到了九岁的时候,曾子城已经读完了四书五经,并且开始学习时文帖括,他不仅临摹了颜真卿和柳公权的字帖,同时也学习黄庭坚的帖。到了十岁,曾子城便已能吟诗作对。
  当然父亲对曾子城的教育不仅仅停留在读书上,还很注重考试。刚满十三岁的曾子城便随父亲到了长沙府参加了童试,十五岁的时候他第二次参加童试时,获得了第七名的好成绩。当然在接下来的数年里,虽说曾子城在考试的路上有过许多的曲折和坎坷,但他屡败屡战,直到二十八岁时考取了翰林院庶吉士。
  当看到曾子城花了百两的银子只换回来几箱书时,父亲并没有责备他,反而高兴地鼓励说:“你借钱买书是件好事,我会帮你把欠款还清,但希望你细心研读,也就不算白费了。”当然曾子城也牢牢记住了父亲的话,从此清晨起床,半夜休息,埋头苦读,一年中几乎没有出家门。
  “我虽愚钝,但对你这样愚钝的人进行训告也不会觉得烦。”这是曾麟书常对儿子曾子城的教育,他把儿子带在自己的身边,从早到晚给他讲书,耳提面命,如果他不懂就再讲,颇有耐心。就是这样的家庭教育,为曾子城走上学而优则仕的道路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编辑   张晓楠
其他文献
我带学生参加过无数次大大小小的比赛,这样的事情是第一次发生:2010年RCJ中国选拔赛在广州举行.那天晚上,我一人在宾馆房间里调试机器人,平时非常懂事且成绩非常好的小A进来了
在电影《后会无期》中,有一个经典的“王珞丹之问”:听过很多道理依然过不好这一生。现实中。很多教师也有这样一问:听过很多讲座、参加过很多培训依然成不了名师!  台湾作家林清玄说:“一个人面对外面的世界时,需要的是窗子;一个人面对自我时。需要的是镜子。通过窗子才能看见世界的明亮。使用镜子才能看见自己的污点。”教育行政部门组织的讲座也好、培训也罢,都是在借助外力为教师打开观察世界的一扇窗子。但是,“打开
<正>每个学生的兴趣爱好不尽相同,根据学生的爱好发掘他们的潜力,"定制"适合他们的作业,这才是最理想的假期作业模式。"因人定制"关注更多的是书本之外的"实用营养",自己动手
随着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传统的图书编目工作已难以满足信息环境和社会需求,基于计算机网络的图书编目工作已在各级、各类图书馆中普及开来,探讨了编目工作如何
感恩节前几天,各个班级的小学生又都惦记着要给老师送份礼物,这几乎成了孩子们每年的惯例。当然,我们当老师的对孩子们也有严格要求,那就是你表达心意可以,绝对不准乱花钱,再说,要体现你对老师的尊重和爱戴真的有很多种形式。  感恩节过后,我的办公桌上堆满了神秘的小礼物。有孩子们采摘的野花,有一小盒一小盒香甜的巧克力,还有他们自己动手制作的美丽卡片,卡片上总是写满让人感觉温暖的句子。  可翻着翻着,一个孩子
为了解决地下金属矿山在日常施工和开采中遇到的巷道破坏等安全问题,及时掌握地下矿山巷道的稳定性情况,需要对巷道围岩变形数据进行不间断的精确监测。传统收敛计监测效率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