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媒体辅助教学,提升中学语文教学的质量

来源 :俪人·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ajiansh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从中学语文教学的实践出发,以中学语文教学的特点为思考基点,从中学语文教学的知识量、情感和思维三个方面来探讨多媒体辅助教学是否能够提升中学语文教学的质量。进而指出,多媒体辅助教学在三个方面可以提升中学语文教学的质量,即:多媒体辅助教学可以让拥有不同知识量的学生自由地建构自己新的知识体系,可以有效地引导学生体悟情感,可以帮助学生真实地掌握知识点和真实地体会语言文字之美。所以,本文认为适时适当地使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是能够提升中学语文教学质量的。
  【关键词】中学语文教学 知识量 情感 思维
  在中学语文教学的理论实践中,迎接多媒体辅助教学的欢呼声中从来不缺乏对多媒体教学应用的质疑声。毕竟,多媒体教学的过程是预先设定的一套固定的流程,而语文的思维是发散而且不固定的,语文教学的过程当然也是不确定的,运用多媒体教学时,教师无法根据学生突发的思维调整教学思路,就会或多或少地限制学生的思维。而多媒体教学就多媒体教学中常用的图画、音乐等形式直接诉诸于人类的感官,省去了学生对文字的思维过程,不当的应用,它的形象性与趣味性只会降低学生对语言本身的解读与探索。那么,语文教学需要借助多媒体教学吗?如果需要,应该如何连接、融合两者来提升中学语文教学的质量呢?
  这里,就从中学语文教学的特点出发,从知识量、情感和思维三个方面来探讨这个问题。
  一、知识量
  语文学习的是母语,学生的成长环境不同,母语掌握的水平就不同,到了中学,尤其是高中,学生掌握的语文知识量尤其是课本以外的语文知识量差别很大。在差别很大的中学生学习同一个知识点时,运用传统的教学方法,教师无法顾及到每一个学生,对于其中的个体来说,往往不是讲解不够,就是浪费时间,学生不容易有效地根据自己已有的知识结构来建构新的知识结构。
  而这个难题,不管是对于知识点碎又缺乏连贯性的语文复习课或者文言文字词来说,还是对于一些文学文化知识的梳理来说,用多媒体辅助教学都很方便。因为,它可以大容量而又不干扰学生地呈现同一个知识,学生可以自由地选择知识点来建构自身知识体系,可以给每一个知识点自由地分配时间,而且在学习过程中,学生之间可以不被干扰并列前行从而达到有效利用课堂时间的目的。
  二、情感
  语言是表达情感的重要手段,而语文的文本又是情感的外在体现,语文就自然地担负着情感教学的重任,然而,有时语言会遏制想象,会破坏氛围,尤其对于青春叛逆期的中学生来说,用语言表达出的模式化标语化的情感只会起到副作用。然而,对于生活情感体悟不太充足的中学生来说,适当的点拨或者提示从而引导中学生自己去思索体悟其中的情感是必须的,而这个引导可以是语言,更可以是多媒体辅助教学中的视频、画面、音乐或者无声的语言——文字,因为它们更容易引导而不是讲解甚至说教。
  多媒体辅助教学中画面、音乐以及文字出现方式的运用效果犹如诗歌中文字排列的形式一样,可以传达出语言文字不能传达出的氛围、情感和意蕴。例如经典篇目《背影》一文,它通过琐碎的细节而不是什么大事来传达出父亲对子女的关爱,中学生能否体悟出来,能否推人及己去体悟出自己父母在琐碎的生活中所传达出来的对自己的关爱也是一个难题。对于我们普通人来说,父母一生的付出也许也只是一些又一些被中学生认为理所当然甚至厌倦的生活琐事,而《背影》却恰恰可以引导中学生思索体悟平凡而又琐碎的父爱母爱。这个引导,也许只需要一个画面,如学生常见却又忽视的父母那渴望、期盼或者失落的眼神,父母曾经年轻的容颜,所有人都可能离去而唯一不会离去的父母的双手和肩膀……也许只需要一首歌曲,也许只需要几个文字默默地呈现给学生,对于情感的体悟,这些绝对胜过教师苦口婆心的教导。
  三、思维
  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偏重记忆的知识点已经大大减少,偏重理解体悟的知识点增多。一个偏重理解体悟的知识点的掌握,需要的就是大量的例子,一些图画音乐的指引,让学生在大量的语言实践中来自己体悟进而掌握,这些正是多媒体教学的特长。
  例如让学生真实地体会语言文字之美。语言文字的美是语言与心境情境的完美结合。然而,文字的美不是每一个学生都能体会出来的,不妨在调动学生的生活情感体验的同时,运用多媒体中更加形象化的媒介来启发学生的形象化思维,使之与语言文字的形象化思维接轨。毕竟,多媒体中更直观的方式更容易让学生体会出语言文字的美,然后用语言表达出来,既真实地体会了语文的美,又提高了语言的运用水平。例如《荷塘月色》一文,里面描写荷花、月色与雾的经典字词,如“点缀”“浮”“泻”等,与其让学生凭空去想,刻意地去寻找,不如给学生一个思维媒介,用画面、音乐来启发学生思维真正地让学生体会到这些经典文字的美。再如陶渊明的诗词,不妨展示一些相似的画面或者更加原始的画面,让学生体会,从而引导学生思维,然后通过学生的创造来理解诗词中那简洁质朴的美。
  所以,从中学语文教学的实际出发,知识量、情感和思维这三个方面与传统的教学模式都或多或少地存在冲突,而适时适当地使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则能够帮助中学语文教学在一定程度上缓解这个冲突,从而提升中学语文教学的质量。
其他文献
【摘要】在教学过程中应有意向学生渗透物理学的常用研究方法。例如理想实验法、控制变量法、转换法等。学生如果对物理问题的研究方法有了一定的了解,将对物理知识领会的更加深刻,同时也学到了一些研究物理问题的思维方法,增强了学习物理的能力。  【关键词】初中物理 教学反思 学生  初中物理新课程标准:要求在义务教育阶段,物理课程不仅应该注重科学知识的传授,而且还应重视技能的训练,注重让学生经历从生活走向物理
数学高效课堂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主要通过培养学生创新意识、情境导入,激发学生创新兴趣、鼓励质疑,肯定学生质疑精神、结合实践,力求实践中创新、增加开放性题目,培养学生
【摘 要】在数学领域,非负数是随着初一代数中负数引入而相应出现的一个概念性知识。所谓非负数,指零和一切正数(用字母a表示,即a≥0),它是建立在数轴、绝对值、二次根式和方程等数学范畴中的知识,在理论研究和实际运用中不仅颇起作用而且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常见的非负数着重包括实数的偶次幂、实数的绝对值和算术根等三种模型。理论和实践同时表明,非负数知识的应用范围十分广泛,在数学教学中,凡是渗透到负数的地盘
【摘要】每个人的潜力是不同的,在我们的教学过程中我们要充分挖掘每个学生多个方面的潜力,实现所有孩子对学习的需求,进而促进每一个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  【关键词】语文教学;挖掘;潜力;策略;整合  孩子们的智能和潜力有着不同的特点,也有着不一样的表现形式。在学习上有的是需要我们和家长共同去开发和挖掘的,不是所有学困生都是笨孩子,其实他们都是聪明的,知识有没有被挖掘和发现,有没有开发的机会,所以我们要
【摘要】创新教育已成为当今教育教学改革研究和实验的一个重要课题。江泽民同志指出:教育是知识创新,传播和应用的主要基地,也是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人才的摇篮。在当今激烈竞争的时代,课堂教学改革势在必行,创设课堂教学的新境界,新课改的推进是每一个教师应该思考的问题。  【关键词】初中数学 课堂教学形式 课堂改革 创新教育  就学校教育而言,数学教育是创新教育的主阵地之一,因此在数学教学中开展创新教育的实验
【正】 1.前言步频能力是构成短跑速度的两个决定因素之一。虽然国内外专家学者对短跑步频问题做了大量的研究,但迄今仍对步频能力的概念、成因、发展规律等问题有不同的看法
班主任工作关系着班集体的积极健康发展,也关系着班级的凝聚力和战斗力.结合工作实际,从班主任工作的意义和作用、面临的主要困难、优化工作的具体方法等方面对班级管理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