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菲纪事

来源 :中学生阅读(初中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ulocom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第一次见小菲是在《美文》少年版编辑部的楼下,她一个人站在楼门口,小心地低着头。别人问她话,只用点头、摇头或者“嗯”、“不是”之类的简短语句回答。
  她的事情,我隐约知道。她是一个农村女孩,作文写得很好,被请来参加夏令营。她和编辑们明显很熟,但说话还是很小心。
  她独自坐在角落的沙发里,很冷落。别人拿了书给她,她就一言不发地看,丝毫不想去窗前看风景,看看办公室的摆设。她对于这个环境是躲避的。
  中午吃饭的时候,大家围着一张桌子谈笑风生,热火朝天。给她夹的菜,她很少动,就一个人呆呆地扒着白饭。突然,就放下饭盒哭了。她的脸埋在手臂里,无声地哽咽,融化了无尽的伤心。屋里就静了。
  饭后,坐车出去。没有任何征兆地,她吐了,或许她一直在竭力掩饰。她对着水龙头擦着脸,泪又涌了出来。那已经不是因为不舒服,而是一种羞惭和歉意。
  慢慢地,我们聊起来。聊的无非是家住哪里,几岁了,家有几口人之类。一瓶水,只喝了几口,就放在旁边;一张传单,细细地折好,放在我面前。我不敢说扔了,也不敢说不要,更不敢说给她。
  我装作不经意地打量她,发带已经褪色,手并不细嫩,而且十指全是黑的,她说是因为剥核桃。衣服全是化纤的,袜子是白的,边上却泛出和手指一样的颜色,粉红色的人造革凉鞋,鞋底几乎要断裂,但是偶尔的一笑,亮亮的眸子里便有了神采,有一点稚气未脱的顽皮和灵动。她对着大厅顶上浮华的花墙纸惊叹,对着学校里很脏且未必会亮的吊灯惊叹,对着椅子后面可以翻起的木板惊叹,然后看着自己,泪又流出来,说后悔来这里。
  第二天的开营仪式,又有个难堪的镜头,她要接受别人的捐赠。我看着她平静的外表,微微有些不安。当她捧住那些东西时,什么也没有说,只是痛哭。下面的人都用力地鼓掌,我低了头。她涕泪交流的脸让我无法面对,她内心的创伤更让我无法面对。
  中午饭是食堂餐。她把不多的肉丝拨到一边,只吃菜,倒让我匆忙的翻找显得猴急,为她盛的稀饭很烫,她却不敢放下稀饭走掉。
  下午写作文时,她的开头全部顶格写,我惊讶地问她,她说他们一直都是这样。我警告她这样决不行,她把那页纸翻过去,却没有揉掉。我翻了她的作文,感情很真切,用词也很有意蕴,但是错别字很多。我顺手帮她改了,才发现她的基础那么不好,可是她凭自己的努力依然考上了高中,不知道付出了多少心血。
  后来几天的游览带给她的已不只是惊奇。坐车时,她一个人坐在靠窗的单座上,什么游戏也不参加,也不开口。她在车上被人忽略了,欢声笑语绝没有她的份儿。大家照相时,她会很自觉地退到一边。她握着兵马俑的门票悄悄地问我:“这多少钱?”我看了一眼门票:“35元。”她吃了一惊,呆呆地看着。她爬山总是第一,但是她决不会欢呼,也不会瘫在椅子上买水喝。她吃饭一直吃得很少,再要她吃,她会双手反抓住椅背,努力把身子往里缩,把头偏过去,好像十分害怕。后来她告诉我,她平时每天只吃一顿饭的。她很小心地与贵族学校的孩子们保持距离,茫然地望着他们在超市里大步流星,满载而归……这些细节,让她一直无法快乐……
  第四天晚上,她终于决定中止旅行。她问我对她的哭泣是否感到厌倦,我试着说出了自己的猜测,她不只是因为晕车的痛苦,更是因为深深的自卑和羞耻感,她觉得自己为别人带来麻烦,别人都不喜欢她……她笑了,异常惨苦地笑了,没有说什么。
  她有些怯懦地求我明天把一封信转给捐东西给她的人。从她的信里,我知道原来她一直没有办法使自己快乐,尽管她努力过;她一直无法与人交流,尽管她尝试过。她每天晚上都偷偷哭到很晚。她从没有吃过荤的东西。她的自卑感和心理落差那么强烈。她宁可没有换洗衣服也不肯当着别人的面穿他们捐赠的崭新的衣服,她觉得别人的嘘寒问暖和微笑都是强忍着厌恶装出来的。她觉得她是冷场的根源……
  她写那么不易启齿的信简直是一种折磨,她要那么真心地感谢却小心翼翼地谈内心的感受。我劝她尽量客观地写内心而不是强烈地抒情,她低下头,有些羞涩,说这是她改不了的毛病。
  可我却在自嘲,我真的太理性了,我自己已经找不到方法来抒写真情实感,我的文章像空架子,缺少感情去充实。
  早上,她走了,剩下的行程没有了她似乎鲜活了许多,又似乎轻浮了许多。
  她走了。
  (选自《少年美文》,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出版)
其他文献
彼得森在冰面上慢慢地爬行。他停下来休息,把注意力从他悄悄跟踪的海豹身上移开。很快,他对冈纳的忌妒又涌上心头,以致心神不安。彼得森从小就一直痛恨冈纳。他们是在瑞典海岸附近的岛屿上一块儿长大的。不论做什么,那个聪明的、比他小两岁的冈纳总是要比迟钝的彼得森强。例如,冈纳在学校里得过许多奖,冈纳被选送去首都斯德哥尔摩参加加冕庆典,冈纳早早就获得领航员证书……  彼得森最近对冈纳的怨恨是由渡轮工作引发的:冈
期刊
我曾写过一篇短文《且看王子怎样复仇》,介绍莎士比亚的名剧《哈姆雷特》。哈姆雷特是丹麦王子,今天给大家介绍一位东方王子,即印度史诗《罗摩衍那》的主人公罗摩。他在失去王位的时候,采取的态度和方法与西方王子哈姆雷特不太相同。将他们作个比较,是很有意思的。  蚁垤仙人和《罗摩衍那》印度文明是世界上最古老的四大文明之一(另外三大文明分别是,美索不达米亚、古埃及和中国的文明)。印度古代文学的代表性作品是两大史
期刊
[解题]这是一篇人物速写。作者温源宁,广东陆丰人,出生于1899年。是一名留英归来的法学博士。1925年任北京大学英文系主任,1927年任清华大学西洋文学系教授。上世纪30年代,他曾在一本英文周刊(中国评论)上主持专栏,并写了一系列“富有春秋笔法的当代中国名人小传”(钱钟书语),后来结集为(不够知己)一书。本文就是其中的一篇。文中所写的陈通伯,即陈源,笔名西滢,曾任北京大学教授。上世纪20年代中期
期刊
《妹妹的角色》阅读    为了募捐,主日学校准备排练一部叫《圣诞前夜》的短话剧。告示一贴出,妹妹便热情万丈地去报名当演员。《圣诞前夜》只有4个人物:父亲、母亲、女儿和儿子。定角色那天,妹妹一脸冰霜地回到家。“你被选上了吗?”我们小心翼翼地问她。  “是。”“那你为什么不开心?”  “因为他们让我演狗!”说完,妹妹转身奔上楼。全家人面面相觑,不知该恭喜她,还是该安慰她。饭后爸爸和妹妹谈了很久,但他们
期刊
蓝鲸一生都是健康的,但如果脱离群体3个月,便会迅速地患工5种以上的疾病,并在1年内死亡。金黄花从来不单独生长,一定要彼此长在一起。如果把其中的一株移植到离群体10米以外,尽管是同样的环境,却活不到10天。人们要想移植金黄花,最少要将10株以上一起移植,彼此的间隔也不能大于1尺,否则一株也活不成。这些都证明,动植物是需要彼此依赖、彼此关怀的。这是它们生命的内涵。世界上的许多动植物,彼此不能离开的原因
期刊
在淡紫透明的苍穹上/新月是一把古老象牙的弓/正射出了第一颗晚星  (赵天仪《初秋的黄昏》)    同样是写黄昏,《月升》中描写的是太阳还没有落下,月亮刚刚升起的黃昏;而这几句所描写的却是太阳已经落下,天色还没有完全暗下来,月亮刚坐稳天空的黄昏。如果污染不太严重,天气又足够晴朗,仔细观察一下,将暗未暗的黄昏的苍穹还真是隐隐约约透出些淡紫的光芒来。朦胧的淡紫中又有些清亮透明,整个天空这时候更像一面巨大
期刊
窗外的几株刚刚绿出春色的植物,就当真地开出几朵花来了,虽只是一点两点的碎黄,却极珍贵地艳着。  可惜,我全然叫不出来它们的名字。  这倒好,陌生又为它们平添了层神秘。大约它们从午夜出发吧,不料今天早上就突然抵达枝头,多少让人有些猝不及防。  于是,我就凝神屏气地看着,而窗内我的学生则个个伸长脖子看我。  都在看风景。  果然只是星星点点,并不密,但我却以为恰到好处。因为珍贵的东西从来都生得稀落。我
期刊
呱呱鸟的呱呱:  呱呱鸟的粉丝儿们盼寒假都盼疯了吧?关于“寒假”和“过年”的稿子那是像雪片一样纷纷飘来呀!让呱呱鸟兴奋得也想早点过年。呱呱鸟知道,寒假可是意味着很多好玩的和好吃的东西呢大家肯定喜欢在节日的夜晚看燃放烟火的表演吧。那五彩缤纷的烟火是多么令人兴奋呀!要想烟火飞得高,燃得绚丽,火药和各种化合物的装填就要充足。呱呱鸟说这番话的用意是想告诉粉丝儿们:寒假里可不要忘记复习功课呀,知识才是让你
期刊
冬天还未过完,春天似来未来。在这种时候,读鲍尔吉原野的这篇短文,也许还不太隔膜。  据说有些地方是“四季如春”的,有的人羡慕得很,其实大可不必。因为既是“四季如春”,那里的人们就很难有机会了解冬天的严寒、夏天的酷暑是什么滋味。如果连这些滋味都不知道,那么人生岂不是太单薄、太苍白了吗?记得鲁迅说过类似的话,桃花是很好看的,但如果一年四季请你看桃花,哪怕桃花开得有车轮那么大,恐怕你也避之唯恐不及。幸福
期刊
植物没有智力,至少是没有像我们这样的智力,谁要是认为植物能够听懂我们的话,甚至看出我们的心思,那是太高估它们的能力了。但这并不等于说它们没有知觉,相反,它们极其敏感,它们有视觉、触觉、嗅觉、味觉,并且能够感觉重力,只是它们有自己的方式,与我们的方式大不相同。  植物能够以某种方式感觉光明和黑暗。一般情况下,光线总是来自上方,这时植物就向上伸展。如果光线来自侧面,比如对于窗台上的植物来说就是这样,这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