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选课走班制的建立和实施以满足学生的差异性与个性化发展为前提,在选课走班制下,学生可以满足自主的喜好与学习状态,选择适于自身发展的班级,教师也可以根据这个班级中的学习情况,制定具体的教学措施。但是选课走班制的实施增加了教学管理的难度,如何在该制度下提升教学管理的质量,成为了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关键词】选课走班制;本质与目标;教学管理
【中图分类号】G42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33-0115-01
一、本质与目标
首先,选课走班制的授课方式符合学生的个性化发展需求,让学生在不同的环境下学习,在更加适合自己的班级与环境下接受学习,在适于自身学习状态的学习环境下达到最佳的学习效果。选课走班制在教育中的应用符合因材施教的教学理念,是根据学生之间的差异性而制定的一种全新的教学方法。该教学制度在实际中的实施满足了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有助于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属于一种个性化教学机制,弥补了以往班级授课的方式制约了学生发展的问题,实现了课堂讲授与学生个性化发展的融合,在二者之间找到了契合点,不易固定班级束缚住学生的个性化发展,让学生在不同的教育空间中实现更好的发展与提升,提升教学高效性,实现开放式的教学模式,以达到教学目标。
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教师或者是班主任将学生分为固定的班级,学生在班级中无论是否“吃得饱”、是否跟得上,都只能学会适应。在传统的固定化班级教学中,优秀生占少数、学困生也占少数,中等生几乎占据的课堂学生比重的70%左右。教师为了满足大多数学生的学习需求,在教学设计与课堂进度方面都以满足大多数学生为主。而在这种教学方式下,就不可不免造成优秀生“吃不饱”、学困生“吃不了”的情况,难以满足每一位学生的学习需求。
选课走班制度的目标在于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因材施教,以学生的主体意志为主,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喜好与特征选取自己想要发展的学科和适合的班级,从某角度分析,该制度的知识以学生的认识与兴趣为核心,让学生在“求同”与“爱好”之间实现双收。为基础较差的学生提供了适于他们提升的平台,在课程选择中基础较差的学生可以对难易度加以分析,让他们在适合的班级中,体验到自身的价值,获得成功的喜悦,并且在选课走班制下树立学习的自信。
二、选课走班制下的教学管理
1.分类选课管理。
新高考制度的实施打破了文科、理科分分班教学管理的方式,将语数外作为必选学科,将其他学科作为任选学科,在除了语数外三个学科之外,选择高中生习惯的学科,并将学生选修的学科作为学考科目。学校在教学管理中需要将选学班与学考班中制定走班教学模式。在该制度下的学校教学管理需要对新型走班教学模式做出呼应。对此,学校教学管理模式需要创新,结合选课走班制成立职业生涯规划指导中心,并在该中心中配备专业指导教师,对高中生的选课做出科学合理的指导与建议,避免学生盲目选课造成遗憾,减少高中生在选课走班制下的随意性,实现学有所长,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发展。
2.教师资源管理。
选课走班制下对于教师数量与结构产生的挑战,学校在教学管理中需要重视教师资源的有花管理。学校在不同课程中的师资数量与专业性是学生在选课中主要考虑的问题。如在高一阶段的选课走班制度下,学生为了在该阶段能力扎实理论基础,因此在选课走班中会偏向于理化,因此在理化班级中的师资需求量大,且对于教师的专业性要求较高。若是教师的教育专业性较差,执教能力遭到学生的质疑,学生在选课中在执教能力弱教师班级选择学习的机率较少。因此,学校的教学管理人员需要优化师资配置,提升师资力量,结合学生在不同学习时期的需求和学校中的具体学生数量、学科执教教师数量等方面进行综合性分析,以加强师资管理,满足学生对选课学习的需求。同时,学校教学管理部门需要重视教师执教能力的提升。
3.教研活动的策划、组织与开展。
选课走班后,给学校校本教研活动的开展带来了新的问题,学科教研活动受到了时间和内容的制约。从时间上看,学科组若有教师开设公开课,则将公开课的开设地点安排在学校录播教室,开课过程自动完整摄录,开课后,学科组全体教师观摩开课视频,并在学科组长的组织下开展说课、研课活动,进行教学点评与互动,并由组长撰写课堂教学评议表,交学校教科室留档。从内容上看,由于学考和选考的教学要求不同,组内教师任教的班级类别也不尽相同,给确定学科教研主题带来困难。对此,学校的解决策略是:教研的重点内容为集体备课,每次教研活动各安排一位选考和学考教师进行主备发言,重点对不同班级类别的教学目标和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目标进行研究和指导,解决学考和选考教学的针对性和高效性。
4.质量目标的设置、测定与评价。
选课走班后,教师教学质量评价考核机制需要重建和完善,学校实施备课组和班主任双团队制教学质量目标考核机制。 备课组和班主任双团队制质量目标的考核评价。能够保证选课走班后的课堂教学质量,凝聚班主任和备课组教师的合力,从而能有力促使学校教学质量的持续稳健。学校教学管理部门与管理人员在质量目标设置、测定、与评价中,需要对学生必修学科与选修学科的综合学习情况与学科素养进行综合的测定与评价,以科学的、全面的角度考察高中生的学习情况。
结语:综上所述可知,选课走班制的本质、目标以及在选课走班制下的有效教学管理措施。教学管理是学校工作的重心,在全国大部分高中学校都全力推进选课走班制度的新形势下,教学管理中仍旧存在诸多的问题需要进一步优化与改善。对此,教学管理人员只有通过在实践中发现问题,总结经验,寻求问题解决的办法,才能提升教学管理质量,推进教育改革与教学方式的创新,以满足新课程改革、新高考改革的需求,促進高中生的个性化发展。
参考文献
[1]新高考背景下走班制教学管理的探索与实践——以上海市奉贤区致远高级中学为例[J].李龙权.山西教育(管理),2017(09).
[2]新课程、新高考背景下的选课走班制[J].薛红霞.山西教育(管理),2017(08).
[3]新高考背景下高中教育变革的实践探索——以天津市第二南开学校“未来学部”为例[J].璩巍,卢冬梅.教师教育论坛,2017(04).
[4]新高考背景下如何实施选课走班教学——基于杭州师范大学附中的实践与探索[J].任学宝.教育测量与评价(理论版),2016(04).
【关键词】选课走班制;本质与目标;教学管理
【中图分类号】G42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33-0115-01
一、本质与目标
首先,选课走班制的授课方式符合学生的个性化发展需求,让学生在不同的环境下学习,在更加适合自己的班级与环境下接受学习,在适于自身学习状态的学习环境下达到最佳的学习效果。选课走班制在教育中的应用符合因材施教的教学理念,是根据学生之间的差异性而制定的一种全新的教学方法。该教学制度在实际中的实施满足了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有助于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属于一种个性化教学机制,弥补了以往班级授课的方式制约了学生发展的问题,实现了课堂讲授与学生个性化发展的融合,在二者之间找到了契合点,不易固定班级束缚住学生的个性化发展,让学生在不同的教育空间中实现更好的发展与提升,提升教学高效性,实现开放式的教学模式,以达到教学目标。
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教师或者是班主任将学生分为固定的班级,学生在班级中无论是否“吃得饱”、是否跟得上,都只能学会适应。在传统的固定化班级教学中,优秀生占少数、学困生也占少数,中等生几乎占据的课堂学生比重的70%左右。教师为了满足大多数学生的学习需求,在教学设计与课堂进度方面都以满足大多数学生为主。而在这种教学方式下,就不可不免造成优秀生“吃不饱”、学困生“吃不了”的情况,难以满足每一位学生的学习需求。
选课走班制度的目标在于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因材施教,以学生的主体意志为主,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喜好与特征选取自己想要发展的学科和适合的班级,从某角度分析,该制度的知识以学生的认识与兴趣为核心,让学生在“求同”与“爱好”之间实现双收。为基础较差的学生提供了适于他们提升的平台,在课程选择中基础较差的学生可以对难易度加以分析,让他们在适合的班级中,体验到自身的价值,获得成功的喜悦,并且在选课走班制下树立学习的自信。
二、选课走班制下的教学管理
1.分类选课管理。
新高考制度的实施打破了文科、理科分分班教学管理的方式,将语数外作为必选学科,将其他学科作为任选学科,在除了语数外三个学科之外,选择高中生习惯的学科,并将学生选修的学科作为学考科目。学校在教学管理中需要将选学班与学考班中制定走班教学模式。在该制度下的学校教学管理需要对新型走班教学模式做出呼应。对此,学校教学管理模式需要创新,结合选课走班制成立职业生涯规划指导中心,并在该中心中配备专业指导教师,对高中生的选课做出科学合理的指导与建议,避免学生盲目选课造成遗憾,减少高中生在选课走班制下的随意性,实现学有所长,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发展。
2.教师资源管理。
选课走班制下对于教师数量与结构产生的挑战,学校在教学管理中需要重视教师资源的有花管理。学校在不同课程中的师资数量与专业性是学生在选课中主要考虑的问题。如在高一阶段的选课走班制度下,学生为了在该阶段能力扎实理论基础,因此在选课走班中会偏向于理化,因此在理化班级中的师资需求量大,且对于教师的专业性要求较高。若是教师的教育专业性较差,执教能力遭到学生的质疑,学生在选课中在执教能力弱教师班级选择学习的机率较少。因此,学校的教学管理人员需要优化师资配置,提升师资力量,结合学生在不同学习时期的需求和学校中的具体学生数量、学科执教教师数量等方面进行综合性分析,以加强师资管理,满足学生对选课学习的需求。同时,学校教学管理部门需要重视教师执教能力的提升。
3.教研活动的策划、组织与开展。
选课走班后,给学校校本教研活动的开展带来了新的问题,学科教研活动受到了时间和内容的制约。从时间上看,学科组若有教师开设公开课,则将公开课的开设地点安排在学校录播教室,开课过程自动完整摄录,开课后,学科组全体教师观摩开课视频,并在学科组长的组织下开展说课、研课活动,进行教学点评与互动,并由组长撰写课堂教学评议表,交学校教科室留档。从内容上看,由于学考和选考的教学要求不同,组内教师任教的班级类别也不尽相同,给确定学科教研主题带来困难。对此,学校的解决策略是:教研的重点内容为集体备课,每次教研活动各安排一位选考和学考教师进行主备发言,重点对不同班级类别的教学目标和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目标进行研究和指导,解决学考和选考教学的针对性和高效性。
4.质量目标的设置、测定与评价。
选课走班后,教师教学质量评价考核机制需要重建和完善,学校实施备课组和班主任双团队制教学质量目标考核机制。 备课组和班主任双团队制质量目标的考核评价。能够保证选课走班后的课堂教学质量,凝聚班主任和备课组教师的合力,从而能有力促使学校教学质量的持续稳健。学校教学管理部门与管理人员在质量目标设置、测定、与评价中,需要对学生必修学科与选修学科的综合学习情况与学科素养进行综合的测定与评价,以科学的、全面的角度考察高中生的学习情况。
结语:综上所述可知,选课走班制的本质、目标以及在选课走班制下的有效教学管理措施。教学管理是学校工作的重心,在全国大部分高中学校都全力推进选课走班制度的新形势下,教学管理中仍旧存在诸多的问题需要进一步优化与改善。对此,教学管理人员只有通过在实践中发现问题,总结经验,寻求问题解决的办法,才能提升教学管理质量,推进教育改革与教学方式的创新,以满足新课程改革、新高考改革的需求,促進高中生的个性化发展。
参考文献
[1]新高考背景下走班制教学管理的探索与实践——以上海市奉贤区致远高级中学为例[J].李龙权.山西教育(管理),2017(09).
[2]新课程、新高考背景下的选课走班制[J].薛红霞.山西教育(管理),2017(08).
[3]新高考背景下高中教育变革的实践探索——以天津市第二南开学校“未来学部”为例[J].璩巍,卢冬梅.教师教育论坛,2017(04).
[4]新高考背景下如何实施选课走班教学——基于杭州师范大学附中的实践与探索[J].任学宝.教育测量与评价(理论版),2016(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