汤显祖:从古到今说来慌,不过是情而已

来源 :风流一代·经典文摘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anxihuanh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大约是四百年前,汤显祖66岁的人生走到了尽头,这个倔强的老头在江西临川那个简陋的小屋里度过了他人生中最后的时光。玉茗堂里,他给后人留下了永垂不朽的“临川四梦”。王思任评价说:“《邯郸》,仙也;《南柯》,佛也;《紫钗》,侠也;《牡丹亭》,情也。”
  人鬼情未了的题材古今中外不是没人写,中国古代戏曲中为了爱而大胆私奔的闺阁女子也比比皆是:《墙头马上》因一眼定终身而出走的李千金,《倩女离魂》中魂魄随情郎赴京的张倩女。但是似乎这些都抵不过这个“情不知其所起,一往而深。生者可以死,死可以生”的杜丽娘。
  “百千情事,一死而止,则情莫有深于阿丽者矣。”昆曲历来爱演那一出《寻梦》,不是没道理的。这一出里,那么细腻婉转的心思,在当时那么大胆的行为。汤显祖真是把一个女孩对青春、爱情、自由的渴望写到骨髓里了。
  时有娄江女子俞二娘,喜读《牡丹亭》词曲,大约是太沉溺于《牡丹亭》的至情,最后竟至断肠而死,死时也不过是17岁的年纪;更有女伶唱到“待打并香魂一片,阴雨梅天,守得个梅根相见”时,突然倒下气绝身亡。你看汤翁这至情的《牡丹亭》,颠倒了多少痴情的女儿家。


  究其根源,汤显祖其人其实就是那个至情至性的代表。杜丽娘的身上,倾注着的是汤翁的最热烈的情感,也承载了他太多难以释怀的情与真。
  汤显祖的一生都是藐视权贵追求自由的。汤家并非世家大族,但也是书香门第,从高祖到父亲都是秀才。祖父汤懋昭,博览群书,精通黄老学说,善诗文,被学者推为“词坛名将”;父亲汤尚贤是位知识渊博的儒士,更是明嘉靖年间著名老庄学者,他重视家族教育,为弘扬儒学,在临川城唐公庙创建“汤氏家塾”,并聘请江西理学大师罗汝芳为老师,教育宗族子弟。
  汤显祖出生时,他的祖父已经将近70岁了。这个在仕途上不得志的老人40岁后就隐居乡村,并劝慰孙儿弃科举而学道术,祖母亦是喜好诵读佛经,就连老师徐良傅与罗汝芳也颇通仙佛之道。仙风道骨的隐居传统,使得汤显祖对仙道思想从不陌生。至于与达观和尚的交好及与“异端”李贽的神交,则是后话。徘徊于儒释道之间,使得汤显祖透彻而从容。
  据传汤显祖5岁时进家塾读书,12岁能诗,13岁即从徐良傅学古文词,14岁便补了县诸生,21岁中了举人。按他的才学,在仕途上可望拾青紫如草芥了,但这名气给他带来的并非是坦途。
  当时的首辅张居正看中了这位踌躇满志的江西才子,曾前后两次让汤显祖陪其子赴考,并且许愿让他高中鼎甲,但均被汤翁拒绝了。這是汤翁本色,更是祖上传下来的风骨。此后受挫十载,直到张居正去世后,汤显祖才得以以极低的排名中了进士。然而面对张四维和申时行两位新贵,汤显祖仍然不给面子。因而虽然中了进士,他苦等了一年才被塞到南京去做了个掌管礼乐祭祀的太常寺博士。
  次年,在北京吏部供职的前临川知县司汝霖给汤显祖捎来一封信,告诉汤显祖只要他不那么执拗,跟执政通一下气,加上他的帮助,就可以提拔到吏部去当官。汤显祖在回信中对此提议不置可否,只是谈及南京任官的好处,北京房租柴米花费太贵,上朝拜客耗时太多,风沙满面生活不惯等。这一番委婉的拒绝,使得想拉拢他的最后一次尝试也失败了。
  与不畏权贵相适应的,是汤显祖的敢言,他勇于评论时事且喜怒形于色,被当时人称为“狂奴”。虽然是个小官,但汤翁并未放下志向。万历十九年,汤显祖向皇帝上了《论辅臣科臣疏》,直接抨击了当时的首辅申时行等要员大臣,更是明里暗里讽刺神宗皇帝。毫无疑问的,他被贬至偏远的广东徐闻县担任典吏,后又被调到贫穷的浙江遂昌任知县。


  朝廷不是安身之处,那便自己建造一个桃花源。遂昌任上,他不但灭虎清盗,劝学兴教,更是在除夕、元宵放狱中的囚犯回家过节或者上街看灯。
  一生推崇一个“情”字的汤显祖,即使在政治上也尝试以情施政,在担任遂昌知县时他试图创建“至情”理想国。
  或许是同样为其情所感,除夕、元宵所放之囚犯按时归狱,无一逃逸。当他辞官南下时,遂昌黎民代表在扬州苦苦挽留,百姓还为这个离任的好县令在他所开办的书院中建立了供奉的生祠。哪怕是四百年后的今天,遂昌仍有着汤显祖的纪念馆。
  然而覆巢之下安能有完卵,公元1596年,明朝廷开始征收矿税,宦官充任的矿监税使遍布天下。遂昌多金银之矿,根本无法应付到来的矿监税使,汤显祖的“至情”理想国的政治美梦归于破碎。在官场上颠簸了15年的汤显祖,终于是累了。上有暴政下有豪强,加上爱女先后夭亡的强烈刺激,汤显祖毅然辞官归隐玉茗堂。
  他转而借梨园小天地来展现人生大舞台的瑰丽画面,将满腔抱负附着于勾栏瓦肆的梨园戏曲之中。弃官归隐后,汤显祖开始了《牡丹亭》的创作,挥去怀才不遇带来的阴郁,他一头扎进了那个至情至性的世界。“天下岂少梦中之人耶!”他自己又何尝不是梦中人?汤翁一生痛恨“存天理,灭人欲”的理学,在他的世界里情感远大于理智。在《牡丹亭》中,他更是将所推崇的“至情”化到极致,“但使相思莫相负,牡丹亭上三生路。”
  汤显祖所居庭前有一棵玉茗树高出檐际,他便称自己的居所为玉茗堂。传说那树木着实扶疏茂盛,可就是不开花。后来《牡丹亭》曲成,汤显祖招来伶工搬演,不料当晚此树千花绽放,以后年年及时而发,再不愆期。这玉茗花,伴随着汤显祖的创作而生,曲成花开,不知是否感应到汤翁穿越生死的“至情”?



  “失之东隅,收之桑榆”,尽管未能在庙堂之上一展身手,隐居的生活却无意成全了让他流芳百世的“临川四梦”。


  《牡丹亭》其词曲,比起场上之曲更适宜作为案上之书。汤翁即便承认却仍坚持“余意之所至,不妨拗折天下人嗓子”,他宁拗折天下歌人的嗓子,而不愿使文辞受窒滞迸泄之苦。汤显祖性格之狷介孤傲,从此处也可略见一斑。
  他的一生跟他的剧本一样,见证了人世间龌龊的现实,同时也展示了至情至性的理想,在“四梦”中,汤显祖“把人情世故都高谈尽”。
  汤显祖在《南柯梦记题词》里说:“世人妄以眷属富贵影响执为吾想,不知虚空中一大穴也!”《南柯记》也好,《邯郸记》也好,汤显祖大约是看透所谓穷通富贵的本相不过尔尔,因此专注于他所倾心的人间真情。
  汤显祖终归不是一个隐士,他仍有情要发。《牡丹亭》的情,汤显祖的情,穿越了四百年的光阴,仍然让今人心动神摇。正如《牡丹亭外》所唱的那样,“从古到今说来慌,不过是情而已”,那吟咏着“一生痴绝处,无梦到徽州”的汤显祖,又何尝不是他笔下情痴的柳梦梅呢?
其他文献
很多年前,我在网上看美剧,女主角是个向往时尚行业的年轻人,在知名企业上班。有一天,她通知好友,说自己搬家啦,要开个Party庆祝。  一群年轻人聚在一起,开始闲聊。“你住的这个公寓多少钱?”女主角报出租金数目,她的朋友惊呼:“真的好贵,不过开窗一看,对面就是繁华的第五街道,简直太棒了。”女主角说:“每次我打开窗户,都更有动力留在这儿。虽然房租多了两三倍,但我就是想逼着自己往前走。”原来女主角搬的房
期刊
在自助餐厅经常能见到端着满满一盘子菜肴回到座位的人,到头来他们却无法把菜吃完。他们一开始的确是想享受美食的,可是最后只能落个肚子疼的下场,与其这样,还不如按需取餐呢。但他們光想着“捞回本儿”,把吃饭变成了痛苦的修行。  看电影也是如此。大部分人即使觉得电影很无聊,也会看到最后,因为他们不想浪费电影票钱。  可是,无聊的电影如果看到最后,不仅浪费了电影票钱,更浪费了宝贵的两个小时时间。但如果中途离开
期刊
美国作家威廉·福克纳对于名誉似乎有点“冷淡”。获得1949年诺贝尔文学奖之后,他所在的那个小镇热闹起来,常常有许多慕名而来的游客。  一次,福克纳正在打扫车道,一群游客来了,問他有没有见到福克纳先生。福克纳说:“我在这里扫了一天了,没见到他。”
期刊
2018年5月14日,川航由重庆飞往拉萨的3U8633航班,在四川空域飞行时,驾驶舱右侧玻璃突然破裂,驾驶舱瞬间失压,舱内气温降到零下四十摄氏度……万米高空,机组副驾驶徐瑞辰几乎整个身子被“吸”出舱外,大批量的自动化飞行设备失灵,机组立即向控制台发出了紧急求助信号。  紧急关头,航班机长刘传建在自动化设备失灵的情况下,依靠自己20多年的飞行经验,手动操作,成功让飞机安全降落在成都双流机场,挽救了飞
期刊
1948年,受武汉大学校长周鲠生邀请,胡适、李济两位大师前往该校讲学。讲学期间,胡适和李济两人被安排在同一个房间。一天深夜,当胡适拖着疲惫不堪的脚步回来时,李济已经要休息了。  时值深秋,气温突然下降,胡适又穿得很少,李济体贴地说:“看你又冷又累,去洗个热水澡。这样既可暖暖身体,又可以解乏。”胡适坐在床边有气无力地摆摆手,说:“今晚不洗了。”怕李济误解,胡适补充道:“其实我也想洗一洗,可洗澡后實在
期刊
上学的时候,有一次脚不知道怎么了,一用力就会疼,所以挂号去医院看。  排在我前边的是一个四五十岁的阿姨,脚踝处包着纱布,还系了一条红绳。  医生一看到那个阿姨也没多说,就指了指床,“坐下我给你换药。”  拿过药之后,医生看了看阿姨脚腕的红绳,哭笑不得地说:“你怎么又系上个红绳啊,我都说了这不好使,你只要遵医嘱,我保证你不出一个月就能好。”  说着,他直接把红绳剪断了。  阿姨也有点不好意思,旁边的
期刊
在这个新的互联网时代,我们的注意力变成了有价之物。  你一天的经历似乎就是所有事情都在争夺你的注意力,或者你努力争取别人的注意力。智能手机和社会化媒体在最近几年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大的变化,同时也降低了我们在任何时刻集中注意力的能力。现在全社会达成了一个共识:对于面前正在跟你讲话的人,你不将注意力百分之百放在他身上,在社交层面也是允许的。  2013年华盛顿大学伤害预防中心的研究人员发现,在他们观
期刊
在天气晴朗的日子,辽阔的水面上可以清清楚楚看到一个孤独的小岛。从汉奈斯和别卡记事的时候起,他们总是对那个小岛怀着永不减退的兴趣。  岛上长着一片茂密的、异常高大的松林,因此小岛宛若一束绝妙的花束,插在一望无垠的大海花瓶里。它从早到晚一直沐浴在阳光之中。当太阳在东方天际刚一露头,这一瞬间,阳光就已经在爱抚小岛上那些参天大树的树梢了;而当红日西沉的时候,它又仿佛依依惜别,用熊熊燃烧着的余晖把那些树梢染
期刊
我觉得有些人并没有出生在对的地方。造化弄人,把他们随意抛掷到某个环境里,可他们的心却始终怀有某种不明所向的乡愁。身在生养他们的地方,他们就像是个陌生的过客,童年时期就熟悉了的林荫小巷,或是曾玩耍其间的热闹大街,不过是他们人生路上短暂停留的驿站。他们可能终其一生都在亲朋中找不到同类,唯一熟稔的风景却不能让他们心生羁绊。也许正是这种对故地的疏离之感敦促着他们远走他方,去寻找能让心灵获得归属的永恒家园。
期刊
喜欢骑马不是心血来潮的事情。在很多年前,我就骑着马在秋天的内蒙古草原看衰草连天,在北京的野鸭湖惊起飞鸟一片,甚至在秦皇岛的海滩上踏浪。  不幸的是,我从马上摔了下来,差点致残,此后很长时间没上马。  今年不知什么原因,忽然被某个念头击中,我想再去骑马。  去了朋友介绍的俱乐部,我就办了入会手续。接下来发现,和所有其他运动项目一样,我很难保证骑马的时间。  因为这实在不是一件必须去完成的事情。写文章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