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对于当下的高职院校而言,教学工作中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不匹配的问题严重制约着高职教育的发展,造成了教育资源的浪费。基于实践教学和理论教学脱节的问题,高职院校关于改善该问题积极探索和实践,“教学做”模式应运而生。本文正是基于“教学做”一体化模式下对高职院校药物分析的专业技能教学实践展开探讨。针对高职院校药物分析中理论教学难以与实践教学相契合的问题做出相关的可行性教学实践探讨。
关键词:“教学做”模式;药物分析;教学实践
随着我国工业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对于职业技术型人才的需求缺口不断扩大,而相关的高职院校却面临着教学资源分配不均、培养学生职业技能欠缺等诸多问题,导致高职教育水平一直难以提升。而针对高职教育中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不匹配的问题,“教学做”一体化模式的产生正是针对该问题所进行的积极探讨和研究。“教学做”一体化模式在于积极融合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把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能力作为教学的最终目的,构建职业技能整体培养目标体系,通过在各个环节的有效实施,保证教学工作开展目标的最终实现。
一、“教学做”一体化模式
1.产生背景
高职院校原有教学工作中,专业课技能的教学存在实践教学和理论教学各自为政、互不干涉的问题,这样就导致学生在理论学习之后无法得到实践教学的互相印证,最终导致理论没学明白,实践操作也不行的尴尬境况,造成了教学重复以及教学资源的浪费。
教学效率的低下迫使高职教育水平难以得到有效提升,学生到了工作岗位以后还要再继续系统的学习,这与现代信息化社会需要培养具有高度职业技能的高素质人才的要求相违背。因此,相关学者和高职院校教师对于该问题展开了积极的探讨和研究。最终,具有可行性和实施性的“教学做”一体化模式应运而生。
2.含义及特征
高职教育的根本在于培养具有高素质和高水平的现代信息化技能型人才,“教学做”一体化模式正是围绕这一最终目的所展开的教学实践,使得学生在理论学习和实践学习上能够得到相互印证和相互发展、共同促进,在理论和实践的相互印证中产生兴趣,最终能够得到自我的一些理解和体会,对于技能知识的融会贯通具有非凡意义。同时,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相互促进能够使得学生真正认识到自我身份的转换,实现从学生到国家技术人员的身份认识。
“教学做”一体化模式具有实践可操作性和综合性,即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相互融合,从普通课堂到实习操作场所,最终达到对于职业技能知识的融会贯通。同时,在综合性上而言,教学场所从单一的课堂到了实习操作场所,教学和社会需求相衔接,教学内容和教学条件更加丰富多彩,对于学生而言,理论和实操的契合度更高。
3.教学实践意义
高职院校教师在教学中更加注重对于教学内容的探索和实践,把课堂真正交给学生,让学生的主体作用得以充分实现,自身对于本课程的认识和理解更加深刻,对于更多教学方法的探究兴趣更加浓厚。学会运用诸如情景模拟法、任务驱动法、场景教学法等多种教学方式,对于本课程的教学工作开展积极的探索,可以显著提高学生的自我探究兴趣和动手能力,有利于高职院校职业教育水平的提升和学生职业业务能力的培养。
二、高职院校药物分析的教学实践问题
高职院校药物分析专业的教学要求是培养符合现代化药物生产技术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重点在于学生的“德智体技”的发展上。药物分析课程本就是具有高度理论性和实践性的一门课程,但现有的高职院校的药物分析课程的教学中对于实践教学和理论教学的统一认识不到位,导致实践教学和理论教学严重分家,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也不能得到实践与理论的相互印证,导致实践操作不会、不熟练和理论知识学不会等现象的产生。
三、基于“教学做”模式的药物分析的实践教学
1.教学场所的选择
1.1课堂教学如何实施
对于原有的课堂教学而言,教师大多只注重理论教学的灌输性,而不注重实践操作的可执行性。所以,针对原有课堂教学的弊端,药物分析的授课教师应积极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将多媒体教学实践演示和模型教学演示加以联系,使得学生在边听理论的同时对于实践操作有一定的了解,而非之前不知理论也不懂实践操作的教学状态。例如,在药物成分检验中利用一定的器材和演示工具,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一些简单药物成分的自我检验操作,从课堂上解决学生理论和实践不贯通的问题。
1.2实验场所的教学实施
对于具有一定条件的高职院校而言,实验场所的最优选择是在和企业进行深度合作,让学生在企业的工厂实操中真正理解药物分析的理论知识,在授课老师的边教授边理论中进行操作教学讲解,然后学生再进行自我实操。而对于难以和企业取得深度合作的高职院校而言,自身学校所设的实验室也能够供应学生的教学,教师在实验室内讲解理论知识的同时,教会学生实践操作,真正感受药物分析课程的魅力,进而产生足够的兴趣支持学生进行深度学习,为祖国的制药医学的发展提供更多具有高水平和高素质的人才。
2.教师能力的培养
在“教学做”一体化模式中,教师能力对于教学工作的有效开展意义重大,所以在进行“教学做”模式的实践中,应把教师能力的提升放在教学工作开展的首位。例如,定期开展教师职业技能的培训、具有经验教师的教学演示、相关教学研究学者的讲解等。这些有利于教师工作持续性发展的教学技能培训,对于提升高职院校的职业教学水平具有深远的意义。
3.教学模式的优化
在原有的“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的开展实施中,各个高职院校不要囿于现状,应根据自身的教学特点做出一些可行性的教学探讨和教学补充,使得教学方法和教學模式更加全面,教学效果更加能够得到提升和改进。例如,在适用教学场景的选择上,不要只限于自身所有的实验室和企业工厂,应将更多具有实践资格的场所纳入到教学实践工作的开展中。
四、结束语
高职院校药物分析的教学目的在于培养具有“德智体技”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高职院校在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工作的开展上应积极探讨和研究,在基于“教学做”一体化模式的基础上开展更多具有可行性的教学模式研究,对于培养祖国医药检验人才和促进医药学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郭彩萍,孟超,基于翻转课堂与混合教学模式的教学做一体化课程改革与实践[J].焦作大学学报,2020(01):117-119.
[2]单海江,“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在中职《药物分析技术》教学的思考[J].课程教育研究,2020(09):193+197.
[3]毛美欣,陈杰,郭一青,在高职院校药物分析实训教学中开展“课程思政”教育的探讨[J].产业与科技论坛,2021(06):147-148.
关键词:“教学做”模式;药物分析;教学实践
随着我国工业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对于职业技术型人才的需求缺口不断扩大,而相关的高职院校却面临着教学资源分配不均、培养学生职业技能欠缺等诸多问题,导致高职教育水平一直难以提升。而针对高职教育中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不匹配的问题,“教学做”一体化模式的产生正是针对该问题所进行的积极探讨和研究。“教学做”一体化模式在于积极融合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把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能力作为教学的最终目的,构建职业技能整体培养目标体系,通过在各个环节的有效实施,保证教学工作开展目标的最终实现。
一、“教学做”一体化模式
1.产生背景
高职院校原有教学工作中,专业课技能的教学存在实践教学和理论教学各自为政、互不干涉的问题,这样就导致学生在理论学习之后无法得到实践教学的互相印证,最终导致理论没学明白,实践操作也不行的尴尬境况,造成了教学重复以及教学资源的浪费。
教学效率的低下迫使高职教育水平难以得到有效提升,学生到了工作岗位以后还要再继续系统的学习,这与现代信息化社会需要培养具有高度职业技能的高素质人才的要求相违背。因此,相关学者和高职院校教师对于该问题展开了积极的探讨和研究。最终,具有可行性和实施性的“教学做”一体化模式应运而生。
2.含义及特征
高职教育的根本在于培养具有高素质和高水平的现代信息化技能型人才,“教学做”一体化模式正是围绕这一最终目的所展开的教学实践,使得学生在理论学习和实践学习上能够得到相互印证和相互发展、共同促进,在理论和实践的相互印证中产生兴趣,最终能够得到自我的一些理解和体会,对于技能知识的融会贯通具有非凡意义。同时,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相互促进能够使得学生真正认识到自我身份的转换,实现从学生到国家技术人员的身份认识。
“教学做”一体化模式具有实践可操作性和综合性,即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相互融合,从普通课堂到实习操作场所,最终达到对于职业技能知识的融会贯通。同时,在综合性上而言,教学场所从单一的课堂到了实习操作场所,教学和社会需求相衔接,教学内容和教学条件更加丰富多彩,对于学生而言,理论和实操的契合度更高。
3.教学实践意义
高职院校教师在教学中更加注重对于教学内容的探索和实践,把课堂真正交给学生,让学生的主体作用得以充分实现,自身对于本课程的认识和理解更加深刻,对于更多教学方法的探究兴趣更加浓厚。学会运用诸如情景模拟法、任务驱动法、场景教学法等多种教学方式,对于本课程的教学工作开展积极的探索,可以显著提高学生的自我探究兴趣和动手能力,有利于高职院校职业教育水平的提升和学生职业业务能力的培养。
二、高职院校药物分析的教学实践问题
高职院校药物分析专业的教学要求是培养符合现代化药物生产技术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重点在于学生的“德智体技”的发展上。药物分析课程本就是具有高度理论性和实践性的一门课程,但现有的高职院校的药物分析课程的教学中对于实践教学和理论教学的统一认识不到位,导致实践教学和理论教学严重分家,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也不能得到实践与理论的相互印证,导致实践操作不会、不熟练和理论知识学不会等现象的产生。
三、基于“教学做”模式的药物分析的实践教学
1.教学场所的选择
1.1课堂教学如何实施
对于原有的课堂教学而言,教师大多只注重理论教学的灌输性,而不注重实践操作的可执行性。所以,针对原有课堂教学的弊端,药物分析的授课教师应积极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将多媒体教学实践演示和模型教学演示加以联系,使得学生在边听理论的同时对于实践操作有一定的了解,而非之前不知理论也不懂实践操作的教学状态。例如,在药物成分检验中利用一定的器材和演示工具,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一些简单药物成分的自我检验操作,从课堂上解决学生理论和实践不贯通的问题。
1.2实验场所的教学实施
对于具有一定条件的高职院校而言,实验场所的最优选择是在和企业进行深度合作,让学生在企业的工厂实操中真正理解药物分析的理论知识,在授课老师的边教授边理论中进行操作教学讲解,然后学生再进行自我实操。而对于难以和企业取得深度合作的高职院校而言,自身学校所设的实验室也能够供应学生的教学,教师在实验室内讲解理论知识的同时,教会学生实践操作,真正感受药物分析课程的魅力,进而产生足够的兴趣支持学生进行深度学习,为祖国的制药医学的发展提供更多具有高水平和高素质的人才。
2.教师能力的培养
在“教学做”一体化模式中,教师能力对于教学工作的有效开展意义重大,所以在进行“教学做”模式的实践中,应把教师能力的提升放在教学工作开展的首位。例如,定期开展教师职业技能的培训、具有经验教师的教学演示、相关教学研究学者的讲解等。这些有利于教师工作持续性发展的教学技能培训,对于提升高职院校的职业教学水平具有深远的意义。
3.教学模式的优化
在原有的“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的开展实施中,各个高职院校不要囿于现状,应根据自身的教学特点做出一些可行性的教学探讨和教学补充,使得教学方法和教學模式更加全面,教学效果更加能够得到提升和改进。例如,在适用教学场景的选择上,不要只限于自身所有的实验室和企业工厂,应将更多具有实践资格的场所纳入到教学实践工作的开展中。
四、结束语
高职院校药物分析的教学目的在于培养具有“德智体技”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高职院校在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工作的开展上应积极探讨和研究,在基于“教学做”一体化模式的基础上开展更多具有可行性的教学模式研究,对于培养祖国医药检验人才和促进医药学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郭彩萍,孟超,基于翻转课堂与混合教学模式的教学做一体化课程改革与实践[J].焦作大学学报,2020(01):117-119.
[2]单海江,“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在中职《药物分析技术》教学的思考[J].课程教育研究,2020(09):193+197.
[3]毛美欣,陈杰,郭一青,在高职院校药物分析实训教学中开展“课程思政”教育的探讨[J].产业与科技论坛,2021(06):147-1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