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众所周知,学生要多读书,可是读什么样的书却是一个问题。就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社会文化风气的养成而言,无论哪一行业的人,是否也有一些共同的书需要大家都来读一读呢?有的,那就是属于一个民族文化系统的典范之作,也就是人们常说的本民族的文化经典。朱永新教授说: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就是一个人的阅读史。熔铸了人类文明精华,传承着民族文化精髓的经典名著,理应融入我们,尤其是青少年的生活。
因此说阅读经典是提高学生文化素养、培养和塑造学生的精神人格重要途径之一。我们今天为什么要读经典?强化经典阅读途径有哪些?如何才能有效地强化经典阅读?这些都是语文经典阅读教学探索的重要内容。
一、强化经典阅读的原因
当代中学生已不同于自己的父辈们,他们已从单一的价值模式中解放出来,他们的价值观由社会本位向个体本位转移,功利主义的价值倾向比较严重。反映在学生的阅读内容上就是通俗性和功利性。据调查,目前中学生的阅读仍以文学类作品为主,但是文学类作品阅读的范围相对来说比较狭窄。中学生们往往对言情类、科幻类、武侠类以及畅销类作品和书籍的阅读兴趣十分浓厚,其中,言情类的作品比较受女生的偏爱,科幻、武侠类作品比较受男生偏爱。另外,当今青少年学生阅读的另一个阵营——各类实用性书籍。近年来,在各个书店的销售排行榜上上升最快的恐怕就是教学辅导、外语、计算机、应试以及一些指导人们如何快速成功类的书籍了。北大教授曹文轩认为,今天这个社会为孩子所制造的文字,大部分缺少经典的许多宝贵品质,比如经典作品的忧郁感、悲悯、雅致、美感、圣洁、庄重和意境等。更多的文字,则是流于毫无意义的嬉笑与一味的喧嚣热闹,对时尚文字的阅读是必要的,但倘若将时尚文字作为阅读的全部,那么这种阅读注定是一种低质量的阅读。
二、强化经典阅读的途径
(一)语文课堂是指导经典阅读的主阵地
经典阅读往往不同于通俗小说的阅读。绝大多数的经典文本因时空的限制,学生在理解它们语境上产生了一定的难度,因此教师就必须在语文课堂上引导并指导学生进行经典阅读,需要通过设计一定活动来叩击学生的心扉,把躺着的文字变成立体可感的形象,从而唤起学生深刻的情感体验。
(二)课后课外是强化经典阅读的自留地
强化经典阅读仅仅靠课堂的时间显然是不够的,充分利用和挖掘学生的课余时间是强化经典阅读,提高学生文化素养又一重要途径。有人担心中学生功课紧,挤不出太多时间来读书,其实这种担心是多余的,关键在于我们能不能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开展竞赛活动就是激发阅读兴趣的最佳途径。学校和语文教师要采取各种为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通过活动推进学生的课外阅读。
三、强化经典阅读的策略
如何才能有效地强化经典阅读?笔者认为可以采取如下策略让学生深切理解经典阅读对自身的意义,并能借助合作、反思等方法走进经典。
(一)循序渐进,激发学生的自主性
第一,阅读起步的随意性,学生都有原始性的阅读兴趣,开始阶段应以尊重学生的个性化、兴趣化的读书选择为前提,不强行把他们的阅读习惯、爱好纳入老师的思维轨道。起步的实施过程若过于任务化,会使阅读变成压力,学生阅读的积极性会受挫伤。因此,不宜过于硬性地规定阅读时间和阅读任务,一般以节假日、休息日、课余时间分散阅读和自由阅读为主要形式。
第二,阅读进程的导向性,即在学生随意阅读的基础上,借表扬、赞赏部分同学的阅读习惯,做书籍选择等方面的导向性的指导。读书不光是单纯的学习活动,也不仅仅是学生自己的事,它是人生的一个追求,老师应当指导学生寻找到正确的方向,从随意性的阅读中选择到属于自己的经典名著,从而定向逐渐代替随意性。
第三,阅读成果的外显性,随着学生阅读的深入,建构不同的平台让学生展示自己阅读的感悟与收获。如以摘记卡或课件的方式展示自己这段时间最新鲜的摘记,学生所做的摘抄可互相借鉴和模仿,在作文的实践中又有立竿见影之成效。学生择善而从的热情很容易被点燃。当然也可以读演结合,即“经典的编演”,让学生在二度创作中,表达对经典的独特理解。此种学习方式,因其自由度最高,创作空间最大,最令学生心花怒放,同时,也能检验出学生的阅读效果。
(二)互动合作,发挥合作学习的互补性
个体学习和合作学习从来就是学习过程中密不可分的两种学习方式。在经典阅读教学实践中,如能充分地调动、运用学生个体阅读的“能动性”和合作阅读的“互补性”,阅读效率将有显著提升。在具体实践中,可采取“生生互动、师生合作”的策略。
第一,生生互动,其意义在于个体的情感积累和思想收获在课堂上集中呈现并相互碰撞,从而提供相互学习、彼此借鉴的空间。学生与文本之间的对话受到其个性、阅历、知识等因素的影响,因此,其阅读的结果,对文本的解读一定是有差异的。经典文学作品本身也是一座“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的宝山,鉴赏者可以“弱水三千,我只取一瓢饮”。因此,学生阅读时往往有独到发现和创见。
第二,师生合作,教师在整个阅读过程中是倾听者、参与者,也是评价者,及时的肯定与适时的指正,能更好地保证学生个体的阅读走向。在师生合作中,教师除了把握学生个体的阅读走向外,教师在教学中的精心设疑可以将学生快捷地领进经典之门。
当然教师不是经典文学作品的“终结阐释者”,文学经典教学过程就是一个把个体精神生命发展的主动权交给学生的过程。在师生合作共读经典的过程中始终要充分肯定学生独立钻研、思考的精神,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总之,21世纪是知识化、信息化、学习化的时代,强化经典阅读,提高学生文化素养不仅是时代对语文教学的呼唤,更是世界范围教育成功的经验。教师理应努力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使经典阅读成为学生内在的需求,成为他们的一种人生体验,成为他们的一种自觉的生活方式。
因此说阅读经典是提高学生文化素养、培养和塑造学生的精神人格重要途径之一。我们今天为什么要读经典?强化经典阅读途径有哪些?如何才能有效地强化经典阅读?这些都是语文经典阅读教学探索的重要内容。
一、强化经典阅读的原因
当代中学生已不同于自己的父辈们,他们已从单一的价值模式中解放出来,他们的价值观由社会本位向个体本位转移,功利主义的价值倾向比较严重。反映在学生的阅读内容上就是通俗性和功利性。据调查,目前中学生的阅读仍以文学类作品为主,但是文学类作品阅读的范围相对来说比较狭窄。中学生们往往对言情类、科幻类、武侠类以及畅销类作品和书籍的阅读兴趣十分浓厚,其中,言情类的作品比较受女生的偏爱,科幻、武侠类作品比较受男生偏爱。另外,当今青少年学生阅读的另一个阵营——各类实用性书籍。近年来,在各个书店的销售排行榜上上升最快的恐怕就是教学辅导、外语、计算机、应试以及一些指导人们如何快速成功类的书籍了。北大教授曹文轩认为,今天这个社会为孩子所制造的文字,大部分缺少经典的许多宝贵品质,比如经典作品的忧郁感、悲悯、雅致、美感、圣洁、庄重和意境等。更多的文字,则是流于毫无意义的嬉笑与一味的喧嚣热闹,对时尚文字的阅读是必要的,但倘若将时尚文字作为阅读的全部,那么这种阅读注定是一种低质量的阅读。
二、强化经典阅读的途径
(一)语文课堂是指导经典阅读的主阵地
经典阅读往往不同于通俗小说的阅读。绝大多数的经典文本因时空的限制,学生在理解它们语境上产生了一定的难度,因此教师就必须在语文课堂上引导并指导学生进行经典阅读,需要通过设计一定活动来叩击学生的心扉,把躺着的文字变成立体可感的形象,从而唤起学生深刻的情感体验。
(二)课后课外是强化经典阅读的自留地
强化经典阅读仅仅靠课堂的时间显然是不够的,充分利用和挖掘学生的课余时间是强化经典阅读,提高学生文化素养又一重要途径。有人担心中学生功课紧,挤不出太多时间来读书,其实这种担心是多余的,关键在于我们能不能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开展竞赛活动就是激发阅读兴趣的最佳途径。学校和语文教师要采取各种为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通过活动推进学生的课外阅读。
三、强化经典阅读的策略
如何才能有效地强化经典阅读?笔者认为可以采取如下策略让学生深切理解经典阅读对自身的意义,并能借助合作、反思等方法走进经典。
(一)循序渐进,激发学生的自主性
第一,阅读起步的随意性,学生都有原始性的阅读兴趣,开始阶段应以尊重学生的个性化、兴趣化的读书选择为前提,不强行把他们的阅读习惯、爱好纳入老师的思维轨道。起步的实施过程若过于任务化,会使阅读变成压力,学生阅读的积极性会受挫伤。因此,不宜过于硬性地规定阅读时间和阅读任务,一般以节假日、休息日、课余时间分散阅读和自由阅读为主要形式。
第二,阅读进程的导向性,即在学生随意阅读的基础上,借表扬、赞赏部分同学的阅读习惯,做书籍选择等方面的导向性的指导。读书不光是单纯的学习活动,也不仅仅是学生自己的事,它是人生的一个追求,老师应当指导学生寻找到正确的方向,从随意性的阅读中选择到属于自己的经典名著,从而定向逐渐代替随意性。
第三,阅读成果的外显性,随着学生阅读的深入,建构不同的平台让学生展示自己阅读的感悟与收获。如以摘记卡或课件的方式展示自己这段时间最新鲜的摘记,学生所做的摘抄可互相借鉴和模仿,在作文的实践中又有立竿见影之成效。学生择善而从的热情很容易被点燃。当然也可以读演结合,即“经典的编演”,让学生在二度创作中,表达对经典的独特理解。此种学习方式,因其自由度最高,创作空间最大,最令学生心花怒放,同时,也能检验出学生的阅读效果。
(二)互动合作,发挥合作学习的互补性
个体学习和合作学习从来就是学习过程中密不可分的两种学习方式。在经典阅读教学实践中,如能充分地调动、运用学生个体阅读的“能动性”和合作阅读的“互补性”,阅读效率将有显著提升。在具体实践中,可采取“生生互动、师生合作”的策略。
第一,生生互动,其意义在于个体的情感积累和思想收获在课堂上集中呈现并相互碰撞,从而提供相互学习、彼此借鉴的空间。学生与文本之间的对话受到其个性、阅历、知识等因素的影响,因此,其阅读的结果,对文本的解读一定是有差异的。经典文学作品本身也是一座“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的宝山,鉴赏者可以“弱水三千,我只取一瓢饮”。因此,学生阅读时往往有独到发现和创见。
第二,师生合作,教师在整个阅读过程中是倾听者、参与者,也是评价者,及时的肯定与适时的指正,能更好地保证学生个体的阅读走向。在师生合作中,教师除了把握学生个体的阅读走向外,教师在教学中的精心设疑可以将学生快捷地领进经典之门。
当然教师不是经典文学作品的“终结阐释者”,文学经典教学过程就是一个把个体精神生命发展的主动权交给学生的过程。在师生合作共读经典的过程中始终要充分肯定学生独立钻研、思考的精神,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总之,21世纪是知识化、信息化、学习化的时代,强化经典阅读,提高学生文化素养不仅是时代对语文教学的呼唤,更是世界范围教育成功的经验。教师理应努力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使经典阅读成为学生内在的需求,成为他们的一种人生体验,成为他们的一种自觉的生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