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哈萨克斯坦哈-中投资促进会是哈萨克斯坦共和国政府批准设立的专门从事哈中两国间投资促进和贸易交流的哈国社会团体,在阿斯塔纳成立将近4年,在其关注的领域里为哈中经济交流做出了卓越贡献,为众多中国企业和中国各级政府部门与哈国各领域、政府的交流和投资提供了帮助。2017年哈国首都将举办阿斯塔纳世博会,哈中之间的交流将出现一个高潮。近日我们有幸在北京采访到了该促进会副主席徐苏见先生。
记者:哈萨克斯坦是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重要节点国家,在地域上是与我国接壤的丝绸之路经济带的第一个国家,但我们似乎对哈国的了解并不多,请您给我们简单介绍一下哈国的情况。
徐苏见:哈萨克斯坦是一个画面感非常生动的国家,我本人认为目前中国很多公共信息对哈萨克斯坦的描述是略有片面性的,比如哈萨克斯坦的人均GDP是13000多美元,比中国要高出很多;并非很多传言她在各方面的支付能力是弱项;再比如,她曾经拥有世界第四大核武库,但非常英明的弃核了,这既体现出了她的政治成熟度,同时也为全人类做出了巨大贡献。
哈国地域辽阔,景色豪迈壮美,自独立以来25年,我认为她的表现异常出色,她已经完成了独立国家的国家治理的学习阶段,国内政治体制完善、行政制度执行顺畅、社会秩序和谐、外交成就非凡,可以清楚的看到人民性格上的自信和工作中的严谨,特别是你能很直观地看到他们的民族自豪感,这会给你留下极其深刻的印象。你很难想象这些是一个建国才25年的年轻国家所表现出来的成熟度。
记者:哈国和中国毗邻,又是一带一路的重要国家之一,她的工农业发展状况和我国的互补性主要体现在什么方面?
徐苏见:我们环视中国周边,无论隔海相望还是毗邻,很难再找出和哈萨克斯坦一样与中国具有这么大互补性的国家。哈萨克斯坦由于历史的原因,她的工农业结构相对不平衡,发展水平也处于初级阶段,目前大多数工业装备、制成品及消费品仍依赖进口,比如成套设备和加工设备、矿业设备、大部分工程机械和建材、家电及生活家居消费品等。我们知道,一个经济体人口未达到一定规模,比如一亿,是没有必要也没有可能建立完整的工业体系的,哈国就是这样,但问题是她目前还未建立起基本的适合本国国情的相对应的工业体系。因此这是她的任务也是中国企业的巨大机会。相反她的自然资源禀赋非常出色,石油是其主要自然资源,同时主要金属矿藏和非金属矿藏的蕴藏量也非常丰富,这些都是我们熟知的。但很多人不知道哈萨克斯坦还是世界第六大粮食出口国和第一大面粉出口国。
记者:那么,从这个角度看中哈经济与投资领域的水平应该非常高,现状也是这样吗?
徐苏见:很遗憾,我虽然极不情愿用这个词,但我找不到更恰当的词汇来表达。目前中哈之间的贸易和投资水平呈现出的结构是不合理的,国家层面的大型项目水平非常高,边境小额贸易水平同样相当高。但占比本应最大的中小企业的贸易投资项目非常鲜见。边贸在中哈之间的贸易历史中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但同时在今日也不可避免地成为了某种羁绊,承担了原本不应该承担的任务,比如很难想象目前像工程机械或成套设备这样的贸易品种很多仍以边境小额贸易的形式在进行,无论后续的技术支持还是增值服务等完全不存在了,这种状态在今后仍将存续很长一个时期。
记者:的确,这样的现状并不符合中哈之间本应更高的交流水平。中国企业进入哈国市场和投资领域应注意哪方面的问题?才能更顺利地提高工作水平?这是否正是促进会的主要工作?
徐苏见:对!我们促进会是哈国的机构,主要任务就是促进中哈间贸易和投资水平的逐步提高。
中哈间的贸易和投资水平结构不合理的状态随着中国企业更多访问哈国,想必在可以预见的时间段里会有巨大的改观。我个人认为从企业个体来看主要是中国企业需要更客观地去了解哈国,多交几个哈国朋友,去了解她的社会、文化、氛围、商业环境,甚至多读几遍她的历史以及中亚历史文献,并通过接触对应行业的多个谈判方去印证、旁证。而不是看一个企业看一下市场价格就算完成了考察。目前进入哈国考察的企业并不少,但往往看到的“恰好”是当地合作者或交易对象最想给你看到的方面,这样的考察必然是片面的不客观的,这也是为什么往往考察众多,真正深入谈判靴子就落不了地了。当然,也可以参加我们举办和提供的各种交流活动或通过我们的服务来了解哈国,借助这样的平台也是迅速了解和进入哈国市场和投资领域的便捷渠道。
这里我想提醒一下有意愿进入哈国的企业注意调整心态——无论是进行贸易还是投资。中国各地开发区众多,并且同质化竞争剧烈,招商官员确实很累很辛苦,甚至心态扭曲,各个开发区比拼的是优惠政策,但实际上各地提供的都差不多,这导致了企业的一种不正常的心态,这种心态在哈国是不合适的,哈国的开发区或合作者的心态是你来投资是你来挣钱的,是我这里有你需要的要素,比如空白的销售市场,所以你来了。因而是一个正常的交易行为。
记者:您刚才谈到你们促进会提供的中哈交流平台,是否也涉及在哈国的展览?哈国的会展业现状如何?中国企业参加哈国展览是不是也是进入哈国的有效途径呢?
徐苏见:的确如此,我们促进会根据这几年的实践经验,根據哈国的需求,定期举办针对性的中国主题展览。而且,由于我们是哈国的机构,对参展商的服务更为直接,特别在专业买家的组织方面,甚至包括参展商后续的贸易、投资行为进行一系列的服务,这些都与中国国内主办商赴境外自办中国展是有区别的。
在这里我着重说一下哈国展览与专业买家的需求错位的问题。很多哈国境外主办者,无论欧美展商还是中国赴哈自办展的主办单位和中国企业参展商都有一个挥之不去的梦魇,就是哈国的专业买家组织问题。诚然,这与哈国商务环境有关,但更多的原因是这些主办者不知道真正的专业买家在哪里,因为很多主办者是凭着中国的思路在设计和创造哈国的专业买家。比如,举办农业展,中国境内组展商最多的是强调灌溉技术和设施在哈国的推广和销售,在中国,灌溉对于农业的重要性显而易见,但哈国不是,这取决于哈国的国情,哈国的农场主注重的是农产品的总产,而不是单产,到目前为止,我们参观过上百家农场,没有一家能把自己土地全部种满,因为拥有的土地太多了,在既定的有限的土地上改善土地和种植的质量不是首要任务,也没有必要,至少农场主是这样考虑的,而且灌溉首先需要社会性的公共水利设施,这些在哪里?如果这些组展商去亲眼看一看哈国的农业状况,而不是仅凭智库数据和文献资料,可能会更准确些。因此,这对主办者和组展商提出了一个简单的课题,就是能不能仅凭数据和文献资料作为邀请参展商的依据。
哈国的展览业不像中国国内业内人士想象的那样落后,我们可以从历史延续的层面看待这个问题。哈国的管理水平并不低,只是由于历史的原因造成了她具有她的特点,这种特点可能和我们熟悉的操作模式不是很匹配,但绝不是落后或者不成熟。哈国展览的观众一定不像中国展览人山人海那样的壮观,只要充分考虑,与她的真实需求结合,有效性会更突出。
记者:哈萨克斯坦是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重要节点国家,在地域上是与我国接壤的丝绸之路经济带的第一个国家,但我们似乎对哈国的了解并不多,请您给我们简单介绍一下哈国的情况。
徐苏见:哈萨克斯坦是一个画面感非常生动的国家,我本人认为目前中国很多公共信息对哈萨克斯坦的描述是略有片面性的,比如哈萨克斯坦的人均GDP是13000多美元,比中国要高出很多;并非很多传言她在各方面的支付能力是弱项;再比如,她曾经拥有世界第四大核武库,但非常英明的弃核了,这既体现出了她的政治成熟度,同时也为全人类做出了巨大贡献。
哈国地域辽阔,景色豪迈壮美,自独立以来25年,我认为她的表现异常出色,她已经完成了独立国家的国家治理的学习阶段,国内政治体制完善、行政制度执行顺畅、社会秩序和谐、外交成就非凡,可以清楚的看到人民性格上的自信和工作中的严谨,特别是你能很直观地看到他们的民族自豪感,这会给你留下极其深刻的印象。你很难想象这些是一个建国才25年的年轻国家所表现出来的成熟度。
记者:哈国和中国毗邻,又是一带一路的重要国家之一,她的工农业发展状况和我国的互补性主要体现在什么方面?
徐苏见:我们环视中国周边,无论隔海相望还是毗邻,很难再找出和哈萨克斯坦一样与中国具有这么大互补性的国家。哈萨克斯坦由于历史的原因,她的工农业结构相对不平衡,发展水平也处于初级阶段,目前大多数工业装备、制成品及消费品仍依赖进口,比如成套设备和加工设备、矿业设备、大部分工程机械和建材、家电及生活家居消费品等。我们知道,一个经济体人口未达到一定规模,比如一亿,是没有必要也没有可能建立完整的工业体系的,哈国就是这样,但问题是她目前还未建立起基本的适合本国国情的相对应的工业体系。因此这是她的任务也是中国企业的巨大机会。相反她的自然资源禀赋非常出色,石油是其主要自然资源,同时主要金属矿藏和非金属矿藏的蕴藏量也非常丰富,这些都是我们熟知的。但很多人不知道哈萨克斯坦还是世界第六大粮食出口国和第一大面粉出口国。
记者:那么,从这个角度看中哈经济与投资领域的水平应该非常高,现状也是这样吗?
徐苏见:很遗憾,我虽然极不情愿用这个词,但我找不到更恰当的词汇来表达。目前中哈之间的贸易和投资水平呈现出的结构是不合理的,国家层面的大型项目水平非常高,边境小额贸易水平同样相当高。但占比本应最大的中小企业的贸易投资项目非常鲜见。边贸在中哈之间的贸易历史中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但同时在今日也不可避免地成为了某种羁绊,承担了原本不应该承担的任务,比如很难想象目前像工程机械或成套设备这样的贸易品种很多仍以边境小额贸易的形式在进行,无论后续的技术支持还是增值服务等完全不存在了,这种状态在今后仍将存续很长一个时期。
记者:的确,这样的现状并不符合中哈之间本应更高的交流水平。中国企业进入哈国市场和投资领域应注意哪方面的问题?才能更顺利地提高工作水平?这是否正是促进会的主要工作?
徐苏见:对!我们促进会是哈国的机构,主要任务就是促进中哈间贸易和投资水平的逐步提高。
中哈间的贸易和投资水平结构不合理的状态随着中国企业更多访问哈国,想必在可以预见的时间段里会有巨大的改观。我个人认为从企业个体来看主要是中国企业需要更客观地去了解哈国,多交几个哈国朋友,去了解她的社会、文化、氛围、商业环境,甚至多读几遍她的历史以及中亚历史文献,并通过接触对应行业的多个谈判方去印证、旁证。而不是看一个企业看一下市场价格就算完成了考察。目前进入哈国考察的企业并不少,但往往看到的“恰好”是当地合作者或交易对象最想给你看到的方面,这样的考察必然是片面的不客观的,这也是为什么往往考察众多,真正深入谈判靴子就落不了地了。当然,也可以参加我们举办和提供的各种交流活动或通过我们的服务来了解哈国,借助这样的平台也是迅速了解和进入哈国市场和投资领域的便捷渠道。
这里我想提醒一下有意愿进入哈国的企业注意调整心态——无论是进行贸易还是投资。中国各地开发区众多,并且同质化竞争剧烈,招商官员确实很累很辛苦,甚至心态扭曲,各个开发区比拼的是优惠政策,但实际上各地提供的都差不多,这导致了企业的一种不正常的心态,这种心态在哈国是不合适的,哈国的开发区或合作者的心态是你来投资是你来挣钱的,是我这里有你需要的要素,比如空白的销售市场,所以你来了。因而是一个正常的交易行为。
记者:您刚才谈到你们促进会提供的中哈交流平台,是否也涉及在哈国的展览?哈国的会展业现状如何?中国企业参加哈国展览是不是也是进入哈国的有效途径呢?
徐苏见:的确如此,我们促进会根据这几年的实践经验,根據哈国的需求,定期举办针对性的中国主题展览。而且,由于我们是哈国的机构,对参展商的服务更为直接,特别在专业买家的组织方面,甚至包括参展商后续的贸易、投资行为进行一系列的服务,这些都与中国国内主办商赴境外自办中国展是有区别的。
在这里我着重说一下哈国展览与专业买家的需求错位的问题。很多哈国境外主办者,无论欧美展商还是中国赴哈自办展的主办单位和中国企业参展商都有一个挥之不去的梦魇,就是哈国的专业买家组织问题。诚然,这与哈国商务环境有关,但更多的原因是这些主办者不知道真正的专业买家在哪里,因为很多主办者是凭着中国的思路在设计和创造哈国的专业买家。比如,举办农业展,中国境内组展商最多的是强调灌溉技术和设施在哈国的推广和销售,在中国,灌溉对于农业的重要性显而易见,但哈国不是,这取决于哈国的国情,哈国的农场主注重的是农产品的总产,而不是单产,到目前为止,我们参观过上百家农场,没有一家能把自己土地全部种满,因为拥有的土地太多了,在既定的有限的土地上改善土地和种植的质量不是首要任务,也没有必要,至少农场主是这样考虑的,而且灌溉首先需要社会性的公共水利设施,这些在哪里?如果这些组展商去亲眼看一看哈国的农业状况,而不是仅凭智库数据和文献资料,可能会更准确些。因此,这对主办者和组展商提出了一个简单的课题,就是能不能仅凭数据和文献资料作为邀请参展商的依据。
哈国的展览业不像中国国内业内人士想象的那样落后,我们可以从历史延续的层面看待这个问题。哈国的管理水平并不低,只是由于历史的原因造成了她具有她的特点,这种特点可能和我们熟悉的操作模式不是很匹配,但绝不是落后或者不成熟。哈国展览的观众一定不像中国展览人山人海那样的壮观,只要充分考虑,与她的真实需求结合,有效性会更突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