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良好的课堂导入,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有助于提升课堂教学的效率。本文着重探讨导人新课的几种方法,以供大家参考。
一、复习导入法
在课堂导入环节,引导学生复习相关的旧知识点,让学生在旧知识的基础上开展新课的学习,可以促进学生对旧知识的迁移,加深学生对新知识的理解。在教学开始时,教师可以使用复习导入法,引导学生简单地温习相关的数学知识,然后用由浅人深、层层递进的方式引导学生进行新知识的学习,这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有助于提升学生课堂学习的效率。
这样,教师就可以直接引导学生进入新课二倍角公式的学习中。通过这样的方式,学生感到新知识并不陌生,将新知识纳入原有的认知结构之中,降低了学习新知识的难度。
二、故事导入法
大多数学生都对故事感兴趣。在新课的导入环节中,教师可以引入一些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故事,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利用故事导入法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注意选取一些学生感兴趣的、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故事,然后借助一些启发性的问题来引导学生过渡到新课的学习中。
例如,在讲解集合时,教师可以引入集合论创始人康托尔的故事:康托尔是在研究“函数的三角级数表达式的唯一性问题”的过程中,先是涉及无穷点集,随后一步步地发展出一般集合概念,并把集合论发展成一门独立学科的。1874年,29岁的康托尔发表了关于集合论的第一篇革命性论文。这篇论文标志着数学天空中升起了一颗有着非凡独创力的数学新星。康托尔以前的老师克罗内克,却把康托尔的工作看作一类危险的数学研究,并与康托尔因数学观点上的分歧而反目成仇。克罗内克认为数学在康托尔的领导下正在走向疯人院,便致力于用他所认为的数学真理,用他能够抓到的一切武器,猛烈地、恶毒地攻击“正确的无穷理论”和敏感的康托尔。于是悲剧的结局不是集合论进了疯人院,而是康托尔进了疯人院。在生命的最后十年,康托尔大都处于严重抑郁状态中,并在哈雷大学的精神病诊所度过了漫长的岁月。通过康托尔的故事,让学生了解集合论产生的历史,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激发学生进入新课学习的积极性。
三、问题导入法
问题导入法是教学中常用的方法。教师可以借助问题启发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对新知识的探究欲,让学生在思考问题的过程中逐步探索新知识,提升课堂教学的效率。
例如,在教学分层抽样时,教师可以设置这样的问题:假设某地区有高中生2400人,初中生10900人,小学生11000人,教育部门为了了解本地区中小学生的近视情况及其形成原因,要从本地区的中小学生中抽取1%的学生进行调查,你认为应当怎样抽取样本?通过思考、交流、讨论,学生一致认为:要想样本有好的代表性,就应该在样本中有各年级段的学生代表,按比例在各层中抽取样本数,高中生抽取2400×1%=24人、初中生抽取10900×1%=109人、小学生抽取11000×1%=110人。教师指出上述解决问题的方法就是分层抽样方法。
这样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提出形式多樣、富有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问题,并逐渐渗透新课学习的内容,大大提升了课堂教学的效率。
四、游戏导入法
利用游戏巧妙地导人新课,可以吸引住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一上课就能把兴奋点转移到课堂上来,集中在教学的内容上。在教学中,教师可以结合教学内容巧妙地设置一些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游戏,使学生积极地参与到课堂学习活动中。
例如,在教学空间几何体的表面积时,教师可以让学生用剪刀、纸片、胶水等制作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圆锥体、圆台等,然后再将其剪开,观察这些几何体的展开图,计算这些展开图与对应的几何体的表面积是否相等。
这样的方式,大大增加了数学课堂的趣味性,增加强了学生的体验,有助于学生深入地理解空间几何体的表面积的本质。
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重视课堂导入环节,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学情,积极采用不同的方式设计新课导人的方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课堂教学的效率。
(作者单位:江苏省海安高级中学)
一、复习导入法
在课堂导入环节,引导学生复习相关的旧知识点,让学生在旧知识的基础上开展新课的学习,可以促进学生对旧知识的迁移,加深学生对新知识的理解。在教学开始时,教师可以使用复习导入法,引导学生简单地温习相关的数学知识,然后用由浅人深、层层递进的方式引导学生进行新知识的学习,这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有助于提升学生课堂学习的效率。
这样,教师就可以直接引导学生进入新课二倍角公式的学习中。通过这样的方式,学生感到新知识并不陌生,将新知识纳入原有的认知结构之中,降低了学习新知识的难度。
二、故事导入法
大多数学生都对故事感兴趣。在新课的导入环节中,教师可以引入一些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故事,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利用故事导入法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注意选取一些学生感兴趣的、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故事,然后借助一些启发性的问题来引导学生过渡到新课的学习中。
例如,在讲解集合时,教师可以引入集合论创始人康托尔的故事:康托尔是在研究“函数的三角级数表达式的唯一性问题”的过程中,先是涉及无穷点集,随后一步步地发展出一般集合概念,并把集合论发展成一门独立学科的。1874年,29岁的康托尔发表了关于集合论的第一篇革命性论文。这篇论文标志着数学天空中升起了一颗有着非凡独创力的数学新星。康托尔以前的老师克罗内克,却把康托尔的工作看作一类危险的数学研究,并与康托尔因数学观点上的分歧而反目成仇。克罗内克认为数学在康托尔的领导下正在走向疯人院,便致力于用他所认为的数学真理,用他能够抓到的一切武器,猛烈地、恶毒地攻击“正确的无穷理论”和敏感的康托尔。于是悲剧的结局不是集合论进了疯人院,而是康托尔进了疯人院。在生命的最后十年,康托尔大都处于严重抑郁状态中,并在哈雷大学的精神病诊所度过了漫长的岁月。通过康托尔的故事,让学生了解集合论产生的历史,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激发学生进入新课学习的积极性。
三、问题导入法
问题导入法是教学中常用的方法。教师可以借助问题启发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对新知识的探究欲,让学生在思考问题的过程中逐步探索新知识,提升课堂教学的效率。
例如,在教学分层抽样时,教师可以设置这样的问题:假设某地区有高中生2400人,初中生10900人,小学生11000人,教育部门为了了解本地区中小学生的近视情况及其形成原因,要从本地区的中小学生中抽取1%的学生进行调查,你认为应当怎样抽取样本?通过思考、交流、讨论,学生一致认为:要想样本有好的代表性,就应该在样本中有各年级段的学生代表,按比例在各层中抽取样本数,高中生抽取2400×1%=24人、初中生抽取10900×1%=109人、小学生抽取11000×1%=110人。教师指出上述解决问题的方法就是分层抽样方法。
这样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提出形式多樣、富有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问题,并逐渐渗透新课学习的内容,大大提升了课堂教学的效率。
四、游戏导入法
利用游戏巧妙地导人新课,可以吸引住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一上课就能把兴奋点转移到课堂上来,集中在教学的内容上。在教学中,教师可以结合教学内容巧妙地设置一些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游戏,使学生积极地参与到课堂学习活动中。
例如,在教学空间几何体的表面积时,教师可以让学生用剪刀、纸片、胶水等制作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圆锥体、圆台等,然后再将其剪开,观察这些几何体的展开图,计算这些展开图与对应的几何体的表面积是否相等。
这样的方式,大大增加了数学课堂的趣味性,增加强了学生的体验,有助于学生深入地理解空间几何体的表面积的本质。
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重视课堂导入环节,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学情,积极采用不同的方式设计新课导人的方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课堂教学的效率。
(作者单位:江苏省海安高级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