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惊吓背后”

来源 :今古文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ayleardut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新晋独立电影厂牌A24出品的恐怖电影具有其独特的恐怖美学,即在题材内容方面追求人文视角介入,视听语言方面重视创新表现形式,并独具深度哲学视角。本文结合A24出品的几部恐怖电影代表作,分别从叙事内容、视听语言、哲学元素三个维度切入,解析A24系恐怖电影的美学特点,以见出其拥有构建崭新恐怖电影图景的巨大潜力。
  【关键词】 A24; 恐怖电影;恐怖美学
  【中图分类号】J9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8264(2021)29-0089-02
  A24公司成立于2012年,由三位从业多年的电影人创办于纽约,主要发行成本预算低于1000万美元的中小成本电影,在当下商业电影大行其道的市场中,A24电影票房上出色的表现令独立文艺电影异军突起并实现盈利。他们所发行的影片始终秉持独特的创作风格,具有非常典型的“独立美学”的标签,从而形成了独具A24气质的品牌文化。
  近年来,A24已出品多部屡获嘉奖的影片,比如获得第89届奥斯卡最佳影片的《月光男孩》,以及获得多项提名的《龙虾》和《机械姬》。而恐怖惊悚类型的影片是A24更为青睐的领域,《遗传厄运》《仲夏夜惊魂》《女巫》《灯塔》等影片在广受影迷的同时,也呈现出其精致而独特的恐怖美学,“A24系”恐怖片由此成为在恐怖圈识别度话题度双高的标签。
  下面将结合A24出品的几部恐怖电影代表作,分别从叙事内容、视听语言、哲学元素三个角度切入,解析A24系恐怖电影的美学特点。
  一、更多元的人文背景,突破好莱坞恐怖片的
  类型化叙事
  不论是阿里·艾斯特《遗传厄运》中无处不在的神秘学符号、《仲夏夜惊魂》体现的人类学田野调查“奇遇”,还是罗伯特·艾格斯《女巫》以及《灯塔》的百年前新英格兰民俗传说,抑或是欧格斯·兰斯莫斯《圣鹿之死》的神话寓言,都丰满了传统恐怖电影“吓人”背后苍白的故事背景,通过人文背景的交融令恐怖片不再是一种单纯追求心理刺激的“花瓶式电影”,从而赋予影片深邃的文学生命力。
  作为青年导演阿里·艾斯特的长片处女作,《遗传厄运》讲述了一个家族异教诅咒的故事。这部影片没有立足于更具现实意义的宗教故事,而是站在神秘学的边缘异教的角度进行隐喻,打造了一个有距离感的“异度空间”,观众可以在反复的观看中解读出更多影片含义,甚至考据出许多历史中的邪教背景。充满理据性的细节和伏笔,形成了A24公司出品的电影的一贯风格。
  事实上,宗教渊源在东西方恐怖电影里是十分常见的,而西方恐怖电影中又以《圣经》故事作为其重要的取材宝库。在《圣经》的《启示录》部分,重点描绘了地狱的恐怖,杀戮、饥荒、瘟疫充斥在由末日审判笼罩的世界背景之下,生动的语言和神秘可怕的末日图景,给众多恐怖电影的创作提供了绝佳的前文本。早在1973年的经典恐怖片《驱魔人》中便出现了大量《圣经》中的魔鬼典故,而到后来大卫·芬奇的《七宗罪》等影片,也站在圣经故事中人类原罪的角度建立起颇具象征意义的心理恐怖叙事。
  除此之外,希腊神话也是A24系恐怖电影叙事的重要前文本。2017年上映的《圣鹿之死》,内容取材自古希腊神话中阿伽门农的故事。看似超自然能力导致的怪病笼罩在神秘诅咒与人性试炼之中,讽刺性地戳破了家庭内部的血缘情感,使影片成为一部悲剧式的神话寓言。而在罗伯特·艾格斯导演的新片《灯塔》中,同样也吸纳了希腊神话中盗火者普罗米修斯以及海神波塞冬的形象,故事内核则是将克苏鲁神话以及新英格兰民俗恐怖志相结合而成的志异怪谈。
  二、更丰富的表现形式,拓展传统恐怖片套路化的视听语言
  A24的电影还采用了多样化的呈现方式来探索和拓展传统恐怖片的视听效果,减少使用已经开始令观众倦怠的Jump Scare或是那些扭曲爬行的鬼怪形象,而致力于将实验性的表現形式同诡异的故事氛围整合,构建起统一性极强的战栗空间。
  《仲夏夜惊魂》号称极具小清新气质的恐怖片。由于村庄故事发生于瑞典接近极昼期间,时时刻刻都是白日当头,夜戏十分少,因此不同于众多恐怖片的冷色调,影片反而突出了温暖阳光的明亮色彩。被“死亡”笼罩的轮回仪式等场景,都在光天化日之下进行。在刺目的艳丽与明亮背后,恰恰为诡异恐怖的气氛带来了强烈反差,视觉和心理表现力反而更加抢眼。
  相比之下,同样以“明色”美学著称的法国恐怖片《鬼天使》尽管使用了大量白色来进行气氛的烘托,色调却仍然是冷峻无比的。而2017年的大热恐怖片《小丑回魂》虽然也使用了偏温暖的清新色调,但几乎都存在于与恐怖故事线索相平行的青春故事线索中,因而并未形成与恐怖气氛相伴相生的统一整体感。
  值得一提的是,A24出品的电影在乐音效果上也表现出色,《遗传厄运》的配乐充满复古感,令人想起20世纪早期悬疑片,烘托出古老宗教的诡异气氛。而贯穿全片的弹舌声也成了电影的一大经典元素,许多观众对这部影片印象最深的部分不是某幅画面,而是妹妹查理弹舌的“滴答”声令他们心有余悸。声响不再仅是视觉的配角,而在视听作品中获得其独立地位。
  三、权力问题与家庭伦理——A24电影中的哲学
  命题
  (一)解构家庭伦理与血缘霸权
  不同于传统恐怖片中常将女性作为色情或恶灵表征来表现,《遗传厄运》中的女性角色成为一种权力形象,令父权话语体系在电影中则始终处于缺失的状态。通过身份权力的置换,对血缘伦理关系进行了解构。在西方后现代哲学思想中,血缘人伦建制的基础不是亲情而是权威①,是一套前现代社会建立起来的社会价值体系,在现代社会中这种血缘纽带逐渐被理性纽带所取代(个人主义的不断壮大),而到了后现代社会,“新式家庭伦理”的归属感缺失问题则在这种趋势中更为深刻地显现。电影中正是通过极端的邪教回归结局进行了一个寓言式的反讽,体现出家庭关系中每个人都身陷孤独之处境。   (二)探索理性国度之外的“疯癫”
  《仲夏夜惊魂》无疑是一部个人风格非常独特的电影,而全片充斥的迷幻体验以及怪诞的群体仪式,都会让人联想到剑走偏锋的诡异邪典影像。电影中所描述的北欧村落代表了远离主流社会理性文明的异质文化,人们或许会用疯狂、野蛮、原始来形容这些看似反人性、反社会的怪异仪式,但正如福柯在《疯癫与文明》中所认为的,“疯癫”存在于“理性”国度之外,而何为“理性”,则成了一个在社会权力身份约束下的主观命题,并通过“非疯癫”语言来交流和辨出自己的同路人。因此电影并没有对这个村落中的文化进行正义或是非正义的评判,只是让异质的价值观与现实相碰撞,从而引发观众去思索这种所谓的“非理性”。
  纵观以上分析,能够清晰地感受到,A24恐怖电影热衷于探讨权力、家庭伦理等人性议题,尤其是权力在家庭内部的身份关系,因此可以从中看出A24的恐怖美学植根于恐怖心理之外的诸多后现代哲学元素之中。在伊·彼耐多的论文《娱乐性恐怖:当代恐怖电影的后现代元素》中论述到当代恐怖电影让善与恶、正常与变态、现实与幻觉变得难以分辨②,人们所熟悉的类型在其中分崩离析,由此反映了后现代界限模糊化、碎片化的表象。虽然彼耐多认为1968年以后的恐怖片都具有后现代主义的特征,但在进入20世纪第二个十年之际,A24的恐怖片更加凸显了后现代主义必须面对的伦理问题和身份权力问题,并在向经典致敬的背后闪现出大众文化的转向——不盲从于市场主流,也拒绝曲高和寡的自娱,却获得越来越多的观众青睐,一方面,体现了大众文化的泛审美化及泛艺术化的现象;另一方面,A24将艺术性与商业性完美融合,不也正是后现代主义所表现出的对现代主义所划分的高级文化(艺术)与低级文化(大众)之区隔的挑战吗?
  自有声电影时代初期,恐怖片便成为一种重要的电影类型,20世纪20—30年代环球公司出品的《德古拉》《弗兰肯斯坦》等都成了时代经典,之后20世纪40年代怪物影片大热、20世纪50年代以思想控制为主题的恐怖片盛行,再到后来血腥画面占据西方恐怖片主导,以及如今所谓的好莱坞式恐怖和亚洲式恐怖在套路中挣扎,恐怖电影急需寻找一条新的路线,探索更具时代意义的表现方式,获得新生。A24便是这样一个实验者与先驱者,它希图通过更加多元的人文背景、更丰富的表现形式,以及更具后现代意识的理论视角,去构建一幅崭新的恐怖电影图景。
  注释:
  ①任雨田:《遗传厄运:密闭空间营造的家庭伦理恐惧》,《艺苑》2018年第6期,第14-16页。
  ②伊·彼耐多著,王群譯:《娱乐性恐怖:当代恐怖电影的后现代元素》,《世界电影》1998年第3期,第21页。
  参考文献:
  [1]戴维·斯卡尔.魔鬼秀:恐怖电影的文化史[M]. 吴杰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
  [2]马克·扬克维奇.定义邪典电影[M].李闻思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19.
  [3]杨春宇.西方恐怖电影的宗教渊源——圣经[J]. 时代文学(下半月),2009,(12):73-74.
  [4]任雨田.遗传厄运:密闭空间营造的家庭伦理恐惧[J].艺苑,2018,(6):14-16.
  [5]伊·彼耐多.娱乐性恐怖:当代恐怖电影的后现代元素[J].王群译.世界电影,1998,(3):21.
  [6]沈壮娟,高月峰.试析西方恐怖美学研究的三个维度[J].山东社会科学,2006,(5):128-130.
  [7]李漫.英美电影的恐怖美学文化[J].电影文学,2017,(11):46-48.
  作者简介:
  果基伊辛,四川大学艺术学院艺术学理论专业在读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艺术思潮与艺术理论。
其他文献
【摘要】 人类对“无限”的思考始于明白自身存在的有限性,东西方哲学史上,关于“无限”的解读从未停止过,各界各派哲学家前赴后继地对其进行研究和思考,在各个时期里,“无限”范畴跨越了数学、文学、哲学等领域,例如:“无限”可以代表“时间永无尽头”“空间无边际”“存在的无止境”等等,因而成为一个内涵极其丰富的哲學范畴。本文旨在浅析东方和西方哲学史的“无限”思想发展,探讨不同地理起源所带来的不同哲学发展轨迹
期刊
【摘要】 梁平癞子锣鼓据说源于唐朝,但由于年代久远,已无从考证,它是梁平劳动人民世代相传,具有巴渝文化特色的民间击打乐,在渝东和川北一带享有盛誉。但是世易时移,时过境迁,由于艺人相继去世,现有艺人年岁已高,现代年轻人不愿意学习,因而锣鼓艺人日渐减少,在此情形下,迫切需要寻找新的传承和发展之路,以避免梁平癞子锣鼓失传的风险。  【关键词】 梁平;癞子锣鼓;民间音乐;传承;发展  【中图分类号】G12
期刊
【摘要】 林则徐在鸦片战争前所编译的《四洲志》是近代第一部国人编译的国外史地学著作。林则徐在《四洲志》中通过对于世界各地34个国家的介绍,让闭塞已久的国人了解到了外部世界的变化与现状。但是令人遗憾的是,身为“开眼看世界”第一人的林则徐在编译《四洲志》时,也不免受传统儒家观念和思想的影响,导致此书具有很大程度的局限性。本文将通过对于林则徐编译《四洲志》一书的介绍,探究他对于外部世界的认识,以及这一认
期刊
【摘要】 卷草纹作为中国传统植物纹样的典型代表之一,其形态演化经历了一系列复杂过程,本文主要从卷草纹的基本造型、组织结构、色彩对比及造型应用等方面做出简要探析。其中选取最具代表性两个时期魏晋南北朝至唐,以这两个朝代为时间线索,剖析卷草纹在这两个时期的造型变化特点以及演变轨迹。  【关键词】 卷草纹;中国传统植物纹样;造型演变  【中图分类号】K87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期刊
【摘要】 在大工艺美术格局“设计优先”理念指导下,对淮河流域传统手工艺文化技艺和形式特色进行分析,梳理出作为淮河流域代表性文化遗产的阜南黄冈柳编所具有的独特传统工艺价值及工艺特色,并与时代特征相结合,结合社会文化发展需求,构建出符合新时代文化发展要求的创新转型发展新路径,在传承我国传统手工技艺的同时,为我国社会主义文化产业的发展注入新活力。  【关键词】 传统手工艺;设计优先;创新性  【中图分类
期刊
【摘要】 舞蹈是人类发展过程中文化、社会、智慧的集中表现,舞蹈艺术与文化进程、社会文明的发展有着深远的联系。因此本文以“舞蹈艺术”为研究对象,运用了定性分析的研究方法来研究舞蹈艺术的社会功能和文化效应。社会功能从“情感抒发、人文交流、弘扬文化、强身健体”四方面展开,文化效应从“文化功能、文化评价、文化境界”三方面展开。  【关键词】 舞蹈;动作艺术;社会功能  【中图分类号】J705 【文
期刊
【摘要】 由于广州榄雕历史悠久,中心地区已经至少有300多年的发展历史。现代中国橄榄艺术雕塑系列工艺作品继承了橄榄传统,小巧玲珑,运用多种镂雕、浮雕、圆雕、微雕等现代工艺美术手法重新进行雕刻创作,精雅别致,令参观者不禁赞叹不已。在高度重视非物质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弘扬及继续保护的今天,广州榄雕在当地依然具有极高的艺术科学研究应用价值。本文旨在通过对广州榄雕现阶段状况的调查分析,总结广州榄雕的特点和发
期刊
【摘要】 本文从现代文创产品设计法对文创产品的创新、发展和多元化设计模式进行解析,以传统紫荆花元素来进行现代文创产品设计,打造以功能性、纪念性、创新性为主要特色的文创产品,将现代的前沿文化和日常的生活结合起来,利用文创产品的形式将自然和人文、时代联系起来,让人们在高速的信息时代中能通过文创产品来实现自身需求的同时了解产品背后的文化内涵。  【关键词】 紫荆花;文创产品;设计  【中图分类号】TB4
期刊
【摘要】 每一个音乐家创作的作品都会带着显著的个人风格,使得他们创作的作品具有较强的辨识度,同时也具有特殊的艺术价值。聂耳在我国近代音乐发展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他的很多音乐作品都具有显著的民族风格,是我国民族音乐的瑰宝。本文先阐述了聂耳的艺术生涯和音乐成就,接着结合聂耳的音乐作品全面分析了民族风格展现的具体內容,最后还从代入了民族背景元素、创作体裁融入了时代特征、具有显著的民族化与大众化、实现了
期刊
【摘要】 音乐是人类文明的结晶,音乐的形式自古以来就是多变且多元化的,具有非常强的融合性和交汇性,千年来的发展中音乐已经是一类具有超强艺术性和融合力的艺术形式。但是就目前来看,虽然现代乐曲势头正盛,但是古典音乐却因为创作上的复杂性与多变性而较少人去涉及。实际上,无论是西方古典音乐还是中国古典音乐都具有自身的独特魅力,作为古典音乐而言,其带给人们似乎并不止是年代的久远感,在现代人受到流行音乐和快餐文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