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今历史教师的备课能力令人担忧,在这种情况下,如何提高历史教师备课能力就成为亟须解决的问题。对此,笔者认为提高历史教师备课能力的策略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促进历史教师专业成长,提高备课能力
备课能力是教师专业能力的一部分。历史教师的主要工作是通过课堂教学达成历史学科教学目标,而备课是进行课堂教学的前提。众所周知,内因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动力,所以历史教师要大力促进自身专业成长。
1.历史教师要热爱自己的职业。
当教师热爱自己的职业时,就会不计付出,全身心投入教育事业,这是教师专业能力提高的有效动力。
2.历史教师要认真完成日常教学工作,积极反思总结。
教师要按照课程标准、考试大纲制订教学目标和教学计划,结合学情撰写教学方案,拓展并整合课程资源,丰富教学内容,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积极参与备课组和历史学科教研组的各种活动,主动与教学同行、专家进行沟通,积极反思总结。
3.历史教师要有长远的职业规划。
历史教师在教学之余要勤加思考,对自己的职业发展进行规划。如果一名历史教师具有远大的理想,对自己的职业发展有长远的规划,那么他就可以通过学习、交流、研究,促进自身专业能力的大幅度提高。
二、加强历史学科教研组建设
教研组是教师专业化发展的重要平台,因此加强历史学科教研组建设有利于历史教师备课能力的提高。加强教研组建设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组织学科组教师学习新课程改革和有效教学的理论。
教研组长要加强对新理论的理解和认识,给教师推荐相关书目和文章,组织学科组内的教师进行讨论交流,帮助教师更新和转变课程观、教学观、学生观、评价观,从而为具体的教育教学奠定理论基础。
2.组织教师开展公开课,切实提高备课能力。
教研组长可在每学期制订一个公开课计划,参与公开课计划的教师可以是不同年级、不同年龄、不同教龄的教师。课前,教师要集体备课;课上,教师要一起听课;课后,教师要一起评课。
3.组织教师开展教学研究,注重专业素养的提升。
教研组的功能之一就是研究教学,因此教研组长要对教学中的问题进行梳理和研究,从中提炼出有研究价值的课题,进而结合相关专业文献,形成研究成果,以促进教师专业素养的提升和备课能力的提高。
4.鼓励组内教师互助合作,以提高青年教师和老教师的备课能力。
教研组长要鼓励老教师带领青年教师,帮助青年教师成长;鼓励青年教师大胆创新,勇于尝试,帮助老教师与时俱进。对于组内能力较为低下的教师,教研组长要及时予以鼓励和指导,在教研组内形成互助合作的良好氛围,从而提高教师的备课能力。
三、建立科学合理的激励机制,调动教师提高备课能力的积极性
教师的专业成长需要的不仅是对教育事业的热爱,还需要外界的积极刺激。学校要建立公平、公正、合理的激励机制,对在教育教学中有积极追求的教师予以物质和精神上的双重奖励。毫无疑问,这些举措对历史教师备课能力和专业素养的提高有重大推动作用。
四、完善学校教学督导机制,灵活督促教师备课教研
学校要制订教研制度,组织历史教研组成员进行集体教研,为历史教师提供教研平台、环境,鼓励历史教师进行教研。
五、加强交流与合作
一个学校的资源是有限的,所以历史教师要走出本校,学习其他学校经验。另外,市教研室、省教研室也应该定期给历史教师提供交流与合作的机会。
注:本文系2013年度河南省基础教育教学研究项目课题“历史教师强化备课能力实施有效教学的研究”(课题编号为JCJY131100013)的研究成果。
一、促进历史教师专业成长,提高备课能力
备课能力是教师专业能力的一部分。历史教师的主要工作是通过课堂教学达成历史学科教学目标,而备课是进行课堂教学的前提。众所周知,内因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动力,所以历史教师要大力促进自身专业成长。
1.历史教师要热爱自己的职业。
当教师热爱自己的职业时,就会不计付出,全身心投入教育事业,这是教师专业能力提高的有效动力。
2.历史教师要认真完成日常教学工作,积极反思总结。
教师要按照课程标准、考试大纲制订教学目标和教学计划,结合学情撰写教学方案,拓展并整合课程资源,丰富教学内容,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积极参与备课组和历史学科教研组的各种活动,主动与教学同行、专家进行沟通,积极反思总结。
3.历史教师要有长远的职业规划。
历史教师在教学之余要勤加思考,对自己的职业发展进行规划。如果一名历史教师具有远大的理想,对自己的职业发展有长远的规划,那么他就可以通过学习、交流、研究,促进自身专业能力的大幅度提高。
二、加强历史学科教研组建设
教研组是教师专业化发展的重要平台,因此加强历史学科教研组建设有利于历史教师备课能力的提高。加强教研组建设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组织学科组教师学习新课程改革和有效教学的理论。
教研组长要加强对新理论的理解和认识,给教师推荐相关书目和文章,组织学科组内的教师进行讨论交流,帮助教师更新和转变课程观、教学观、学生观、评价观,从而为具体的教育教学奠定理论基础。
2.组织教师开展公开课,切实提高备课能力。
教研组长可在每学期制订一个公开课计划,参与公开课计划的教师可以是不同年级、不同年龄、不同教龄的教师。课前,教师要集体备课;课上,教师要一起听课;课后,教师要一起评课。
3.组织教师开展教学研究,注重专业素养的提升。
教研组的功能之一就是研究教学,因此教研组长要对教学中的问题进行梳理和研究,从中提炼出有研究价值的课题,进而结合相关专业文献,形成研究成果,以促进教师专业素养的提升和备课能力的提高。
4.鼓励组内教师互助合作,以提高青年教师和老教师的备课能力。
教研组长要鼓励老教师带领青年教师,帮助青年教师成长;鼓励青年教师大胆创新,勇于尝试,帮助老教师与时俱进。对于组内能力较为低下的教师,教研组长要及时予以鼓励和指导,在教研组内形成互助合作的良好氛围,从而提高教师的备课能力。
三、建立科学合理的激励机制,调动教师提高备课能力的积极性
教师的专业成长需要的不仅是对教育事业的热爱,还需要外界的积极刺激。学校要建立公平、公正、合理的激励机制,对在教育教学中有积极追求的教师予以物质和精神上的双重奖励。毫无疑问,这些举措对历史教师备课能力和专业素养的提高有重大推动作用。
四、完善学校教学督导机制,灵活督促教师备课教研
学校要制订教研制度,组织历史教研组成员进行集体教研,为历史教师提供教研平台、环境,鼓励历史教师进行教研。
五、加强交流与合作
一个学校的资源是有限的,所以历史教师要走出本校,学习其他学校经验。另外,市教研室、省教研室也应该定期给历史教师提供交流与合作的机会。
注:本文系2013年度河南省基础教育教学研究项目课题“历史教师强化备课能力实施有效教学的研究”(课题编号为JCJY131100013)的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