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提要]表达性艺术治疗团体,以其特定的涵义和特点,与中国文化的核心、中国人的人格特征、中国人的思维方式,存在内在的契合性,因而,在团体心理咨询与治疗中具有重要的本土化意义,开辟了团体心理咨询本土化的新途径。
[关键词]团体心理咨询;本土化;新途径
[作者简介]王风兰(1964~),女,山西林业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社科教研室主任;(山西太原030009)韦志中,广州韦志中心理咨询工作室。(广东广州 510000)
本文为山西省社科联社会科学“十一五”规划2009至2010年重点课题心理健康理论中国化研究(课题编号:SSKLZDKT2009098)的阶段性成果。
关于艺术治疗,古代就有之,如古代壁画等。现代艺术治疗,在国际上,在上世纪80年代提出。现代艺术治疗,有两大取向或两大理念:一种理念或取向是把艺术作品创作的过程看成是治疗的过程,认为创作的过程促进了人们的自我表达、自我觉察和自我领悟,从而达到治疗的目的。另一种理念或取向是精神分析的,即认为对艺术作品的分析和诠释起到治疗的作用。表达性艺术治疗显然属于前者,即主张艺术作品创作的过程对治疗的意义。
从词源上看,“表达性艺术治疗”一词也源于西方。艺术治疗在欧美发展之初是以视觉艺术为主;而在1980年代,麻州Lesley大学将林林总总的各类艺术治疗,包括舞蹈、音乐、美术、戏剧、说故事、诗、即兴写作,总称为“表达性艺术治疗”(expressive art therapy)。
表达性艺术治疗团体,就是将表达性艺术治疗,用运于团体心理咨询的一种团体心理咨询模式。表达性艺术治疗团体,是通过绘画、音乐、舞蹈、诗歌、故事、心理剧、散文、宗教、民俗、仪式化等形式,在追求艺术美的同时,发挥表达性艺术治疗的多元功能,唤醒团体成员的无意识,激活团体成员的原始动力,并通过成员之间的动力传递与能量渗透,赋予艺术元素以特殊的心理意义,在整合心理资源、拓展心理空间的过程中、达到心灵成长的目的的团体心理咨询模式。就目前在我国团体心理咨询中的运用来看,它有如下三大特点:
第一,无意识性。无意识(潜意识)的概念来源于精神分析理论学派。经典精神分析学派认为:意识分三个层次:无意识(潜意识)、前意识、意识。心理健康的人,本我、自我、超我是协调的。要想达到这种协调,就要不断地实现从无意识向意识;从前意识向意识的转化。但从前意识到意识的转换相对容易,从无意识到意识的转化要困难的多。在某种意义上,治疗的目的就是促进无意识向意识的转化。
第二,过程性。表达性艺术治疗团体,艺术表达的过程便是治疗的过程,这种表达的过程可以缓和情绪上的冲突,有助于自我认识、自我领悟和自我成长。它的创作的价值不在于成员艺术作品的水平高低,也不主张作品是对问题的投射,而在于成员对自己和他人问题的感受能力和领悟能力。所以,成员不是艺术家,而是善于倾听、善于表达、善于分享的人。整个治疗过程,就是不断地对心理问题进行评估、呈现、表达、转换的过程。所以,具有明显的过程性。
第三,本土化。表达性艺术治疗团体,有的地方直接体现了本土文化的特点,比如宗教、民俗、仪式化等;有的地方自然融入了本土文化的元素。如音乐、绘画和舞蹈等,而像“人生五味茶”等故事的运用,具有浓厚的本土文化的特点”’
表达性艺术治疗团体的有效性也是很突出的,表达性艺术治疗团体,由于运用了容易与无意识建立连接的表达方式,从而,易使团体成员解除防御,进入到当下,激发成员的参与性、互动性,形成场动力,进而使团体心理治疗的优势得以充分发挥。
不仅如此,表达性艺术治疗团体模式还与中国文化核心相契合;与中国人的人格特征相契合;与中国人思维方式相契合;因此,具有极其重要的中国化或本土化意义。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表达性艺术治疗团体与中国文化核心相契合。
中国文化的特点有很多,如尚和、尚德、讲情面、爱面子等等。对什么是中国文化的核心,也没有完全统一的认识。傅佩荣先生在讲到中国文化的核心时,引用了方东美关于中国文化核心的概括,我们认同这一概括,它包括:以生命为中心的宇宙观;以价值为中心的人生观;向超越界开放的世界观。表达性艺术治疗团体与我们的文化核心相契合。绘画、音乐、舞蹈等,在运用过程中,通过唤醒人们的无意识求得真;通过团体成员助人与自助的互动体验中获得善;在艺术表达中追求了美,整个过程,伴随着人们的生命故事的开启和落幕,在当下,满足了人们追求真善美的价值需要,与中国人追求真善美的人生价值观相契合。“与神对话”等表达形式,又与具有向超越界开放的中国文化特点相契合。
二、表达性艺术治疗团体与中国人的人格特征相契合
根据20世纪30年代到60年代学者们的研究证明,中国人习惯于控制冲动与自发,使自己与他人保持相当大距离;中国人对“非人”的自然界能更自由地表露情绪等等。另一些研究则说明,中国大学生与美国大学生相比,退缩、敏感、沉默寡言、胆小、内向、抑制、多疑和羞怯等等。本世纪初,有关学者的研究,说明爱面子、避免冲突、尚和谐、重人情等等,仍然是中国人人格特点的重要方面。由此可见,中国人的人格特点具有明显的内隐性特点,往往会为了人情、面子追求表面的和谐,内心的我难以表露,长期以往造成压抑,出现心理不适、心理问题。表达性艺术治疗团体在实践中的运用,通过石头的故事、绘画、音乐,舞蹈、心理剧、宗教、习俗、仪式等媒介,借助于团体动力,在无意识状态下,达成了表达真实的自我、内心的自我或全面认识自我的目的。不评价、不建议、只表达的团体设置的原则,又有助于团体成员解除心理防御,形成团体动力,专注于感受、领悟和觉察;用于表达的方式,因具有生活化和本土化的特点,所以,人人都会,自然而成。因此,表达性艺术治疗团体与中国人的人格特征相契合,是适合中国人人格特点的本土化的团体心理咨询模式。
三、表达性艺术治疗团体与中国人思维方式相契合
相对于西方人重理性思维、逻辑思维而言,中国人的思维方式,具有重整体性思维、直觉性思维的特点。整体性思维,就是认为宇宙自产生之日起,便是一个有机整体,在这个整体中,有许多相互关联和相互作用的子系统与部分,它们一直处于不断变化之中。这样,对世界上任何事物,适宜的态度是用联系的整体的眼光看待。现代科学研究证明,整体大于部分之和,整体思维有其优越性。在表达性艺术治疗团体中,整体思维的优势在于,它像一个多棱镜,从许多个不同角度看人看事,为人们的无意识的建构提供了许多种可能性,使人对事物的把握更加全面和深刻。直觉,在古代称为“玄览”,直觉思维的特点是,瞬间把握事物的性质、联系和过程。直觉思维的优势在于,它常常能打破常规和思维的局限,激发灵感,起到提高人的领悟力的作用。而直觉性思维,也是中国人的偏好。表达性艺术治疗团体,无论是绘画,音乐,诗歌、散文、故事,还是心理剧、宗教、民俗、仪式化等,大都能发挥中国人直觉思维的优势。事实上,整体思维与直觉思维又是密不可分,他们在相互联系中发挥作用。由此可见,表达性艺术治疗团体与中国人思维方式相契合。
综上所述,表达性艺术治疗团体,与中国文化核心、与中国人的人格特征、与中国人思维方式等相契合,具有重要的本土化意义。
[参考文献]
[1]陆雅青,艺术治疗[M],台北:心理出版社股份有限公司,2002.
[2]韦志中,本会团体心理咨询实践[M],广东,广东科技出版社,2008.
[3]郭永玉,人格心理学——人性及其差异的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5.
[4]张建新,张妙清,梁觉,六大人格因素的l临床价值——中国人人格测量袁(CPAI)、大五人格问卷(NEOPI)、与MMPI一2临床量表的关系模式[J],中国心理卫生协会第四界学术大会论文汇编,2003-09-01,17.
[关键词]团体心理咨询;本土化;新途径
[作者简介]王风兰(1964~),女,山西林业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社科教研室主任;(山西太原030009)韦志中,广州韦志中心理咨询工作室。(广东广州 510000)
本文为山西省社科联社会科学“十一五”规划2009至2010年重点课题心理健康理论中国化研究(课题编号:SSKLZDKT2009098)的阶段性成果。
关于艺术治疗,古代就有之,如古代壁画等。现代艺术治疗,在国际上,在上世纪80年代提出。现代艺术治疗,有两大取向或两大理念:一种理念或取向是把艺术作品创作的过程看成是治疗的过程,认为创作的过程促进了人们的自我表达、自我觉察和自我领悟,从而达到治疗的目的。另一种理念或取向是精神分析的,即认为对艺术作品的分析和诠释起到治疗的作用。表达性艺术治疗显然属于前者,即主张艺术作品创作的过程对治疗的意义。
从词源上看,“表达性艺术治疗”一词也源于西方。艺术治疗在欧美发展之初是以视觉艺术为主;而在1980年代,麻州Lesley大学将林林总总的各类艺术治疗,包括舞蹈、音乐、美术、戏剧、说故事、诗、即兴写作,总称为“表达性艺术治疗”(expressive art therapy)。
表达性艺术治疗团体,就是将表达性艺术治疗,用运于团体心理咨询的一种团体心理咨询模式。表达性艺术治疗团体,是通过绘画、音乐、舞蹈、诗歌、故事、心理剧、散文、宗教、民俗、仪式化等形式,在追求艺术美的同时,发挥表达性艺术治疗的多元功能,唤醒团体成员的无意识,激活团体成员的原始动力,并通过成员之间的动力传递与能量渗透,赋予艺术元素以特殊的心理意义,在整合心理资源、拓展心理空间的过程中、达到心灵成长的目的的团体心理咨询模式。就目前在我国团体心理咨询中的运用来看,它有如下三大特点:
第一,无意识性。无意识(潜意识)的概念来源于精神分析理论学派。经典精神分析学派认为:意识分三个层次:无意识(潜意识)、前意识、意识。心理健康的人,本我、自我、超我是协调的。要想达到这种协调,就要不断地实现从无意识向意识;从前意识向意识的转化。但从前意识到意识的转换相对容易,从无意识到意识的转化要困难的多。在某种意义上,治疗的目的就是促进无意识向意识的转化。
第二,过程性。表达性艺术治疗团体,艺术表达的过程便是治疗的过程,这种表达的过程可以缓和情绪上的冲突,有助于自我认识、自我领悟和自我成长。它的创作的价值不在于成员艺术作品的水平高低,也不主张作品是对问题的投射,而在于成员对自己和他人问题的感受能力和领悟能力。所以,成员不是艺术家,而是善于倾听、善于表达、善于分享的人。整个治疗过程,就是不断地对心理问题进行评估、呈现、表达、转换的过程。所以,具有明显的过程性。
第三,本土化。表达性艺术治疗团体,有的地方直接体现了本土文化的特点,比如宗教、民俗、仪式化等;有的地方自然融入了本土文化的元素。如音乐、绘画和舞蹈等,而像“人生五味茶”等故事的运用,具有浓厚的本土文化的特点”’
表达性艺术治疗团体的有效性也是很突出的,表达性艺术治疗团体,由于运用了容易与无意识建立连接的表达方式,从而,易使团体成员解除防御,进入到当下,激发成员的参与性、互动性,形成场动力,进而使团体心理治疗的优势得以充分发挥。
不仅如此,表达性艺术治疗团体模式还与中国文化核心相契合;与中国人的人格特征相契合;与中国人思维方式相契合;因此,具有极其重要的中国化或本土化意义。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表达性艺术治疗团体与中国文化核心相契合。
中国文化的特点有很多,如尚和、尚德、讲情面、爱面子等等。对什么是中国文化的核心,也没有完全统一的认识。傅佩荣先生在讲到中国文化的核心时,引用了方东美关于中国文化核心的概括,我们认同这一概括,它包括:以生命为中心的宇宙观;以价值为中心的人生观;向超越界开放的世界观。表达性艺术治疗团体与我们的文化核心相契合。绘画、音乐、舞蹈等,在运用过程中,通过唤醒人们的无意识求得真;通过团体成员助人与自助的互动体验中获得善;在艺术表达中追求了美,整个过程,伴随着人们的生命故事的开启和落幕,在当下,满足了人们追求真善美的价值需要,与中国人追求真善美的人生价值观相契合。“与神对话”等表达形式,又与具有向超越界开放的中国文化特点相契合。
二、表达性艺术治疗团体与中国人的人格特征相契合
根据20世纪30年代到60年代学者们的研究证明,中国人习惯于控制冲动与自发,使自己与他人保持相当大距离;中国人对“非人”的自然界能更自由地表露情绪等等。另一些研究则说明,中国大学生与美国大学生相比,退缩、敏感、沉默寡言、胆小、内向、抑制、多疑和羞怯等等。本世纪初,有关学者的研究,说明爱面子、避免冲突、尚和谐、重人情等等,仍然是中国人人格特点的重要方面。由此可见,中国人的人格特点具有明显的内隐性特点,往往会为了人情、面子追求表面的和谐,内心的我难以表露,长期以往造成压抑,出现心理不适、心理问题。表达性艺术治疗团体在实践中的运用,通过石头的故事、绘画、音乐,舞蹈、心理剧、宗教、习俗、仪式等媒介,借助于团体动力,在无意识状态下,达成了表达真实的自我、内心的自我或全面认识自我的目的。不评价、不建议、只表达的团体设置的原则,又有助于团体成员解除心理防御,形成团体动力,专注于感受、领悟和觉察;用于表达的方式,因具有生活化和本土化的特点,所以,人人都会,自然而成。因此,表达性艺术治疗团体与中国人的人格特征相契合,是适合中国人人格特点的本土化的团体心理咨询模式。
三、表达性艺术治疗团体与中国人思维方式相契合
相对于西方人重理性思维、逻辑思维而言,中国人的思维方式,具有重整体性思维、直觉性思维的特点。整体性思维,就是认为宇宙自产生之日起,便是一个有机整体,在这个整体中,有许多相互关联和相互作用的子系统与部分,它们一直处于不断变化之中。这样,对世界上任何事物,适宜的态度是用联系的整体的眼光看待。现代科学研究证明,整体大于部分之和,整体思维有其优越性。在表达性艺术治疗团体中,整体思维的优势在于,它像一个多棱镜,从许多个不同角度看人看事,为人们的无意识的建构提供了许多种可能性,使人对事物的把握更加全面和深刻。直觉,在古代称为“玄览”,直觉思维的特点是,瞬间把握事物的性质、联系和过程。直觉思维的优势在于,它常常能打破常规和思维的局限,激发灵感,起到提高人的领悟力的作用。而直觉性思维,也是中国人的偏好。表达性艺术治疗团体,无论是绘画,音乐,诗歌、散文、故事,还是心理剧、宗教、民俗、仪式化等,大都能发挥中国人直觉思维的优势。事实上,整体思维与直觉思维又是密不可分,他们在相互联系中发挥作用。由此可见,表达性艺术治疗团体与中国人思维方式相契合。
综上所述,表达性艺术治疗团体,与中国文化核心、与中国人的人格特征、与中国人思维方式等相契合,具有重要的本土化意义。
[参考文献]
[1]陆雅青,艺术治疗[M],台北:心理出版社股份有限公司,2002.
[2]韦志中,本会团体心理咨询实践[M],广东,广东科技出版社,2008.
[3]郭永玉,人格心理学——人性及其差异的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5.
[4]张建新,张妙清,梁觉,六大人格因素的l临床价值——中国人人格测量袁(CPAI)、大五人格问卷(NEOPI)、与MMPI一2临床量表的关系模式[J],中国心理卫生协会第四界学术大会论文汇编,2003-09-0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