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和众多从“草根”崛起的浙商一样,生听江温州的均瑶集团董事长王均瑶带有显的“浙商印记”:大胆而敢于创新,注定践而吃苦耐劳,意志坚定而百折不挠。但他的性格中同样具有着有别于其折商的元素,他的行事并不低调,更愿和媒体接触,从日常的公司新闻中可以到均瑶集团发展的每一步。王均瑶的“另类”为他赢得了媒体眼中“最开放的折商”的称号,也有批评者认为他只是善于作秀,公司的业绩并不如他所形容的那七色。无论如何,这些争议今天对于这位年的民营企业家而言已不再重要。本月7 19时48分,年仅38岁的王均瑶因患肠癌晚期,并发肺部感染,最终因呼吸循环功能衰竭抢救无效,在上海去世。
他留下了两个儿子和一个女儿。最大的儿子仅10多岁,正上初中。
据称:他还留下了遗嘱。
胆子
“胆大包天”,这是王均瑶为自己贴上的第一个宣传标签,也是他开始为国人所关注的第一步,那一年,他24岁。
出生于苍南县龙港镇的王均瑶16岁就辍学跑印刷业务,有一年春节,他坐“大巴”从长沙回温州,漫长旅途中,同伴一句“想快坐飞机,的戏言,启发他动了包机的念头。1991年7月,当时还是温州金城实业公司驻长沙办事处主任的王均瑶以私人身份承包了从长沙到温州的航班,成为轰动一时的新闻人物。坐飞机对那时候、大多数中国人来说还是个奢侈的梦想,买机票还需要县团级以上政府部门的介绍信才可以,而王均瑶这个小个子,凭借自己的口才和执著打动了民航部门,打破了中国民航业务的计划经济坚冰。
“那是我生命中最重要的一天。我的个人形象、人生道路都改变了!如果说人生是个大舞台,那一天,作为一名演员,我面试合格,被允许登上舞台。”王均瑶这样评价他在生意场的首次重要演出。
1992年,王均瑶的身份摇身一变为温州天龙包机有限公司总经理,他的名字从此和新闻曝光率极高的民航业连结在了一起,2002年,均瑶集团以18%的股份参股东方航空武汉责任有限公司,成为国内首家参股国有航空运输业的民营企业,2003年又投巨资购买和重新改造湖北宜昌机场。
王均瑶以一个民营企业家的身份,开创了众多中国民航业的“第一”。有评论家认为,姑且不论均瑶集团在民航业的巨额投资是否能够盈利,王均瑶在计划色彩浓厚的民航领域所作的一系列创新之举确实显示了浙商的“敢想敢做”。
眼光
甚至在“温州购房团”之前,王均瑶已经认识到上海这座城市所蕴藏的巨大商机。
1999年,王均瑶决定把集团总部从温州迁到上海,成为温州知名企业中的“吃螃蟹者”。2001年他的构想开始化为现实,均瑶集团一口气在浦东康桥买下两百多亩地,准备把上海总部放到这里。
2002年,王均瑶再次显示了他作为商人的敏感。投入5.5亿从上海久事公司手中收购了一幢位于徐家汇的32层高、总面积8万平米商务“烂尾楼”。
据知情人回忆,当时有意购买这栋“烂尾楼”还有几家国有企业,王的出价也不是最高,但是王均瑶所表现出的诚意却是最高的。与那些国有企业久拖不决的局面不同,王均瑶本人总共只和久事公司当面谈判了三次,7月看中,8月谈判,9月签意向书,10月签约,11月所有手续全部办妥,达成合作意向后立即支付了 3000万元的定金。
一年之后,由加:拿大WZMH建筑设计事务所、香港戴德梁行、美国高纬物业等国际著名品牌公司参与设计、建设和管理的“上海均瑶国际广场”闪亮登场,成为徐家汇标志性“甲级5A智能写字楼”,大楼的价值也扶摇直上,一栋大楼就为均瑶集团赚到了7亿多元的利润。
胸怀
在均瑶集团的网页上有这样一句口号:“均瑶是我们的,更是社会的。”
王均瑶或许不是中国最富有的民营企业家。但他对企业家的社会责任有着比一般人更为深刻的认识和更优秀的实践。
2000年起,他响应中国光彩事业的号召,参加三峡光彩事业行,在三峡地区投资建乳品厂,推广万户移民养牛计划,为三峡的移民开辟就业渠道,均瑶的三峡投资成为中国光彩事业案例。
2001年10月,王均瑶这种改善移民生存状态的行动。作为典型案例在联合国全球协议论坛上演讲。当时,王均瑶作为中国企业联合会推荐的惟一的企业代表到英国伦敦参与并签署了包括民营企业参与扶贫内容在内的联合国全球协议。
2003年,王均瑶又响应国家西部开发的战略部署,捐款1000万元,设立“大学生自愿服务西部计划均瑶基金”。
王均瑶甚至让自己的企业成为中共党建新的试验田。在他的支持和努力下,均瑶集团成立了直属上海市社会工作党委的第一家民营企业党委,集团成为中共上海市委探索新经济组织党建工作的研究课题。
38岁,正值壮年,曾经创造了太多“奇迹”的王均瑶在他事业的顶峰,如流星坠落。他的弟弟王均金接任了均瑶集团的董事长。
作为中国第一代民营企业家的代表,王均瑶的一生,印证了中国市场经济的巨大魔力,在一个蓬勃发展的社会里,兼具想像力和行动力的人一定能够获得成功。
他留下了两个儿子和一个女儿。最大的儿子仅10多岁,正上初中。
据称:他还留下了遗嘱。
胆子
“胆大包天”,这是王均瑶为自己贴上的第一个宣传标签,也是他开始为国人所关注的第一步,那一年,他24岁。
出生于苍南县龙港镇的王均瑶16岁就辍学跑印刷业务,有一年春节,他坐“大巴”从长沙回温州,漫长旅途中,同伴一句“想快坐飞机,的戏言,启发他动了包机的念头。1991年7月,当时还是温州金城实业公司驻长沙办事处主任的王均瑶以私人身份承包了从长沙到温州的航班,成为轰动一时的新闻人物。坐飞机对那时候、大多数中国人来说还是个奢侈的梦想,买机票还需要县团级以上政府部门的介绍信才可以,而王均瑶这个小个子,凭借自己的口才和执著打动了民航部门,打破了中国民航业务的计划经济坚冰。
“那是我生命中最重要的一天。我的个人形象、人生道路都改变了!如果说人生是个大舞台,那一天,作为一名演员,我面试合格,被允许登上舞台。”王均瑶这样评价他在生意场的首次重要演出。
1992年,王均瑶的身份摇身一变为温州天龙包机有限公司总经理,他的名字从此和新闻曝光率极高的民航业连结在了一起,2002年,均瑶集团以18%的股份参股东方航空武汉责任有限公司,成为国内首家参股国有航空运输业的民营企业,2003年又投巨资购买和重新改造湖北宜昌机场。
王均瑶以一个民营企业家的身份,开创了众多中国民航业的“第一”。有评论家认为,姑且不论均瑶集团在民航业的巨额投资是否能够盈利,王均瑶在计划色彩浓厚的民航领域所作的一系列创新之举确实显示了浙商的“敢想敢做”。
眼光
甚至在“温州购房团”之前,王均瑶已经认识到上海这座城市所蕴藏的巨大商机。
1999年,王均瑶决定把集团总部从温州迁到上海,成为温州知名企业中的“吃螃蟹者”。2001年他的构想开始化为现实,均瑶集团一口气在浦东康桥买下两百多亩地,准备把上海总部放到这里。
2002年,王均瑶再次显示了他作为商人的敏感。投入5.5亿从上海久事公司手中收购了一幢位于徐家汇的32层高、总面积8万平米商务“烂尾楼”。
据知情人回忆,当时有意购买这栋“烂尾楼”还有几家国有企业,王的出价也不是最高,但是王均瑶所表现出的诚意却是最高的。与那些国有企业久拖不决的局面不同,王均瑶本人总共只和久事公司当面谈判了三次,7月看中,8月谈判,9月签意向书,10月签约,11月所有手续全部办妥,达成合作意向后立即支付了 3000万元的定金。
一年之后,由加:拿大WZMH建筑设计事务所、香港戴德梁行、美国高纬物业等国际著名品牌公司参与设计、建设和管理的“上海均瑶国际广场”闪亮登场,成为徐家汇标志性“甲级5A智能写字楼”,大楼的价值也扶摇直上,一栋大楼就为均瑶集团赚到了7亿多元的利润。
胸怀
在均瑶集团的网页上有这样一句口号:“均瑶是我们的,更是社会的。”
王均瑶或许不是中国最富有的民营企业家。但他对企业家的社会责任有着比一般人更为深刻的认识和更优秀的实践。
2000年起,他响应中国光彩事业的号召,参加三峡光彩事业行,在三峡地区投资建乳品厂,推广万户移民养牛计划,为三峡的移民开辟就业渠道,均瑶的三峡投资成为中国光彩事业案例。
2001年10月,王均瑶这种改善移民生存状态的行动。作为典型案例在联合国全球协议论坛上演讲。当时,王均瑶作为中国企业联合会推荐的惟一的企业代表到英国伦敦参与并签署了包括民营企业参与扶贫内容在内的联合国全球协议。
2003年,王均瑶又响应国家西部开发的战略部署,捐款1000万元,设立“大学生自愿服务西部计划均瑶基金”。
王均瑶甚至让自己的企业成为中共党建新的试验田。在他的支持和努力下,均瑶集团成立了直属上海市社会工作党委的第一家民营企业党委,集团成为中共上海市委探索新经济组织党建工作的研究课题。
38岁,正值壮年,曾经创造了太多“奇迹”的王均瑶在他事业的顶峰,如流星坠落。他的弟弟王均金接任了均瑶集团的董事长。
作为中国第一代民营企业家的代表,王均瑶的一生,印证了中国市场经济的巨大魔力,在一个蓬勃发展的社会里,兼具想像力和行动力的人一定能够获得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