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介绍了我校食品、化工专业“实施校企合作、工学交替为基础.积极改革“学校和课堂为中心的传统人才培养模式实现了学校培养与企业需求的“零距离”,学生毕业与就业的“零过渡”.学校管理与企业管理的“零对接”。
[关键词]校企合作工学交替教学实践
受国家产业政策的的调整,尤其是缺乏校外实训基地的影响,玉溪工业财贸学校近年来食品、化工类专业招生情况不容乐观,现有食品、化工类班级仅5个,在校学生人数不足300人。
但玉溪市有与食品、化工行业相近相邻各类得天独厚的行业。有江川、华宁、澄江的磷化工集团公司、玉溪化肥厂,有冶炼的玉钢集团有限公司,有制糖、酿酒、造纸为一体的元江糖厂、新平糖厂、峨山糖厂、有氮肥生产的龙头企业——峨山银河化工有限公司,有玉溪高开区的各类生物制药厂,有玉烟和德国合资的天宏香料有限公司,还有分布各县、区的大小水泥厂,应该说我校食品、化工及相关拓展专业的学生就业前景是广阔的。
从绿色学校的创建,学生食品卫生安全的监督管理第二课堂的开展,化工、分析检测、冶金、造纸、水泥生产等工种的培训和鉴定工作来看,也必须进行校企合作,加强食品、化工专业校外实训基地的建设。
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是在我国长期的职业教育实践中逐步形成、发展和完善起来的,不仅有丰富的实践基础,而且有多学科的理论做支撑,已成为我同培养技术技能型人才的典型模式。
工学结合是培养技术技能型人才的一种教育模式。它是以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为目标.以校企合作为载体把课堂学习和工作实践紧密结合起来的人才培养模式。
工学结合应具有如下特征:
(1)主要适合于培养应用型'技能型人才;
(2)学校和企业共同参与培养过程,教育计划由学校和企业共同商定并实施与管理;
(3)生产工作是教育计划的整体组成部分并占有台理的比例,也是成绩考核评定的重要部分;
(4)学生作为准职业人员参与相应的生产工作活动。
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理论为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指明了方向:情境学习理论和体验学习理论为工学结台人才培养模式的实施提供了学习理论依据。
玉溪技师学院通过探索与实践,基本形成了以“相互需要互惠互利,互相参与,互相依存”为主要标志的食品、化工专业校企合作的办学模式。
一、食品、化工专业积极开展校企合作
食品、化工专业以实施校企合作为基础.积极改革以学校和课堂为中心的传统人才培养模式.打造食品、化工专业品牌。
1.开展市场调研和市场拓展
根据我校专业层次特点和学生工学结合时间、要求等情况,组织人员对企业进行调研访问.
向企业推荐学生,介绍学校开展“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思路与做法,截至目前共与甜馨食品有限公司、达利集团食品有限公司、沃森生物有限公司等多家企业建立合作意向。
2.编制校企合作实施方案
学校成立了校企合作部.编制了《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实施方案》。从工作计划、方案总则、实习协议等10个部分.对开展校企合作、工学结合进行了指导。
3.加强实践环节学生管理工作
学生下企业前开展企业岗位讲评提高学生对企业实习的认识,学校选派经验丰富的专业教师担任实习指导老师兼班主任工作。这一套较为完善的具有人性化的岗位实习管理体系,解决了实习管理难题.
4.注重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的培养
学校积极开展以敬业和诚信为重点的职业道德教育.为参加工学结合、顶岗实习的学生提供必要、合理的劳动报酬和保险.建立健全学生实习期间的劳动保护制度和下厂前、中、后的三层次安全教育制度,杜绝了重大设备和人身事故的发生.
二、校企合作人才培养主要模式
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主要采用学校主导型这一模式,以学校为主.企业成为学校固定的实习基地,实习内容、培训时间多少按学校教学需要协商。“工”在企业,“学”在学校,学生实行半工半读。企业为学校提供实训场地、设备和实训教师,学校安排学生分段下企业进行教学顶岗实习。
三、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特点
1.在培养目标上,实现了学校培养与企业需求“零距离”
此模式突出实践环节.强调动手能力的培养.人才培养计划以企业为主制定,体现了企业对人才培养的要求。学生在实践中学、在实践中做.体现了以就业为导向的原则。通常学生只需经过较短时间就能适应企业的岗位,为其创造效益。
2.在教学改革上,实现了学生毕业与就业“零过渡”
学校采用与企业协商制定培训课程的原则使学校学习与企业岗位培训相结台,积极发挥企业在人才培养工作中的作用.通过台作和共建探索出一条“订单式”人才培养新路。企业通过对学生下厂期间较长时间的观察,也能真正做到人才的择优录用.
3.在学生管理上,实现了学校管理与企业管理“零对接”
我们将企业文化及经营理念渗透到学生的思想之中,使学生能更好地适应企业的岗位要求。我校为企业举办的冠名班,其教室的文化氛围完全依据企业的要求设置,企业则赋予学员“准员工”身份,双方共同管理,极大地提高了学生教育管理的有效性.
四、推行校企台作取得的成效
1.加强了师资队伍建设
学校制定了教师下厂实习计划,同时聘请高级技师和专家来校传授经验,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办法,加强了师资队伍建设.
2.推动了学科专业建设
按照校企合作模式开发出来的新专业具备前瞻性.它注重教和学的过程,其培训内容及方式适应企业技术要求,学生滚受企业青睐.
3.促进了实训基地建设
通过校企合作,利用企业资源,在校外建立实训基地,既节约了办学设备的资金投入,又使学生能接触到先进的生产技术。有力地促进了学校教学质量的提升。
4.实现了多方共赢局面
通过开展校企合作,实现了学校、学生、企业的三方受益,即:
对学生:有利于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的形成.通过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学生在企业实习期间赚取工资补贴学习和生活费用。通过“理论、实践、再理论、再实践”多次循环的方式不断提高学生对知识与技能掌握的深度与广度,促使学生职业认同度和职业能力的形成,可以增强学生的职业意识、提高学习兴趣、激发学习热情:可以促使学生转变就业观念,修正自我定位;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职业岗位技能;有利于拓宽学生就业渠道。
对学校:有利于职业学校的发展.有利于学校的专业建设和教育教学改革:有利于学校的实训基地建设;有利于职业学校“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
对企业:有利于提高企业自身的竞争力.企业通过参与人才培养,一方面可以建立自己的特色人才队伍。另一方面可以依托学校专业人才集聚的智力和人才优势,不断进行技术改造和技术创新.
最终形成办学有活力、学生有能力、企业有效益的良好局面。
(作者单位: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 职教学院)
[关键词]校企合作工学交替教学实践
受国家产业政策的的调整,尤其是缺乏校外实训基地的影响,玉溪工业财贸学校近年来食品、化工类专业招生情况不容乐观,现有食品、化工类班级仅5个,在校学生人数不足300人。
但玉溪市有与食品、化工行业相近相邻各类得天独厚的行业。有江川、华宁、澄江的磷化工集团公司、玉溪化肥厂,有冶炼的玉钢集团有限公司,有制糖、酿酒、造纸为一体的元江糖厂、新平糖厂、峨山糖厂、有氮肥生产的龙头企业——峨山银河化工有限公司,有玉溪高开区的各类生物制药厂,有玉烟和德国合资的天宏香料有限公司,还有分布各县、区的大小水泥厂,应该说我校食品、化工及相关拓展专业的学生就业前景是广阔的。
从绿色学校的创建,学生食品卫生安全的监督管理第二课堂的开展,化工、分析检测、冶金、造纸、水泥生产等工种的培训和鉴定工作来看,也必须进行校企合作,加强食品、化工专业校外实训基地的建设。
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是在我国长期的职业教育实践中逐步形成、发展和完善起来的,不仅有丰富的实践基础,而且有多学科的理论做支撑,已成为我同培养技术技能型人才的典型模式。
工学结合是培养技术技能型人才的一种教育模式。它是以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为目标.以校企合作为载体把课堂学习和工作实践紧密结合起来的人才培养模式。
工学结合应具有如下特征:
(1)主要适合于培养应用型'技能型人才;
(2)学校和企业共同参与培养过程,教育计划由学校和企业共同商定并实施与管理;
(3)生产工作是教育计划的整体组成部分并占有台理的比例,也是成绩考核评定的重要部分;
(4)学生作为准职业人员参与相应的生产工作活动。
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理论为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指明了方向:情境学习理论和体验学习理论为工学结台人才培养模式的实施提供了学习理论依据。
玉溪技师学院通过探索与实践,基本形成了以“相互需要互惠互利,互相参与,互相依存”为主要标志的食品、化工专业校企合作的办学模式。
一、食品、化工专业积极开展校企合作
食品、化工专业以实施校企合作为基础.积极改革以学校和课堂为中心的传统人才培养模式.打造食品、化工专业品牌。
1.开展市场调研和市场拓展
根据我校专业层次特点和学生工学结合时间、要求等情况,组织人员对企业进行调研访问.
向企业推荐学生,介绍学校开展“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思路与做法,截至目前共与甜馨食品有限公司、达利集团食品有限公司、沃森生物有限公司等多家企业建立合作意向。
2.编制校企合作实施方案
学校成立了校企合作部.编制了《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实施方案》。从工作计划、方案总则、实习协议等10个部分.对开展校企合作、工学结合进行了指导。
3.加强实践环节学生管理工作
学生下企业前开展企业岗位讲评提高学生对企业实习的认识,学校选派经验丰富的专业教师担任实习指导老师兼班主任工作。这一套较为完善的具有人性化的岗位实习管理体系,解决了实习管理难题.
4.注重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的培养
学校积极开展以敬业和诚信为重点的职业道德教育.为参加工学结合、顶岗实习的学生提供必要、合理的劳动报酬和保险.建立健全学生实习期间的劳动保护制度和下厂前、中、后的三层次安全教育制度,杜绝了重大设备和人身事故的发生.
二、校企合作人才培养主要模式
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主要采用学校主导型这一模式,以学校为主.企业成为学校固定的实习基地,实习内容、培训时间多少按学校教学需要协商。“工”在企业,“学”在学校,学生实行半工半读。企业为学校提供实训场地、设备和实训教师,学校安排学生分段下企业进行教学顶岗实习。
三、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特点
1.在培养目标上,实现了学校培养与企业需求“零距离”
此模式突出实践环节.强调动手能力的培养.人才培养计划以企业为主制定,体现了企业对人才培养的要求。学生在实践中学、在实践中做.体现了以就业为导向的原则。通常学生只需经过较短时间就能适应企业的岗位,为其创造效益。
2.在教学改革上,实现了学生毕业与就业“零过渡”
学校采用与企业协商制定培训课程的原则使学校学习与企业岗位培训相结台,积极发挥企业在人才培养工作中的作用.通过台作和共建探索出一条“订单式”人才培养新路。企业通过对学生下厂期间较长时间的观察,也能真正做到人才的择优录用.
3.在学生管理上,实现了学校管理与企业管理“零对接”
我们将企业文化及经营理念渗透到学生的思想之中,使学生能更好地适应企业的岗位要求。我校为企业举办的冠名班,其教室的文化氛围完全依据企业的要求设置,企业则赋予学员“准员工”身份,双方共同管理,极大地提高了学生教育管理的有效性.
四、推行校企台作取得的成效
1.加强了师资队伍建设
学校制定了教师下厂实习计划,同时聘请高级技师和专家来校传授经验,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办法,加强了师资队伍建设.
2.推动了学科专业建设
按照校企合作模式开发出来的新专业具备前瞻性.它注重教和学的过程,其培训内容及方式适应企业技术要求,学生滚受企业青睐.
3.促进了实训基地建设
通过校企合作,利用企业资源,在校外建立实训基地,既节约了办学设备的资金投入,又使学生能接触到先进的生产技术。有力地促进了学校教学质量的提升。
4.实现了多方共赢局面
通过开展校企合作,实现了学校、学生、企业的三方受益,即:
对学生:有利于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的形成.通过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学生在企业实习期间赚取工资补贴学习和生活费用。通过“理论、实践、再理论、再实践”多次循环的方式不断提高学生对知识与技能掌握的深度与广度,促使学生职业认同度和职业能力的形成,可以增强学生的职业意识、提高学习兴趣、激发学习热情:可以促使学生转变就业观念,修正自我定位;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职业岗位技能;有利于拓宽学生就业渠道。
对学校:有利于职业学校的发展.有利于学校的专业建设和教育教学改革:有利于学校的实训基地建设;有利于职业学校“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
对企业:有利于提高企业自身的竞争力.企业通过参与人才培养,一方面可以建立自己的特色人才队伍。另一方面可以依托学校专业人才集聚的智力和人才优势,不断进行技术改造和技术创新.
最终形成办学有活力、学生有能力、企业有效益的良好局面。
(作者单位: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 职教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