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人人都爱核桃,有人说发奋图强的学子吃它可以健脑,有人说保养至上的女士用它可以润肤,而那些过了“知天命”年纪的人,总想抓住过去岁月的尾巴,核桃防脱发防白头的说法则成了他们最感兴趣的功效。核桃产地极广,辽宁建昌县雷家店地区为其中之一,但他们的薄皮核桃远近闻名,是代代相传的“良心果”。
核桃的故乡是有着波斯风情、文化源远流长的伊朗。“张骞使西域,得还胡桃种”,公元前3世纪张华著的《博物志》书中这样记载。核桃,作为当年张骞出使西域的收获之一,传入我国。不过提到传说,则完全不是一回事了。
传说中,核桃跟神医扁鹊有关。有一年卢氏发生了瘟疫,神医扁鹊带着弟子到玉皇山采药,快要凑齐时发现,独独少了最主要的一味——核桃。听从弟子建议,扁鹊来到瓮城瀑布上面瑶池旁边,向西王母讨要。后来,扁鹊将从西王母那里得来的核桃埋进瓮潭沟口,经点化的核桃马上长成了大树。用这棵树上的核桃作药引,扁鹊救活了无数的人,最终扑灭了瘟疫。深知核桃益处的卢氏人之后不断来此采种育苗,房前屋后、沟旁渠边到处都长着核桃树,使一代又一代的人受益。
虽不像传说那么夸张,但核桃在中国的栽培历史已有2000年之久,建昌县的核桃也因传入的早,栽种也有百余年,并且规模越来越大,由雷家店、黑山科一带逐步扩展到整个岭下地区。据《承德府志》和《凌源县志》载:“凌南(今建昌县)盛产核桃,皮薄肉厚,购者云集。”即是说,早在清朝末年,建昌核桃就远近闻名,远销内蒙、绥远及关内数省。
建昌县的核桃之所以这么独特,与其所处的地理环境、生态之美息息相关。建昌县本就历史悠久,境内的白狼山不仅是目前为止我国发掘规模最大的战国时期古墓群,而且还曾在山脚下发现过距今约1.6亿年的“赫氏近鸟龙”化石。建昌县所处之地,是我国六大核桃产区之一的东部沿(近)海地区,属燕山余脉的松岭山脉横贯全县,把之分成岭上、岭下两大部分。岭下拥有自己独特的小气候,周期与核桃生长周期同步,雨热同季,光照充足,有利于核桃在生长过程中将光能转化为生物能。地表土囊多为pH值在7左右的弱碱性土壤,非常适宜核桃生长和果实发育。
这些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孕育出了雷家店薄皮核桃的独特品质,果实大小规整,壳面光洁,少有病虫害;在壳厚、出仁率、平均果重、不饱和脂肪酸和蛋白质含量上,优质特点充分体现;一般3-5年结果,最多时每株核桃树可产果万余枚。
当然,雷家店薄皮核桃并不是一开始就有如此高的产量,如此受农民欢迎。从前的薄皮核桃可是“苦菜花”,“爷爷栽、孙子吃”这句名言最能概括那时的情况了。转折在1985年,薄皮核桃被列入国家“八五”攻关项目,科研小组在雷家店乡的灰窑沟村栽了1万株薄皮核桃树。因观念落后,管理不到位,技术不成熟等原因,1万株树最后只剩下1240株。而这1240株结出的果实,个大、皮薄、肉厚、食用方便,不用锥子剜,手一捏就开,使村民对薄皮核桃有了新认识,萌生了耐心栽种的想法。
不过五六年的时间,灰窑沟村核桃树发展到5万多株,成了日后建昌县薄皮核桃的“火种”采集地。之后,建昌县薄皮核桃发展迅速,在1993年和1997年分别获得泰国曼谷、大连、沈阳国际农产品博览会金奖;2009年和2013年则两次在不同展览中获得“辽宁核桃特产之乡”的称号;并最终于2013年成为国家地理标志产品。
荣誉的背后是技术的革新,近年来,在省市专家的帮助下,建昌县雷家店林业工作站在研究核桃树的嫁接时间、基质处理、砧木和接穗催醒、移栽后管理、病虫害防治等方面硕果颇丰。特别是创新良种优质核桃生产技术,突破了我国核桃冬季室内嫁接繁育苗木数量少、成活率低的瓶颈,有了能在60—80天嫁接核桃120-150万株的生产能力,大大提前了受益期。而为了保障建昌核桃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建昌县政府在充分论证和考察的前提下,于核桃树林中种植中草药,化解大田高棵作物同核桃树的矛盾,为调整和实现农业产业种植结构转变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东北核桃第一乡,远近驰名在建昌。”建昌人这样说,也这样为他们的核桃感到骄傲和自豪。代代相传、苦心专研、用心栽培,雷家店薄皮核桃有着他们的心血和希望,也将因此走得更远。
核桃的故乡是有着波斯风情、文化源远流长的伊朗。“张骞使西域,得还胡桃种”,公元前3世纪张华著的《博物志》书中这样记载。核桃,作为当年张骞出使西域的收获之一,传入我国。不过提到传说,则完全不是一回事了。
传说中,核桃跟神医扁鹊有关。有一年卢氏发生了瘟疫,神医扁鹊带着弟子到玉皇山采药,快要凑齐时发现,独独少了最主要的一味——核桃。听从弟子建议,扁鹊来到瓮城瀑布上面瑶池旁边,向西王母讨要。后来,扁鹊将从西王母那里得来的核桃埋进瓮潭沟口,经点化的核桃马上长成了大树。用这棵树上的核桃作药引,扁鹊救活了无数的人,最终扑灭了瘟疫。深知核桃益处的卢氏人之后不断来此采种育苗,房前屋后、沟旁渠边到处都长着核桃树,使一代又一代的人受益。
虽不像传说那么夸张,但核桃在中国的栽培历史已有2000年之久,建昌县的核桃也因传入的早,栽种也有百余年,并且规模越来越大,由雷家店、黑山科一带逐步扩展到整个岭下地区。据《承德府志》和《凌源县志》载:“凌南(今建昌县)盛产核桃,皮薄肉厚,购者云集。”即是说,早在清朝末年,建昌核桃就远近闻名,远销内蒙、绥远及关内数省。
建昌县的核桃之所以这么独特,与其所处的地理环境、生态之美息息相关。建昌县本就历史悠久,境内的白狼山不仅是目前为止我国发掘规模最大的战国时期古墓群,而且还曾在山脚下发现过距今约1.6亿年的“赫氏近鸟龙”化石。建昌县所处之地,是我国六大核桃产区之一的东部沿(近)海地区,属燕山余脉的松岭山脉横贯全县,把之分成岭上、岭下两大部分。岭下拥有自己独特的小气候,周期与核桃生长周期同步,雨热同季,光照充足,有利于核桃在生长过程中将光能转化为生物能。地表土囊多为pH值在7左右的弱碱性土壤,非常适宜核桃生长和果实发育。
这些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孕育出了雷家店薄皮核桃的独特品质,果实大小规整,壳面光洁,少有病虫害;在壳厚、出仁率、平均果重、不饱和脂肪酸和蛋白质含量上,优质特点充分体现;一般3-5年结果,最多时每株核桃树可产果万余枚。
当然,雷家店薄皮核桃并不是一开始就有如此高的产量,如此受农民欢迎。从前的薄皮核桃可是“苦菜花”,“爷爷栽、孙子吃”这句名言最能概括那时的情况了。转折在1985年,薄皮核桃被列入国家“八五”攻关项目,科研小组在雷家店乡的灰窑沟村栽了1万株薄皮核桃树。因观念落后,管理不到位,技术不成熟等原因,1万株树最后只剩下1240株。而这1240株结出的果实,个大、皮薄、肉厚、食用方便,不用锥子剜,手一捏就开,使村民对薄皮核桃有了新认识,萌生了耐心栽种的想法。
不过五六年的时间,灰窑沟村核桃树发展到5万多株,成了日后建昌县薄皮核桃的“火种”采集地。之后,建昌县薄皮核桃发展迅速,在1993年和1997年分别获得泰国曼谷、大连、沈阳国际农产品博览会金奖;2009年和2013年则两次在不同展览中获得“辽宁核桃特产之乡”的称号;并最终于2013年成为国家地理标志产品。
荣誉的背后是技术的革新,近年来,在省市专家的帮助下,建昌县雷家店林业工作站在研究核桃树的嫁接时间、基质处理、砧木和接穗催醒、移栽后管理、病虫害防治等方面硕果颇丰。特别是创新良种优质核桃生产技术,突破了我国核桃冬季室内嫁接繁育苗木数量少、成活率低的瓶颈,有了能在60—80天嫁接核桃120-150万株的生产能力,大大提前了受益期。而为了保障建昌核桃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建昌县政府在充分论证和考察的前提下,于核桃树林中种植中草药,化解大田高棵作物同核桃树的矛盾,为调整和实现农业产业种植结构转变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东北核桃第一乡,远近驰名在建昌。”建昌人这样说,也这样为他们的核桃感到骄傲和自豪。代代相传、苦心专研、用心栽培,雷家店薄皮核桃有着他们的心血和希望,也将因此走得更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