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阅读是人类文化延续的需要,我们的生活需要阅读,需要书籍。曾经风光一时的实体书店在数字技术的冲击和人们阅读习惯的改变下正风雨飘摇,生存之路充满艰辛。本文从人文关怀角度阐释书店存在的价值及必要性,让人们能够珍惜这道城市之光,使书店继续为我们的生活发挥光和热,成为那道永恒的美丽风景。
【关键词】阅读 书店 文化
阅读,被比作城市生活的一剂安定。阅读也是一种文化,而且关乎精神的快乐与健康。著名作家贾平凹说过,读书的最大好处在于“寂寞时不寂寞,孤单时不孤单,绝权欲,弃浮华,潇洒达观,于嚣烦尘世而自尊自重自强自立,不卑不畏不俗不谄”。尽管那些前卫的生活方式、雷人的流行趋势、爆炸的新闻信息改变了我们的生活,但是我们内心一直有一处高雅、纯净的地方留给最美的文字、最好的书籍,因为那些文字和书籍能让心灵得到慰藉,让生活回归宁静。
人们的精气神来自于内心的信念,而内心信念很大程度上来源于阅读,阅读是开启未知世界的一把钥匙,同时人们在阅读中对世界进行着深入的观察与思考,于是读书使我们心生诗意,撑开无边无际的空间和想象,生命始终在词语间行走,灵魂总是随文字而徜徉。“世上处处皆有好风景,然而最最吸引我的还是书店的风景。”钟芳玲说的真好。书卷是我们内心的山河,人世间最好的去处莫过于书店,一间书店最美的样子应该是安静、优雅、不慌不忙、不卑不亢的,是灵魂休憩和流动的地方。假如没有书读,生活简直乏善可陈,假如没有书店,城市一定粗糙和荒凉。纵使世间繁华万种,也抵不过此刻与书相守,这或许也是爱书人与书的恋恋情结吧。
其实,在每个城市里都有一种别致的人群,他们在行迹匆匆的生活外壳下,都有着一颗细腻、温润的心,他们像贾平凹、钟芳玲那样对读书、对书店有着无比的忠诚,坐拥书城是他们的梦。国内的著名书店,如北京的万圣、单向街,南京的先锋,上海的季风等都被视为所在城市的一个文化地标,曾经多少人推崇备至,而在传统书业深受冲击的今天,书店迎来颠覆性革命:面对数字出版、网上书店和电子阅读,不仅传统出版面临重大变革,实体书店也已经面临立体化、多元化的冲击。从短期来看,开书店已经是吃力不讨好甚至折本的买卖,开一间书店,一个曾经看上去很美很浪漫的想法,可如今面临的残酷却是数倍于这种浪漫。在当下的环境中,开书店的甘苦一言难尽,甚至有人把开书店归结为一种如同对宗教的信仰,事实也确实如此,透过书店,我们能看到爱书人的一份执着与坚守,一种虔诚与信仰。
那么为什么曾经盛极一时的实体书店会遭遇寒冬、萎靡不振呢?原因主要有两方面:一个是全媒体时代的到来,实体书的独占优势被瓦解,对实体书店冲击最大的就是电子信息的渗透。电子媒体中的图书形式是电子书,在电子书刚开始兴起的阶段,读书人视其为难以忍受的东西,认为它不会普及。但是随着科技的进步,如今的数字显示器也逐渐成为精细阅读的热销商品,于是实体书的压力愈加明显。尽管会有一段时间是电子书与纸质书共存共荣,但数字出版以其信息迅速、内容充实、方便迅捷等优点受到追捧,显现压倒性的优势地位与潜力,而且网上书店的低廉、便捷冲击着实体书店的经营。另一个原因正像日本非文学作家佐野真一在《是谁杀了书》中所说的那样,书籍的环境水准下降了,出版社的编辑、营销、经销商、书店等各有各的问题,使得阅读的愉悦空间严重恶化,无论是书的文化价值还是趣味性都在下降,而实体书业衰靡不振情况的出现也是各个环节的综合因素使然,实体书店陷入困顿也多少有这个原因的影响。另外,很多情况下,编辑、出版社和书店往往忽略宣传的作用,以为好书就算默不宣传也会有人看,乐观地以为即使不理读者,他们也会到书店买书,殊不知在其他媒体渠道的积极发展和数字出版的刺激下,走进书店的读者越来越少了。阅读的习惯性很强,读者一旦远离书店,就懒得再来,于是人们与实体书店渐行渐远。
如今,实体书店战战兢兢,如履薄冰,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危机和威胁。国内外很多实体书店都难以为继,纷纷选择关闭、压缩、搬迁或者被兼并。整个实体书业处于混沌状态,在危机面前难以找到突围的路。其实书店最坏的时刻才刚刚开始,传统实体书店纷纷倒闭确是事实,但是我们也不应用狭隘的眼光来看待实体书店在发展过程中所遭受的挫折,也许这种冲击是必然,但实体书店也未必会因此走向尽头。或许传统图书市场很难再有过去的销售规模和繁荣景象,但实体书店的存续有重要价值,我们有理由相信,进行结构性改革和创新是重新焕发实体书店生机和活力的重要途径。因此,重新认识实体书店面临的境况,深入分析和思考其未来走向是十分必要的。
从大处说,做好书店是一种责任,很多实体书店已经成为人们眼里的城市地标和文化象征,例如季风书店在上海一直扮演着文化使者的角色,能够成就这块金字招牌既有书店自己的坚持也有读者的认同和捧场;关中大书房呈现了关中文化的悠远、古朴之气,成为了当地的文化代表。一个城市的文化供养是居民幸福感的重要来源,而好的书店能够成为城市文化在历史文明长河中的一个烙印必是一件幸事,也是人们的一大福气。从小处说,在现代社会所有事物都泛滥的时代,信息看似过多,其实也是信息过于分散,在喧闹、浮躁、紧张的现代生活中,书店可以为我们提供另一种生活方式,人们在此阅读、交流、聆听,它承载的是人们精神世界的另一个出口,“阅读前世美趣,品味今生智识”,岂不快意人生?
从根本上讲,书店的路向是兼济天下。书店更多是为公,不是为私,既然如此,实体书店作为传统书业的关键流通环节,担负的责任,发挥的功用是显而易见的,实体书店要全心全意为读者服务,能为读者服务的内容越多,服务的读者数量就越多,书店也就有了自己的生存空间和价值。未来实体书店必须根据环境变化做出战略性调整,理性、主动、求新、求变,勇于突破桎梏、驱动创新,不断满足顾客需求,为客户创造新价值,才能在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如若不然,就会把阳关道走成独木桥。另一方面,拥有想象力远比拥有知识重要,在这种进退维谷的形势下,实体书店是需要理想主义的,理想主义赋予了这项事业激情和信念,进而成为其前进的动力。理想中的实体书店应该是精神的向度,在这个浮躁、喧嚣的时代它显得更为可贵,它应该具有建筑美学元素、人文关怀,还要有一点点类似宗教信仰的虔诚,总之,实体书店应该以一种有灵性、有温情、有品格、有力量的姿态存在。
其实,实体书店真的做到自己的极致,自然会有生存空间,实体书店的顾客体验,是网上书店和数字阅读无法替代的,这是实体书店的生存关键,也正是其魅力所在。书是书店的一部分,书店也是书的一部分,逛书店正是从书中获取乐趣和享受的一个环节,在一排排书架中寻找与书的“艳遇”,读本好书,喝杯咖啡或把盏清茶,这样的时光多惬意啊!实体书店为读者创造了独特的不可替代的价值,有这样的优势,为什么不将它进行到底呢?实体书店也罢,网上书店也罢,数字阅读也罢,都可以共存共荣,都可以围绕顾客价值寻找各自朝圣的光明之路。
现在我们的身边实体书店越来越少了,倘若一个城市缺少了有品位、有风格的书店,那么它还可以趾高气扬,但也一定失掉了那么一点灵性、清新与宁静,甚至会变得更为喧嚣、浮躁与暴戾,当我们的城市只剩下了无生趣的庞大书城和鲜有情趣的网上书店,那这个地方将是多么乏味和无趣啊!这不是我们想要的,我们依旧在意那份执手之间掌心的温暖,那份蓦然回首时眼底的惊喜,我们仍然期待着漫步街头的时候,每隔一个街区就有一间属于你我的书房,那点点纸墨幽香增添家园的芬芳,就像一树一树的花开装点这个城市的梦,就像那一束一束的光照温暖你我的心。
书店作为一种美好的存在,自有它的未来,它像一个布道场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我们的生活,它像一处名胜,不仅装饰了城市的风景,更是读书人、爱书人追寻的那道城市之光。希望更多的人走进书店,更多的书店走进我们的生活,走到我们的心里。现代人推崇着一种生活方式:身体和心灵一定要有一个在路上,要么旅行,要么阅读。那书店不正是你在路上停靠的一个驿站吗?
(作者:褚雅越,中国传媒大学传播研究院2011级硕士研究生;杨召奎,中国传媒大学电视与新闻学院2012级硕士研究生)
责编:姚少宝
【关键词】阅读 书店 文化
阅读,被比作城市生活的一剂安定。阅读也是一种文化,而且关乎精神的快乐与健康。著名作家贾平凹说过,读书的最大好处在于“寂寞时不寂寞,孤单时不孤单,绝权欲,弃浮华,潇洒达观,于嚣烦尘世而自尊自重自强自立,不卑不畏不俗不谄”。尽管那些前卫的生活方式、雷人的流行趋势、爆炸的新闻信息改变了我们的生活,但是我们内心一直有一处高雅、纯净的地方留给最美的文字、最好的书籍,因为那些文字和书籍能让心灵得到慰藉,让生活回归宁静。
人们的精气神来自于内心的信念,而内心信念很大程度上来源于阅读,阅读是开启未知世界的一把钥匙,同时人们在阅读中对世界进行着深入的观察与思考,于是读书使我们心生诗意,撑开无边无际的空间和想象,生命始终在词语间行走,灵魂总是随文字而徜徉。“世上处处皆有好风景,然而最最吸引我的还是书店的风景。”钟芳玲说的真好。书卷是我们内心的山河,人世间最好的去处莫过于书店,一间书店最美的样子应该是安静、优雅、不慌不忙、不卑不亢的,是灵魂休憩和流动的地方。假如没有书读,生活简直乏善可陈,假如没有书店,城市一定粗糙和荒凉。纵使世间繁华万种,也抵不过此刻与书相守,这或许也是爱书人与书的恋恋情结吧。
其实,在每个城市里都有一种别致的人群,他们在行迹匆匆的生活外壳下,都有着一颗细腻、温润的心,他们像贾平凹、钟芳玲那样对读书、对书店有着无比的忠诚,坐拥书城是他们的梦。国内的著名书店,如北京的万圣、单向街,南京的先锋,上海的季风等都被视为所在城市的一个文化地标,曾经多少人推崇备至,而在传统书业深受冲击的今天,书店迎来颠覆性革命:面对数字出版、网上书店和电子阅读,不仅传统出版面临重大变革,实体书店也已经面临立体化、多元化的冲击。从短期来看,开书店已经是吃力不讨好甚至折本的买卖,开一间书店,一个曾经看上去很美很浪漫的想法,可如今面临的残酷却是数倍于这种浪漫。在当下的环境中,开书店的甘苦一言难尽,甚至有人把开书店归结为一种如同对宗教的信仰,事实也确实如此,透过书店,我们能看到爱书人的一份执着与坚守,一种虔诚与信仰。
那么为什么曾经盛极一时的实体书店会遭遇寒冬、萎靡不振呢?原因主要有两方面:一个是全媒体时代的到来,实体书的独占优势被瓦解,对实体书店冲击最大的就是电子信息的渗透。电子媒体中的图书形式是电子书,在电子书刚开始兴起的阶段,读书人视其为难以忍受的东西,认为它不会普及。但是随着科技的进步,如今的数字显示器也逐渐成为精细阅读的热销商品,于是实体书的压力愈加明显。尽管会有一段时间是电子书与纸质书共存共荣,但数字出版以其信息迅速、内容充实、方便迅捷等优点受到追捧,显现压倒性的优势地位与潜力,而且网上书店的低廉、便捷冲击着实体书店的经营。另一个原因正像日本非文学作家佐野真一在《是谁杀了书》中所说的那样,书籍的环境水准下降了,出版社的编辑、营销、经销商、书店等各有各的问题,使得阅读的愉悦空间严重恶化,无论是书的文化价值还是趣味性都在下降,而实体书业衰靡不振情况的出现也是各个环节的综合因素使然,实体书店陷入困顿也多少有这个原因的影响。另外,很多情况下,编辑、出版社和书店往往忽略宣传的作用,以为好书就算默不宣传也会有人看,乐观地以为即使不理读者,他们也会到书店买书,殊不知在其他媒体渠道的积极发展和数字出版的刺激下,走进书店的读者越来越少了。阅读的习惯性很强,读者一旦远离书店,就懒得再来,于是人们与实体书店渐行渐远。
如今,实体书店战战兢兢,如履薄冰,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危机和威胁。国内外很多实体书店都难以为继,纷纷选择关闭、压缩、搬迁或者被兼并。整个实体书业处于混沌状态,在危机面前难以找到突围的路。其实书店最坏的时刻才刚刚开始,传统实体书店纷纷倒闭确是事实,但是我们也不应用狭隘的眼光来看待实体书店在发展过程中所遭受的挫折,也许这种冲击是必然,但实体书店也未必会因此走向尽头。或许传统图书市场很难再有过去的销售规模和繁荣景象,但实体书店的存续有重要价值,我们有理由相信,进行结构性改革和创新是重新焕发实体书店生机和活力的重要途径。因此,重新认识实体书店面临的境况,深入分析和思考其未来走向是十分必要的。
从大处说,做好书店是一种责任,很多实体书店已经成为人们眼里的城市地标和文化象征,例如季风书店在上海一直扮演着文化使者的角色,能够成就这块金字招牌既有书店自己的坚持也有读者的认同和捧场;关中大书房呈现了关中文化的悠远、古朴之气,成为了当地的文化代表。一个城市的文化供养是居民幸福感的重要来源,而好的书店能够成为城市文化在历史文明长河中的一个烙印必是一件幸事,也是人们的一大福气。从小处说,在现代社会所有事物都泛滥的时代,信息看似过多,其实也是信息过于分散,在喧闹、浮躁、紧张的现代生活中,书店可以为我们提供另一种生活方式,人们在此阅读、交流、聆听,它承载的是人们精神世界的另一个出口,“阅读前世美趣,品味今生智识”,岂不快意人生?
从根本上讲,书店的路向是兼济天下。书店更多是为公,不是为私,既然如此,实体书店作为传统书业的关键流通环节,担负的责任,发挥的功用是显而易见的,实体书店要全心全意为读者服务,能为读者服务的内容越多,服务的读者数量就越多,书店也就有了自己的生存空间和价值。未来实体书店必须根据环境变化做出战略性调整,理性、主动、求新、求变,勇于突破桎梏、驱动创新,不断满足顾客需求,为客户创造新价值,才能在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如若不然,就会把阳关道走成独木桥。另一方面,拥有想象力远比拥有知识重要,在这种进退维谷的形势下,实体书店是需要理想主义的,理想主义赋予了这项事业激情和信念,进而成为其前进的动力。理想中的实体书店应该是精神的向度,在这个浮躁、喧嚣的时代它显得更为可贵,它应该具有建筑美学元素、人文关怀,还要有一点点类似宗教信仰的虔诚,总之,实体书店应该以一种有灵性、有温情、有品格、有力量的姿态存在。
其实,实体书店真的做到自己的极致,自然会有生存空间,实体书店的顾客体验,是网上书店和数字阅读无法替代的,这是实体书店的生存关键,也正是其魅力所在。书是书店的一部分,书店也是书的一部分,逛书店正是从书中获取乐趣和享受的一个环节,在一排排书架中寻找与书的“艳遇”,读本好书,喝杯咖啡或把盏清茶,这样的时光多惬意啊!实体书店为读者创造了独特的不可替代的价值,有这样的优势,为什么不将它进行到底呢?实体书店也罢,网上书店也罢,数字阅读也罢,都可以共存共荣,都可以围绕顾客价值寻找各自朝圣的光明之路。
现在我们的身边实体书店越来越少了,倘若一个城市缺少了有品位、有风格的书店,那么它还可以趾高气扬,但也一定失掉了那么一点灵性、清新与宁静,甚至会变得更为喧嚣、浮躁与暴戾,当我们的城市只剩下了无生趣的庞大书城和鲜有情趣的网上书店,那这个地方将是多么乏味和无趣啊!这不是我们想要的,我们依旧在意那份执手之间掌心的温暖,那份蓦然回首时眼底的惊喜,我们仍然期待着漫步街头的时候,每隔一个街区就有一间属于你我的书房,那点点纸墨幽香增添家园的芬芳,就像一树一树的花开装点这个城市的梦,就像那一束一束的光照温暖你我的心。
书店作为一种美好的存在,自有它的未来,它像一个布道场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我们的生活,它像一处名胜,不仅装饰了城市的风景,更是读书人、爱书人追寻的那道城市之光。希望更多的人走进书店,更多的书店走进我们的生活,走到我们的心里。现代人推崇着一种生活方式:身体和心灵一定要有一个在路上,要么旅行,要么阅读。那书店不正是你在路上停靠的一个驿站吗?
(作者:褚雅越,中国传媒大学传播研究院2011级硕士研究生;杨召奎,中国传媒大学电视与新闻学院2012级硕士研究生)
责编:姚少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