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门四代科技路

来源 :文化交流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ansan7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8年前,笔者采访浙江大学教授王启东,当时老先生已是81岁高龄了,让人难以置信的是,他不但带着三个研究生,而且还主持科研项目。8年后,已经89岁的王老,还投身于两个项目的科研工作:一个是省科委立项的氢能源项目,另一个是新项目,还在试验阶段。
  满头银发、面色红润的老先生一说起项目,就喜形于色,声音洪亮。他说,他们这个科研团队,是浙大材料系的教授、研究生和公交公司的技术员、驾驶员组成的。在做的项目就是为了节省燃料,清洁排放和减少温室气体,可以用在汽车、电车、轮船等各种交通工具中。
  现在,王老每天睡五六个小时,锻炼一个小时,除了在家里办公,还往浙大玉泉校区的内燃机实验室和贮氢材料研究所跑,每天工作8个小时,还不算每天平均2个小时的上网时间。王老喜欢从国外的英文科研网站收集信息和查阅资料,有时碰到问题还发电子邮件和搞科研的教授、科学家进行交流。平时,老先生和在国外的两个女儿联系,也是上网用MSN。
  说起科研,老先生还很怀念父亲那时的精神。老先生说,“活到老,学到老”就是父亲的座右铭,也是他这一生所身体力行的,更是教育子女的法宝。
  说起一家四代人与科学结缘,89岁高龄的王启东老先生兴致盎然。特别在说起103年前他父亲留学的往事时,言语中依然有抑制不住的自豪和激动。
  
  王公派留学
  王启东的父亲叫王琎,1888年出生,19岁到北京译学馆学习英语。在译学馆,王琎结交了两个好朋友,这两位朋友的父亲对王琎的刻苦学习精神很赏识,平时也经常跟他们讲些国事时势,并开导他们:国家的强大就强在科技。
  就在王琎于译学馆毕业的前一年,中国第一批公派留美学生招考。王琎报名参加了考试。第一场考中文与外语,在百余人的考试中,王琎的成绩居第二位。过了三天,一大早两位朋友跑来告诉他,他已考取了。
  高兴不已的王琎,把消息告诉父亲,父亲却不同意他去。朋友的父亲得知此事后,极力劝王父让王琎到美国去学科学,走科技强国之路。
  西洋火轮载着王琎到达美国旧金山。他先在科兴学院学习中学课程,后入理海大学学习化学。从此王琎与原子、分子、化合、分解结下不解之缘。初到美国,王琎处处感觉到在美国人的眼里,华人不是开饭馆的就是洗衣服的,地位很低,他们常常冲着王琎叫“长辫子的中国人”。每当这时,他心里就有说不出的难过:如果国家强盛,就不会这样了。这种感受也成了激发他刻苦学习的一个动力。
  王琎在刻苦学习西方科技的同时,还致力于提倡科学、宣传科学、促进中国科学的发展。与杨铨、秉志、任鸿隽、竺可桢、胡刚复等人发起成立了中国科学社,并创办了《科学》杂志,为科学普及工作不遗余力。在工作之余,王琎为《科学》杂志组稿、编稿,还努力向社会各界募捐资金,使科学社下设的研究所得以开展工作。他在任《科学》编辑部主任时,曾努力推荐如华罗庚等有前途的青年,被传为佳话。
  1915年王琎从美国理海大学毕业,获化学工程学士学位,当年回国,在湖南长沙高等工业学校任教,后到南京高等师范学校、东南大学任教,为该校创建理学院及化学系,并建立全体大学生必修的理化课程。
  1928年王琎应蔡元培之邀在上海为中央研究院创建化学研究所,并任该所所长。他结合当时民族工业发展需要,设立了有机化学、物理化学、分析化学、中药、纤维素、油脂、油漆涂料、陶瓷玻璃等小组,为当时中国化学工业的发展,起了推动作用。
  “活到老,学到老”是王琎的座右铭。1934年,经过19年的教学与科研实践工作,王琎觉得自己所学的知识有待补充更新,于是应一位著名化学家的邀请再次出国留学。在美国明尼苏达大学任访问研究员,并攻读硕士学位,1936年春获硕士学位后回国,途中赴英、德、法、瑞士、意大利等国的一些大学与研究机构考察访问。1937年他应竺可桢之请至浙江大学任教。不久抗日战争爆发,他随大学西迁,在十分艰苦的条件下,在浙大创建了师范学院并任院长,被教育部聘为部聘教授。
  解放后,王琎加入九三学社,先后任第二、三、四届全国政协委员及第二届浙江省政协委员及第三届政协副主席,这期间他不忘科普工作,毛泽东主席及周恩来总理曾向他征询过振兴我国教育,发展科学、技术的意见。
  
  王启东公费留美
  27岁的王启东离开了结婚未满一年、还有四个月要临产的妻子,从上海坐船,经过17天的海浪颠簸到达美国。一上岸,他便买了一台10美元的收音机。这台收音机成了他收听祖国消息及以后战事新闻的主要工具。此时,临产的妻子回到了橘乡黄岩娘家。
  王启东用一年时间在斯坦福大学读完了硕士,接着姐姐王宝琳也来美留学,第二年姐弟俩一起到爱俄华大学就读。他一边打工一边攻读博士学位,还时不时要接济家用。暑假里,他到钢铁厂打工,因为工作出色,成了炉前分析工段的一个小组长。一位美国工程师与他的一次交谈,至今使他刻骨铭心。当时那位美国工程师见他干得挺棒,颇为惊诧,便问他:你是中国人?在中国生的?在中国读书的?他每一次都回答“是”。那位工程师惊诧万分。因为在他头脑中中国人是愚昧无知的,根本不懂科学。随后这个工程师给他讲了这样一个真实的故事。这个工程师曾在昆明做建飞机场的保卫工作,招当地的中国民工施工跑道。民工由于蚊子叮咬生了疟疾,没药治疗,有巫师告诉他们,在飞机下来时,朝飞机跑去,穿过飞机的机翼就会好的。于是发现飞机下来,正在干活的民工就迎着降落的飞机跑,结果发生了机毁人亡的惨剧。为了确保飞机的安全,他们只好在跑道两边架机枪封锁,但还是有那么多人向跑道冲去。这个真实的故事,使王启东明白:只有科学才能使人聪明,使社会进步。
  新中国成立了,百废待兴。他和同在美国留学的姐姐接到了父亲的来信,信中说:“新中国很有朝气,国家和民族有了难得的机遇,你们学成之后该尽早回国为建设祖国效力。”他接到信后十分激动,扳着手指头数着回国的日子,设想回国后能做些什么。1951年1月,王启东费尽周折,在毕业论文通过后,放弃参加博士生毕业典礼,提前一个月回到祖国。
  1952年,浙江大学委派王启东创建热加工专业。当时王启东31岁,欣然受命,不到2年时间,热加工专业全部课程开齐,为国家培养了大批铸造人才。1958年,浙大又派他创建了冶金系。1979年后,他开始创建材料系。经过多年努力,浙大材料系成为全国最完整的系。1998年他被推选为国际金属氢系统学术讨论会主席。后来,他担任浙大副校长,尽自己的毕生精力为我国和浙江省的科学事业作贡献。
  
  王宇平自费留学
  王宇平是这个家庭的第三代留学生,出国时已40岁。他与爷爷王琎、父亲王启东留学的动机和目的却有区别。
  凭着以前的英语底子,王启东亲自教子女学英语,一年时间,儿子和小女儿托福都考到500多分。做父亲的于是拿出一生的积蓄,供每人半年生活费和学费。
  1989年,王宇平和妹妹王宇舫各揣着6000美元来到美国,开始三年勤工俭学的留学生涯。王宇平在加州立北岭大学攻读电机专业。王宇平一到美国,就被美国飞速发展的高科技所吸引,也就自行转向。王宇平看到当时的国外信息产业方兴未艾,通过接触大量计算机、网络、通信等高科技新事物后,他毅然学起了信息通讯第二专业。
  1994年,王宇平回国后发挥自己在国外学的专业特长,与几个朋友开办了尤尼泰克公司,后与斯达康合并成UT斯达康。王宇平还与朋友创办了浙江维赛特通信公司,开发了用于光缆之间连接的传输光端机,后来又开发了虚拟专网项目,为外贸业在互联网上建立一条安全链路,专门用于传输信息,这项工作一直干到退休。
  每年的圣诞节这天,王宇平都会收到美国强磊国际互联网集团总裁王祖光、美国汤姆逊多媒体公司通信研究所总工程师王天骏博士等40多位美国朋友的电子圣诞贺卡。一份份的祝福,代表着不同的感情,有同学友谊,有师生恩情,有留学生间的真诚。王宇平至今还保留着这层社会关系,回国和朋友创办高科技企业后的这十几年,使这层社会关系得到了巩固和发展,交流渠道更畅通。
  王启东孙子王咨兴在2000年从浙江大学毕业后,没有像老爸、爷爷他们一样出国留学,而是选择了在国内边学边创业。因为在他看来,现在和以前父辈时候相比,中国已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他自己所学的计算机程序开发专业,就不一定非要去国外不可,现在网络那么发达,世界已是地球村了,关键在于自己的创新能力。他相信,不久的将来中国必将成为世界第一科技强国。
  2006年,王咨兴选择了另一条实现梦想的道路,考入浙江省科技馆当了一名网络工程师,走向了科普服务岗位,但干的还是老本行,负责网络中心,主要是建立和维护数字科技馆的工作,开发和利用一切网络的科普资源。
  科普工作给了王咨兴一些新的启示和灵感,他的梦想有了崭新的内容。他想开发科普类的网游,通过寓教于乐,把青少年的眼球吸引过来,有趣味性,又能传播科学知识。
  这就是王咨兴现在正在筹备要做的事。他也要像长辈一样,“活到老,学到老,奉献到老”。
其他文献
坚决惩治腐败和预防腐败关系党的生死存亡,是党必须下大力气抓好的政治任务。我党历来高度重视党的作风建设和和反腐败工作,采取了一系列重要措施,不断打造高效、廉洁的政府,并取
原本,我们会迎来一个万家团圆的喜乐之年,谁承想一场“瘟疫”蔓延而至……无数“白袍战士”披荆斩棘,逆行抗“疫”;举国之力,上下齐心,共同战“疫”.我们既感同身受亲情、爱
期刊
央视“新闻联播”女主播邢质斌功成身退,年轻的女主播李梓萌勇接重担。      喜爱当播音员的学生  坐在央视“新闻联播”播音台前的李梓萌,清秀的脸庞,给人以一种高雅的美感;清脆的声音和明快的语言节奏,传递出国内外的重要新闻;高挑的身材,呈现着时装模特般的风尚。在前不久举行的首届CCTV杯女职工风采大赛中,参赛的有女记者、女播音员、女主持人、女行政干部,包括女炊事员,结果李梓萌脱颖而出夺得全台冠军。
2009年9月30日,浙江龙泉青瓷入选联合国《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本文从一个瓷业世家来观照龙泉青瓷薪火相传。      陶瓷界的惟一  2006年10月,北京。阳光和熙。国家商务部“中华老字号”授牌仪式在北京饭店举行。一位身材颀长、浓黑的剑眉下眼睛炯炯闪光的男子,步履快捷地走上主席台。他,就是龙泉官窑的掌门人赖建平。  欢快的乐曲响起来了,一种幸福感和成就感从赖建平心头涌起,他很想有人
期刊
2009年9月中旬,浙江杂技团在莫斯科的表演夺人眼球,获得俄罗斯第四届世界马戏艺术节金奖第一,还获得了惟一的“原创奖”。    摘金向祖国献礼  为庆祝国家马戏公司成立90周年,俄罗斯世界马戏艺术节盛况空前。来自俄罗斯、法国、中国、美国、白俄罗斯、德国、西班牙、澳大利亚、乌克兰、瑞士、蒙古、意大利、葡萄牙等18个杂技强国的26个节目角逐大奖。各国都选派了优秀选手参赛,有些选手曾在法国、意大利等国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