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推进“经历学习”课程的管理变革

来源 :早期教育(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imes092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园从“十一五”开始研究幼儿的“经历学习”课程,随着研究的逐步深入,我们实施了多项管理变革,目的是将课程研究的着眼点从关注幼儿群体到聚焦幼儿个体,力求为每个幼儿的经历学习提供个性化的支持。
  一、改革活动组织方式——从“管理角度”到“幼儿角度”
  理念对教育有重大影响。理念不同,对幼儿的学习和发展理解就会不同,指导方式也会不同。在幼儿园日常生活中,我们站在管理者、指导者的角度来考虑问题,那么对待活动的开展就是如何“我开始”“我结束”“我来保证孩子活动的顺利进行”;如果从幼儿的角度出发,衡量幼儿需要什么,幼儿也许会有更多选择,那么活动就会呈现截然不同的面貌,这就需要对传统活动组织方式进行变革。
  在活动组织方式变革之前,我园的美术创意室、益智游戏室、大型地面建构室三个幼儿工作室活动是以班级为单位,安排好周次,轮流活动。变革之后,我们突破班级界限,鼓励幼儿以自选的方式,自主进入选择的工作室活动。虽然每周三次的总数不变(每班三个工作室各活动一次),但对于幼儿来说,进入某一个工作室的次数却发生了大变化。比如一周内某幼儿选择的都是同一工作室的话,那么他活动的单位时间就由原来的一次增加到三次。
  我们发现,混班自选工作室活动之后,幼儿最大的变化是:(1)更有目的。比如,幼儿会带着明确的想法来参与美术创意室的活动,“我今天是要来这里画颜料画的”“我是来做那个棒冰小人人的”。(2)更加投入。由于一开始就抱着自己的想法进入工作室活动,幼儿等待、游荡的时间少了,能一下子进入状态,专注于自己的活动。(3)更加深入。活动方式的改变,让幼儿有了可以持续深入进行自己感兴趣活动的空间。我们发现有很多孩子会重复进入同一个工作室,持续表现同一个内容直到自己满意为止。活动组织方式的改变,也使得教师对于幼儿的观察随着幼儿活动方式的转变越来越深入。
  案例1:小西今天拿着自己的作品得意地向美术工作室的老师展示:“王老师,你有没有觉得我今天做的小人人特别好?”老师说:“对啊,我还没有见过给小人人做T恤衫和裤子的呢!来,拍个照,我以后印出来给别的小朋友看。”小西又说:“我上次来做过一次了,今天是第二次,因为我觉得我昨天做的小人人不太好。”老师问:“为什么你会觉得第一次做的小人人不太好?”小西说:“我上次只用超轻黏土来做,就是头上有个长条条的那个小人人,你当时还说很搞笑。”老师也想起来那个“特别好玩的脸”:“我觉得上次做的帽子、长长的嘴巴,很好玩啊!”小西说:“可是我没有来得及做他的衣服啊,所以我觉得不太好,我后来想想,不能光用超轻黏土,那样太慢了,得用点其他的东西,所以我今天这样做是不是更好了?”
  活动方式的改变,让很多小西这样的孩子有充分的时间与空间来完成自己的想法,延展自己的创意;让不同的幼儿都能在连续的活动时间内得到自己的发展;更能让教师发现幼儿的个体需求,更好地创设条件满足他们的发展。了解活动的价值,未必就会真正知道幼儿需要的是什么。“注重个体差异,因人施教,引导幼儿个性健康发展”,就是要尊重幼儿发展的连续性与阶段性,积极创设一个可以让他们从容地从“量变”到“质变”的机会与环境,满足幼儿的个体需求,让每个幼儿获得实实在在的发展。
  二、创新活动研发机制——从“教师主控”到“家长审议”
  课程审议,是贯穿园本课程设计、实施以及评价等各个环节的一项重要内容,以往我园的课程审议更多是在教师团体内,以教师主控的方式进行。然而,家庭也是幼儿成长的重要微观环境,家长对课程的理解和支持,会直接影响课程实施的质量。此外,来自家长的各种资源,也会直接影响活动研发的丰富与多样程度。因此,我们引导年级组教师开放课程审议现场,邀请家长来园共同审议,并以志愿者身份参与活动实施过程,从而让活动研发与开展获得更多资源方面的支持。
  我们认为,“和教师一起经营幼儿在园的共同生活”是家长参与课程审议的宗旨。在这一前提下,家长的审议和参与是平等的、开放的,我们鼓励不同背景的家长共同参与、各抒己见。教师在审议过程中的角色,也由以往“育儿指导者”“主控者”的角色,转而成为“平等中的首席”。只有这样,教师才能平等聆听家长的意见,主动吸纳各种资源;家长才能热衷于参与班级的活动,积极提出建议或担任活动的临时志愿者,从而形成共育合力,让幼儿的“经历”更深入,更有質量。同时,也更能个性化地满足幼儿的成长需求。
  案例2:中班最近要开展亲子活动“爸爸关机1小时”,年级组的教师们拟定了活动方案,因为活动主要是由爸爸们来参加,活动内容会被他们接受吗?孩子们会喜欢这样的活动形式吗?我们决定通过家长参与的课程审议活动,一起来聆听他们的意见。审议过程中,家长们积极交流,大胆倡议,提出了很多新想法,拓宽了活动思路。风风的爸爸建议游戏活动应开放成区域式,多组同时进行,避免等待。小小妈妈提出把亲子游戏拍成小视频放在班级群里,大家边看边模仿练习。东东的爸爸也提出自己的想法:既然是爸爸参与活动,那么亲子游戏应该为爸爸们量身定做,在活动中培养孩子们勇敢、不怕困难的精神。在课程审议后,家长们和教师一起确定了活动方案,并分头准备。虽然主要是爸爸参加的活动,但是也有不少妈妈积极报名,争做志愿者,在亲子游戏现场领操、发奖、计时、报数。正是有了家长们的主动参与,出谋划策,“爸爸关机1小时”活动的意图才真正为大家理解与接受,半日亲子活动才会逐渐拓展、延伸为持续一个月的主题活动,爸爸们的力量才会在家庭教育中真正发挥出来,活动的价值与意义才会充分得到凸显。
  家长参与课程审议和以志愿者的身份参与班本课程实施,最直接的结果,是使得活动更贴近本班幼儿的需要,幼儿的“经历学习”活动更为深入,更为“班本化”。在“纳尼来说无锡话”经历性主题活动中,不同班级的课程审议使活动产生了不同的变化。中一班来了“大阿福”(电台无锡话主持人),带着孩子们学说无锡话;中四班开了个“锡剧欣赏会”,家长们带着社区的锡剧演员来助阵;中五班乐乐小朋友的奶奶,和小乐乐一起教大家玩“牵磨拉磨”无锡传统游戏;中六班的小朋友和家长一起制作丰富多样的无锡话小图书,让小朋友互相借阅、互相学说……   家长审议的效果是双向的。通过审议,我们向家长传达了教育理念,获得了家长的理解与支持。同时,家长也向我们传递了建议、想法,丰富了教育资源。家长审议使幼儿园教育和家庭教育真正链接起来,在家长的支持下,我们能“定制”某些活动内容,让活动更贴近本班幼儿的实际情况,使活动班本化逐渐成为可能。
  三、開放活动演绎进程——从“教师引领”到“师幼共创”
  当前的课程建设,倡导教师、家长、幼儿、管理者、专家、社区人员共有课程的话语权和决策权,彼此协作创生课程。然而,目前很多教育教学研究都围绕“教师如何组织指导幼儿活动”展开,在活动过程中,更多关注通过教师的引领,以多种方式来传达自己的教育意图,让幼儿能够在教师精心创设的活动中得到“应有的”发展。我们认为,幼儿作为一名主动的学习者,在学习活动中却有着个体不同的差异,这些差异形成了个体不同的发展需求。真正的活动是教师与幼儿联合创造的教育经验,其本质上是在师幼共同生活的基础上,由具体教育情境创生新的教育经验的过程。我们把这一理念传递给教师,让教师通过阅读《与幼儿共同生活》、交流班级生活故事、重议经历学习活动,转变观念。我们引导教师尝试开放活动的整个进程,在活动推进的过程中,与幼儿一起探究,追随幼儿发展的脚步,和幼儿一起创生活动,使活动的发展轨迹更贴合幼儿的实际需求,而不是迎合活动实施者的主观臆想。
  案例3:在主题性经历学习活动“我们的部落”中,幼儿在欣赏原生态、具有野性美的原始壁画之后,对原始人的生活产生了极大的兴趣,在他们看来,原始人身披兽皮最威武,一起合作狩猎最有趣,简单的工具和粗糙的房子他们也最喜欢。虽然幼儿有着较为相似的兴趣点,但不同班级幼儿之间依然有着不同的需求,接下来的主题活动,我们没有像以往一样整齐划一开展,而是深入各个班级,和教师们一起观察孩子,发现孩子,解读孩子,从中创生出属于班级个体的经历性主题活动。
  大二班的孩子们喜欢建构,喜欢房子,他们想要建造一个自己的原始部落。在教师的鼓励下,他们自由组成小组(房子组、武器组、怪兽组),以小组为单位,开展了丰富多样的制作、探究活动。在小组活动中,孩子们自主讨论:需要哪些材料来制作,还要收集哪些材料?由谁来收集?并在记录单上记录;再按照小组的计划,分头准备。同时还设计了武器、房子,在区域活动中根据自己的设计来制作。在收集材料的过程中,他们还边寻找边研究能不能用来制作,树枝、稻草、树叶、PV水管、玩具等,都成为孩子眼中的可用之材。在活动后期,他们又对原始人的服饰产生了兴趣,设计服装,制作项链,和小伙伴一起互相装扮,于是,又一条活动线索“原始部落的篝火会”自然产生了。
  大四班的小朋友对狩猎最感兴趣,他们借助绘画的方式,把自己脑中的原始人狩猎场景画了下来,光画画还不够,他们还想做武器、怪兽,玩真正的狩猎游戏。教师就和孩子一起寻找、探究合适的材料。大家一起用水管玩具做原始人、武器,用泥巴做成各种可怕的怪鱼,用生活中常见的盒子、瓶子做成恐怖的鳄鱼,还用纸卷做木筏,用树枝和布做船帆。整个“原始人大战怪兽”活动中,教师不仅仅是活动的支持者、材料的提供者,更是孩子们合作的伙伴,有问题共同讨论,有难点共同探究。每个孩子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工作,能力强的参与设计、制作,能力弱的做小助手,协助配合。有的孩子主动担任场景设计师,为大家出谋划策。
  大六班的两位教师自身对原始文化、非洲黑人部落的艺术非常感兴趣,在系列活动中,她们把自己收集的图书、器皿和幼儿一起分享,这些分享使得幼儿的经历活动产生了与前两个大班不同的变化。在教师的影响下,幼儿的目光自然而然地更多投射在原始时代的雕塑作品、器皿、面具上,这些兴趣点促使幼儿用泥、笔以及其他自然材料制作出一系列生动有趣的原始人、房子、面具和器皿。最后,师生一起商量,把这些作品分类展示在美术工作室里,开设了一个小小的“原始生活博物馆”,让更多的小伙伴和教师都能欣赏到。
  经历性主题活动“我们的部落”,虽然只在三个大班开展,但三个班都有自己展开的独特线索,都有自己的风格特点。同样的主题,由于我们改变了原有的活动组织方式,更多关注了幼儿的兴趣走向,尊重了幼儿的意愿,追随幼儿的脚步,和幼儿一起共创活动,主题活动才如此丰富多样,如此让人着迷。
  开放活动进程,意味着教师需要始终追随孩子的需求,追随孩子活动的脚步,活动不再有可以套用的范本,对于教师来说,这是有难度的。在活动初期,教师们往往无从下手,所以,我们进入班级,和教师们一起共研共创,引导教师们站在孩子的立场上观察、发现、推进。经过一段时间的尝试,教师们能逐步选择一些适宜的主题开放活动进程,和孩子共同开创活动,如大班的“小剧场”活动,中班的“收集东、收集西”活动,等等。
  推进“经历学习”课程,实行个性化的教育,着眼点在幼儿,着力点在教师。从根本上转变教师功利主义的教育观、价值观,帮助教师在与幼儿共同生活的每一刻,学会观察幼儿,学会解读幼儿,学会关注理解不同幼儿的需求,是我们今后仍需孜孜追求的。
其他文献
案例教学法是管理类课程教学中不可替代的重要方法。本文从五个方面总结了作者的实践经验和心得,不仅阐述了运用案例教学法的必要性,分析了实践中遇到的困难,而且介绍了如何选择
自微信推出了公众平台,很多幼儿园借助它建立了自己的微信公众号,用它来宣传幼儿园的办学理念和各级各类教育活动。我们梅村幼儿园也申请了自己的微信公众号,并对公众号进行了定位和规划——“拍”幼儿园里孩子和教师等共同生活的“纪录片”,通过文字、图片、视频等记录孩子们的课程故事,表达自己草根的幼教哲思,向所有对教育感兴趣的读者传播那些无法在公开展示活动里看到的生动教育样态。因为我们独特的定位和规划,把微信公
动物的性状受到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的共同影响。为了探讨动物性状选育过程中的环境影响,本实验选用从美国引进的同一批新西兰兔,分别置于常规选育环境和SPF选育环境中连续培育十年。两种环境下各选取6只45日龄的新西兰兔,主要研究了肠道微生物菌群以及机体代谢等方面的差异,同时寻求两种选育环境下的生长免疫性状、基因表达、代谢产物和肠道微生物构成等存在的关联,分析探讨选育环境对性状形成的影响。本实验首先比较了两
近年来,幼儿园组织气氛引起众多研究者的广泛关注,并逐渐成为学前教育研究领域中的热点话题。幼儿园组织气氛会影响教师的工作价值观进而影响教师的组织承诺,最终影响其专业伦理行为。因此,研究幼儿园组织气氛、工作价值观和组织承诺对教师专业伦理行为的影响,对于丰富我国幼儿园组织气氛与教师专业发展的研究来说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选取辽宁省幼儿园教师617名,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对数据进行收集,并用SPSS 21.0
高校课堂教学是教育人的主要方式。高校是教学艺术的圣地。高校教学艺术是由高校教师、大学生和教学内容这三要素综合决定的。高校教学艺术有着与中小学教学艺术不同的特征,它
随着天气转暖,课间活动时,我们组织孩子们到操场上去做游戏。孩子们有的在钻山洞,有的在开飞机,还有的在玩切西瓜、老鹰捉小鸡,场面非常热闹。正当孩子们玩得非常高兴的时候,天天小朋友急匆匆地跑过来对我说:“老师,郑宇轩的鼻子出血了!”我跑过去,只见郑宇轩仰着头,鼻子里的血正往下流。我边给他处理边对他说:“天气燥热,要多喝点水。”郑宇轩咬了咬嘴唇,一副欲言又止的样子,其他的小朋友也你看看我,我看看你,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