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可视化思维以其放射状的结构与大脑的发散性本质相一致,同时用色彩、图片、线条、字体刺激整个大脑,使其成为一种有效的管理和学习工具。可视化思维在初中思品教学中的应用,不仅有利于教师的教学,学生的自主学习,更重要的是带来一种启发创造性思维的方式,一种主动合作式的教与学的方式,提高了教与学的效率。
一、可视化思维在初中思品学科中应用
1.新课改对学生思维能力提出的新要求。
为适应社会发展和学生成长需要,加强思想品德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主动性,新课改背景下初中思品教学有了新的要求。思想品德的形成与发展,离不开学生的生活体验和独立思考,社会要求通过学生的独立思考与实践才能更好地内化学科知识;在落实三维目标的同时要注重传授给学生正确的思维方法,培养学生科学思维的能力、归纳、概括的能力。可视化思维作为一种科学的思维方式成为我在思品教学中培养学生正确思维方法,培养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的有效法宝。
2.我校学生自主学习素质与新课标对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的更高要求存在不小差距。
根据思想品德新课标要求,教师在教育教学中要关注学生成长需要与生活体验,注重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思想品德的学习改变传统式的被动学习,要求学生主动参与主动建构知识,主动提升能力等自主学习。但是我校学生大多自主学习能力较低,在思品学科学习中表现为很被动,方法比较欠缺。
3.中学思品课教学面临的困境。
中学思想品德课在新课改下,也面临着许多难题。一方面初中学生对于政治学科不是很重视。另一方面每周只有2节课的课程安排,课时比较紧张。面对这些客观现实存在的困难,可视化思维的应用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完善和发展,让学生能成为具备正确思维方式的新一代,教师从“授之以鱼” 变为“授之以渔” 角色转变。
二、可视化思维的理论依据
可视化思维最早是由英国教育家托尼·巴赞提出来的,指出可视化思维有四个基本的特征:
其一、注意的焦点清晰地集中在中央图形上;其二、主题的主干作为分支从中央向四周放射;其三、分支由一个关键的图形或者写在产生联想的线条上面的关键词构成,比较不重要的话题也以分支形式表现出来,附在较高层次的分支上;其四、各分支形成一个连接的节点结构。因此可视化思维在表现形式上是树状结构的。如图所示:
三、可视化思维的应用技巧
在初中思品教学中巧妙运用可视化思维的形式,从教学环节上来说,课前预习、课堂学习、课后复习每个环节都使用可视化思维,可以提升阅读效率,留下有效的记笔记,提升记忆效率、复习效率,培养发散思维能力,能让学生真正成长为会思考懂思维的新型学习人才。
1.作为信息收集、梳理和精简的工具、一种便捷的记笔记方式,可视化思维的应用有助于学生提高阅读效率,自主建立完整的知识结构,培养学生有序、全面的思维模式。
下面对于传统的记笔记和利用可视化思维记笔记形式做一个比较,如下表:
笔记形式 特点 优点 缺点 影响
传统笔记 直线式、简单罗列,文字应用较多 详细,全面,无需学习即可使用 平铺式,分散,内容过多,关键词被埋没,结构层次不清楚,色彩单调,知识点之间比较孤立 增加了识记难度,花费时间多,不利于形成整体思维和全面思考,容易导致记忆效率低下,抑制大脑想象
可视化思维 从中心发散式、树状结构,多使用图形 符合大脑树状网状的发散式的记忆规律,色彩丰富,图文并茂,主次分明,关系呈现简洁清晰 需要时间了解和熟悉,要求学习者平时养成使用习惯 减轻了记忆负担,节省时间,有利于发散思维形成,利于提高记忆效率,利于形成全面思维,注重知识之间的联系
(1)应用于课堂阅读环节
在教学过程中将可视化思维应用于课堂阅读环节之中。每堂课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可以给学生几分钟的时间,根据教材上所教授的重点和难点段落,画出某一段或某几段的导图一课《爱在屋檐下》第一框《我知我家》中,选取正文部分第1一3小节,要求,画完后,在小组内选取1个比较好的给大家展示和解读。
(2)应用于完成实践探究作业环节
可视化思维还可以应用于辅助学生记笔记,完成实践探究作业。如曾经要求学生采访父母:①你的童年趣事;②父母在你降生之前和降生之后生活上有什么变化,并以可视化思维的方式记录下来。后来学生交来的作业证明,孩子们掌握了可视化思维的制作方法,记得非常好,而且能够灵活运用,并对童年进行了分阶段,对父母的生活也进行了分类,充分体现了学生的独特理解和思考能力,从作业的情况惊讶于学生的潜能真的是无限的。
2、作为信息的再加工、整理和有序存储的并进行可视化呈现的工具,可视化思维有利于提高学习的效率尤其是复习效率,辅助学生快速记忆知识,形成体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自主学习能力也有较大的改善。
可视化思维运用图形化技术来表现人类思维的发散性,把复杂内隐的思维过程呈现出来,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隐性知识的可视化、显性化。这一点在初三教学中尤其是在初三的复习阶段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1)应用于课前的预习环节,学生自主建构知识体系图
在新课教学中,采取传统的教学流程——即预习——学习——复习。
先要求学生课前预习教材中的一课并写出相应的知识结构图。一般地说,学生所获取知识是形式的、离散的、表象的,需要学生整理加工,在头脑“内化”的基础上形成多要素、多層次、多系列的网络状的纵横联系的动态知识结构。
(2)应用于新的内容的知识结构梳理环节,学生在小组合作中自主解读可视化思维,从而内化知识结构,深化对知识点之间联系的认识。
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在小组内交流彼此所写的结构图,课堂上进行解读和示范,其他学生进行提问和质疑,最后再出示教师自己的结构图。解读的过程其实就是一个对所学知识的回忆和再确认,也是对知识点之间逻辑关系的再梳理。
(3)应用于复习环节,提升对知识的记忆效率
在总的复习中,也可以应用可视化思维这一工具来提升课堂教学的效率。教师可以整合一整册书或一个主题的内容,构建出一个简单的结构图。学生看着结构图,回忆学习的重要观点和关键语句,思考相关事例。
可视化思维的应用使得学生所有学习器官被充分调动起来,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中,体会到成功的喜悦和乐趣,激发了学习兴趣,充分发挥了主体作用,不但有利于知识的记忆,理清学习线索,从而达到节时、高效的学习的目的,更有利于培养学生观察力、概括力、逆向思维能力,也为学生将来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 英 东尼·博赞.可视化思维使用手册[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 2011.06,
[2]李猛.可视化思维大全集[J]中国华侨出版社 2012.12,
[3]曲志男.画出你的世界:思维实战手册[J]电子工业出版社 2013.05
一、可视化思维在初中思品学科中应用
1.新课改对学生思维能力提出的新要求。
为适应社会发展和学生成长需要,加强思想品德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主动性,新课改背景下初中思品教学有了新的要求。思想品德的形成与发展,离不开学生的生活体验和独立思考,社会要求通过学生的独立思考与实践才能更好地内化学科知识;在落实三维目标的同时要注重传授给学生正确的思维方法,培养学生科学思维的能力、归纳、概括的能力。可视化思维作为一种科学的思维方式成为我在思品教学中培养学生正确思维方法,培养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的有效法宝。
2.我校学生自主学习素质与新课标对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的更高要求存在不小差距。
根据思想品德新课标要求,教师在教育教学中要关注学生成长需要与生活体验,注重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思想品德的学习改变传统式的被动学习,要求学生主动参与主动建构知识,主动提升能力等自主学习。但是我校学生大多自主学习能力较低,在思品学科学习中表现为很被动,方法比较欠缺。
3.中学思品课教学面临的困境。
中学思想品德课在新课改下,也面临着许多难题。一方面初中学生对于政治学科不是很重视。另一方面每周只有2节课的课程安排,课时比较紧张。面对这些客观现实存在的困难,可视化思维的应用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完善和发展,让学生能成为具备正确思维方式的新一代,教师从“授之以鱼” 变为“授之以渔” 角色转变。
二、可视化思维的理论依据
可视化思维最早是由英国教育家托尼·巴赞提出来的,指出可视化思维有四个基本的特征:
其一、注意的焦点清晰地集中在中央图形上;其二、主题的主干作为分支从中央向四周放射;其三、分支由一个关键的图形或者写在产生联想的线条上面的关键词构成,比较不重要的话题也以分支形式表现出来,附在较高层次的分支上;其四、各分支形成一个连接的节点结构。因此可视化思维在表现形式上是树状结构的。如图所示:
三、可视化思维的应用技巧
在初中思品教学中巧妙运用可视化思维的形式,从教学环节上来说,课前预习、课堂学习、课后复习每个环节都使用可视化思维,可以提升阅读效率,留下有效的记笔记,提升记忆效率、复习效率,培养发散思维能力,能让学生真正成长为会思考懂思维的新型学习人才。
1.作为信息收集、梳理和精简的工具、一种便捷的记笔记方式,可视化思维的应用有助于学生提高阅读效率,自主建立完整的知识结构,培养学生有序、全面的思维模式。
下面对于传统的记笔记和利用可视化思维记笔记形式做一个比较,如下表:
笔记形式 特点 优点 缺点 影响
传统笔记 直线式、简单罗列,文字应用较多 详细,全面,无需学习即可使用 平铺式,分散,内容过多,关键词被埋没,结构层次不清楚,色彩单调,知识点之间比较孤立 增加了识记难度,花费时间多,不利于形成整体思维和全面思考,容易导致记忆效率低下,抑制大脑想象
可视化思维 从中心发散式、树状结构,多使用图形 符合大脑树状网状的发散式的记忆规律,色彩丰富,图文并茂,主次分明,关系呈现简洁清晰 需要时间了解和熟悉,要求学习者平时养成使用习惯 减轻了记忆负担,节省时间,有利于发散思维形成,利于提高记忆效率,利于形成全面思维,注重知识之间的联系
(1)应用于课堂阅读环节
在教学过程中将可视化思维应用于课堂阅读环节之中。每堂课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可以给学生几分钟的时间,根据教材上所教授的重点和难点段落,画出某一段或某几段的导图一课《爱在屋檐下》第一框《我知我家》中,选取正文部分第1一3小节,要求,画完后,在小组内选取1个比较好的给大家展示和解读。
(2)应用于完成实践探究作业环节
可视化思维还可以应用于辅助学生记笔记,完成实践探究作业。如曾经要求学生采访父母:①你的童年趣事;②父母在你降生之前和降生之后生活上有什么变化,并以可视化思维的方式记录下来。后来学生交来的作业证明,孩子们掌握了可视化思维的制作方法,记得非常好,而且能够灵活运用,并对童年进行了分阶段,对父母的生活也进行了分类,充分体现了学生的独特理解和思考能力,从作业的情况惊讶于学生的潜能真的是无限的。
2、作为信息的再加工、整理和有序存储的并进行可视化呈现的工具,可视化思维有利于提高学习的效率尤其是复习效率,辅助学生快速记忆知识,形成体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自主学习能力也有较大的改善。
可视化思维运用图形化技术来表现人类思维的发散性,把复杂内隐的思维过程呈现出来,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隐性知识的可视化、显性化。这一点在初三教学中尤其是在初三的复习阶段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1)应用于课前的预习环节,学生自主建构知识体系图
在新课教学中,采取传统的教学流程——即预习——学习——复习。
先要求学生课前预习教材中的一课并写出相应的知识结构图。一般地说,学生所获取知识是形式的、离散的、表象的,需要学生整理加工,在头脑“内化”的基础上形成多要素、多層次、多系列的网络状的纵横联系的动态知识结构。
(2)应用于新的内容的知识结构梳理环节,学生在小组合作中自主解读可视化思维,从而内化知识结构,深化对知识点之间联系的认识。
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在小组内交流彼此所写的结构图,课堂上进行解读和示范,其他学生进行提问和质疑,最后再出示教师自己的结构图。解读的过程其实就是一个对所学知识的回忆和再确认,也是对知识点之间逻辑关系的再梳理。
(3)应用于复习环节,提升对知识的记忆效率
在总的复习中,也可以应用可视化思维这一工具来提升课堂教学的效率。教师可以整合一整册书或一个主题的内容,构建出一个简单的结构图。学生看着结构图,回忆学习的重要观点和关键语句,思考相关事例。
可视化思维的应用使得学生所有学习器官被充分调动起来,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中,体会到成功的喜悦和乐趣,激发了学习兴趣,充分发挥了主体作用,不但有利于知识的记忆,理清学习线索,从而达到节时、高效的学习的目的,更有利于培养学生观察力、概括力、逆向思维能力,也为学生将来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 英 东尼·博赞.可视化思维使用手册[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 2011.06,
[2]李猛.可视化思维大全集[J]中国华侨出版社 2012.12,
[3]曲志男.画出你的世界:思维实战手册[J]电子工业出版社 2013.05